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15T 2481-2021 黑木耳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19664

大小:570.13K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15T 2481-2021 黑木耳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481 2021 黑木耳 病害 综合防治 技术规程
ICS 65.020.01 CCS B16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4812021 黑木耳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diseases 2021-12-25 发布 2022-01-2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2481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果蔬标准化委员会(SAM/TC 25)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庞杰、于传宗、慕宗杰、包妍妍、王海燕、李亚娇、孙国琴、巴图、常海文、康立茹、韩凤英、朱春侠、扈顺、孔令江。DB15/T 24812021 1 黑木耳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木耳主要病害防控的术语和定义、主要病害及其防控。本文件适用于露地和设施黑木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于适用于本文件。侵染性病害 infectious diseases 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原物引起的病害。来源:GB/T 12728-2006.2.7.7,有修改 生理性病害 physiological diseases 由环境条件引起或非病原导致的黑木耳生长发育异常的现象。来源:GB/T 12728-2006.2.7.8,有修改 4 主要病害 菌丝体期的主要病害 4.1.1 侵染性病害 病原有木霉、青霉、曲霉、毛霉、根霉、链抱霉、酵母菌、黏菌等菌物。其被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表 1。DB15/T 24812021 2 表1 菌丝体期主要侵染性病害 病原名称 被害症状 发生条件 链孢菌(Neurospora)在棉塞外面或塑料袋外长出橙红色团状或球状孢子堆。在 25 36,培养料含水量 60%左右,pH 5.07.5,氧气充足时链抱霉的菌丝迅速生长并很快产生孢子。木霉菌(Trichoderma)初期在培养基质上长出白色纤细的菌丝(也叫霉层),菌丝体致密,菌落初期为圆形,4 d5 d后菌丝由白色变成浅绿色的粉状物,之后分别变成深绿色或蓝绿色(绿色木霉),黄绿或绿色(康氏木霉)。几天内整个料面就会被木霉菌所覆盖。高温(30 以上)、高湿(空气相对湿度 95%以上)、培养基质偏酸性(pH 45)和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木霉的发生蔓延。曲霉菌(Aspergillus)培养基上黄曲霉菌落初期略带黄色,后渐变为黄绿色,最后呈褐绿色,分生孢子球形,黄绿色。黑曲霉菌落初为白色,后为黑色,分生孢子球形,炭黑色。灰绿曲霉菌落初为白色,后为灰绿色,分生孢子椭圆形至球形,淡褐色。最适生长温度为 25 30,空气相对湿度为80%。黑曲霉最适生长温度为 20 30,空气相对湿度为 85%以上。灰绿曲霉在 20 35 和 65%80%的湿度条件下生长。青霉菌(Penicillium)在被污染的培养料上,菌丝初期呈白色,形成圆形的菌落,随着分生孢子的大量产生,颜色变为灰绿色、黄绿色或青绿色。在生长期,常可见到宽 l mm2 mm 的白色边缘,菌落茸毛状,扩展较慢,有局限性。生长后期的菌落表面常交织起来,形成一层膜状物,覆盖在料面,能隔绝料面空气,同时还分泌毒素,使黑木耳菌丝体死亡。在很多有机物上均能生长,在 28 30,空气相对湿度在 90%以上偏酸的环境中,最容易发生。毛霉(Mucor)在受污染的培养料上,初期长出灰白色粗壮稀疏的气生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黑木耳的菌丝生长。后期气生菌丝顶端形成许多圆形小颗粒体,即孢子囊,初为无色、黄白色后变为灰褐色、黑色。与根霉相比黑色小颗粒明显少。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迅速。培养料、接种室(箱)灭菌不彻底,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或菌种瓶(袋)的棉花塞受潮,均可造成毛霉污染。根霉(Rhizopus)菌种培养基或栽培料被污染后,初期匍匐状气生菌丝,与基面平行作跳跃式蔓延,每隔一定距离,在与培养料的接触点处产生假根,多分枝,褐色。后期在假根处长出孢子囊梗,每丛 2 根4 根,直立不分枝,顶端形成圆球形的小颗粒,即孢子囊,初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成熟后变成黑色,整个菌落的外观如一片林立的大头针。喜中温、高湿、偏酸的环境,碳水化合物过多易长此杂菌。广泛分布于谷物、块根和水果上,粪便、土壤和死亡的动植物体上常有发生。酵母菌(Rhodotorula)被酵母菌污染的试管,形成表面光滑、湿润,似浆糊状或胶质状的菌落,不同种则颜色不同。无气生菌丝。后期培养料发酵变质,散发出酒酸气味,呈湿腐状。高温、高湿及通风差时发生率较高。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接种没有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是发生的主要原因。DB15/T 24812021 3 表1 菌丝体期主要侵染性病害(续)病原名称 被害症状 发生条件 黏菌(Myxomycetes)在料面、菌袋表面及段木上长出一大团的原生质团,在营养生长期,原生质团向潮湿、黑暗和有机质丰富的地方移动,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则向干燥有光线的地方移动,故又称该团为变形体。黏菌不仅能污染培养料面段木,与木耳争空间和养分,同时还可围食黑木耳的菌丝和孢子。耳床受害,造成不出耳;菌筒受害,造成烂筒,出耳极少或不出耳,子实体受害,易于腐烂,失去商品价值。黏菌适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环境潮湿且比较阴暗的地方。培养料含水量偏高,耳房(棚)通气不良,气温又较高,有利于黏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初期在培养料上形成白色、纤细的菌丝,10 d 后菌丝生长浓密并略带浅黄色。20 d 后如果有光线刺激开始形成细小的黑色颗粒,并分泌少量的黑褐色色素,小颗粒质地坚硬、粗糙,30 d 后小颗粒布满整个菌袋,菌丝与小颗粒之间黑白分明。具有弱寄生性,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中越冬。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生长最适宜温度为 28 32,最适 pH 5,孢子形成需要光线刺激。培养料木屑或玉米芯颗粒过大,预湿时间短,造成内干外湿、灭菌和接种场所之间脱节发生严重。细菌(Bacillus,Pseudomonas)细菌的菌落较小,多数表面光滑、湿润、半透明或不透明,有的还具各种颜色,少数表面干燥并有褶皱。培养料受细菌污染后,呈现黏湿、色深,并散发出臭味。细菌适于生活在高温、高湿及中性、微碱性的环境中。采用谷粒菌种发生细菌污染严重;培养料含水量偏高、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是造成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无菌操作不严格、培养温度高、环境不清洁,也是细菌发生的条件。放线菌(Streptomyces,Nocardia)被污染的部位有时会出现溶菌现象;有的会形成干燥发亮的膜状组织;有的还交织产生类似子座那样的结构,但都具有独特的农药臭味或土腥味。放线菌的繁殖需要氧气和高温条件,在 46 57 时生长茂盛。木栖柱孢霉(Scytalidium lignicola)在木耳菌袋上形成似皮肤上疤痕状深褐色不规则的斑块,斑块外围颜色深,斑块质地硬实,表面摸之有滑腻感,具光泽。在病斑与木耳菌丝交界处具红褐色拮抗线,边缘不整齐。病斑可不断地向健康菌丝蔓延,直至整个菌袋。若在菌丝生长点处浸染了油疤病,则在感染点以下部位黑木耳菌丝均不能生长;若在已经长出菌丝的部位侵染,则已长出的菌丝会被逐渐侵蚀消解。严重时菌斑可以吞噬掉整个菌袋,造成严重减产。病害蔓延迅速,可在短期内扩展至整个棚架,传染性极强。广泛存在于棚室覆盖物、层架、土壤、植物残体或各种食用菌栽培废弃袋中。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最适生长温度为 25,在 10 30 下均可生长。菌袋破损或穿孔是病菌感染的重要途径,浇水或喷水可促进病原菌的传播扩散。栽培棚内喷水过勤湿度过大,特别是采用浇灌或雨水淋灌,易造成病原菌的扩散。4.1.2 生理性病害 其被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表 2。DB15/T 24812021 4 表2 菌丝体期主要生理性病害 病原名称 被害症状 发生条件 菌丝生长不整齐 接种后,菌丝生长不整齐,在菌袋上出现无菌丝的区域,但又无其他杂菌出现。培养料中含有害物质,抑制菌丝体生长。子实体期的主要病害 4.2.1 侵染性病害 子实体期侵染性病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表3。表3 子实体期主要侵染性病害 病原名称 被害症状 发生条件 绿藻(Chlorophyta)菌袋变成绿色或草绿色,划开菌袋有绿色片状的绿藻。喷水不干净,储水容器内发生绿藻。菌袋内长时间积水。4.2.2 生理性病害 子实体期生理性病害有拳耳、吐黄水、流耳、黄耳、红根病、干孔病等。其被害症状及发生条件见表4。表4 子实体期主要侵染性病害 病原名称 被害症状 发生条件 拳耳 耳基形成,并能分化出耳片,但是耳片不能正常展开。耳基形成后,环境湿度长时间低于 70%;或者耳基形成后遇到低温,耳片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吐黄水 菌袋内有黄色液体,菌丝体呈现出干枯、平板状。菌棒堆积密集,菌堆温度过高;菌丝体老化;其他环境不适合菌丝体生长导致菌丝体衰亡。流耳 耳片变成胶质状,颜色变浅,严重时呈胶质状液态流下。生长温度长时间高于 30 且湿度较大,通风不良条件下发生。黄耳 耳片停止褐色素的分泌,耳片变黄、变大。高温或低温刺激。红根病 耳芽形成初期,耳芽发黄或发红。在耳片伸展期,耳根发红,耳片发黄,最终导致耳根发红或发黄,耳片不黑,质量下降。摆袋过密或连雨天光照不足;栽培袋生产过早,困菌时间长、下地过晚;配方中加入玉米粉过多,培养过程中温度过高。干孔病 耳袋刺孔后,孔内菌丝不能恢复,大量菌丝枯萎、死亡,刺孔处呈黑点状。耳袋刺孔后直接排场,遇高温、大风等干燥天气,菌丝不能恢复。5 病害防控措施 DB15/T 24812021 5 病害前期预防 5.1.1 环境处理 菇房、晒场、院落及四周应定期打扫,清除垃圾、杂草和废料,保持清洁卫生,定期严格消毒。菌棒生产厂的无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保藏室、栽培场(菇房、菇棚)等严格区分,使用之前24小时之内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消毒方法选用以下一种,紫外线、臭氧消杀或5%的石灰水、10%的漂白粉水、2%3%高锰酸钾溶剂喷洒或15 g/m320 g/m3硫磺等药物熏蒸。5.1.2 培养料处理 培养基质选择新鲜无霉变的主辅料。培养料拌匀后含水量60%65%,pH值5.56.0。放置3小时以上,24小时以内装袋灭菌。菌袋灭菌应执行NY/T 2375中的培养料灭菌操作,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常压灭菌要适当延长3 h5 h。5.1.3 接种处理 菌袋灭菌后要在清洁的冷却室内自然冷却。接种时严格执行NY/T 2375中的无菌操作,对使用的工具、接种场所和菌种外包装等进行严格消杀处理,消杀方法选用以下一种,紫外线、臭氧消杀或75%的酒精溶液、5%的石灰水、10%的漂白粉水、2%3%高锰酸钾溶剂喷洒或15 g/m320 g/m3硫磺等药物熏蒸。菌种外包装不可用紫外线、臭氧消杀。菌丝体期病害防控 5.2.1 培养环境 菌棒接种后在清洁的培养室养菌,培养室温度15 28,通风口要有大于等于60目的防虫网。菌棒摆放不超过5层,最好使用培养架培养。5.2.2 病害发生处理 每天对菌棒进行外观检查,发现污染及时清理。单一菌棒污染,将菌棒清理到远离菌棒生产场所的区域,注意处理完污染菌棒后应对外衣等进行消毒处理。菌棒表面有多点污染,应密切观察同批次灭菌菌棒,建议对同批次的菌棒重新灭菌接种。发生污染后及时对养菌场所环境及污染菌棒周边菌棒进行消杀,消杀方法选用以下一种,75%的酒精溶液、5%的石灰水、2%3%高锰酸钾溶剂喷洒或15 g/m320 g/m3硫磺等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