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42T 1698-2021 辣椒疮痂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29636

大小:1.05MB

页数:1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42T 1698-2021 辣椒疮痂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698 2021 辣椒 疮痂 抗性 鉴定 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05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6982021 辣椒疮痂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valuation of pepper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spot 2021-06-21 发布 2021-07-21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16982021 DB42/T 16982021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接种.1 5 抗性鉴定接种操作.2 6 病情调查方法.3 7 抗病性评价.4 8 记载表格.4 附录A (资料性)辣椒疮痂病病原菌和生理小种.6 DB42/T 16982021 DB42/T 1698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省蔬菜办公室、华中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宁、尹延旭、王飞、高升华、余楚英、姚明华、袁尚勇、焦春海、张成、张余洋。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系电话:027-87380819,邮箱:。DB42/T 16982021 DB42/T 16982021 1 辣椒疮痂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辣椒疮痂病抗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接种、抗性鉴定接种操作、病情调查方法、抗病性评价以及记载表格。本文件适用于辣椒疮痂病的抗病性鉴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1858.5 番茄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番茄抗疮痂病鉴定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感病对照 disease-susceptible control 为辣椒品种Early Cal Wonder(ECW,感疮痂病品种),接种后的病情指数DI50。3.2 抗病对照 disease-resistant control 为辣椒材料ECW-20R(含 Bs2 基因),接种后的病情指数DI20。4 接种 4.1 病原物的纯化与保存 4.1.1 病原物的纯化 采集田间具有典型疮痂病症状的病叶,用常规组织平板稀释法从叶部病斑上分离病原物。分离物经过培养性状、菌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鉴定等确认为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菌株,再进行分离物纯化和致病性测定。4.1.2 接种体保存 短期保存将新鲜菌落转移到保存培养基斜面上,28 下培养48 h后,置4 下备用。长期保存将新鲜菌液加入已灭菌的脱脂牛奶中制成细菌悬浮液,经冷冻干燥抽真空后保存于密闭塑料管中,-20 以下的冰箱中长期保存。4.2 接种体繁殖和保存 DB42/T 16982021 2 4.2.1 接种体繁殖 用接种针挑取保存的疮痂病菌落,在NA培养基的平板上划线,置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 h48 h,选取边缘清晰、有光泽、粘稠状的单菌落转移到培养基中28 恒温震荡培养16 h,加灭菌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2108 cfu/mL的菌悬液。5 抗性鉴定接种操作 5.1 鉴定室 鉴定室应具备可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的条件,创造良好的发病环境。5.2 设置对照 设“ECW”辣椒为感病对照品种,“ECW-20R”辣椒为抗病对照品种;接种菌株Xcv23-1为湖北省辣椒疮痂病优势菌株,鉴定为生理小种P0;辣椒-番茄疮痂病菌模式菌株ICMP63(X.campestris pv.vesicatoria)为对照菌株(参见附录A)。5.3 育苗 待鉴定的辣椒种子经10%次氯酸钠溶液浸种8 min10 min,灭菌水冲洗干净后置于28 的恒温培养箱中催芽,露白后播种于育苗穴盘中。穴盘宜采用50孔穴盘,每穴播种1粒种子。育苗基质经121 高温蒸汽灭菌40 min。在20 30 温室或大棚中育苗,幼苗应生长健壮、大小一致。5.4 接种 5.4.1 接种时期 在幼苗4片6片真叶期进行接种。5.4.2 接种体浓度 宜为2108 cfu/mL。5.4.3 鉴定设计 鉴定材料随机排列,每份鉴定材料重复3次,每次重复10株。5.4.4 接种方法 5.4.4.1 注射法接种 用去针头的注射器将菌悬液注入待鉴定辣椒的第3片到第4片叶背面,每片叶接种一个点,形成直径为1 cm2 cm的水浸区域。以接种辣椒-番茄疮痂病菌模式菌株ICMP63为对照,接种灭菌水为空白对照。5.4.4.2 喷雾法接种 按照NY/T 1858.5 的方法执行。以喷洒辣椒-番茄疮痂病菌模式菌株ICMP63为对照,喷洒灭菌水为空白对照。在鉴定材料数量较少情况下宜采用注射法,大量材料需鉴定情况下宜采用喷雾法。5.4.5 接种后的管理 DB42/T 16982021 3 采用注射接种法的,接种后在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75%90%、光照强度为30,000 lx40,000 lx条件下培养。采用喷雾法接种的,接种后的管理参照NY/T 1858.5的方法执行。6 病情调查方法 6.1 注射接种法病情调查 6.1.1 调查时间 接种后1 d2 d开始调查。6.1.2 病情分级 0级,观察到的叶片有过敏坏死性症状;1级,观察到的叶片无坏死症状。6.2 喷雾接种法病情调查 6.2.1 调查时间 喷雾接种后7 d开始调查。6.2.2 病情分级 参照NY/T 1858.5的病情分级,病情分级的相关信息见表1。表1 辣椒疮痂病的病情分级 病情级别 病情描述 0 全叶无病斑 1 病斑占叶片面积的10%3 病斑占叶片面积的11%25%5 病斑占叶片面积的26%50%7 病斑占叶片面积的51%6.2.3 病情记载 调查记载每一鉴定植株的病情级别,计算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并按照NY/T 1858.5的方法执行。病情分级按公式(1)计算:=()100(1)式中:DI病情指数;s 各病情级别的代表数值;n 各病情级别的植株数值;N 调查总植株数值;S 最高病情级别的代表数值。DB42/T 16982021 4 7 抗病性评价 7.1 注射接种法抗性评价 0级,为抗病;1级,为感病。7.2 喷雾接种法抗性评价 7.2.1 抗病性评价标准 依据鉴定材料3次重复的病情指数(DI)的平均值确定其抗病水平,划分标准参照NY/T 1858.5,抗性评价标准的相关信息见表2。表2 辣椒疮痂病的抗性评价标准 病情指数(DI)抗性评价 DI=0 免疫(I)0DI10 高抗(HR)10DI30 抗病(R)30DI50 中抗(MR)50DI70 感病(S)DI70 高感(HS)7.2.2 鉴定结果的有效性判别 当感病对照的病情指数DI50,该批次的抗疮痂病鉴定结果即为有效。8 记载表格 辣椒抗疮痂病鉴定结果记载表3、表4。表3 辣椒抗疮痂病鉴定记载表(注射法)编号 品种/种质名称 来源 重复 序号 病情分级 抗性评价 0 1 I II III 播种时间 接种时间 接种生育期 病原物编号 生理小种类型 调查时间 技术负责人 (签字)DB42/T 16982021 5 表4 辣椒抗疮痂病鉴定记载表(喷雾法)编号 品种/种质 名称 来源 重复 序号 病情分级 病情 指数 平均 病指 抗性 评价 0 1 3 5 7 I II III 播种时间 接种时间 接种生育期 病原物编号 生理小种类型 调查时间 技术负责人 (签字)DB42/T 16982021 6 A A 附录A (资料性)辣椒疮痂病病原菌和生理小种 A.1 学名和形态描述学名和形态描述 A.1.1 学名学名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ye.。A.1.2 形态形态特征描述特征描述 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1.0 1.5)m(0.6 0.7)m;单极生鞭毛,能游动;菌体排列成链状,有荚膜、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在YDC平板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凸起,黄色,黏稠;病菌发育温度范围5 40,最适温度27 30,致死温度为59 10 min。A.1.3 危害部位及症状危害部位及症状 叶片染病,初现许多圆形或不整齐水浸状斑点,黑绿色至黄褐色,有时出现轮纹,病部具不整齐隆起,呈疮痂状,病斑大小0.5 mm1.5 mm,多时融合成较大斑点,引起叶片脱落;茎蔓染病,病斑呈不规则条斑或斑块,后木栓化或纵裂为疮痂状;果实染病,出现圆或长圆形病斑,稍隆起,墨绿色,后期木栓化。A.2 生理小种生理小种 A.2.1 采用的鉴别寄主采用的鉴别寄主 国际上通用的辣椒疮痂病菌鉴别寄主谱,共包括5个鉴别寄主,分别为:Early Calwonder(ECW,感疮痂病品种)、ECW-10R(含Bs1基因)、ECW-20R(含Bs2基因)、ECW-30R(含Bs3基因)。A.2.2 生理小种鉴定生理小种鉴定 病原菌分离物接种鉴别寄主后,根据鉴别寄主病情级别计算其病害严重等级从而确定抗性反应,以特定的反应组合划分生理小种(表A.1)。表A.1 辣椒疮痂病病原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生理小种 鉴别寄主/基因型 ECW No R gene ECW-10R Bs1 gene ECW-20R Bs2 gene ECW-30R Bs3 gene 辣椒生理小种0(P0)S R R R 辣椒生理小种1(P1)S S R R 辣椒生理小种2(P2)S R R S 辣椒生理小种3(P3)S S R S 辣椒生理小种4(P4)S S S R 辣椒生理小种5(P5)S R S S 辣椒生理小种6(P6)S S S S 辣椒生理小种7(P7)S S R R DB42/T 16982021 7 生理小种 鉴别寄主/基因型 辣椒生理小种8(P8)S S R S 辣椒生理小种9(P9)S S S R 辣椒生理小种10(P10)S S S S 番茄生理小种1(T1)R R R R 辣椒-番茄生理小种2(PT2)S R R S 辣椒-番茄生理小种3(PT3)S S R S 辣椒-番茄生理小种4(PT4)S S S R 辣椒-番茄生理小种5(PT5)S S S S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