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61T 1578-2022 茶网蝽综合防控技术规范.pdf
下载文档

ID:2622186

大小:535.50K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61T 1578-2022 茶网蝽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1578 2022 茶网蝽 综合 技术规范
ICS65.020CCS B 16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5782022茶网蝽综合防控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Stephanitis chinensis2022-08-24 发布2022-09-24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T 15782022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防控原则.25监测预报.26防治技术.2附录 A(资料性)茶网蝽形态特征与危害状.4附录 B(规范性)茶网蝽监测与分级标准.5附录 C(资料性)茶网蝽常用防治药剂品种及使用方法.7DB61/T 1578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商洛市植保植检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亚红、李增义、范东晟、冯小军、王飞杰、左金钟、肖力、梁春玲、陈浩、文家富、李平、张星。本文件由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电话:029-87338789地址:西安市莲湖区习武园27号邮编:710003DB61/T 157820221茶网蝽综合防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茶网蝽防控的术语与定义、防控原则、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茶网蝽的综合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NY/T 39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drake茶网蝽即茶脊冠网蝽 stephanitis chinensis drake,属半翅目网蝽科。形态特征和为害特点见附录A。3.2台刈deep pruning指剪截或割去距离地面3 cm10 cm以上全部枝条,彻底改造树冠的方法。3.3生态防控ecological control指调节茶园生态系统,创造有利于涵养天敌,不利于茶网蝽发生的环境。3.4防治指标control index指采取药剂防治措施时的虫口密度值。DB61/T 1578202224防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健身栽培和生态调控为基础,生物药剂防治为主,适时采取应急防治。连片茶园宜组织专业防治队伍,统一实施联防联治。5监测预报5.1虫情监测按照附录B要求,若虫始盛期或有虫叶率达5%时发出防治预报。5.2防治指标茶网蝽越冬代若虫发生程度达1级,开展生物药剂防治;一代、二代若虫发生程度达2级,开展药剂防治。茶网蝽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见附录B。6防治技术6.1健身栽培6.1.1施肥按照NY/T 5018中有关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可混配茶园专用生物菌肥。6.1.2修剪茶网蝽发生程度2 级以下正常修剪;发生程度达3 级时,剪除树冠一半以上枝条及基部老叶;发生程度达4 级时,春茶采摘结束后进行台刈。6.1.3清洁茶园修剪或台刈后的病虫枝叶带出茶园集中处理。清除茶园周边寄主植物。6.2生态调控6.2.1种植行道树按照NY/T 5018中第3.5部分“茶园生态建设”相关规定执行,不宜种植樱花等网蝽类寄主植物。6.2.2人工生草茶树行间人工种植鼠毛草等植物。6.2.3自然生草茶园应及时清除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地上部木质化、有攀缘缠绕习性的恶性杂草,适当保留浅根、低矮的自然杂草。6.3物理防治4月上旬开始,茶园悬挂天敌友好型粘虫板,棋盘式布局,悬挂于茶树树冠下方15 cm处。DB61/T 1578202236.4药剂防治遵守GB/T 8321.10、NY/T 393、NY/T 1276中农药品种的使用量、全生长季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农药残留限量、田间施药技术等规定。6.4.1药剂清园茶树停止发芽(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后,喷施石硫合剂或矿物油封园。6.4.2早春防治春茶采摘结束即选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药剂防治。药剂选择见附录C。6.4.3夏秋防治夏秋季虫量达防治指标时,选用化学农药单剂或复配剂防治。药剂选择见附录C。6.5施药技术宜选用弥雾机、静电喷雾器等器械施药,确保叶片背面附着药液,施药后6 h内遇雨须重新补喷。DB61/T 157820224AA附录A(资料性)茶网蝽形态特征与危害状A.1成虫体长3 mm4 mm,半透明,暗褐色,体小扁平。初羽化成虫全身白色,俗称白纱娘,两小时后翅上显露花纹,腹部颜色加深,后随时间增长,翅上的黑纹和腹部颜色逐渐加深。前胸具网状花纹,背板发达,向前突出覆盖头部,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两侧伸出呈薄圆片状。翅膜质透明,满布网状花纹。翅面有一条纵粗脉,中间具2 条暗色斜带。触角膝状,4 节,第三节最长。腹部黑色,有一暗色纵沟。A.2卵卵口袋形,乳白色,一端稍弯,上覆黑色带有光泽的胶状物。A.3若虫体形似成虫,无翅,共5龄。初孵若虫乳白色,半透明,后渐变暗绿至黑褐色,5龄若虫体黑色,体长约2mm,翅芽明显,头部及腹部背面两侧有粗刺。A.4危害状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致受害叶现密集的白色细小斑点,远看茶树一片灰白。卵产于叶背组织内,上附有黑色粘液状排泄物,影响茶树光合作用。轻者致茶树萌芽迟缓、芽叶瘦小或发芽停滞,重者致落叶、树势衰弱,甚至枯死。大发生时也为害新叶。DB61/T 157820225BB附录B(规范性)茶网蝽监测与分级标准B.1监测时间海拔500 m以下区域3月中旬开始调查,500 m1000 m区域从3月下旬开始调查,1000 m以上区域从4月中旬开始调查,每5 d调查1 次,持续30 d。越冬代成虫出现后,每周调查1次。B.2监测方法选择代表性茶园5点取样,每点取1个茶蓬或1m茶丛,随机调查叶片20 张,春季调查年前秋枝叶和新生枝叶,夏季调查当年春枝叶和新生枝叶。手持10 倍20 倍放大镜,调查有虫叶数、活虫量,计算有虫叶率和虫口密度,填入表B.1,确定若虫始盛期(若虫数量占调查活动虫量的16%)。按表B.2分级标准确定发生程度,其中虫口密度(D)与有虫叶率(Y)两个指标满足其一即达分级指标。B.3监测记录表表 B.1茶网蝽发生情况调查记录表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点调查叶片数(张)有虫叶数(张)虫叶率%活虫数量(头)虫口密度(头/叶)12345平均注1:虫口密度指平均单叶活虫量,包括若虫和成虫。注2:虫口密度=活虫口总数调查总叶片数,有虫叶率(%)=有虫叶片数调查总叶片数100DB61/T 157820226B.4分级指标表 B.2茶网蝽发生程度分级表级次虫口密度(D)有虫叶率(Y)0 级D1Y5%1 级1D45Y20%2 级4D1020Y30%3 级10D2030Y50%4 级D20Y50%DB61/T 157820227CC附录C(资料性)茶网蝽常用防治药剂品种及使用方法茶网蝽常用防治药剂品种及使用方法见表C.1。表 C.1茶网蝽常用防治药剂品种及使用方法通用名剂型及含量用药量(制剂量/667 或稀释倍数)施药方法备注石硫合剂29%水剂45%结晶粉35 倍70 倍150 倍越冬前喷雾矿物源农药矿物油99%乳油300 g500 g越冬前喷雾矿物源农药除虫菊素5%水乳剂85 g100 g喷雾植物源农药苦参碱0.3%水剂75 ml125 ml喷雾植物源农药黎芦碱0.5%可溶液剂100 ml喷雾植物源农药印楝素1%微乳剂0.6%乳油30 ml45 ml150 ml喷雾植物源农药茶皂素30%水剂75 ml125 ml喷雾植物源农药双丙环虫酯50 g/L 可分散液剂12000 倍20000 倍喷雾微生物源农药球孢白僵菌150 亿孢子/g 悬浮剂200 亿孢子/g 可分散油悬浮剂400 亿孢子/g 水分散粒剂400 亿孢子/g 可湿性粉剂50 ml90ml160 ml200ml27.5 g30 g25 g30 g喷雾微生物源农药金龟子绿僵菌QMa42180 亿孢子/ml 可分散油悬浮剂50 ml60 ml喷雾微生物源农药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20%悬浮剂15 ml23 ml喷雾化学药剂唏啶虫胺50%可溶液剂16667 倍25000 倍喷雾化学药剂联苯菊酯2.5%乳油22 ml喷雾化学药剂高效氯氰菊酯4.5%乳油100 g/L 乳油20 ml40 ml7 ml10 ml喷雾化学药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5 g6 g喷雾化学药剂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