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52T
1435-2019
冬小包脚菇生产技术规程
1435
2019
小包
生产技术
规程
ICS 65.020 B 39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4352019 冬小包脚菇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Volvariella brumalis 2019-11-11 发布 2020-01-01 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2/T 1435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生产技术.1 5 采收.3 6 加工与贮藏.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冬小包脚菇菌种培养基及配方.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冬小包脚菇二、三级菌种培养基及配方.6 DB52/T 1435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省畜牧兽医 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燕、龙汉武、罗倩、李浪、刘妮、潘高潮、邹方伦、向清华。DB52/T 14352019 1 冬小包脚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包脚菇的生产技术、采收、加工与贮藏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种植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豌豆地里,套种冬小包脚菇。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冬小包脚菇 拉丁学名Volvariella brumalis 俗称低温草菇、谷桩菌。在分类学上属担子菌纲 Basidiomycetes 伞菌目 Agaricles 光柄菇科 Pluteaceae 包脚菇属 Volvariella。3.2 点播 将菌种块点播于畦面栽培料坑中。4 生产技术 4.1 菌种 4.1.1 菌株选择 选择性状稳定,商品性状优良菌株。4.1.2 一级菌种 以综合 PDA 为培养基的斜面试管,无菌条件下接种冬小包脚菇菌株,18 20 恒温箱培养,菌丝长满斜面后,贮藏于4 6 的恒温箱中备用。培养基及配方见附录A。DB52/T 14352019 2 4.1.3 二级菌种 以玉米芯粉、米糠、麸皮、过磷酸钙、蔗糖为培养基,应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加水拌匀,使用750 ml广口玻璃瓶装料,塞上棉塞,高压蒸汽灭菌,0.15 MPa压力下保持1 h,取出自然冷却至常温,无菌条件下用冬小包脚菇一级种接种,18 20 培养,菌丝长满瓶后即可使用。二级菌种保存要求避光、通风,温度4 6。培养基及配方见附录B。4.1.4 三级菌种 以玉米芯粉、米糠、麸皮、过磷酸钙、蔗糖为培养基,加水拌匀,使用14 cm25 cm0.005 cm聚丙烯袋装料,袋口套环盖,高压蒸汽灭菌,0.15 MPa压力下保持1 h,取出自然冷却至常温,无菌条件下用冬小包脚菇二级种接种,18 20 培养,菌丝长满袋后即可使用,长满袋的菌种不宜放久,不超过30 d。培养基及配方见附录B。4.2 播前准备 4.2.1 选地 根据冬小包脚菇生长习性,选择种植水稻后接着种植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豌豆的沙壤土农田。无“三废”污染源,排灌方便、通风良好的沙壤土地块。4.2.2 栽培原料处理 收割水稻后,在梨、耙稻田时收集水稻桩,用铡刀铡成5 cm10 cm小段,撒上10%的草木灰粉,3%的生石灰粉,用水拌匀,水料比为11.2,堆在水泥地面上,高度1.0 m、宽度1.5 m,堆料表面盖塑料薄膜遮雨,但不要密封,使其充分软化3 d,再翻堆软化3 d,期间注意要使原料充分吸水、湿润,合格的栽培料湿润柔软而有弹性、韧性。4.3 套种时间 种植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豌豆时同步进行。即收割水稻后,在10月份种植小季作物同期套种冬小包脚菇。4.4 栽培 4.4.1 整地作畦 本栽培技术采用畦宽1 m,长不限,畦沟深20 cm25 cm,宽30 cm左右,畦面土壤敲细,整平。挖畦沟的土壤敲细,留作覆盖土。4.4.2 铺料 将处理好的水稻桩栽培原料平铺在畦面上,每平方米用料3 kg左右。4.4.3 播种 菌种以块状的形式,块的大小2 cm5 cm为宜,用手在铺好的栽培料上挖一个小坑,将菌种块点播在小坑内,覆盖培养料,覆土。行间距15 cm15 cm,用种量0.4 kg/m20.45 kg/m2。DB52/T 14352019 3 4.4.4 覆 土 在点播了冬小包脚菇菌种的培养料上,用挖畦沟的土壤覆土,厚度为3 cm5 cm 左右。土壤湿度应适中,过湿或过干对菌丝体的生长都不利。土壤含水量33%左右为宜,即用手抓一把土壤,用力捏紧、放松土壤成团,手轻轻压可碎散开为宜。4.4.5 小季作物种植 冬小包脚菇菌丝体能在土壤中伴随小季作物自然生长、繁殖。小季作物挖坑种植在已种好冬小包脚菇的畦面上,注意将挖出的菌种块和栽培料埋入土中。种植小季作物时,只能施用草木灰或有机肥,不能使用化学肥料、喷施农药。4.5 播后管理 4.5.1 土壤湿度管理 4.5.1.1 套种冬小包脚菇的管理主要为保湿,遇干旱时洒水,其它自然。水源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4.5.1.2 菌丝生长情况检查:用手或尖具刨开土壤一小坑,观察栽培料基质是否有白色绒毛状菌丝,有就属正常萌发生长。4.5.2 除草 对套种冬小包脚菇的作物不宜用锄头除草,当杂草生长超过15 cm时,应用镰刀割草。4.5.3 出菇期管理 当土壤中出现菇蕾后,进入出菇期管理。使基质水分含量保持在33%60%,以利于子实体生长。4.6 病虫害防治 4.6.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严格控制化学防治,在原基形成后至采收前,不应使用任何农药。4.6.2 病害防治 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栽培地清洁。4.6.3 虫害防治 4.6.3.1 蛞蝓防治:傍晚用石灰粉撒在蛞蝓活动处,或撒在菇田周围地上形成隔离带,每隔 3d4d天撒一次。4.6.3.2 菇蝇蚊蝇防治:杀虫灯诱杀害虫。5 采收 5.1 采收时间 冬小包脚菇在未全开伞时采收,菌褶白色,过晚采收菌褶变褐色。DB52/T 14352019 4 5.2 采收方法 用竹片或刀具从土壤中连着菌托撬开,用手将整个菌体拿起,将菌托去除,放入篮子,整个采摘过程轻拿轻放,保持菇体菌盖菌柄干净、完整。并清理田间残留基部,防止继发污染。6 加工与贮藏 6.1 加工 6.1.1 晒干:将鲜子实体平放在竹编器物上,置太阳下暴晒,直至干缩、变硬。6.1.2 烘干:烟道式烘房烘制,将鲜子实体平放在烤筛上,待烘房预热至 40,空气湿度变低时,放进烘房烘干,烘房装鼓风机,热风从上往下,应及时通风排湿。6.2 贮藏 6.2.1 冷冻保鲜:将除去泥土,清洗干净的冬小包脚菇子实体装入包装袋中,置于 3 5 的冷鲜条件贮藏。6.2.2 干品贮藏:烘干后将干品与烤筛一并取出,经 20 min 回软后再包装。干品含水量以 12%13%为宜。6.2.3 包装袋按照 GB 9683 的规定执行。A DB52/T 14352019 5 A B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冬小包脚菇菌种培养基及配方 A.1 综合 PDA 培养基 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生长冬小包脚菇的土壤浸提液(土壤蒸馏水=15)1000 ml。DB52/T 14352019 6 B C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冬小包脚菇二、三级菌种培养基及配方 B.1 冬小包脚菇二、三级菌种培养基及配方 B.1.1 玉米芯粉70%,无霉变,含水量 12%,粉碎颗粒 5 mm。B.1.2 米糠18%,无霉变,含水量 13%。B.1.3 麸皮10%,无霉变,含水量 13%。B.1.4 过磷酸钙1%,含有效 P2O5 14%20%,其中 80%95%溶于水。B.1.5 蔗糖1%:市售食用等级。B.1.6 培养基含水量达到:50%55%。_ DB52/T 1435-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