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胞因子MHC免疫器官.ppt
下载文档

ID:26312

大小:6.04MB

页数:40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细胞因子 MHC 免疫 器官
第五章、细胞因子第五章、细胞因子 (一一)定义: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介导和调定义: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和造血过程等节免疫炎症和造血过程等生物学活性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的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蛋白质的总称。产生:免疫细胞产生: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 胞、小胶质细胞等,胞、小胶质细胞等,某些肿瘤细胞某些肿瘤细胞 1 1、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LIL):已有):已有3131种。种。主要由白细胞及其他细胞产生。主要由白细胞及其他细胞产生。功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促进免疫功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促进免疫 应答,介导炎症反应。应答,介导炎症反应。作用: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应答。作用: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应答。2.2.干扰素干扰素 -种类种类 主要来源细胞主要来源细胞 主要效应主要效应 -I I型型 (IFNIFN-/)白细胞)白细胞 抗病毒;抗病毒;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 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肿瘤;免疫调节 病毒感染细胞病毒感染细胞 (弱)(弱)II II型型 (IFNIFN-)活化活化T T细胞细胞 免疫调节、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肿瘤;和和NKNK细胞细胞(少少)抗病毒抗病毒 (弱)(弱)-TNFTNF-(恶液质素):(恶液质素):活化的单核活化的单核-吞噬细胞产生吞噬细胞产生 TNFTNF-(淋巴毒素(淋巴毒素 LTLT):):活化的活化的T T细胞产生细胞产生 作用:作用: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作用、促炎症反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作用、促炎症反 应、致热作用、引起恶液质。应、致热作用、引起恶液质。3 3、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TNF)1 1、多源性:同一细胞多因子(、多源性:同一细胞多因子(TaTa可分泌可分泌IL2IL2-6 6、IFNIFN-、GMGM-CSFCSF);多种细胞一因子();多种细胞一因子(ILIL-1 1可由可由M/MfM/Mf、EnEn、B B、FbFb、EpEp产生)产生)ILIL-2 IFN2 IFN-TNFTNF-IFNIFN-T T细胞细胞 T T细胞细胞 NKNK细胞细胞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2 2、多效性:同一、多效性:同一CKCK可作用不同可作用不同类型靶细胞,显示不同效应;类型靶细胞,显示不同效应;几种不同的几种不同的CKCK也可作用于同一也可作用于同一靶细胞,显示相同或相似的生靶细胞,显示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物学效应。IL-4 Th细胞 肥大细胞 Th细胞 B细胞 活化、活化、增殖、增殖、分化分化 增殖增殖 增殖增殖 3 3、高效性:、高效性:极微量(极微量(p pmolmol/L/L水平)即发挥明显水平)即发挥明显的效应作用(高亲和力)的效应作用(高亲和力)4 4、速效性:、速效性:CKCK对激发因素的反应非常迅速、细对激发因素的反应非常迅速、细胞因子并非预先合成储存于细胞内,但其基因的胞因子并非预先合成储存于细胞内,但其基因的转录、分子合成与释放非常快捷。转录、分子合成与释放非常快捷。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 自分泌 旁分泌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 促进造血功能促进造血功能 抗感染抗感染 抗肿瘤抗肿瘤 介导炎症反应介导炎症反应 致热作用致热作用 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移植抗原移植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能引起快而强的排斥反应的抗原。能引起快而强的排斥反应的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如:如:小鼠小鼠MHC H-2复合体复合体 编码编码H-2抗原抗原;人人类类MHC HLA复合体复合体 编码编码HLA抗原抗原;*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 第二节第二节 MHAMHA的结构的结构 1.HIA1.HIA-类分子:类分子:由由链和链和22微球蛋白(微球蛋白(2m2m)非共)非共价结合的异二聚体。价结合的异二聚体。胞外区胞外区 肽结合区:肽结合区:1 1、22 跨膜区跨膜区 IgSFIgSF区:区:33、2m 2m 胞内区胞内区 HLAHLA类分子结构示意图类分子结构示意图 肽结合区肽结合区 IgSF区区 跨膜区跨膜区 胞内区胞内区 -I类分子结构类分子结构 链:链:43KDa 链:链:12KDa 3与与CD8分子分子结合的部位结合的部位 2.HIA2.HIA-由由链和链和链非共价键结合的异二聚体链非共价键结合的异二聚体分子。分子。胞外区胞外区 肽结合区:肽结合区:1、1 跨膜区跨膜区 IgSFIgSF区:区:2、2 胞内区胞内区 肽结合区肽结合区 IgSF区区 跨膜区跨膜区 胞内区胞内区 HLAHLA类分子结构示意图类分子结构示意图 -II类分子结构类分子结构 链:链:34KDa 链:链:29KDa 2与与CD4分子分子结合的部位结合的部位 第三节第三节的分布和主要功能的分布和主要功能 经典经典MH-I:广泛分布在所有广泛分布在所有有核细胞有核细胞表面;表面;如: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等;如: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等;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最高最高 另:另:滋养层细胞、神经原和精细滋养层细胞、神经原和精细胞胞不表达不表达MH-I。经典经典MHMH:主要分布于单核主要分布于单核/巨噬细胞、树突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状细胞和B B细胞等细胞等APCAPC表面;表面;*被抗原激活后表达量明显增多;被抗原激活后表达量明显增多;*在一定情况下,活化的在一定情况下,活化的T T细胞、胸腺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也表达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也表达MHMH。MHMHI I与与IIII的特征的特征 特特 征征 MHI MH II 多肽链多肽链 a 链(链(44-47kD)a链(链(32-34kD)2m链链(12kD)链(链(29-32kD)多肽残基位置多肽残基位置 a1和和a2 结构域结构域 a1和和1结构域结构域 与与T细胞细胞 共受体结合共受体结合 a3区结合区结合CD8 2区结合区结合CD4 肽结合槽肽结合槽 容纳容纳8-12残基的肽残基的肽 容纳容纳10-30残基的肽残基的肽 经典成分经典成分 HLA-A、B、C HLA-DP、DQ、DR MHMH的生物学功能的生物学功能 、MHMH是抗原递呈分子是抗原递呈分子 MH的抗原结合凹槽选择性结合抗原肽的抗原结合凹槽选择性结合抗原肽 形成形成MH-抗原肽复合物抗原肽复合物 供供T细胞识别细胞识别 形成形成MH 抗原肽抗原肽-TCR三分子复合体三分子复合体 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2 2、MHCMHC限制性限制性 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只有当相互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只有当相互作用作用细胞细胞双方的双方的MHAMHA一致一致时,免疫应答才时,免疫应答才能发生,这一现象称为能发生,这一现象称为MHCMHC限制性限制性。如:如:T T细胞与细胞与APCAPC;T T细胞与靶细胞;等细胞与靶细胞;等 MHC限制性 MHC型别相同,型别相同,但抗原不同但抗原不同 不识别不识别 抗原相同,但抗原相同,但MHC型别不同型别不同 不识别不识别 抗原抗原X特异性的特异性的TCR与与APC之间之间MHC型别相同型别相同 识别识别 目标要求目标要求 1 1、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2 2、掌握免疫细胞的种类掌握免疫细胞的种类、T T、B B淋巴细胞的表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及功能面标志及功能,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作用。3 3、熟悉其他淋巴细胞的标志与功能熟悉其他淋巴细胞的标志与功能、细胞因细胞因子的作用子的作用。4 4、了解其他免疫细胞的作用及分化抗原了解其他免疫细胞的作用及分化抗原。组成:免疫器官组成: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免疫功能的执行者免疫功能的执行者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组成 31 一、骨髓:一、骨髓:1)1)造血器官造血器官 2)2)B B细胞、细胞、NKNK细胞生成、分化、成熟的部位细胞生成、分化、成熟的部位 二、胸腺:二、胸腺:T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免疫细胞产生、发育、接受抗原刺激和分化、成熟的场所免疫细胞产生、发育、接受抗原刺激和分化、成熟的场所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熟悉)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熟悉)1.结构结构 二 胸腺(thymus)34 2、胸腺的功能-T细胞分化发育 淋巴干细胞进入骨髓 TCR-CD3-CD4-CD8-a.双阴性阶段 前T细胞发育 TCR/CD3逐步表达 CD4+CD8+b.双阳性阶段 单阳性细胞形成 根据与MHC分子结合 的亲和度,形成CD4+T细胞或CD8+T细胞 c.阳性选择 获得自身MHC限制能力 单阳性细胞经过 皮髓质交界处 与自身Ag肽-MHC分子 高亲结合SP细胞被 克隆删除 d.阴性选择 获得自身免疫耐受 阳性选择:双阳性T细胞TCR与胸腺皮质内上皮细胞表达的MHC分子有效结合该T细胞继续发育,否则程序性死亡;获得MHC限制性识别能力 阴性选择:经历阳性选择的T细胞,其TCR可与胸腺髓质间质细胞(DC和M)表达的MHC-自身抗原肽高亲和力结合,该T细胞凋亡或无能。获得自身耐受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接受抗原刺激发生应答的场所接受抗原刺激发生应答的场所 1 1、淋巴结、淋巴结 2 2、脾脏、脾脏 3 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第三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第三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淋巴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淋巴细胞归巢。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在血液血液和和淋巴组织淋巴组织之间的反之间的反复循环称淋巴细胞再循环。成熟淋巴细胞复循环称淋巴细胞再循环。成熟淋巴细胞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高内皮小静脉,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越高内皮小静脉,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同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组织,同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也可由输出淋巴管或静脉返回血液循细胞也可由输出淋巴管或静脉返回血液循环,淋巴细胞在淋巴液、血液、淋巴器官环,淋巴细胞在淋巴液、血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带有各种特异性抗原受体的带有各种特异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和细胞和B细胞,包括记忆细胞,包括记忆细胞,增加了与抗原和细胞,增加了与抗原和APC接触的机会,这些细胞接触相接触的机会,这些细胞接触相应抗原后,即进入淋巴组织,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从应抗原后,即进入淋巴组织,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而产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利于动员各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