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14T 2188-2020 小麦蚜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19394

大小:481.83K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14T 2188-2020 小麦蚜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188 2020 小麦 蚜虫 综合防治 技术规程
ICS65.020.20B15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21882020小麦蚜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2020-09-25 发布2020-11-25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14/T2188202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防治原则.15蚜虫种类.16防治技术.27防治记录.3附录 A(资料性附录)小麦蚜虫形态特征.4附录 B(规范性附录)小麦蚜虫防控推荐使用农药.5附录 C(资料性附录)小麦蚜虫防控记录.6DB14/T21882020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绍强,曹亚萍,武银玉,连晋,高炜,王全亮。DB14/T218820201小麦蚜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蚜虫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蚜虫种类、防治技术和防治记录。本标准适用于冬小麦田蚜虫的预防及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小麦蚜虫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是小麦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害虫。3.2安全间隔期小麦最后一次施药距离收割的间隔天数。4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和方法,将蚜虫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水平。农药使用按照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农药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配制农药药液时必须使用二次稀释法。5蚜虫种类小麦蚜虫包括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及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DB14/T2188202026防治技术6.1播前预防6.1.1品种选择应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6.1.2种子处理播种前可选用种子包衣进行预防,种子包衣执行GB/T 15671的规定;未包衣种子采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30 ml对水0.5 kg,喷洒在15 kg麦种上,搅拌均匀,堆闷12 h,摊开晾干后播种。6.1.3播前整地清除田边地埂上的杂草和自生麦苗,并喷施吡虫啉等杀虫剂杀灭草滩内的蚜虫。麦田实施机耕深翻,破除犁底层,破除畦埂,耕翻深度25 cm30 cm。耕翻后耙耱2遍3遍。6.1.4适期晚播复播田宜在上茬作物收获7 d后播种,可减少秋苗蚜虫发生量。6.2苗期防治6.2.1农业防治越冬前控制小麦群体,对旺长麦田实施镇压,减少麦蚜越冬基数;早春划锄镇压,减少麦蚜繁殖基数;返青期肥水要避开瓢虫产卵盛期,保护瓢虫卵和幼虫。6.2.2生物防治当田间小麦百株蚜量20头以上或蚜株率超过5%,选用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喷雾防治。施药时间为上午露水干后至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剂型和用量见附录B。6.2.3化学防治秋苗期当百株蚜量超过20头、蚜株率达l0%时,应进行化学防治。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B。6.3拔节至孕穗期防治6.3.1物理防治小麦拔节后至扬花期,每666.7 m2均匀悬挂30张40张黄板诱杀有翅蚜。应选择双面黄板,竖向挂置,悬挂方向以板面向东西方向为宜,高度高出小麦冠层约20 cm,随植株长高需及时调整,当黄板上粘虫面积达到板表面积的60%以上时更换。6.3.2生物防治当天敌与麦蚜比值大于1:120或僵蚜率达到30%时,以利用天敌防治为主;当天敌不能控制麦蚜时,应喷施生物药剂。施药时间为上午露水干后至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B。6.4穗期防治6.4.1防治指标DB14/T218820203当天敌与麦蚜比值大于1:150或僵蚜率达到30%时,应利用天敌防治;当百株蚜量以麦长管蚜为主达到500头以上,或以禾谷缢管蚜为主达到400头以上,蚜株率达50%,应进行化学防治。6.4.2化学防治6.4.2.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品种,小麦蚜虫防控推荐使用农药见附录 B。6.4.2.2灌浆期百株蚜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开始防治,可混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如进行二次防治,要间隔 7 d10 d。杀虫剂选用吡虫啉、吡蚜酮等,杀菌剂选用三唑酮、烯唑醇等,叶面肥选用磷酸二氢钾。剂型、用量和使用方法见表 B。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时,666.7 m2药液量 30 kg45 kg;采用无人机飞防时,农药减量 10%15%施用。7防治记录详细记录小麦蚜虫防治的各个环节,包括播前预防和各生育期的防治方法、使用的药剂种类及数量,并保留存档。防治记录表参见附录C。DB14/T218820204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小麦蚜虫形态特征小麦蚜虫形态特征见表A.1。表 A.1小麦蚜虫形态特征蚜虫种类有翅蚜无翅蚜麦 二 叉 蚜体长1.8 mm2.3 mm;头胸部灰黑色,腹部绿色,背面中央有一条深绿色纵线;触角比体短,第三节有58个感觉孔;前翅中脉分二叉;腹管长约2.5 mm;尾片圆锥状。体长1.4 mm2.0 mm;体色淡黄绿色至绿色;触角为体长的一半或稍长。麦 长 管 蚜体长2.4 mm2.8 mm;头胸部暗绿色或暗褐色,腹部黄绿色至浓绿色;触角比体长,第三节有618个感觉孔;前翅中脉分三叉;腹管长约0.48 mm;尾片管状。体长2.3 mm2.9 mm;体色淡绿色至黄绿色;触角与体等长或超过体长。禾谷缢管蚜体长1.6 mm左右;头胸部黑色,腹部暗绿色带紫褐色;触角比体短,第三节有1722个感觉孔;前翅中脉分三叉;腹管近圆筒形;尾片圆锥形。体长1.7 mm1.8 mm;体色浓绿色或紫褐色;触角仅为体长的一半。DB14/T218820205BB附录B(规范性附录)小麦蚜虫防控推荐使用农药小麦蚜虫防控推荐使用农药见表B.1。表 B.1小麦蚜虫防控推荐使用农药有效成分剂型及 666.7 m2用量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d)备注苦参碱0.2%苦参碱水剂50 mL100 mL,或1%苦参碱醇溶液50 mL100 mL喷雾3杀虫剂球孢白僵菌150亿孢子/g可湿性粉剂15 g20 g喷雾杀虫剂吡虫啉70%湿拌种剂30 mL对水0.5 kg,拌种15kg14杀虫剂10%可湿性粉剂20 g,或20%可湿性粉剂34 g喷雾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20 g喷雾30杀虫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8 g10 g喷雾14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4.5%乳油20 mL40 mL喷雾20杀虫剂抗蚜威50%可湿性粉剂10 g15 g喷雾14杀虫剂三唑酮15%可湿性粉剂60 g80 g喷雾20杀菌剂烯唑醇12.5%可湿性粉剂30 g60 g喷雾21杀菌剂磷酸二氢钾100 g喷雾叶面肥DB14/T218820206CC附录C(资料性附录)小麦蚜虫防控记录小麦蚜虫防控记录见表C.1。表 C.1小麦蚜虫防控记录防治时间生育期蚜虫数量天敌及数量防治方法备注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