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42T
2017-2023
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导则
2017
2023
池塘
养殖
容量
评估
技术
ICS65.150CCSB 52DB42湖北地方标准DB42/T 20172023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of aquaculturein ponds2023-05-16 发布2023-07-16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2/T 20172023I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池塘本底调查.15 养殖容量计算方法.25.1 方法选择.25.2 基于生物能量学模型的养殖容量.25.3 基于营养盐负荷模型的养殖容量.35.4 基于溶氧收支的养殖容量.56 参数测定.66.1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66.2 光合作用产氧量的测定.66.3 底泥呼吸耗氧量的测定.66.4 水呼吸耗氧量的测定.66.5 养殖对象耗氧量的测定.77 质量控制.77.1 分析规范.77.2 资料处理.7附录 A(资料性)着生藻类调查方法.8附录 B(资料性)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方法.10附录 C(资料性)底泥耗氧量分析方法.12参考文献.13DB42/T 2017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华中农业大学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大鹏、刘香江、胡振、汤蓉、李谷、何力、王春芳、段元帅、李莉、张曦、陈思琪。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华中农业大学,联系电话:15827302886,邮箱:。DB42/T 201720231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导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淡水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池塘本底调查,描述了池塘养殖容量的计算方法、参数测定和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池塘养殖容量的计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7489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GB/T 18654.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8部分: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的测定SC/T 11492020大水面增养殖容量计算方法SC/T 6009199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2.3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3部分:淡水SC/T 9102.4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资料处理与报告编制SL 354初级生产力测定“黑白瓶”测定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养殖容量aquaculture carrying capacity单位水体养殖对象在不危害环境、保持养殖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保障养殖效益条件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产量。3.2养殖周期culture cycle某一养殖对象从投放苗种养殖到商品规格进行捕捞所需的时间。3.3产污系数pollutants producing coefficient即污染物产生系数,指在正常养殖生产条件下,养殖生产单位体重的养殖对象在水体中所产生的污染物量,不含底泥沉降部分。4池塘本底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水生生物资源以及环境状况,其主要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见表1。DB42/T 201720232表 1池塘本底调查项目、内容及方法调查项目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按照SC/T 9102.32007中5.1的规定进行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按照SC/T 9102.32007中5.2的规定进行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按照SC/T 9102.32007中第6章的规定进行着生藻类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参见附录A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组成、覆盖度、生物量参见附录B有机碎屑有机碎屑有机碳含量参见SC/T 11492020中的附录A水质水温、透明度、pH、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总氮、总磷、可溶性磷酸盐按照GB 3838的规定进行5养殖容量计算方法5.1方法选择养殖容量计算方法包括下列内容,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a)基于生物能量学模型的方法计算养殖周期中无投入品、无增氧行为下的养殖容量;b)基于氮、磷负荷或溶氧收支模型的方法计算养殖周期中有投入品、有增氧行为下的养殖容量。5.2基于生物能量学模型的养殖容量5.2.1营养生态类型划分根据水生动物的食性可将其分为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着生生物食性鱼类、碎屑食性鱼类和鱼食性鱼类6个营养生态类型,划分标准参见SC/T 11492020中的表3。常见经济鱼类的营养生态类型参见SC/T 11492020中的附录B。5.2.2计算公式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着生生物食性鱼类、碎屑食性鱼类和鱼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计算分别按式(1)式(6)计算。=1(/)+2(/)1000(1)=(/)(2)=(/)(3)=(/)(4)=(19.56%1+22.60%2)3900000/35601+33502(5)=(/)(6)式中:L滤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草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底栖动物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DB42/T 201720233Z着生生物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碎屑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鱼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1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2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饵料生物年生产量与年平均生物量之比,不同饵料生物的P/B系数可按表2确定;鱼类对该类饵料生物允许的最大利用率,不同营养生态类型鱼类对不同饵料生物的最大利用率参考表2;鱼类对该类饵料生物的饵料系数,不同饵料生物的饵料系数参考表2;V养殖池塘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水生维管束植物年净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底栖动物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S养殖池塘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Z着生生物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有机碎屑有机碳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1水体中鲢占鲢、鳙的数量比例,单位为百分号(%);2水体中鳙占鲢、鳙的数量比例,单位为百分号(%);鱼食性鱼类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小型鱼类和虾类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表 2不同饵料生物的最大利用率、饵料系数和 P/B 系数饵料类型允许的最大利用率a,%饵料系数kP/B系数碎屑50200-浮游植物4080100150浮游动物30102540水生维管束植物251101.25底栖动物25636着生生物2010080120小型饵料鱼类2042.02.55.3基于营养盐负荷模型的养殖容量5.3.1基于磷负荷的计算公式采取磷作为估算养殖容量的关键因子,并通过对磷的最高承载力估算鱼类养殖容量。按式(7)计算,式(7)中各参数按式(8)式(11)计算。=/(1)=1/1 /1000(2)=0(3)=(4)=1?/1000(5)DB42/T 201720234式中:理想和允许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水体对磷的承载力,单位为千克(kg);水体对磷的承载力大小(Pc)由水体允许磷增加的浓度(P)、养殖池塘容积(V)、水体的交换次数(n)以及磷的滞留系数(R)决定;养殖对象在养殖期间散失到水体中的磷负荷,单位为千克/千克(kg/kg);V养殖池塘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养殖期间换水次数;磷滞留系数,取值50%70%;水体允许的最高磷浓度,取值参考SC/T 91012007(一级标准0.5 mg/L,二级标准1.0 mg/L),单位为毫克每升(mg/L);0池塘水体中磷的本底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有效养殖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池塘平均水深,单位为米(m);磷产污系数,单位体重第i种养殖对象在水体中产生的磷污染量,常见养殖对象的磷产污系数可参考表3,单位为克每千克(g/kg)。养殖对象种类数;第i种养殖对象的放养比例,单位为百分号(%)。表 3常见养殖对象池塘养殖业的磷产污系数养殖品种成鱼磷产污系数ki,g/kg草鱼1.569青鱼0.256鲢0.607鳙0.455鲤0.256鲫1.089鳊0.125泥鳅0.601鳜2.219黄颡鱼0.601大口黑鲈4.417注:取值参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5.3.2基于氮负荷的计算公式采取氮作为估算养殖容量的关键因子,并通过对氮的最高承载力估算鱼类养殖容量。按式(12)计算,式(12)中各参数按式(13)式(16)计算。=/(1)=/1000(2)=0(3)=(4)=1?(5)DB42/T 201720235式中:理想和允许的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水体对氮的承载力,单位为千克(kg);水体对氮的承载力大小(Nc)由水体允许氮增加的浓度(N)、养殖池塘容积(V)、换水次数(n)决定;养殖对象在养殖期间的氮废物散失量,单位为千克/千克(kg/kg);养殖对象在养殖期间的氮废物散失量,单位为千克/千克(kg/kg);养殖水体允许排放的最高氮浓度,取值参考SC/T 91012007(一级标准3.0 mg/L,二级标准5.0 mg/L),单位为毫克每升(mg/L);0水体中氮的本底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养殖池塘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养殖期间换水次数;有效养殖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池塘平均水深,单位为米(m);第i种养殖对象饲料中的含氮率,单位为百分号(%);第i种养殖对象的饲料系数;第i种养殖对象的平均含氮率,单位为百分号(%);养殖对象种类数;第i种养殖对象的放养比例,单位为百分号(%)。5.4基于溶氧收支的养殖容量依据溶氧水平作为池塘水质指标的重要变量和人工调控的关键因子,通过对溶氧的收支平衡估算鱼类养殖容量。按式(17)计算,式(17)中各参数按式(18)式(24)计算。=1(1)=+(2)=+2+2(H )(3)=0 24(4)=+2+2(H )(5)=()1.02420 24 106(6)1=1=1?24(7)=0 /(8)式中:养殖对象养殖容量,单位为千克(kg);养殖池塘可供养殖对象消耗的溶氧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每天(g/m2/d);1单位体重养殖对象的平均耗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克每天(mg/g/d);养殖池塘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DB42/T 201720236养殖池塘日平均光合作用产氧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每天(g/m2/d);养殖池塘日平均底泥呼吸耗氧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每天(g/m2/d);养殖池塘日平均水呼吸耗氧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每天(g/m2/d);增氧机日平均产氧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每天(g/m2/d);养殖池塘表层水体日平均光合作用产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升每天(mg/L/d);养殖池塘中层水体日平均光合作用产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升每天(mg/L/d);养殖池塘底层水体日平均光合作用产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升每天(mg/L/d);养殖池塘中层黑白瓶挂瓶深度,单位为米(m);H养殖池塘水体深度,单位为米(m);0初始氧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t小时后的氧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实验持续时间,单位为小时(h);底泥呼吸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底泥呼吸器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养殖池塘表层水体日平均水呼吸耗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升每天(mg/L/d);养殖池塘中层水体日平均水呼吸耗氧量,单位为毫克每升每天(mg/L/d);养殖池塘底层水体日平均水呼吸耗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