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52T 626-2010 贵州高产优质茶园栽培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29325

大小:1.13MB

页数:1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52T 626-2010 贵州高产优质茶园栽培技术规程 626 2010 贵州 高产 优质 茶园 栽培技术 规程
ICS 65.020.20 B 3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6262010 贵州高产优质茶园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tea plantation in Guizhou 2010-08-18 发布 2010-08-18 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2/T 6262010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茶园高标准建园技术要点.1 4.1 选地.1 4.1.1 环境条件.1 4.1.2 土壤条件.2 4.2 基地规划.2 4.2.1 总则.2 4.2.2 土地规划.2 4.3 道路网建设.2 4.4 水利系统建设.2 4.5 茶园生态建设.3 5 茶树种植.3 5.1 茶园开垦及施肥.3 5.2 种苗选择.3 5.3 适时移栽.3 5.4 茶苗定植.3 5.5 苗期管理.3 6 茶园施肥.3 6.1 肥料.3 6.2 施肥原则.4 6.3 施肥时期.4 6.4 施肥量及各期分配.4 6.5 施肥方法.4 7 土壤管理.4 7.1 茶园耕作.4 7.1.1 浅耕.4 7.1.2 深耕.4 7.2 茶园铺草.5 7.3 茶园免耕.5 8 茶树修剪.5 8.1 定型修剪.5 DB52/T 6262010 II 8.1.1 定型修剪的对象.5 8.1.2 幼龄茶园.5 8.1.3 台刈茶园.5 8.2 轻修剪.5 8.3 深修剪、重修剪、台刈.5 9 茶园水分管理.5 9.1 旱害预防.6 9.2 渍害预防.6 10 冻害防治.6 10.1 冻害预防.6 10.2 受冻后的护理.6 11 病虫害防治.6 12 茶叶采摘.6 12.1 采摘要求.6 12.2 手工采摘.6 12.3 机械采摘.7 13 生产档案记录.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8 A.1 假眼小绿叶蝉.8 A.2 茶叶螨类.8 A.3 茶棍蓟马.8 A.4 黑刺粉虱.8 A.5 蚧类.8 A.6 茶毛虫.8 A.7 蓑蛾类.9 A.8 茶白星.9 A.9 茶饼病.9 A.10 茶苗根结线虫.9 A.11 茶轮斑病.9 DB52/T 6262010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大学、贵州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远发、易勇、梁月荣、赵志清、周国兰、尹杰、孙继海。DB52/T 6262010 1 贵州高产优质茶园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茶园建设、茶树种植、茶园施肥、土壤管理、茶树修剪、土壤水分管理、冻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及茶叶采摘等栽培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高产优质茶园栽培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767 茶树种苗 DB52/T 4712004 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 DB52/T 621 贵州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DB52/T 622 贵州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DB52/T 624 贵州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DB52/T 625 贵州有机茶栽培技术规程 DB52/T 6272010 贵州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规程 DB52/T 628 贵州茶园机械化采摘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蓬心土壤 Soil beneath central tea canopy 在宽窄行排列种植的茶园中,树冠内窄行之间的土壤。3.2 氮素供应强度 Nitrogen supply intensity 土壤氮素养分中能被茶树直接吸收利用的氮素供给程度。以碱解氮/全氮的百分比表示。4 茶园高标准建园技术要点 4.1 选地 4.1.1 环境条件 DB52/T 6262010 2 宜选择坡度25,除土壤以外的环境条件符合DB52/T 621或DB52/T 622的要求,附近有较丰富的水源,周围生态环境较好之地。4.1.2 土壤条件 4.1.2.1 土壤 pH 值为 4.55.5,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DB52/T 621 或 DB52/T 622 的要求。4.1.2.2 剖面形态:上层疏松透水透气,下层稍紧保水保肥,50cm 土层内无硬盘等障碍层。4.1.2.3 茶园中“蓬心土壤”占地比例应26%。4.1.2.4 土壤三相容积比:0cm20cm 土层容重 1.0 g/cm31.2g/cm3,孔隙度55%,固、液、气三相容积比例为45%:30%:20%;宜选用质地以砂质壤土或壤质土。20cm40cm 土层较紧实而不坚实,能保水保肥,容重在 1.2 g/cm31.45g/cm3,孔隙度50%,固、液、气三相容积比为50%:25%:15%;宜选用质地以重壤或轻粘土。4.1.2.5 0cm20cm 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及氮素供应强度应达表 1 要求。表1 0cm20cm 土壤土层养分含量及氮素供应强度要求 项 目 要 求 有机质/(g/kg)20 全氮/(g/kg)12 碱解氮/(mg/kg)150 有效磷/(mg/kg)20 养分含量 有效钾/(mg/kg)100 氮素供应强度/(%)10 4.2 基地规划 4.2.1 总则 园地规划设计包括土地规划、道路网、排蓄水系统及茶园生态建设等项目。按照所选地块的地形、地势、土壤、水源及林地的分布情况,对茶、林、沟渠、道路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到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区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作业,且成园后生态环境良好。4.2.2 土地规划 根据茶园规模和地形、地貌合理划分区、片、块。4.3 道路网建设 根据茶园规模和地形、地貌,以干道、支道和步道建立合理的道路系统,连接场部、茶厂、茶园和场外交通,便于运输和茶园管理。干道路面宽 4m5m,支道路面宽 2.5m3m,步道路面宽 1m1.5m。4.4 水利系统建设 4.4.1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能蓄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宜建立节水灌溉系统。4.4.2 茶园与森林或荒地交界处、茶园的边缘设隔离沟。隔离沟深 0.50m、宽 0.60m,沟壁为 60 度倾斜的隔离沟。4.4.3 平地茶园在步道边开沟,坡地茶园在直步道两侧和横步道内侧开排灌蓄水沟,沟宽 0.20m0.30m、深 0.20m。横沟每隔 3m5m 挖一小水坑,以积蓄雨水。DB52/T 6262010 3 4.4.4 每 25 亩35 亩茶园建一容积为 5m38m3的蓄水池。一般设在纵沟及横沟的出口处,或设在排水不良的积水处。4.5 茶园生态建设 4.5.1 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植树造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4.5.2 茶园内宜间作柳杉、银杏、板栗等经济林木,每隔 35 行茶树间作一行,株距 3m5m,遮光率控制在 30%35%。4.5.3 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5 茶树种植 5.1 茶园开垦及施肥 5.1.1 缓坡地由下而上等高进行。生荒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 0.50m,并清除柴根、杂物,复垦深度 0.25m0.30m;熟地经深翻平整即可。5.1.2 园地经开垦整理形成茶行后,沿茶行开种植沟,宽 0.30m,深 0.50m。在种植沟内施入底肥,每667m2施有机肥 1000kg 以上,磷肥 100kg 左右。施肥后覆土,并将其平整,盖土离地面约 0.15m0.20m。5.2 种苗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种苗质量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茶苗规格基本一致。5.3 适时移栽 10月至次年3月移栽。高寒山区避开严寒移栽。5.4 茶苗定植 5.4.1 种植茶苗前,先将种植沟内土壤浇湿,然后将茶苗置于种植沟中。栽种时一手扶正茶苗,一手填土;分层将土填实。当填土至不露须根时,用手轻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展,再适当加细土压实,随即浇足“定根水”。5.4.2 采用双条植法进行定植。栽植深度 10cm15cm;定植密度为:a)中小叶种:大行距 1.50m,小行距 0.40m0.45m、丛距 0.30m0.35m,每丛种植茶苗 2 株,每 667 用茶苗约 4500 株6000 株;b)大叶种:大行距 1.70m,小行距 0.45m0.50m、丛距 0.35m0.40m,每丛种植茶苗 2 株,每667 用茶苗约 3000 株4000 株。5.5 苗期管理 5.5.1 及时补苗:发现缺丛缺株,及时补苗。5.5.2 清除杂草:采用人工或除草剂除去杂草。6 茶园施肥 6.1 肥料 DB52/T 6262010 4 有机肥一般有菜饼、禽畜栏肥及沤制的土杂肥等,作基肥用;无机肥主要用于追肥。肥料品种选择及要求应符合DB52/T 624或DB52/T 625的规定。6.2 施肥原则 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6.3 施肥时期 6.3.1 春茶前催芽肥,依当时的气候情况、茶树品种的发芽迟早及采制的茶类在 2 月中、下旬至 3 月中旬施入。6.3.2 夏茶前追肥,春茶结束后的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6.3.3 秋茶追肥,夏茶结束后的 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6.3.4 秋冬季施基肥,结合深耕在 1011 月施入。6.4 施肥量及各期分配 6.4.1 幼龄茶园,施肥应氮、磷、钾并重,年用量如下:c)12 年生茶园,每 667m2施纯氮 8 kg12 kg,氮、磷、钾三要素用量比例为 1:1:1 或 2:1.5:1.5;d)34 年生茶园,每 667m2施纯氮 13 kg15 kg,氮、磷、钾三要素用量比例为 2:1.5:1.5 或2:1:1。6.4.2 生产茶园,以氮为主,辅以磷钾,施肥量参照产量确定。干茶产量在 200kg667m2以下茶园,每生产 100 kg 干茶施用纯氮 15 kg18 kg,三要素用量比例为 2:1:1 或 3:1:1。200 kg667m2以上茶园每生产 100 kg 干茶施纯氮 1620kg,三要素用量比例为 3:1:1 或 4:1:11.5,生产红茶时要增加磷、钾肥用量。6.4.3 氮肥分基肥及各季追肥多次施用,磷钾肥一次性的作基肥施入。6.4.4 氮肥施用量分配,基肥和追肥之比为 3040:6070,茶叶单产高的茶园,追肥比重高于单产低的茶园。追肥分配,春、夏、秋三季为 40:30:30。6.5 施肥方法 6.5.1 根际施肥:均匀撒施于蓬心,也可在行间沟施。6.5.2 根外追肥:各轮新梢生长初期,选阴天、多云天气或晴天早上和傍晚进行。将树冠叶片正背面均匀喷湿,以叶背为主。根外追肥以速效肥为主,微量元素一般宜作根外追肥。7 土壤管理 7.1 茶园耕作 7.1.1 浅耕 结合除草施肥进行,次数依杂草蔓生情况及土壤松紧状况而定。通常在春茶前(3月上、中旬)进行一次,结合追肥以提高地温、疏松土壤;春茶末(5月中、下旬)进行第二次,结合追肥以疏松因采春茶踏实的表土,增加肥料、消除杂草;夏茶末(7月中、下旬)进行第三次,结合追肥以疏松土壤,破坏土壤中毛细管,减缓盛夏土壤水分的蒸发,补充土壤养分,消灭旺盛的夏草。7.1.2 深耕 DB52/T 6262010 5 宜在衰老茶园和种茶前未深垦过的茶园中进行。以深度不超过30cm、宽度不超过40cm50cm为宜。并施用有机肥,隔行、隔年轮流进行,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