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22T
2637-2022
金顶侧耳生产技术规程
2637
2022
侧耳
生产技术
规程
ICS 68.080 CCS B 31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6372022 代替 DB22/T 2637-2017 金顶侧耳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in Golden oyster mushroom 2022-05-18 发布 2022-06-08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26372022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 DB22/T 2637-2017无公害农产品 金顶侧耳生产技术规程。与 DB22/T 2637-201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范围”的内容(见 1,2017 版 1);b)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用标准(见 2,2017 版 2);c)更改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见 3.1,2017 版 3.1);d)更改了“生产技术流程”的内容及位置(见 4,2017 版 6.1);e)更改了“环境条件”的内容(见 5,2017 版 4);f)增加了“栽培场所”(见 5.2);g)更改了“投入品管理”的内容(见 6,2017 版 5);h)更改了“生产技术”一章中“栽培方式、栽培技术”的内容及层次(见 7.2、7.3,2017 版 6.3,6.4-6.10);i)增加了“预湿拌料”(见 7.3.3);j)更改了“杂菌及病虫害防治”一章中“原则、方法”的内容和层次(见 8.1、8.2,2017 版 7.1、7.2);k)更改了“档案与记录”的内容(见 10,2017 版 9)。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方杰、姜婉竹、杨柏明、张友民、鲁丽鑫、方明、姚允武、陆甲、马晓旭、何琪、王毓婧、邵凯胜、孙旭。本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7年首次发布为 DB22/T 2637-2017;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22/T 26372022 1 金顶侧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金顶侧耳的生产技术流程,并规定了环境条件、投入品管理、生产技术、杂菌及病虫害防治、采收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档案与记录的追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金顶侧耳熟料袋栽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金顶侧耳 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 Sing 一种侧耳属的木腐真菌,子实体丛生或覆瓦状叠生,菌盖鲜黄至草黄色,近漏斗状或匙形,边缘内卷有细条纹,又叫榆黄蘑。4 生产技术流程 生产技术流程见图 1。DB22/T 26372022 2 图1 生产技术流程 5 环境条件 5.1 产地环境 5.1.1 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2375 的规定。5.1.2 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5.2 栽培场所 5.2.1 原料储备场所 原料应储存在干燥、整洁、通风的固定场所,按顺序摆放整齐。5.2.2 栽培袋制作场所 场所内机械设备应有序摆放,设有运输通道,将灭菌后的栽培袋运输至冷却室。5.2.3 接种场所 接种场所与冷却室和培养室设有运输通道,设有净化装置或接种帐、接种箱、接种工具、灭菌设备和灭火器等工具。5.2.4 发菌场所 发菌室(棚)内放置培养架,设有运输通道,并安装增温和通风设施调节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5.2.5 出菇场所 DB22/T 26372022 3 出菇场所与农作物间距达到 100 m 以上,避免化学农药及除草剂飘移危害,场地选择应符合 NY/T 2375 的规定。6 投入品管理 生产原料应符合 NY/T 1935 的要求,包括主料和辅料。7 生产技术 7.1 栽培季节 根据气候条件,金顶侧耳可春、秋两季栽培,春季 4 月份接种、秋季 8 月份接种。设施控温栽培可全年进行。7.2 栽培方式 应采用菇棚墙式出菇。7.3 栽培技术 7.3.1 菌种 菌种生产与管理应按 NY/T 528 规定执行。7.3.2 备料及配料 7.3.2.1 基质质量应符合 NY/T 1935 要求。7.3.2.2 备料时玉米芯应粉碎成 3 mm5 mm 的颗粒,豆秸秆粉碎成 20 mm30 mm 的小段,用清水或 2%3%的石灰水预湿,木屑需 3 mm5 mm 过筛,搅拌混匀。7.3.2.3 根据当地原料资源选择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常用配方见附录 A。7.3.3 预湿拌料 木屑需应用清水预湿 12 h 以上,然后使用拌料机拌料。直径在 6 mm 以下的木屑可直接使用拌料机拌料,要均匀一致,培养料含水量以 58%60%为宜。7.3.4 装袋 7.3.4.1 宜选用 22 cm(4345)cm0.004 cm 规格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7.3.4.2 应采用机械装袋,松紧以栽培基质紧贴袋壁为度,每袋装湿料 2.5 kg3.0 kg,扎紧袋口或套颈圈封口。7.3.5 灭菌 装袋后及时灭菌,灭菌时要排净冷空气,呈井字型摆放在灭菌容器内,常压灭菌温度稳定 100,保持 16 h 以上。7.3.6 冷却接种 灭菌后料袋冷却到 25 以下,按无菌操作要求两端接种或打穴接种,接种量以菌种覆盖料面为宜,接种后扎紧袋口或袋口套颈圈封口。DB22/T 26372022 4 7.3.7 发菌管理 7.3.7.1 摆袋 接种后移入菇棚内,墙式摆菌袋,每垛菌墙摆放 5 层7 层,中间留有 1 m 宽的管理道。7.3.7.2 环境调控 温度控制在 23 28,15 d 后温度应调至 20 22 为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55%60%;暗光发菌;每天通风 1 次2 次,每次通风 30 min,保持空气新鲜。7.3.8 出菇管理 7.3.8.1 催蕾 排完袋后,并使袋温降到 17 25,空气相对湿度 85%90%,要求有 300 lux800 lux 散射光。让菌丝充分生理成熟,诱导原基形成,待原基形成后再解开袋口。7.3.8.2 出菇 菇房温度控制在 15 2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80%90%,不应将水喷到菇体上;每日通风 2 次3 次,每次通风时间 20 min30 min;光强控制在 300 lux800 lux。8 杂菌及病虫害防治 8.1 原则 8.1.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8.1.2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出菇期不向子实体直接喷洒化学药剂,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收。8.2 方法 8.2.1 杂菌 8.2.1.1 发菌期间将杂菌污染部位挖掉,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使用石灰粉覆盖污染处。8.2.1.2 加强通风,将温度降至 15 18,提高金顶侧耳菌丝抗杂性。8.2.2 病害 出菇期间发生病害,将成熟的子实体采收后,使用在食用菌上登记的农药进行消毒。8.2.3 虫害 8.2.3.1 出菇前,在出菇棚通风口和门窗安装纱窗、纱门,预防虫害发生。8.2.3.2 出菇期采用粘虫板或灯光诱杀菇蝇和菇蚊。9 采收 9.1 时期 DB22/T 26372022 5 子实体菌盖边缘未完全平展,颜色未变浅之前采收,采收前 24 h 不应喷水。9.2 方法 宜用刀贴料面整丛割下,轻放于泡沫箱中。9.3 潮间管理 采收后,及时清理料面。停水养菌 5 d10 d,待菌丝恢复生长后,进行下一潮菇出菇管理。10 档案与记录 应对各生产环节进行及时记录,建立生产管理档案。档案至少保存 2 年,做到可追溯。档案内容应包括菌袋制备、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等过程中需要填写的登记记录表,详见附录 B。DB22/T 26372022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金顶侧耳培养料配方 A.1 配方一 硬杂木屑 78%,麦麸 20%,石膏 1%,玉米粉 1%。A.2 配方二 玉米芯 78%,麦麸 20%,石膏 1%,玉米粉 1%。A.3 配方三 玉米芯 50%,木屑 28%,麸皮 20%,石膏 1%,玉米粉 1%。A.4 配方四 豆秸秆 30%,木屑 50%,麦麸 10%,豆饼粉 3%,草木灰 3%,石灰 3%,石膏 1%。DB22/T 26372022 7 B B 附 录 B(资料性)金顶侧耳生产管理档案 菌袋制备登记表见表 B.1。表B.1 菌袋制备登记表 序号 记录项目 备注 1 生产计划编号:2 培养料配方:3 主料用量:4 辅料用量:5 培养料装入量:6 数量:7 制备日期:8 操作人:9 灭菌方式及时长:冷却接种登记表见表 B.2。表B.2 冷却接种登记表 序号 记录项目 备注 1 生产计划编号:2 接种方式:3 接种日期:4 接种品种:5 接种箱编号:6 消毒剂及使用方法:7 接种量:8 操作人:9 接种数量:10 技术负责人:DB22/T 26372022 8 发菌管理登记表见表 B.3。表B.3 发菌管理登记表 序号 记录项目 备注 1 生产计划编号:2 菌种名称:3 培养日期:4 检测时间点:5 培养室编号:6 培养条件:7 萌发时间:8 培养天数:9 数量:10 污染情况:11 杂菌及病虫害防治方法:12 检测日期:13 技术负责人:出菇管理登记表见表 B.4。表B.4 出菇管理记录表 检验员:填表人:检测时间:菌种名称 生产计划编号 菌种级别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1 有无病害 无 有 2 病害类型 3 严重程度 较轻 中等 严重 4 防治方法 5 有无虫害 无 有 6 虫害类型 7 严重程度 较轻 中等 严重 8 防治方法 9 是否使用农药 否 是 10 农药名称 11 使用方法 12 使用时间及次数 DB22/T 26372022 9 采收登记表见表 B.5。表B.5 采收登记表 序号 记录项目 备注 1 生产计划编号:2 菌种名称:3 采收地点:4 产量:5 操作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