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HBPX 009-2020 楚菜 腊肉炒菜薹.pdf
下载文档

ID:2633559

大小:387.83K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THBPX 009-2020 楚菜 腊肉炒菜薹 009 2020 腊肉 菜薹
ICS 67.040 X 10 HBPX 湖北省团体标准 T/HBPX 0092020 楚菜 腊肉炒菜薹 20201203 发布 20210101 实施 湖 北 省 烹 饪 酒 店 行 业 协湖 北 省 烹 饪 酒 店 行 业 协 会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HBPX 0092020 目 次 前 言.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要求.2 5 试验方法.3 6 检验规则.3 7 标签、装盛与传送.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原料配方.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制作工艺(示例).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呈味成分.6 附录 D(资料性附录)营养成分.6 附录 E(资料性附录)菜品图片.7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HBPX 0092020 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湖北省商务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卢永良技能大师工作室、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武汉市小蓝鲸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楚天洪山菜苔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定源、卢永良、孙桃香、刘国梁、甘泉、曾翔云、吴有伏。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HBPX 0092020 1 楚菜 腊肉炒菜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腊肉炒菜薹在原料、制作工艺、盛装器皿、感官、卫生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楚菜腊肉炒菜薹的制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2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 GB 273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腌腊肉制品 GB 478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500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 500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 500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GB 5009.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GB 5009.8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GB 5009.91-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钾、钠的测定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包装食品 营养标签通则 GB 2992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GB/T 5461-2016 食用盐 GB/T 12456-2008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GB/T 17528-2009 胡椒碱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1266-2007 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 GB/T 27306-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饮业要求 NY/T 1273-2007 低芥酸菜籽色拉油 DB 42/T 315-2005 洪山菜薹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812 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HBPX 0092020 2 3.1 料酒 料酒是专门用于烹饪调味的酒,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可加入植物香辛料),配制加工而成的液体调味品。3.2 口味分级 按照菜品味感强弱,将菜品的咸鲜酸甜麻辣苦味各种味道由低到高分为六级,例如咸味分为无咸味、微咸、咸味较轻、咸味中等、咸味较重及咸味很重六级,人几乎感觉不到其味,则称无此味,在口味条中不表述。4 要求 4.1 主要原辅料 4.1.1 紫菜薹应符合 DB 42/T 315-2005 的规定 4.1.2 腊肉应符合 GB 2730-2015 的规定 4.1.3 食盐应符合 GB/T 5461-2016 的规定 4.1.4 味精应符合 GB 2720-2015 的规定 4.1.5 色拉油应符合 NY/T 1273-2007 的规定 4.1.6 水应符合 GB 5749-2006 的规定 原料配方可参考附录 A。4.2 制作工艺 4.2.1 预处理 将洪山菜苔去除老叶,剥去茎根部的老皮,洗净后掐成约段状。将腊肉蒸熟切成片。4.2.2 烹调 炒锅置旺火上,下入色拉油烧热,放入腊肉片,炒香至金黄色,再放入菜薹,加食盐、味精调味,炒至九成熟时出锅装盘。制作工艺可参考附录 B。4.3 感官 4.3.1 色泽:腊肉粉红色,菜薹紫色。4.3.2 香味:腊香浓郁。4.3.3 口味:咸鲜甜,咸味较轻,鲜味中等,菜薹微甜。4.3.4 形态:形态完整。4.3.5 质感:腊肉有嚼劲,菜薹脆嫩爽口。菜品呈味成分可参考附录 C,色泽、形态、盛器可参考附录 E。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HBPX 0092020 3 4.4 卫生 4.4.1 菜品新鲜、无异物、无异味。4.4.2 制作过程应符合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饮业要求 和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4.4.3 菌落总数应符合 GB 4789.2-2016 的规定。4.4.4 致病菌限量应符合 GB 29921-2013 的规定。4.5 出品温度及时间 菜品中心温度70,菜品出锅至食用10min 为宜。5 试验方法 5.1 感官检验 将成品倒入白瓷盘中,观察外表色泽,嗅其香气;用小刀切开成品,观察内部色泽,品尝滋味;捣碎,看是否有肉眼可见的杂质;通过口尝,检验质感是否适宜。5.2 微生物指标 5.2.1 菌落总数 按照 GB 4789.2-2016 的规定进行。5.2.2 致病菌 按照 GB 29921-2013 的规定进行。6 检验规则 6.1 组批与抽样 6.1.1 组批 同一班次、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菜品为一批。6.1.2 抽样 6.1.2.1 抽样用菜品应按制作工艺进行烹制。6.1.2.2 按菜品的主、辅料,在菜品的上、中、下不同位置,按项目分析要求采样 10 份。取5 份用于分析,另 5 份备用。6.1.2.3 样品应编码,例如用随机的三位数字码,并尽快随机地分发给评价员,趁热于 5min内进行检验。6.2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店内检验和型式试验两种。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HBPX 0092020 4 6.2.1 店内检验 每批相同种类的菜品按 6.1.2 的规定抽样后,按 5.1 规定项目进行检验。6.2.2 型式试验 6.2.2.1 型式试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a)新菜品定型鉴定时;b)投产后,如原料、制作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菜品质量时;c)菜品质量出现严重不合格时;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6.2.2.2 型式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项目为本标准的全部要求项目。6.3 判定规则 6.3.1 店内检验 店内检验的项目中,若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允许用备样复验一次,判定以复验结果为准。6.3.2 型式试验 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合格。检验结果中微生物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不得复检。其他项目如有任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时,应重新从该批产品中抽取两倍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时,该批产品判为合格。如果复检结果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7 标签、装盛与传送 7.1 标签 7.1.1 标签应带有合格证标志、烹制时间和条码符号。7.1.2 标签上部的合格证字样表示该批品种的菜品已经检验合格;数字为烹制时间,其格式为年、月、日、小时、分钟,均可由标签打印机自动生成。7.2 装盛 7.2.1 应使用规格、型式及色调适当的盛器。7.2.2 盛器应经过消毒处理,并注意保持装盛过程中的清洁卫生。7.3 传送 7.3.1 每批菜品按 5.1 的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应在盛器的适当位置贴上附有条码标签的合格三方可送出厨房交付传菜员。7.3.2 为避免人体与菜品的直接接触,应将菜品置于托盘内进行传送。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HBPX 0092020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原料配方 原料 重量/g 原料 重量/g 洪山菜薹 500 味精 2 腊肉 100 色拉油 20 食盐 2 注:允许误差 10%附录 B(资料性附录)制作工艺(示例)B1 预处理 B1.1 将洪山菜苔去除老叶,剥去茎根部的老皮,洗净后掐成约 4 厘米长的段状待用。B1.2 将腊肉蒸熟切成约 3 厘米长,0.3 厘米厚的片,待用。B2 烹调 炒锅置旺火上,下入色拉油烧热,放入腊肉片,炒香至金黄色,再放入菜薹,加食盐、味精调味,炒至九成熟时出锅装盘即成。B3 盛器 选用合适的盛器,如平盘。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HBPX 0092020 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呈味成分 呈味物质 含量 咸 以 NaCl 计%0.40.8 甜 以蔗糖计%0.54 酸 以柠檬酸计%0.025 辣 以辣椒素计%6.485 10-5 注:1、咸味物质参考 GB 5009.44-2016 检测,以 NaCl 计。2、甜味物质参考 GB 5009.8-2016 检测,按照呈味物质味感强度相对值,将所测出的呈味物质换算成蔗糖。3、酸味物质参考 GB/T 12456-2008 检测,以乙酸计,按照呈味物质味感强度相对值,将所测出的呈味物质换算成柠檬酸。4、辣味物质参考 GB/T 21266-2007、GB/T 17528-2009 检测,按照呈味物质味感强度相对值,将所测出的呈味物质换算成辣椒素。5、按照咸、甜、酸、辣所含呈味成分换算后的呈味物质含量,分别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区间,本表所标注的含量是指菜品中换算后的呈味物质含量在某个区间内。附录 D(资料性附录)营养成分 项目 每 100g 食部 营养素参考值%能量 585 kJ 7 蛋白质 4.2 g 7 脂肪 13.0 g 22 碳水化合物 1.9 g 1 钠 303 mg 15 注: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钠,分别采用 GB 5009.3-2016,GB 5009.4-2016,GB 5009.5-2016,GB 5009.6-2016,GB 5009.8-2016,GB 5009.91-2017 所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碳水化合物按 GB 28050-2011 所规定的方法计算。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HBPX 0092020 7 附录 E(资料性附录)菜品图片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