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ZNZ 051-2021 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pdf
下载文档

ID:2637174

大小:555.99K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TZNZ 051-2021 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051 2021 玉米 草地 夜蛾 监测 调查 技术规范
ICS 65.020.99 CCS B 05 T/ZNZ 浙 江 省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学 会 团 体 标 准 T/ZNZ 0512021 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on maize 2021-02-04 发布 2021-03-04 实施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发 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512021 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旱粮作物研究所、金华市植物保护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红星、陆剑飞、王国荣、韩海亮、朱平阳、郑许松、姚晓明、杨亚军、宋涛、鲁艳辉、殷琛、吕仲贤、石春华、高吉良、谢子正。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512021 2 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调查和防控技术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鲜食玉米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253 农作物害虫性诱监测技术规范(夜蛾类)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监测调查 4.1 成虫 在玉米全生育期进行监测,在田间设置草地贪夜蛾性诱装置,诱芯按使用说明置于筒形干式诱捕器内,每田块设置3套诱捕器。监测田块参照NY/T 3253-2018中5.1.1的规定。玉米苗期诱捕器的放置方式参照NY/T 3253-2018中5.1.2的规定,诱捕器的入虫口宜距地面1.2 m;玉米成株期诱捕器的放置参照NY/T 3253-2018中5.1.3的规定,高度宜高出叶冠层20 cm或距地面1.8 m。诱芯每30 d更换1次。成虫虫量低时,3 d5 d检查每个诱捕器中诱到的草地贪夜蛾数量;虫量高时,宜每日检查。4.2 卵 田间查卵在成虫数量低时,每5 d调查1次;成虫数量高时,2 d3 d调查1次。苗期采用“W”形取样,成株期采用梯形取样,每块田取5点,每点调查10株。仔细调查每株玉米植株上叶片正面、背面、叶基部与茎连接处的茎秆上的卵块,调查有卵株数、每株卵块数和卵粒数,计算百株卵块数和平均每株卵粒数。4.3 幼虫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512021 3 自卵孵化始盛期开始调查幼虫量,5 d调查1次。田间取样方法同4.2。发现为害状后,再观测、剥查叶片正面、反面、心叶、雄穗、果穗等部位的幼虫数量,计算有虫株率、平均百株虫量。4.4 蛹 在幼虫进入老熟期7 d后开始调查,间隔时间依据不同季节蛹期长短而定,夏季为8 d9 d,春秋季为12 d14 d,冬季可达20 d30 d。采用五点取样,田间取样方法同4.2。调查受害株下0 cm5 cm的土表层以及玉米雌穗顶端蛹数,计算平均百株蛹量或每平方米的蛹量。4.5 受害株 在玉米苗期至成熟期调查,田间取样方法同4.2,采用五点取样,每个点调查10株。观察叶片是否出现窗孔状或大小不一的孔洞,心叶、雄蕊、花丝和雌穗等处是否有锯末状或颗粒状黄褐色虫粪,在幼苗期还需观察茎秆、茎基部的孔洞及其造成的枯心苗。按附录A的方法,确定危害程度级别。4.6 数据记录 成虫、卵、幼虫、蛹和受害株数量宜按附录B进行记录。5 防控技术 5.1 健康栽培 宜采用育苗移栽,并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充足,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因地制宜采取结构调整等生态调控措施;可将玉米与其它非禾本科作物进行间作或轮作。草地贪夜蛾发生量较低时,在未雄蕊未抽出之前,可采取去除受害株的雄蕊,并集中带出田外或深埋处理。5.2 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 秋季草地贪夜蛾发生量高时,直播田进行种子处理,移栽田在移栽前宜喷施杀虫剂(见附录C)5.3 理化诱控 5.3.1 性诱 玉米生长期安装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捕器。每667 m2安装1 个2 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1枚诱芯,每30 d更换一次诱芯。诱捕器高度设置见4.1。及时清理诱捕器内的虫体。5.3.2 灯诱 每1 hm2设一盏杀虫灯,安装高度为杀虫灯接虫口离地面1.5 m2 m,灯安装处不能被建筑物或树木遮挡。在害虫成虫发生期,日落后至日出前开灯诱杀成虫。及时清理灯上污垢,杀虫灯收集袋内的虫体清理后深埋或作饲料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512021 4 5.3.3 食诱 利用糖醋液及其他食诱剂诱杀草地贪夜蛾成虫,及时清理害虫,一周更换一次糖醋液及其他食诱剂。5.4 生物防控 5.4.1 保护天敌 保护和调节区域生物多样性;田边地头等宜种植花期较长的显花植物。5.4.2 释放天敌 在草地贪夜蛾成虫高峰期释放夜蛾黑卵蜂、松毛虫赤眼蜂或短管赤眼蜂等寄生蜂。应选择气温在32 C 以下时放蜂,夏季高温季节应在傍晚阴凉时段。每 667 m2均匀设置 5 个8 个放蜂点,每点间隔约 10 m。每 667 m2次放蜂 1 万头1.5 万头,每代草地贪夜蛾成虫期一般放蜂 3 次,可根据草地贪夜蛾虫情减少 1 次或增加 1 次2 次。第 1 次释放后间隔 3 d,第 2 次释放之后每隔 5 d 释放 1 次。蜂卡挂放的高度与叶冠层齐平,高温季节蜂卡应置于叶冠层下 5 cm 10 cm。5.5 科学用药 5.5.1 总体要求 在有效提高自然控制作用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原则: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影响小、对天敌安全的农药。采用农药进行应急防控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当害虫发生量大、发生期不整齐需多次用药时,应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同一作用机理的药剂在一个作物生长季内仅施用一次,最多不超过2次;对分散发生区,实施药剂防治,重点挑治和点治。5.5.2 应急防控 应优先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使用时间比化学防治提早 2 d3 d,生物农药名称及用量见附录 C(D 类)。在其它防治手段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前提下,应采取应急化学防治,可采用附录 C 所推荐的药剂。施药时,宜选择在早晨和傍晚;重点喷施在心叶、雄蕊和雌穗上。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512021 5 附 录 A(资料性)新叶被草地贪夜蛾为害的程度分级标准推荐表 新叶被草地贪夜蛾为害的程度分级标准推荐表见表A.1。表A.1 新叶被草地贪夜蛾为害的程度分级标准推荐表 为害等级 标准 0级 新叶不受为害 1 级 新叶上有较小为害斑点 3 级 为害斑点连成片,且出现透明膜 5 级 新叶出现为害导致缺口 7 级 为害导致缺口较大且多 9 级 新叶出现因为害导致的断裂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512021 6 附 录 B(资料性)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虫量和受害株调查数据记录表 B.1 性诱剂诱集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记录表见表B.1。表B.1 性诱剂诱集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记录表 调查地点 调查日期 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 诱捕器1 诱捕器2 诱捕器3 B.2 草地贪夜蛾卵量调查记录表见表B.2。表B.2 草地贪夜蛾卵量调查记录表 调查地点 调查日期 取样点 取样株 卵块数 卵数 1 1 2 .10 B.3 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调查记录表见表B.3。表B.3 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调查表 调查地点 调查日期 取样点 取样株 幼虫数量 1 1 2 .10 B.4 草地贪夜蛾蛹数量调查记录表见表B.4。表B.4 草地贪夜蛾蛹数量调查表 调查地点 调查日期 取样点 取样株 蛹数量 1 1 2 .10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512021 7 B.5 玉米受草地贪夜蛾为害情况调查记录表见表B.5。表B.5 玉米受草地贪夜蛾为害情况调查记录表 调查地点 调查日期 取样点 取样株 受害级别 1 1 2 .10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0512021 8 附 录 C(资料性)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推荐表 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名称及用法见表 C.1。表C.1 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推荐表 类别 药剂品种 有效成分量/667m2 使用时期 备注 A类 甲氨基阿维菌素及其混剂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1 g1.5 g 低龄幼虫期 甲维茚虫威 3 g4.5 g 幼虫期 安全间隔期21d 甲维氟铃脲 1.5 g1.8 g 幼虫期 甲维高效氟氯氰菊酯 2.4 g3.6 g 幼虫期 甲维虫螨腈 2.5 g3.5 g 幼虫期 甲维虱螨脲 3 g6 g 卵至低龄幼虫期 甲维甲氧虫酰肼 4 g6 g 低龄幼虫期 甲维虫酰肼 1.5 g2.2 g 低龄幼虫期 甲维杀铃脲 6 g8 g 低龄幼虫期 甲维氟苯虫酰胺 1.8 g2.7 g 幼虫期 B类 双酰胺类及其混剂 四氯虫酰胺 4 g6 g 低龄幼虫期 氯虫苯甲酰胺 3 g6 g 幼虫期 氟苯虫酰胺 2.5 g3.8 g 低龄幼虫期 氯虫高效氟氯氰菊酯 4 g6 g 幼虫期 氯虫阿维菌素 3 g6 g 幼虫期 C类 乙基多杀菌素等其他化学药剂及其制剂 乙基多杀菌素 2.5 g3.8 g 低龄幼虫期 虱螨脲 2.5 g5 g 卵至低龄幼虫期 虫螨腈 5 g7.5 g 幼虫期 茚虫威 2 g3.5 g 幼虫期 安全间隔期21d 除虫脲高效氟氯氰菊酯 5 g7.5 g 低龄幼虫期 氟铃脲茚虫威 9 g14 g 低龄幼虫期 甲氧虫酰肼茚虫威 10 g15 g 低龄幼虫期 D类 生物农药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2.43.6千亿PIB 低龄幼虫期 短稳杆菌 1224千亿孢子 低龄幼虫期 苏云金芽孢杆菌 4896亿IU 低龄幼虫期 金龟子绿僵菌 4.87.2千亿孢子 低龄幼虫期 球孢白僵菌 0.81.8万亿孢子 低龄幼虫期 注:注:A、B、C三类药剂,每类药剂在一季作物上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D类使用次数不限。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荐用药 _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