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TCSES
39-2021
保护人体健康的优控污染物筛选技术指南
39
2021
保护
人体
健康
污染物
筛选
技术
指南
ICS 13.020.10 CCS Z 04 团体标准 T/CSES 392021 保护人体健康的优控污染物筛选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screening of priority pollutants on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health 2021-12-22 发布 2022-01-01 实施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发 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ES 392021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筛选原则.1 5 工作内容与程序.1 6 初始污染物候选名单的确定.2 7 污染物候选名单的确定.3 8 优控污染物名录的确定.4 附录 A(规范性)毒性评分原则.5 附录 B(规范性)暴露剂量估算.7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ES 39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中山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云江、于紫玲、蔡俊雄、王善仙、金增伟、叶贝、李辉、王子琛、毛豆、李万斌、於进、董光辉、向明灯、郑晶、朱晓辉、马瑞雪。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ES 392021 1 保护人体健康的优控污染物筛选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保护人体健康的优控污染物筛选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保护人体健康的化学性污染物的筛选。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J 875 环境污染物人群暴露评估技术指南 HJ 1185 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统计技术导则(试行)环境与健康横断面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技术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7年 第63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优控污染物 priority pollutants 从众多有毒有害的污染物中筛选出在环境中检出频率高、毒性大,并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较大风险的化学物质。暴露路径 exposure pathway 污染物从污染源到与暴露受体接触的途径,主要包括污染物来源、环境归趋和传输、暴露地点、暴露方式(如消化道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吸收等)以及暴露人群等五部分内容。4 筛选原则 优控污染物筛选的原则包括:a)具有较大的产生量或排放量,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b)国内外已公布标准或基准的污染物;c)生态毒性和人体健康毒性效应较大的污染物;d)优先考虑暴露人口数量多的污染物;e)具备一定监测基础的污染物。5 工作内容与程序 工作内容包括初始污染物候选名单确定、污染物候选名单确定和优控污染物名录确定三个筛选步骤。工作程序见图1。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ES 392021 2 图1 保护人体健康的优控污染物筛选程序 6 初始污染物候选名单的确定 一般技术要求 初始污染物候选名单的确定基于清单的方法,结合污染物在国内外优先/有毒污染物清单、国内外环境质量标准或基准清单等的收录数情况,将总收录4 或国内收录3 的污染物纳入初始污染物候选名单(PCCL)。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ES 392021 3 初筛名单选择 初筛名单的选择主要包括国内优先/有毒污染物清单、国内环境质量标准清单、国外优先污染物清单和国外环境健康基准或标准清单。另外选取国内污染物排放标准清单或国家监测或专项调查污染物清单作为补充清单。初始污染物候选名单确定 收录的污染物中总收录4 或国内收录3 的均纳入初始污染物候选名单(PCCL)。7 污染物候选名单的确定 一般技术要求 污染物候选名单的确定基于半定量的方法,选用污染物检出频率、污染物毒性和人群暴露三个参数作为筛选指标。三个参数各自的最高得分为 600 分,三者之和即为该污染物的总分,按分值高低排序形成污染物候选名单。污染物检出频率得分 收集权威文献期刊、国家监测系统监测报告、政府部门开展的大规模专项调查报告等相关污染物检出率数据,按照HJ 1185和环境与健康横断面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技术指南的技术要求进行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确定调查地区污染物的检出频率。以所有污染物中检出频率最大值(DFmax)作为参考,污染物i的检出频率得分(DFSf)按照公式(1)计算:max600ifDFDFSDF=(1)式中:DFSf 污染物检出频率得分;DFi 污染物 i 的检出频率;DFmax 所有污染物中检出频率最大值。污染物毒性得分 污染物的毒性得分(EFSt)主要考虑污染物对人群的毒性效应。将污染物的健康危害类别分成急性毒性效应和慢性毒性效应。其中急性毒性效应考虑急性毒性(含经口、经皮肤和吸入)、皮肤腐蚀刺激、眼损伤/眼刺激和单次接触特异性靶器官毒性;慢性毒性效应包括致癌性、生殖毒性和其他慢性毒性(反复接触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呼吸道或皮肤致敏),根据其风险等级的高、中、低和零分别计 3 分(强毒性)、2 分(毒性)、1 分(有害)和 0 分。具体评分原则见附录 A 中的表 A.1表 A.4。最终的污染物毒性效应得分分为 3 步,按照公式(2)公式(4)计算:3carc ireprod iother iiTSTSTSCTS+=(2)2iiiCTSATSTS+=(3)max600itTSEFSTS=(4)式中:CTSi 污染物 i 的慢性毒性计分;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ES 392021 4 TScarc-i 污染物 i 的致癌性计分;TSreprod-i 污染物 i 的生殖毒性计分;TSother-i 污染物 i 的其他慢性毒性计分;TSi 污染物 i 的毒性得分;ATSi 污染物 i 的急性毒性计分;EFSt 污染物毒性效应得分;TSmax 所有污染物中毒性得分最大值。人群暴露得分 人群暴露得分(EFSh)计算以污染物中人体暴露剂量的最大值(ADDmax)作为参考,按照公式(5)计算。不同暴露途径的人体暴露剂量计算公式参考 HJ 875,具体见附录 B。对于水环境中污染物的暴露剂量估算,主要考虑污染物经口饮用地表水途径和经口摄入水产品途径;对于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暴露剂量估算,主要考虑经口摄入土壤途径和皮肤接触土壤途径;对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暴露剂量估算,主要考虑经呼吸道吸入环境空气途径。考虑到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浓度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人群暴露得分分别以其类别污染物中人体暴露剂量的最大值为参考进行计算。max600ihADDEFSADD=(5)式中:EFSh 污染物人群暴露得分;ADDi 污染物 i 的人体暴露剂量;ADDmax 所有污染物中人体暴露剂量的最大值。健康风险综合得分 健康风险综合得分(HRS)的计算为污染物检出频率得分、污染物毒性效应得分以及人群暴露得分三项得分之和,按照公式(6)计算:fthHRSDFSEFSEFS=+(6)式中:HRS 污染物健康风险综合得分;DFSf、EFSt、EFSh的参数含义分别见公式(1)、公式(4)和公式(5)。污染物候选名单 根据污染物的健康风险综合得分结果从高到低依次排序,选取HRS900并结合专家评判的方式确定污染物候选名单(CCL)。8 优控污染物名录的确定 优控污染物名录通过征求管理部门意见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确定。A B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ES 392021 5 C A 附录A (规范性)毒性评分原则 A.1 急性毒性计分见表 A.1 表A.1 急性毒性计分原则 文字描述 积分 对应指标/标准 高(强毒性)3 H300(类 1、2):吞咽致命 H310(类 1、2):接触皮肤致命 H330(类 1、2):吸入致命(气体、蒸汽、粉尘、烟雾)H304(类 1):吞咽、吸入气管可能致命 中(毒性)2 H301(类 3):吞咽会中毒 H311(类 3):接触皮肤会中毒 H331(类 3):吸入会中毒(气体、蒸汽、粉尘、烟雾)H314(类 1A、1B、1C):严重灼伤皮肤、损伤眼睛 H318(类 1):造成眼的严重损伤 H370(类 1):单次接触造成气管的损害 H334(类 1、1A、1B):吸入后可能引起过敏、哮喘、呼吸困难 H317(类 1、1A、1B):可能引起皮肤过敏 低(有害)1 H302、H303(类 4、5):吞咽有害 H312、H313(类 4、5):接触皮肤有害 H332、H333(类 4、5):吸入有害(气体、蒸汽、粉尘、烟雾)H305(类 2):吞咽、吸入气管可能有毒害 H315、H316(类 2、3):对皮肤有刺激 H319、H320(类 2A、2B):对眼有刺激 H371(类 2):单次接触可能造成气管的损害 H335、H336(类 3):单次接触可能造成对呼吸器官的刺激、可能引起嗜睡或头晕 零 0 证据显示急性毒性可忽略 未分风险等级和无证据或半数致死量 LD505000 A.2 致癌计分见表 A.2 表A.2 致癌计分原则 文字描述 积分 对应指标/标准 高(强毒性)3 H350(类 1A):可能导致癌症有充分证据表明人体暴露和癌症发病存在因果关系 H340(类 1A):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有充分证据表明导致遗传性疾病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ES 392021 6 表 A.2 致癌计分原则(续)文字描述 积分 对应指标/标准 中(毒性)2 H350(类 1B):可能导致癌症被认为导致癌症 H340(类 1B):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被认为导致遗传性疾病 低(有害)1 H351(类 2):怀疑有可能致癌 H341(类 2):怀疑有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 零 0 充分证据显示可行动物测试的可忽略效应 A.3 生殖毒性计分见表 A.3 表A.3 生殖毒性计分原则 文字描述 积分 对应指标/标准 高(强毒性)3 H360(类 1A):有充分证据表明可能影响生殖能力或对胎儿有损害 中(毒性)2 H360(类 1B):被认为可能影响生殖能力或对胎儿有损害 低(有害)1 H361:怀疑影响生殖能力或对胎儿有损害 H362:对哺乳期的婴儿造成伤害 零 0 有或极有可能存在无生殖毒性的证据 A.4 其他慢性毒性计分见表 A.4 表A.4 其他慢性毒性计分原则 文字描述 积分 对应指标/标准 高(强毒性)3 H372(类 1):由于长期或反复接触引起的器官损害 有人体和(或)两种动物慢性健康效应的充分证据 有人体和(或)两种动物神经毒性的充分证据 中(毒性)2 H373(类 2):由于长期或反复接触引起的器官损害 有人体和(或)两种动物慢性健康效应的证据 有神经毒性效应的证据 低(有害)1 有限或无证据证明可忽略毒性效应 零 0 有足够证据显示可忽略毒性效应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CSES 392021 7 D B 附录B (规范性)暴露剂量估算 B.1 经消化道摄入途径的暴露剂量估算 a)经口饮用水的暴露剂量按照公式(B.1)计算:wworal waterCIREFEDADDBWAT=(B.1)式中:ADDoral-water 经口饮用水的暴露剂量,mg/(kgd);Cw 检出水体中污染物浓度,g/L;IRw 日均饮水率,L/d;EF 暴露频率,d/a;ED 暴露持续年数,a;BW 体重,kg;AT 平均终身暴露时间,d。b)经口摄入水产品的暴露剂量按照公式(B.2)计算:biotabiotaoral biotaCIREFEDADDBWAT=(B.2)式中:ADDoral-biota 经口摄入水产品的暴露剂量,mg/(kgd);Cbiota 水产品中污染物浓度,g/g;IRbiota 水产品摄入量,g/d。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