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破解云南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全面
贯彻
新发展
理念
破解
云南
不平衡
不充分
发展
问题
调查研究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破解云南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宋晓林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找准和破解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问题,对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云南在发展不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来看,2021 年,全 省 GDP 达 2.7 万 亿 元,排 在 全国第 18 位,排在西南三省一市第 3 位;人均GDP5.75 万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8.10 万元,排全国第 23 位,低于全国 28.2 个百分点。从全省来看,共有 1 个地级行政区 GDP 超过7000 亿元,1 个 3000 亿元,2 个 2000 亿元,6个 1000 亿元,6 个不足 1000 亿元。由此形成了 16 个地区 5 大发展梯队,区域发展极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第二,产业结构不平衡。2021 年,全省GDP 为 27146.76 亿元,同比增长 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870.17 亿元,增长 8.4%,排全国第 10 位;第二产业增加值 9589.37 亿元,增长 6.1%,排全国第 18 位;第三产业增加值13687.22 亿元,增长 7.7%,排全国第 17 位。2021 年,云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487 个,排全国第 21 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4.2%,低于全国 8.4 个百分点,排全国第 19 位,产业结构亟须调整。第三,城乡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城乡要素配置不均衡,要素从农村单向流向城镇的趋势明显;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城乡二元结构弊端仍然存在,户籍和土地等制度仍需完善。2021 年,云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1.05%,低于全国 12.84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666 元,低于全国 26.9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 2.88 倍。第四,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虽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要日益增长,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尚不稳固,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任重而道远。大气、水、土壤污染也面临挑战。区域生产力布局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区域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调查研究48总第 343 期/2023.5约束压力增大,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二)云南在发展不充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市场竞争不充分。云南金融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2020 年,云南软件业务收入仅 107.6亿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 94.7 亿元,两项指标仅为广西的 20%、贵州的 50%。2021 年,全国A 股 IPO 新上市公司 481 家,云南仅 2 家。第二,对外开放不充分。云南开放水平仍然相对较低,潜力释放不充分,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2021 年,云南进出口总额 486.59 亿美元,排全国第 20 位,实际利用外资 8.88 亿美元,排全国第 23 位,仅为广西的 50%。第三,有效供给不充分。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而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能力跟不上,居民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化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第四,动力转换不充分。2020 年,云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全国第 21 位,研发强度仅1%,低于全国 1.4 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排全国第 19 位。虽然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新旧产业融合不断加快,但整体规模和贡献还相对有限,创新驱动增长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水平还不高,科学技术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的能力不强,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程度不高,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还不充分。第五,制度创新不充分。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尚有差距,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还面临一些体制机制约束,科技创新、金融政策、生态保护、监管体系、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缺口还很明显,有利于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制度环境还未全面形成。全国工商联2021 年营商环境数据分析报告显示,云南法制环境排全国第 26 位,市场环境排全国第 27 位,要素环境、政务环境、创新环境分别排全国第 28 位。二、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分析(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到位发展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更新观念也永无止境。当前,在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有的领导干部思想、方法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僵化、保守的现象;有的全局观念不强,推动工作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有的消极执行政策,用新发展理念来审视改革发展的政策还有差距;有的“等、靠、要”惯性思维严重,积极主动作为不够;等等。这些陈旧的观念不仅禁锢着我们的思维,还束缚着我们的手脚,制约着云南的发展。(二)学思践悟指示精神不深透2015 年和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分别提出“一条路子、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把握四个突出特点,抓好四个方面重点工作”的重要指示,这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的行动指南。各级领导干部在系统学、贯通学、深入学方面还不够,浅尝辄止,知其然还不知其所以然;对指示精神把握不精准,感悟不深刻;结合云南和自身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不到位;把指示精神贯彻到云南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还不到位。(三)改革创新引领发展不强劲在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秩序还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需营造;产权制度还需完善,国企改调查研究49总第 343 期/2023.5CREATION革还需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还需改善,市场主体活力还需充分激发;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还需提高,职能缺位和越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宏观政策还需进一步优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云南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上还不强,原创成果还比较缺乏;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应用程度不高,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还不充分;创新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创新主体动力不足,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的技术创新体系亟待完善。(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尽力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任、不尽心,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就会被延误。当前,领导干部作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正如省委书记王宁提出的“十种表现”一样:心中无数、脑中无策、手中无招;空喊口号,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推不动,惰性思想严重;不下基层、不抓落实,坐等“天上掉馅饼”;思想保守,按部就班,照抄照转,不会改革创新,不学习外地经验,工作毫无起色;急功近利,盲目大干快上、乱铺摊子;中层梗阻,作风漂浮,效率不高,落实不力;找借口,推脱责任;“躺平”,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当评论家,坐而论道,没有实干精神。这“十种表现”是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大敌。(五)制度机制保障措施不完善目前,云南还需在高标准市场体系、产权制度、金融体系等方面,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强化科研成果产权的创造与运用等方面,还需不断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宜的科技创新体制;在有效利用境内外资本、技术和人才资源,构建开放型经济下的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公共管理服务体系等方面,还需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在生态经济体系、深化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建立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等方面,还需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等等。三、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一)贯彻一种理念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和“红绿灯”,统筹兼顾、一体贯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当下,须深入贯彻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未来五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7.5%以上”的发展目标,以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变革方式,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明确两条路径第一,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提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能力,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坚持内外统筹、双向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云南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开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新局面。第二,以规划引领做好谋划,保障云南“十四五”规划顺利推进。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加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每一项重大政策部署的出台和实施,都不能只考虑单个方面的因素,必须全方位落实、多目标推进,增强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比如,在推动产业发展上,既要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基础,调查研究50总第 343 期/2023.5也要通过调整区域布局做强产业集群,还要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出发增强高质量产品的供给能力;在优化空间布局上,要从城市建设、农业发展、生态保护的需要出发,统筹划定主体功能区,实现不同开发保护要求在国土空间上的均衡布局。(三)平衡三大要素第一,在资金配给上,巩固“稳”的微观基础。锚定基本实现云南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推动云南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提高“新四化”的质量和水平。当前,要全力防风险、补短板、强弱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信心和预期,一些明显增加企业运营成本的政策能缓则缓;地方政府化解债务的工作也要在既定原则的前提下,采取总量控制、优化结构、时限延缓等特殊应对措施。第二,在市场体系上,畅通“进”的路径措施。当前,畅通国内交通物流是化解企业困境的首要举措,要更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一切阻碍要素流动的藩篱。要加快探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机制,以最快速度找到两者新的平衡点,加速经济发展。第三,在科技支撑上,增强“好”的发展动力。重点聚焦“产、城、人”融合协调发展的要害短板,咬定科技创新不放松,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加大对未来产业的培育力度,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在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门槛上发力,在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基础“两型三化”上实现新突破。(四)实施四大行动第一,实施产业强省行动。2022 年,云南省出台产业强省三年行动,构建“1+7+5”政策体系。“1”就是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 年),总体目标是到 2024 年,全省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优化,优势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支撑产业强省建设的作用持续增强。“7”就是农业现代化、绿色铝产业、光伏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物流业、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5”就是支持绿色铝产业、光伏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第二,实施绿美富省行动。一是深入推进“湖泊革命”。以九大高原湖泊沿线保护与开发为重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传统行业和重点产业领域绿色化改造,持续开展工业企业能效“领跑者”创建。二是深入推进“环保革命”。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科技创新,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发展“静脉”产业和再生资源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深入推进“双碳革命”。围绕“双碳”目标,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削减碳排放和增加碳汇,积极支持推动构建科技含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第三,实施城乡兴省行动。一是实施城镇化战略。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