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TZNZ
061-2021
葡萄病害防治技术规范
061
2021
葡萄
病害
防治
技术规范
ICS65.020.20CCSB 05T/ZNZ浙 江 省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学 会 团 体 标 准T/ZNZ 0612021葡萄病害防治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diseasesongrape2021-05-25 发布2021-06-25 实施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发 布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612021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浙江省水果产业协会葡萄分会、长兴四合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浦江县十里阳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嘉兴市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丽萍、苍涛、赵学平、黄雅俊、杨桂玲、宋雯、柳采秀、张怡、吴长兴、朱屹峰、徐明飞、李火良、戴芬、徐笔奇、姚海利、潘建青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6120211葡萄病害防治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策略、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葡萄生产中黑痘病、灰霉病、霜霉病、穗轴褐枯病、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 525 有机肥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防治策略葡萄生产中病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基础,科学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措施降低果园菌源基数,减少病害发生,控制为害。5农业防治技术5.1种苗选择新建果园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优质高效抗病品种。选择无病种苗、砧木和插条等,种植前进行消毒处理。跨境调运时,按GB 15569规定执行。5.2清除菌源及时剪除园内病枝、病叶等病残组织,并带出果园集中处理。秋冬季节修剪后及时消毒并清理枯枝、落叶、老树皮等,保持果园清洁卫生。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61202125.3花果枝蔓管理根据葡萄种类选择适宜的通风透光良好的栽培架型,合理稀植,科学加强花果枝蔓管理,新梢间距15 cm(小叶型)25 cm(大叶型),果穗留果 40 粒60 粒(中大粒型)或 80 粒100 粒(无核小粒型),控制植株合理负载。5.4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施用的有机肥应完全腐熟,商品类有机肥应符合 NY 525 标准,矿质元素肥料须合理均衡施用,注意控制氮肥施用期与施用量。果实膨大期宜增施磷、钾肥。葡萄灌水应在果实膨大期充足供给,葡萄着色后适量减少,果实成熟期禁止灌溉供水。5.5定干高度葡萄定干高度以 1.5 m 左右为宜,避免果穗与地面残体和土壤中病原菌接触。5.6间作避免与易感灰霉病的黄瓜、草莓和茄果类等作物间作。6物理防治技术6.1避雨栽培宜采用避雨设施,可选用篱架拱棚、水平架波浪形避雨棚、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等,并覆盖薄膜。6.2果园管理园内修建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葡萄沟与行间宜覆盖地膜,宜采用滴灌或膜下灌。6.3果穗套袋避雨栽培葡萄果穗套袋应选择纸袋或无纺布袋,露天栽培葡萄果穗套袋应选用具防水功能的纸袋或无纺布袋。套袋时间一般在葡萄开花后 20 d30 d,套袋宜晴天进行,要避开露水、药剂未干及中午强光时段。摘袋时间应根据品种、着色状况而定,黄绿色品种或果实容易着色品种(如夏黑),可在采收前摘袋或带袋采摘,深色或不易着色品种(如红地球、巨玫瑰、火焰无核)一般在果实采收前 15 d30 d摘袋。7生物防治技术可选择哈茨木霉菌、木霉菌、几丁聚糖、氨基寡糖素、蛇床子素、苦参碱、大黄素甲醚、-羽扇豆球蛋白多肽等生物药剂防治葡萄病害。8化学防治技术8.1防治适期经修枝、摘心、疏穗等易造成伤口的农事操作后,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葡萄病害防治关键期为休眠期、绒球期、新梢生长至开花期、开花后至落花期、坐果后至套袋前、采收后至落叶期。葡萄主要病害如黑痘病、灰霉病、霜霉病、穗轴褐枯病、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的发生条件、主要发病部位和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6120213具体防治适期见表 1,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参见附录 A。表 1葡萄主要病害防治适期病害名称发病条件主要发病部位防治适期葡萄黑痘病低温高湿果穗、果粒葡萄萌芽后展叶前、开花前、落花至幼果期葡萄灰霉病适温高湿花穗、果实葡萄聚穗期、开花前、初花期(开花 10%)、谢花期(谢花 80%)及套袋前葡萄霜霉病低温高湿叶片葡萄开花前、落花后、夏末秋初高湿季节、中量降雨前后葡萄穗轴褐枯病低温高湿穗轴、花序、幼果葡萄穗轴抽生到果实加速膨大前葡萄白粉病高温低湿新梢、叶片、果实葡萄开花前、落花后至套袋前、膨大期至转色期葡萄炭疽病高温高湿花穗、果实葡萄开花前、落花后至套袋前葡萄白腐病高温高湿果穗葡萄落花后至封穗前,以及植株或果粒形成伤口时8.2防治方法在病害防治关键期,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发病前宜使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发病初期宜使用治疗性杀菌剂及时防治,应均匀喷施于叶片正反面、花序或果穗。8.3农药使用规范防治药剂可根据附录 B 进行选择,严格掌握施药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提倡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及合理混用。农药的贮运、合理使用按 GB 12475 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按照NY/T 1276 执行。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6120214附录 A(资料性)葡萄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A.1 葡萄黑痘病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A.1.1 葡萄黑痘病的发生规律葡萄黑痘病病菌是葡萄痂圆孢菌Sphaceloma ampelinum(de Bary),属半知菌亚门痂圆孢菌属。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葡萄痂囊腔菌Elsinae ampelina(de Bary)Shear,极少见。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梢等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温度达 2以上、潮湿条件下,借风雨和昆虫等传播。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40,最适温度为30,超过30发病受抑制。新梢及幼叶最易感染。一般在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5月6月盛发期,7月8月病情受抑制,9月10月如秋雨多,病情再度发展。病害主要发生于现蕾开花期。A.1.2 葡萄黑痘病的危害症状主要危害绿色幼嫩部位,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以果穗受害最为严重。幼果受害,初期在果面上产生深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凹陷病斑,中部灰白色,外部深褐色,边缘紫褐色,似“鸟眼”状(见图 A.1);随果粒膨大,病斑逐渐停止扩张,表面硬化。进入中后期,病斑边缘逐渐产生裂缝,产生龟裂。潮湿时病斑表面可产生乳白色粘液。叶片受害,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红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外有黄色晕圈;扩大后病斑多为圆形或近圆形,中部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紫色至紫褐色,直径 1 mm4 mm;干燥时,病斑中央易破碎穿孔,但周围仍保持有紫褐色边缘及黄色晕圈。一张叶片上常散生许多病斑(见图 A.2)。发生严重时,病叶干枯、扭曲,甚至脱落。新梢受害,病斑初为圆形或长园形斑点,褐色至黑褐色,稍隆起(见图 A.3);扩展后成长圆形病斑,中央灰褐色,凹陷;后期病斑中部开裂,维管束外漏,严重时病斑在嫩稍上连片,甚至新梢枯死。穗轴、叶柄、卷须受害症状与新梢受害相似。A.2 葡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A.2.1 葡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葡萄灰霉病菌无性世代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de Bary)Whetzel,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葡萄枝条、树皮和休眠芽上越冬。翌年春天越冬的菌核和菌丝产生孢子,分生孢子在 130、相对湿度 90%以上时可萌发,分生孢子萌发后侵染,当温度(1520)和湿度(相对湿度 90%以上)适宜时,借风雨传播,从气孔和伤口侵入,在花期和幼果期发生为害,着色期则从葡萄表皮层和气孔侵入,扩散全果粒。图 A.1 葡萄黑痘病果实图 A.2 葡萄黑痘病叶片图 A.3 葡萄黑痘病梢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6120215A.2.2 葡萄灰霉病的危害症状幼芽和新梢受害,成褐色病斑,导致干枯(见图 A.4)。在花帽脱落前,病菌可以侵染花序,造成腐烂和干枯,而后脱落。果梗和穗轴受害,形成小型褐色病斑后逐渐加重变黑。果实受害后,白色品种果粒变成褐色,有色品种果粒变成红色,气候湿润时,果粒破裂,果实表面形成灰色霉层,并通过相邻果粒传染。A.3 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A.3.1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Berk.&Curtis.)Berl et de Toni,是单轴霉属真菌,为专性寄生菌。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当升至适宜温度时侵染,低温、多雨、多雾、多露利于发生和流行。潮湿的春天会导致霜霉病提早发生,多雨的夏季会使霜霉病发生加重。A.3.2 葡萄霜霉病的危害症状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花序、花蕾、果实、新梢等任何绿色组织。主要特征是在叶片背面、果实病斑、花序或果梗上产生白色霜状霉层。叶片危害初期会出现细小的淡黄色水渍状斑点,随后,叶正面出现黄色或褐色、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病斑,叶背面形成白色霜霉状物(见图A.7)。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叶片焦枯、脱落。霜霉病危害果梗、花梗、新梢、叶柄时,最初形成浅颜色水浸状斑点,之后形成形状不规则的病斑,颜色变深。天气潮湿时,会在病斑上出现白色霜状霉层;空气干燥时,病部凹陷、干缩,造成扭曲或枯死(见图A.8)。霜霉病侵染花蕾、花、幼果时,形成浅绿色病斑,之后颜色加深至深褐色。开花前后造成落花落果。幼果感病后期会果粒变硬,随果粒增大形成凹陷病斑,天气潮湿时,也会出现白色霜状霉层(见图A.9);天气干燥时,病粒凹陷、僵化、皱缩脱落。图 A.4 葡萄灰霉病梢图 A.5 葡萄灰霉病果穗图 A.6 葡萄灰霉病果实图 A.7 葡萄霜霉病叶图 A.8 葡萄霜霉病果穗图 A.9 葡萄霜霉病幼果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6120216A.4 葡萄穗轴褐枯病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A.4.1 葡萄穗轴褐枯病的发生规律穗轴褐枯病为葡萄生链格孢霉(Alternaria viticola Brun)引起的葡萄生长初期病害,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葡萄母枝或散落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内越冬,也可在枝蔓表皮、芽鳞片间越冬。翌年当花序伸出至开花前后病菌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借风雨传播,侵染幼嫩的葡萄穗轴组织,低温多雨天气有利于病菌的侵染蔓延。穗轴褐枯病发病时间早、病程进展迅速,但病菌只能侵染幼嫩的穗轴和幼果,当果粒达到黄豆粒大小时,果穗组织老化,病菌不能侵入,病害也随之停止发展蔓延。A.4.2 葡萄穗轴褐枯病的危害症状穗轴褐枯病主要危害葡萄幼嫩的穗轴、花序及幼果上。穗轴发病初期,幼穗轴上产生褐色、水渍状小斑点,迅速向其他分支穗轴和主穗轴扩展,形成褐色条状凹陷性坏死斑。病斑进一步扩展,可环绕穗轴,整个穗轴变褐枯死,果粒随之萎缩脱落(见图A.10)。湿度大时,在病部表面产生黑色霉状物。幼果粒发病时,表皮形成圆形深褐色至黑色斑点,直径约为 2 mm,病斑仅限于果粒表皮,不深入果肉组织,随着果粒膨大病斑变成疮痂状后脱落。图 A.10 葡萄穗轴褐枯病A.5 葡萄白粉病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A.5.1 葡萄白粉病的发生规律葡萄白粉病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葡萄钩丝壳菌(Uncinula necator)。分生孢子在 435萌发,最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