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22T
1140-2009
无公害农产品
滑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1140
2009
公害
农产品
滑菇代料
栽培
生产技术
规程
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28999-2010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11402009 无公害食品 滑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Pollution-free food cultivation technique rules of pholiota nameko(huagu)substitute cultivation 2009-03-03 发布 2009-03-03 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22/T 1140200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程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规程起草单位:吉林省园艺特产管理站、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晓龙、孙振天、周 雯、侯柏森、薛 英、赵伟光、张雪超、柴秋泉。DB22/T 11402009 1 无公害食品 滑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滑菇代料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生产工艺(包括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2 规范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2025 高密度聚乙烯吹塑薄膜 GB 5749 生活饮用水标准 GB/T 10463 玉米粉 NY/T 119 麦麸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5295 无公害食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NY/T 5099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撒播 broadcast spawning 将菌种均匀撒放在培养基物上。3.2 吐黄水 yellow water exudation 菌丝体培养期间,培养基物在不良环境条件或已经达到生理成熟时,菌丝萎缩并出现黄色的液体。3.3 蜡膜(蜡质层)waxiness film 菌丝在培养基物内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代谢产生色素并由气生菌丝倒伏而形成的变色。3.4 盘式栽培 tray cultivation 利用盘、筐、箱进行栽培的方式。3.5 袋栽 bag cultivation 在塑料袋内装料栽培的方式。3.6 生物学效率 biological efficiency 单位数量培养料的干物质与所培养产生出的子实体或菌丝体干重之间的比率。DB22/T 11402009 2 4 基本要求 4 基本要求 4.1 人员 应拥有与滑菇熟料栽培技术要求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员。4.2 场地 4.2.1 场地选择 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不积水,环境清洁,近水源,原材料充足,交通便利。如庭院内、房前屋后、村屯附近、果园树林等均可。4.2.2 菇房要求 栽培场地可因陋就简,如利用空闲住房、仓库、菜窖及人防工程等,也可利用房前屋后搭成竹木结构、外披稻草或玉米秸秆的简易菇房,菇房要求保温、保湿,受外界环境影响小,通风好,无直射光,近水源。4.3 设施设备 4.3.1 床架 根据菇房结构搭建竹木结构床架,床架高不可超过 2 m,宽不可超过 1.3 m,底部距地面 15 cm,层间距 30 cm,不可超过 7 层,长度不限,过道宽 60 cm。4.3.2 灭菌锅 建造常压灭菌锅,大小和规格应根据栽培方法和栽培规模确定。4.4 原料 主料为硬杂木屑或玉米芯、豆秸等,辅料为麦麸或稻糠、玉米粉、黄豆粉、碳酸钙和水等。4.4.1 杂木屑 以硬杂木为主,细度在 5 mm 以下,新鲜、无霉变、无结块,无异味、无油污。4.4.2 玉米芯 细度在 6 mm 以下,新鲜干燥,无霉变,无杂质,无农药残留,色泽正常。4.4.3 豆秸 新鲜干燥,无霉变,无杂质,并粉碎成 8 mm 以下。4.4.4 麦麸 应符合 NY/T 119 的要求。即干燥、无霉变。4.4.5 米糠 新鲜干燥,无霉变,无杂质,无结块,无异味、色泽正常。4.4.6 玉米粉 应符合 GB/T 10463 的要求。即干燥,无霉变和虫蛀;使用前需用粉碎机粉碎成粉。4.4.7 黄豆粉 新鲜干燥,无霉变,无杂质,无结块,无异味、色泽正常。4.4.8 氢氧化钙(熟石灰)块状的生石灰用水发好过筛后立即使用。4.4.9 碳酸钙(石膏粉)质地优良、粉状,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要求。4.4.10 水 可选用自然水、泉水、未受污染的河水和湖水或自来水;不可用受工矿企业、种养植业污染的水或治理未达标排放的水,水质要清洁,应符合 GB 5749 规定的要求。4.4.11 托帘 托帘规格 60 cm35 cm,用玉米秆(向日葵秸秆)和笤条(柳条)穿制而成,用两根 3537 cm 长DB22/T 11402009 3 笤条和 8 根 60 cm 长玉米秸组成,笤条一端稍尖,穿后要把两边突出部分剪掉。4.4.12 地膜 地膜规格 100 cm100 cm,厚度为 0.008 mm,物理机械性能按 GB 12025 规定执行。4.4.13 塑料筒袋 规格为袋长 50 cm、袋宽 1720 cm、薄膜厚 0.040.06 mm,物理机械性能按 GB 12025 规定执行。5 生产技术生产技术 滑菇代料栽培按照以下工艺流程生产:备料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体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上料常压灭菌出锅装盘接种 5.1 季节 5.1.1 盘栽 一般春季栽培在当月平均气温 0,即夜间最低气温在10以上时就可以开始接种。接种适期在2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最迟在 4 月下旬结束接种。5.1.2 袋栽 春季和秋季均可栽培。春季接种适期在 2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秋季栽培在 8 月下旬到 10 月末。5.2 品种 5.2.1 了解滑菇品种特性和温型划分 滑菇属于低温型食用菌,出菇温度在 520之间,根据出菇温度范围将滑菇品种划分为极早熟、早熟、中熟和晚熟型品种,具体划分见下表。表表 1 滑菇温型划分滑菇温型划分 温度类型温度类型 出菇温度范围出菇温度范围 备备 注注 极早熟品种 720 高温品种 早熟品种 718 中高温品种 中熟品种 515 中温品种 晚熟品种 512 低温品种 5.2.2 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选用经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的品种。从外地引进的菌种应在本地进行出菇试验后方可推广使用,并需两个以上品种搭配使用。5.2.3 主要推广品种 目前生产上常用品种有奥羽 32、奥羽 3、申 14、明治 2 号、滑菇 168 和丹滑 15 号。丹滑 8 号、丹滑 9 号适合出口,柄短,不易开伞;C31 柄长个大,易开伞,适合内销,以及新宇 2 号等。5.3 配料 5.3.1 配方 阔叶细木屑 63,豆秸粉 20,米糠 10,玉米粉 5,石灰粉 1,石膏粉 1,含水量 622,pH 值自然。5.3.2 拌料 将各种培养料按一定比例称好,先将培养料混合,干拌均匀,再用清水拌料。培养料含水量 5560,即用手紧握培养料成团,指缝见不滴水,松手时料团上出现裂缝不散碎为宜。5.4 装袋(盘)灭菌 5.4.1 半熟料盘栽 DB22/T 11402009 4 5.4.1.1 上料灭菌 上气后先在蒸帘上铺 10 cm 厚拌好的干料,当干料上汽时开始撒料,采取“少撒勤撒、见汽撒料”原则,当料装至距蒸桶口 10 cm 时停止撒料,用 2 层厚塑料薄膜将蒸桶盖好,并用绳扎紧,当蒸桶上“圆汽”即塑料薄膜鼓起开始记时,保持“圆汽”2 h。5.4.1.2 地膜工具及空间消毒 出料前 1 d,用 23来苏儿水溶液将地膜浸泡 0.5 h 后涝出控干。出料前 0.5 h,用 23来苏儿水溶液对工具、托帘及空间喷雾消毒。5.4.1.3 出料装盘冷却 停火 0.5 h 后出料,每盘装 45 kg 湿料,料厚 5.5 cm,四角压实,然后用地膜包好料盘,并运输到接种室内或室外冷却,56 盘/垛。5.4.2 熟料袋栽 5.4.2.1 装袋 装袋分手工装袋或机械装袋,装料高 1820 cm,要求袋面光滑无褶,料面平整,并在袋中间打一通气孔至袋底。每袋装干料 1.251.5 kg 或湿料 2.63.2 kg。也可以采用装袋机装袋。当天拌料当天装完。5.4.2.2 封口 擦净袋口,把袋上口收紧套上套环,将高出套环部位的袋口翻卷到套环外沿下口,然后盖上无棉盖体,侧面接种也可用线绳直接封袋口,之后放入周转筐内灭菌。5.4.2.3 灭菌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锅灭菌,灭菌时间以加温 46 h,袋内温度达到 100计时,持续 812 h。灭菌期间不能干锅、不加冷水、不停火。5.4.2.4 冷却 灭菌后将栽培袋趁热出锅,放置在接种室内,自然冷却至常温或 25,不可强行开锅冷却。5.5 接种 5.5.1 接种室消毒和菌种处理 菌种瓶(袋)用 0.15高锰酸钾水溶液擦一遍,然后与料盘、接种工具一起放入接种室内,接种室要用 23来苏儿水溶液喷雾后 0.5 h 再接种。5.5.2 接种 5.5.2.1 盘栽 当料温降到 16时接种,接种人员先用 75酒精棉球擦手消毒,再将模具套回盘上,打开薄膜,将菌种均匀撒在料面,然后包好,接种量为 58,每次接种 400500 盘。5.5.2.2 袋栽 先用 75酒精棉球擦袋面,再用直径 12 cm 的打孔器打孔,孔深 2 cm,每袋打 4 个孔。最后将培养好的菌种打碎,把菌种取出放入孔内,菌种要点满压实,接种量为 58 g/袋,接种后马上用胶布或石蜡液封严穴口。5.6 发菌 5.6.1 盘栽 5.6.1.1 室外堆积发菌 接种后在室外或简易棚内堆积发菌,7 盘/垛,在室外上面要盖 20 cm 厚干稻草防冻。5.6.1.2 上架 5 月 10 日前外界温度在 5以上时进棚上架,盘与盘间距 5 cm。5.6.1.3 发菌管理 5.6.1.3.1 菇房消毒 DB22/T 11402009 5 先用 23来苏儿水溶液喷雾消毒,0.5 h 后提膜换气。5.6.1.3.2 提膜换气 菌丝封面后提膜换气,方法是打开膜的一端,将盘面塑料薄膜与培养料分开,之后再封闭,动作要迅速。没封面不要揭膜换气,但菌丝不向下生长时要及时提膜换气。5.6.1.3.3 通风降温越夏 夏季高温打开门窗通风、遮光、降温、降湿,使菇房温度保在 26以下;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6070左右。5.6.2 袋栽 5.6.2.1 室内堆积 5.6.2.2 倒袋检查杂菌 接种后 710 d 第一次翻堆,以后每 1015 d 翻堆一次,并将有杂菌污染袋挑出进行焚烧,或作堆肥、制沼气原料。5.6.2.3 发菌管理 5.6.2.3.1 温度 710 d 温度控制在 2628。1020 d 菌丝吃料后,室温控制在 2426。2030 d,室温控制在 2224,30 d 后室温保持在 2022。5.6.2.3.2 空气相对湿度 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6070之间。5.6.2.3.3 光照 发菌时室内保持暗光。5.6.2.3.3 通风 前期采用微孔发酵法,不通风。20 d 后将胶布揭起一角,加大通风量。后期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0.51 h,以利换气及降温。5.7 蜡质层形成 5.7.1 春季栽培 利用自然温度,将培养室内温度提高到 2832之间,提膜换气或开袋通风,给予适当散射光照。5.7.2 秋季栽培 提高培养室内的温度达到 28,同时开袋通风,给予适当散射光照。5.8 出菇管理 春季栽培当夜间温度降到 20以下即 8 月 10 日前后采取出菇管理措施;秋季栽培在冬季和早春加温进行出菇管理。5.8.1 菇房消毒 清扫菇房,用 23来苏儿水溶液和溴氢菊酯 15002000 倍水溶液灭菌防虫。5.8.2 开袋(盘)划口 5.8.2.1 盘栽 具体方法是将菌盘四边薄膜卷到底边,底膜不动。开膜后,用消毒的刀型铁器划割菌盘表面,在菌盘表面划与菌盘边缘平行的线,间距 3 cm,深 l cm,需划破蜡质层。5.8.2.2 袋栽 方法是用消毒的刀型铁器划割菌袋表面,间距 2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