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11T 846-2019 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28783

大小:156.33K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11T 846-2019 茶菊生产技术规程 846 2019 生产技术 规程
ICS 65.020.20 B 3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8462019 代替 DB11/T 846-2011 茶菊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tea chrysanthemum 2019-06-18 发布 2019-10-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8462019 I 目 次 前 言.II 引 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设施准备.1 5 母株养护.2 6 扦插育苗.2 7 栽植.3 8 田间管理.3 9 病虫害防治.3 10 采收.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土壤和育苗基质及器具消毒方法.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茶菊组培方法.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茶菊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7 DB11/T 846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 DB11/T 8462011茶菊生产技术规程。本标准与 DB11/T 8462011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母株的选择(见 5.1);修改了母株数量的确定(见 5.2);修改了母株的栽植(见 5.3);调整了母株的栽植时间和行距(见 5.3);修改了母株的养护管理(见 5.4);修改了插穗的准备(见 6.1);修改了种苗出圃(见 6.4);增加了茶菊组培方法(见附录 B)。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北京市延庆区园林绿化项目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丛林、罗昌、程曦、陈东亮、刘华、张斌、杜少昆、苏国辉、陈菲、黄敦辉、李明远、任志怀。本标准的历次发布版本为:DB11/T 8462011。DB11/T 8462019 III 引 言 茶菊的生产用苗主要以扦插苗为主,由于采穗母株退化使扦插苗容易导致品质和产量下降,影响茶菊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因此在该规程中引入组培提纯复壮技术,用组培苗做采穗母本,提高种苗生产质量和稳定茶菊产量,以推动茶菊生产管理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DB11/T 8462019 1 茶菊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菊的设施准备、母株养护、扦插育苗、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茶菊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茶菊 tea chrysanthemum 用于茶饮的菊花。3.2 胎菊 chrysanthemum bud 花蕾刚露色、未展开的茶菊。4 设施准备 4.1 母株栽培温室的准备 4.1.1 日光温室进行母株栽培。整地前进行温室及土壤的消毒,消毒方法参见附录 A。4.1.2 每公顷施有机肥 45 m375 m3,将有机肥均匀撒在地中并进行洇地和土壤深翻,深度 25 cm30 cm,使有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4.1.3 沿温室长度方向作低床,床宽 100 cm120 cm,长度视温室长度而定,当温室长度大于 60 m时可分为两段。床与床之间留操作通道。用耙子将种植床土壤耙平、耙细待用。4.2 扦插育苗设施准备 DB11/T 8462019 2 4.2.1 扦插苗床的准备 每公顷均匀撒施 30 m3腐熟有机肥,旋耕 10 cm15 cm,沿温室或塑料大棚长度方向做育苗床。床宽一般为 100 cm120 cm。也可采用穴盘育苗,基质可采用体积比为 1:1 的草炭土和蛭石。4.2.2 消毒 扦插前做好插床、穴盘、扦插基质的消毒,消毒方法参见附录A。5 母株养护 5.1 母株的选择 应选用适合北京地区栽培的品种。宜选择根系粗壮、茎粗、叶色正的组培苗做母株;也可选择生长势强、植株健壮、分枝力强、无病虫害、花朵繁密、花色纯正、花瓣厚实的植株作为母株并做好标记。5.2 母株数量的确定 组培苗母株:按母株与种苗比例为 1:15 确定组培母株数量。组培详细流程参见附录 B。常规母株:母株与种苗比例为 1:30。5.3 母株的栽植 组培苗母株:当年 1 月底 2 月初,炼苗后的组培苗,栽植在日光温室种植床上,株行距 15 cm15 cm,栽后及时浇透水,20 d 后进行第一茬采穗。常规母株:土壤上冻前,将选好母株的地上部分齐地面割除,挖出地下部分,去除部分老根,栽植在准备好的日光温室种植床上,株行距 25 cm 25 cm 土壤上冻前,栽后及时浇透水。5.4 母株的养护管理 组培苗母株养护:最低温度应不低于 5,最高温度应不高于 30。母株具有 5 片完全展开叶时摘心,当侧枝长到 10cm 左右时取侧枝做插穗。常规母株养护:夜间最低温度不应低于 0。当脚芽长到 10cm 左右时取脚芽做插穗。母株养护期间应适当控水,以嫩叶不发生萎蔫为宜。每次采穗后立即施一次 N-P2O5-K2O 比例为14-14-14 的复合肥,促新梢快速旺盛生长。母株养护过程中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具体防治方法见 9.2 和 9.3。6 扦插育苗 6.1 插穗的准备 6.1.1 母株采穗 采穗前 5 d7 d 喷洒一次杀菌剂,宜在晴天傍晚进行。采穗工具宜用 70%75%的酒精消毒。母株采穗不宜超过 4 次。组培苗母株采穗部位在侧枝,15 d左右采一茬;常规母株采穗部位在脚芽,7 d8 d 采一茬。采穗宜在晴天上午进行。当组培苗母株的侧枝或常规母株的脚芽长至 10 cm 左右时,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粗细和节间均匀的侧枝或脚芽做插穗,长度 5 cm7cm,去除插穗基部叶片,仅保留上DB11/T 8462019 3 部 2 片展开叶的下半部分和顶梢。如果插穗不能及时扦插,将插穗放入具有透气孔的塑料袋并置于纸箱中,2 3 下低温保存。6.1.2 插穗的生根处理 冷藏超过 48 h 的插穗应在 15 20 的清水中吸水 1 h。将插穗基部剪口用生根粉或 0.1%0.2%吲哚丁酸(IBA)溶液进行速蘸处理。6.2 扦插 将插穗及时扦插到浇透水的插床或 128 孔穴盘中。株距 3 cm,行距 4 cm 5 cm,扦插深度 2 cm 3 cm。6.3 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及时喷雾保湿。白天温度不高于 30,夜间不低于 15。扦插后前 3 d 每天喷水 23次;之后视天气情况减少喷水次数,每天 12 次,以保持插穗叶片不萎蔫为宜。扦插后 10 d 内保持遮荫率 60%70%。扦插 15 d20 d 后应加强通风、降温炼苗。6.4 种苗出圃要求 健壮无病虫害,茎粗不低于 0.2 cm,高度不低于 10 cm,机械化定植苗高宜 15 cm20 cm。7 栽植 7.1 栽植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不积水、土壤透气透水条件好的栽植地,环境条件符合 NY/T 5010 的要求。同一块地连续种植茶菊不应超过 3 茬。7.2 栽前准备 第一年土地上冻前耕翻土地 25 cm30 cm。土壤解冻后 4 月上中旬进行整地,施有机肥 75 m3/hm2120 m3/hm2,均匀撒施,旋耕一遍,深度 15 cm20 cm。做大小垄,大垄行距 70 cm,小垄行距 30 cm。7.3 栽植 5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移栽到大田。移栽前 1 d 将苗床浇透水,带土移栽。5 月底以前栽植,株距宜50 cm;5 月底以后栽植,株距宜 40 cm。宜机械化栽植,栽植深度 10 cm15 cm;人工栽植时将土覆盖至基部 l2 个节处为宜。栽植后压实,浇透水。不能及时栽植的种苗应及时假植。8 田间管理 8.1 土壤管理 宜轮作;连作不应超过 3 茬,连作地种植前土壤应消毒,消毒方法参见附录 A。DB11/T 8462019 4 8.2 中耕除草 在定植后 10 d 除草,后期视情况及时除草。8.3 水分管理 栽后及时浇一次透水,仅在干旱时浇水 12 次,大雨后应及时清沟排水。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方法 预防为主,宜使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9.2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是白锈病,主要虫害是蚜虫、棉铃虫,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C。杀菌剂和杀虫剂宜选择早晨或傍晚喷施。茶菊现蕾后不应使用农药。10 采收 10.1 采收时间 8 月底10 月中旬。每 10 d15 d 采收一次。应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收,不采露水花和雨水花;采摘时间应在 9:0017:00。10.2 采摘标准 优先采收胎菊。普通茶菊的采摘以菊花头状花序的中心小花散开 60%70%时,开始采收花朵。10.3 采收方法 采收时注意保持花形完整,花梗长度小于 0.5 cm,剔除泥花、虫花、病花,不夹带杂物。宜使用清洁、通风良好竹制或藤制容器,采收后及时运抵加工场所加工。DB11/T 8462019 5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土壤和育苗基质及器具消毒方法 表A.1给出了土壤和育苗基质及器具的消毒方法。表 A.1 土壤和育苗基质及器具消毒方法 名称 具体方法 穴盘消毒 0.1%高锰酸钾溶液处理 20 min。基质消毒 每立方米基质施用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20g25g 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g200g。也可通过夏季高温将基质摊平用双层膜扣严在烈日下暴晒一周进行消毒。土壤消毒 种苗定植 21 d 前撒施 75 kg/hm290 kg/hm2菌虫净(有效成分:多菌灵,三唑酮,三环唑,噁霉灵,植物保护剂)或棉隆(又名必速灭、垄鑫、二甲噻嗪、二甲硫嗪,分子式 C5H10N2S2),结合旋耕将药剂与土壤拌匀,旋耕深度 15 cm20 cm。温室消毒也可采用夏日高温消毒:清除所有植物材料及病残体,将地浇一次透水,翻耕后扣上地膜,封闭温室,处理 12周。DB11/T 8462019 6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茶菊组培方法 表B.1 给出了茶菊种苗组培生产的方法。表 B.1 茶菊组培苗生产 外植体选择、消毒和无菌苗的获得 无菌组培苗的快繁 炼苗 选取生长势强、植株健壮、分枝力强、无病虫害、未开花植株嫩梢,长度 1 cm2 cm,剥掉部分叶片,先用自来水冲洗 2 次以上,再放入含 0.1%吐温的水中浸泡 20 min,转入超净台用70%的酒精浸泡 1 min3 min,再用 10%NaClO处理 15 min20 min,最后用灭菌的蒸馏水冲洗干净。经消毒处理后转入生根培养基。组培 30 d 后获得无菌组培苗,组培苗具有完整根系和茎,茎一般有 45 片叶。MS 培养基:MS 干粉 4.74g,琼脂 6.4 g,蔗糖30 g.L-1,pH 5.8,117高压灭菌 17 min。生根培养基:1/2MS+0.1 mg.L-1NAA 培养条件:温度为 25,光照时间为 16h/8h(光/暗)周期。在超净台中取出具有45片叶的无菌组培苗,切掉根系,在茎部每两个芽眼中间切断,使每个茎段带一芽眼,最上面的茎尖保留。将切下的茎段和茎尖在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组培快繁,30 d 后即可炼苗。MS 培养基:MS 干粉 4.74 g,琼脂6.4 g,蔗糖 30 g.L-1,pH 5.8,117 高压灭菌 17 min。生根培养基:1/2MS+0.1 mg.L-1NAA 培养条件:温度为 25,光照时间为 16h/8h(光/暗)周期。将盛有生长健壮组培苗的组培瓶移至炼苗温室 3 d5 d,使其适应温度和光照,将瓶盖拧松再适应 3 d 左右,最后将瓶盖打开再进行 3 d5 d 的锻炼,待组培苗完全适应炼苗温室的空气湿度后即可移栽到苗床、穴盘或营养钵中生长。DB11/T 8462019 7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茶菊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C.1给出了茶菊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表 C.1 茶菊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白锈病 冬春温室母株易发生;7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