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44T
1438-2014
油茶籽油生产技术规程
1438
2014
油茶
生产技术
规程
ICS 65.020.40 B 66 备案号:44711-2015 备案号:44711-2015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DB44/T 14382014油茶籽油生产技术规程 油茶籽油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Camellia Seed Oil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Camellia Seed Oil Production 2014-11-10 发布 2015-02-10 实施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T 1438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科技与交流合作处提出。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雪辉、黄永芳、杨公明。本标准首次发布。DB44/T 14382014 1油茶籽油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籽油生产的原辅料、厂区及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油茶籽为原料,采用压榨法或浸出法制备的油茶籽油的生产,采用其他方法生产油茶籽油的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873 粮油名词术语 油脂工业 GB 11765 油茶籽油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16629 植物油抽提溶剂标准 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LY/T 2033 油茶籽 LY/T 2034 油茶果采后处理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油茶籽油 camellia seed oil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及其相应近缘种的籽实为原料制取的油脂。采用重酯化工艺获得的油脂除外,不得掺杂其他种类的油脂。3.2 油茶籽原油 crude camellia seed oil 由油茶籽或油茶饼制取的油脂,未经任何处理,一般不宜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油茶籽油;主要用于生产成品油茶籽油或其它用途。其质量符合GB 11765的油茶籽原油质量指标要求。3.3 压榨毛油 pressed camellia seed oil 用机械压榨方式从油茶籽料坯中直接提取的油茶籽原油。3.4 浸出毛油 solvent extracted camellia seed oil DB44/T 14382014 2 利用某些有机溶剂从油茶籽料坯或油茶饼中提取的油茶籽原油。3.5 油茶饼 camellia oleifera seed cake 油茶籽料坯经压榨法制油后剩余的饼渣。3.6 油茶粕 camellia oleifera meal 油茶籽料坯或油茶饼经浸出法制油脱溶后的剩余物。4 原辅料要求 4.1 原料油茶籽 生产油茶籽油的原料应选用果实饱满、成熟度高、无病虫害、无霉变的油茶籽,其质量要求符合LY/T 2033 的规定。严禁采用浸、拌过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油茶籽。4.2 辅助材料 4.2.1 水 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4.2.2 溶剂 应符合 GB 16629 的规定。4.2.3 其他辅助材料 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5 厂区及车间要求 5.1 厂区要求 5.1.1 地理位置 工厂应设于交通方便、水质良好、水电源充足的地区,宜选择在所在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5.1.2 周围环境 厂区周围无有害气体、烟雾、放射性物质、粉尘或气体扩散性污染源。厂区不应建在传染病医院附近。5.1.3 布局 厂区整体布局合理,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组织好人流和物流,减少不必要的交叉,在满足工艺流程和防火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生产线路简捷、流畅。绿化面积不小于30%。DB44/T 14382014 35.2 车间要求 5.2.1 车间布局 车间应根据生产流程和卫生要求,按照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从原料 半成品 成品的顺序进行布局。精炼油灌装车间应符合GMP设计要求。5.2.2 车间基础设施 车间内应设置工器具清洗、消毒间,配置供工器具清洗、消毒用的清洗槽、消毒槽和漂洗槽。5.2.3 供水与排水设施 供水与排水设施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5.2.4 通风与采光 5.2.4.1 通风 车间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采用自然通风,通风的面积与车间地面面积之比应不小于 1:16。若采用机械通风,则换气量应不小于 3 次/h。5.2.4.2 采光 车间应具有良好的光照度,靠采用自然光的车间,车间的窗户面积与车间面积之比应不小于 1:4。车间内加工操作台的照度应不低于 220 Lux,其他区域不低于 110 Lux。车间灯具须装有防护罩。5.2.5 溶剂浸出车间 溶剂浸出车间的设备、管道应密封良好;车间应设置排气装置,灯具、电机、开关等应具备防爆功能。5.2.6 温控设施 生产工序中对车间温度有要求的地段,应配备温度调控设施。6 生产工艺流程 6.1 压榨法制油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油茶籽仁粉碎压坯蒸炒压榨压榨毛油 壳 油茶饼 6.2 浸出法制油 油茶饼 溶剂浸出 浸出混合油 一次蒸发 二次蒸发 汽提 浸出毛油 湿粕 脱溶烘干 油茶粕 6.3 油茶籽油精炼 DB44/T 14382014 4 压榨或浸出毛油 过滤 脱胶 脱酸 脱色 脱臭 脱蜡 包装 精炼油茶籽油 7 工艺条件要求 7.1 油茶果采后处理与干燥 成熟的油茶果采摘后,可先置于常温下经5 d10 d的堆沤处理,然后采用晒干或热风干燥,也可直接进行干燥,可参照LY/T 2034执行。7.2 油茶籽的贮藏 不能及时加工的油茶籽宜干燥至含水量10%以下,入库贮藏;贮藏环境干燥、通风,温度不宜超过20。7.3 油茶籽预处理 7.3.1 清理 清除油茶籽中的泥土、石块、铁器等杂质。杂质含量不得超过0.1%,清理下脚料中含油茶籽不得超过0.5%。7.3.2 油茶籽脱壳及仁壳分离 油茶籽仁中含壳率不应高于20%。7.3.3 粉碎 脱壳分离后的油茶籽采用适宜的破碎方式及设备进行粉碎,一般要求块粒长度控制在6 mm 10 mm,且粉碎后粒度均匀,不出油,不成团,粉末少。7.3.4 轧坯 颗粒状的油茶籽仁采用适宜的方式轧成片状料坯,料坯厚薄均匀,大小适度,不露油,粉末度低。料坯厚度一般为0.5 mm,通过20目筛的粉末不超过3%。7.3.5 蒸炒 采用润湿蒸炒时,先将生坯润湿到水分含量14%以下,再进行蒸坯、炒坯,使水分、温度及结构性能满足压榨或浸出制油的要求;或不经润湿,将生坯加热或干蒸坯,再用蒸汽蒸炒,使生坯变为熟坯。7.4 制油 7.4.1 压榨法 通过预处理的油茶籽,采用液压榨油机或螺旋榨油机等设备从蒸炒的熟坯或直接粉碎的油茶籽中挤压出油茶籽油,得到压榨毛油。7.4.2 浸出法 7.4.2.1 溶剂浸出 DB44/T 14382014 5 压榨后的油茶饼经输送进入浸出器进行浸提,得到湿粕和混合油,混合油进入第一道粗过滤器除去大的杂质后,用油泵打入第二道旋液分离器分离杂质,然后进入混合油罐待蒸发。7.4.2.2 湿粕脱溶烘干 浸出器排出的湿粕含有 25%35%的溶剂,经输送器送入蒸烘机的预脱层和脱溶层,脱除溶剂,然后落到烘干层进行烘干。要求粕中水分含量不超过 9%,残油量不超过 1%,残留溶剂不超过 0.07%,方可送入油茶籽粕仓库。7.4.2.3 混合油分离 混合油分离包括第一次蒸发、第二次蒸发和汽提,第一次蒸发使混合油中油与溶剂的质量比由20%25%提高到 60%70%,第二次蒸发使混合油中油与溶剂的质量比达到 90%95%,汽提使混合油中油与溶剂的质量比达到 99%以上。7.4.2.4 溶剂回收 由第一、第二蒸发器出来的溶剂蒸气经冷凝器冷却后直接流入循环溶剂罐;由汽提塔、蒸烘机出来的混合蒸气进入冷凝器冷却后,再经分水器进行分水,分离出的溶剂流入循环溶剂罐,而水进入水封池,再排入下水道。来自浸出器、分水箱、混合油贮罐、冷凝器、溶剂循环罐的自由气体经冷凝器冷却,回收溶剂后,进入石蜡油吸收塔。7.5 油茶籽油精炼 7.5.1 过滤 由压榨法或浸出法得到的油茶籽毛油需经过滤或沉淀处理,过滤后杂质应在 0.2以下。7.5.2 脱胶 7.5.2.1 水化脱胶 将油加热到 5070,然后加入一定量热水或稀的酸、碱、盐及其他电解质水溶液到油脂中,加水量一般为油重的 1.5%,添加食盐或食盐的热水溶液,加盐量为油量的 0.5%1%。脱胶后油脂中磷脂含量应在 10 mg/kg 以下。7.5.2.2 酸法脱胶 在毛油中添加一定量的无机酸或有机酸进行脱胶。脱胶一般采用 85%的磷酸,用量为油重的0.05%1%,在 6080温度下充分搅拌,然后将混合液送入离心机进行分离脱除胶质。脱胶后油脂中磷脂含量应降到 10 mg/kg 以下。7.5.3 脱酸 7.5.3.1 化学脱酸 一般采用碱炼法,主要采用氢氧化钠(烧碱)、碳酸钠(纯碱)和氢氧化钙等。生产上一般采用烧碱,理论碱的用量(每 1000kg 油的用量)可通过下式计算:理论碱用量(kg)(毛油酸价成品油酸价)0.714+1.5 DB44/T 14382014 6 碱炼法的总用碱量为理论碱用量与超量碱的和。间歇式碱炼工艺的超量碱一般为油量的 0.05%0.25%;连续式碱炼工艺的超量碱一般为理论碱量的 10%50%。碱炼法的具体操作:根据不同毛油酸值配制相应波美度浓度碱液,常温下,在 10 min15 min 内喷入油中,搅拌速度为每分钟 60 转,搅拌 15 min20 min 后,搅拌速度降至每分钟 30 转40 转,开始升温至 6065,升温速度控制在每分钟 1左右,出现絮状物时,停止搅拌,静置、沉淀、水洗,再干燥。7.5.3.2 蒸馏脱酸 将油加热到 220240,控制残压在 150Pa 以下。7.5.4 脱色 将油加热到 90110,脱水至含水量在 0.1%以下,通过定量机计量输出的活性白土或活性炭在真空脱色塔内进行搅拌混合。通常白土的添加量为油重的 1%3%,活性炭用量为油重的 1%左右;也可以将两者混合起来,总的添加量为油重的 1%3%。搅拌速度小于每分钟 80 转,脱色塔内温度控制在105左右,真空度(表压)-0.094 MPa 以上,脱色时间为 10 min30 min。然后将油与白土混合物输入叶片过滤机过滤,除去油中残留白土,脱色油含杂质应低于 0.05%。7.5.5 脱臭 脱色油通过真空吸入脱臭锅内,用间接蒸汽加热至 100,再用导热油升温到 150,然后通入饱和直接蒸汽进行加热翻动,将油温加热至 200240时开始计时,2 h3 h 后关掉加热系统并冷却。脱臭锅内真空残压控制在(23)133.32 Pa。7.5.6 冬化(脱蜡)脱臭后的油茶籽油先由加热器加热至 5080,再将油缓慢均匀冷冻至 1015,油温下降速度控制在每小时 36左右,搅拌速度为每分钟 10 转30 转;随后在换热器中同脱蜡油进行热交换,使油温以每小时下降 11.5的冷却速度冷却至 05后,保温 48 h72 h 使之进行结晶、养晶。结晶、养晶后油温在 58时泵入过滤机过滤,即得脱蜡成品油茶籽油。7.6 包装与包装材料 应符合GB/T 17374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DB44/T 14192014 II DB44/T 14382014 广东省地方标准 油茶籽油生产技术规程 油茶籽油生产技术规程 DB44/T 14382014*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 号 1104 室 邮政编码:510220 网址:www.bz360.org 电话:020-84250337 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广卫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