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52T
1057-201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
1057
2015
农村
生活
污水处理
技术规范
ICS 13.060.30P 3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1057201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aste water treament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2015-08-21 发布2015-11-21 实施发 布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DB52/T 10572015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设计.4 5 污水收集.4 6 工艺选择.6 7 施工.7 8 验收.7 9 排放.8 10 监管.8 11 运行与管护.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模式流程图.10 DB52/T 1057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省农业资源环境管理站、贵阳市农业委员会、贵阳市农村能源环保办公室、贵阳凯瑞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仁怀分院。本标准起草人:李筑江、蔡景行、陆海、李菀群、申德健、寇冬梅、王萍、朱江、潘尔珣、蒋志毅、蔡晓梅、吴正勇、吴柟狄。DB52/T 10572015 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与日常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农业部门对贵州省内行政村、自然村寨和农户集中居住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 2549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19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 50326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 GB 50328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CJJ 124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554 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HJ 576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JGJ 5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DB52/T 725 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 S217-8-6 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DB52/T 10572015 2 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村2010149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污水,包括炊事、冲厕、洗浴、洗涤、清洁等活动产生的污水。3.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用于对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并实现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工程。3.3 一级处理(预处理)为满足减轻后级处理单元的污染负荷,实现后级处理单元进水水质要求,在后级处理单元前设置的处理工艺,如格栅、隔油、沉砂、厌氧、好氧等。3.4 二级处理 是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单元,由选择的主体工艺决定包含的内容。一般包含厌氧、好氧生化处理单元或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A/O、A2/O、UASB、SBR,氧化沟等技术工艺。3.5 三级处理 是二级处理单元的进一步处理。一般指人工湿地,以增强氮、磷去除率,提高出水水质。3.6 尾水深度处理 三级污水处理后,为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人为构建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以进行深化处理。3.7 接触氧化法(A/O)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点的废水生化处理法。3.8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2/O)DB52/T 10572015 3 通过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各种组合以及不同的污泥回流方式来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3.9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是一种性能较好的厌氧生物工艺设备,有机负荷率和去除率高,不需搅拌,能适应负荷冲击和温度的变化。3.10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法)在同一反应池中,按时间顺序由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和待机五个基本工序组成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方法。3.11 溢流井 是排水检查井的一种,具有控制过水流量的功能。3.12 格栅池 是放置格栅,用于截留废水中粗大污物的预处理设施。3.13 隔油池 利用废水中悬浮物和水的比重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3.14 调节池 用以调节进、出水流量的构筑物。3.15 厌氧池 在厌氧环境下,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厌氧菌分解、硝化。3.16 好氧池 在需氧环境下进行的生物氧化反应,按污水处理工艺好氧生物处理方式,又分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3.17 DB52/T 10572015 4 人工湿地 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按照污水流动方式,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3.18 基质 提供人工湿地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并对污染物起过滤、吸收作用的填充材料,包括土壤、砾石、沸石、石灰石、页岩、塑料、陶瓷等。4 设计 4.1 要求 4.1.1 工程建设应符合项目建设地相关规划要求,充分考虑污水处理近期处理需求及远期扩建可能,遵循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方便管护的原则。4.1.2 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的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或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废水)或市政(排水)设计等国家相应资质。4.1.3 应以生态环境健康为目标,以出水水质为目的,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合理安排工艺流程。4.2 内容 4.2.1 包括各类建筑物、构造物、相关设备设施及运行、管护。4.2.2 设计单位应完成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施工图纸、设备设施型号和规格、资金预算等。4.3 选址 4.3.1 按就近处理原则,利用原有地势高差,符合排水通畅、降低能耗、平衡土方的要求。4.3.2 综合考虑气候、水文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尽量利用滩涂荒地,自然水塘或闲置空地。不占或少占农田、耕地和林地。4.3.3 应在居住区下风向、居住区下游和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5 污水收集 5.1 要求 5.1.1 根据居民用水习惯,利用原有污水设施,农村居民用水量和排水量设计管径,合理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并将各类农村生活污水收入处理系统。5.1.2 已建合流制管网,要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新建的收集系统宜采用雨、污分流制,尽量减少与河道、山谷、公路、铁路及各种构筑物交叉。5.1.3 污水收集系统应尽量利用地形坡度自流排水,不能实现全程重力自流时,可通过设备进行提升。5.1.4 污水收集管网布设要科学合理,根据农户生活污水出口建设污水收集设施,尽可能地做到应收尽收,确保污水收集效果,保证污水处理系统运行需要。5.1.5 污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及建设还应符合 GB 50445、GB 50014、CJJ 124 的相关规定。DB52/T 10572015 5 5.1.6 收集系统设计可采用图 1 和图 2 的技术路线。图1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技术流程图 图2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管道检查沉砂井组成图 5.2 用水量 5.2.1 设计用水量应根据收纳农户实际产生的生活污水水量确定,有计量条件的,采用实际用水量计量。5.2.2 在无实测用水量数据时,用水量可结合当地居民的用水现状、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情况,参考同类地区经验取值,符合表 1 规定。餐厨废水 洗涤废水 庭院污水 水冲式厕所 格栅/隔油 户用接入检查井主管检查井 干 管 检 查化粪池出水 检查溢流井 格栅/隔油池污水处理系统 连接主管 入户支管 溢流管道 排放 入户支管 连接主管 主管检查井 干管检查井 主管检查井 溢流井污水处理系统 入户支管 化粪池 乡村客栈 农家乐 支管检查井 主管检查井 户用污水收集检查井 连接支管 户用格栅/格油池 支管检查井 DB52/T 10572015 6 表1 农村及乡镇居民生活综合用水定额 代码 门类 大类 中类 类别名称 产品名称 定额值 用水定额单位 农村生活(1 万人以上)90 升/人日 农村生活(0.2-1 万人)85 升/人日 x 99 991 农村生活居民综合用水 农村生活(0.02-0.2 万人)80 升/人日 5.3 排水量 农村居民的排水量宜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确定,在没有调查数据的地区,污水产生量一般以用水量为基础进行预测,通常情况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P=Y.(1)式中:P 排水量;Y 用水量;折污系数(取值0.6-0.9)。6 工艺选择 6.1 一般规定 6.1.1 工艺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有效处理、经济适用的原则。6.1.2 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地理条件,宜选择微动力或无能耗的处理工艺。6.2 组成单元 6.2.1 污水系统包含一级处理(预处理)单元、二级处理单元、三级处理单元、深度处理单元。6.2.2 一级处理。6.2.2.1 格栅设计应参照 GB 50014 的要求。6.2.2.2 隔油池设计参照 HJ 554 的要求和全国通用给排水标准图集 S217-8-6。6.2.2.3 调节池设计参照 GB 50015 的要求。6.2.3 二级处理。6.2.3.1 厌氧池设计参照 HJ 576 的要求。6.2.3.2 好氧池设计参照 HJ 576 的要求。6.2.4 三级处理。人工湿地的设计参照HJ 2005,宜采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设计。6.2.5 尾水深度处理。6.2.5.1 特殊要求下,前级出水还需要深度处理的,可构建人为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6.2.5.2 因地制宜配置各种生物类群,包括:湿地植物类群、两栖类、鱼类及底栖动物类群等,营造生物多样性环境。6.2.5.3 该系统水深不宜超过 1m,控制在 0.3m1m 之间。6.2.5.4 湿地生态系统的设计参照 HJ 2005,宜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6.3 典型工艺模式 DB52/T 10572015 7 6.3.1 工艺模式一:一级处理+二级处理。6.3.1.1 技术组合:(接触氧化工艺(A/O,A2/O))。6.3.1.2 工艺流程:预处理+厌氧+好氧+沉淀+过滤。6.3.1.3 工艺特点:具有较高的生物浓度,生物活性强、污泥量低或不需污泥回流,系统设备占地小,采用微动力或低能耗方式,可实现自动控制,管理操作方便。去除污染物效率高。6.3.1.4 工艺针对性:适用于经济条件好,能够承担一定运行费用的农村。6.3.2 工艺模式二:一级处理+二级处理。6.3.2.1 技术组合:厌氧+氧化沟。6.3.2.2 工艺流程:预处理+厌氧+好氧。6.3.2.3 工艺特点:基本无能耗、无运行费用,出水水质不高。6.3.2.4 工艺针对性:适用于污水水量较小、出水水质要求不高的自然村寨、分散农户,可利用原有的污水收集设施(如化粪池、沼气池)配合建设,建设投入和运行成本低。6.3.3 工艺模式三:一级处理+三级处理。6.3.3.1 技术组合:人工湿地。6.3.3.2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