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42T 1818.1-2022 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灰茶尺蠖.pdf
下载文档

ID:2618813

大小:1.33MB

页数:1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42T 1818.1-2022 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灰茶尺蠖 1818.1 2022 茶树 主要 病虫害 测报 调查 技术规范 部分 尺蠖
ICS 65.020.20 CCS B 16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818.12022 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灰茶尺蠖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n main pests and diseases of tea plant Part 1:Ectropis grisescens 2022-03-03 发布 2022-05-03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1818.12022 I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调查内容与方法.1 5 气象和农事活动记载.2 6 发生期预测.2 7 预测结果发布.3 附录 A(资料性)灰茶尺蠖形态特征.4 附录 B(资料性)灰茶尺蠖越冬蛹基数调查.5 附录 C(资料性)灰茶尺蠖成虫羽化进度系统调查.6 附录 D(资料性)灰茶尺蠖幼虫密度及发育进度系统调查.7 附录 E(资料性)灰茶尺蠖幼虫期生物控制因子调查.8 附录 F(资料性)气象和农事活动记载.9 DB42/T 1818.12022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42/T XX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DB42/T XX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灰茶尺蠖。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省果茶办公室。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毛迎新、王友平、宗庆波、谭荣荣、陈勋、王红娟、黄丹娟、曾维超、匡胜、雷该翔、肖秀丹。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027-87388218,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联系电话:027-87770279,邮箱:。DB42/T 1818.12022 V 引言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威胁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茶叶优质高产,需要进行防治。准确而及时的测报是病虫防控的关键,也是实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前提条件,对保障茶叶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件为系列文件,目的是针对茶树主要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测报调查技术要求,之后涉及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的文件,归为本文件的不同部分。DB42/T 1818.12022 1 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灰茶尺蠖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灰茶尺蠖测报的调查内容与方法、气象和农事活动记载、发生期预测和预测结果发布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茶区灰茶尺蠖的测报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系统调查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定点、定期对害虫发生消长动态进行的连续调查。始盛期 initial period of peak 某一虫态出现16%20%的时段。盛末期 ending peak stage 某一虫态出现80%84%的时段。防治适期 optimum control period 可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较大程度地降低产量损失,降低防治成本的时期。龄期 instar 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从卵孵化至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期,第一次蜕皮至第二次蜕皮为第二龄期,余下类推。4 调查内容与方法 越冬蛹基数调查 4.1.1 调查时期 分别于11月越冬幼虫化蛹后和次年2月成虫羽化前各调查1次。4.1.2 调查方法 DB42/T 1818.12022 2 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3块5块,每块茶园面积约6667 m2。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6667 m2茶园定30个样点,每个样点不少于0.5 m长茶行,将样点茶树基部半径30 cm、深度5 cm8 cm土层内的蛹挖出,统计活蛹、死蛹数,计算每667 m2越冬蛹基数。灰茶尺蠖蛹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越冬蛹基数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成虫羽化进度系统调查 4.2.1 调查时期 2月下旬至11月中旬,每5 d调查1次。4.2.2 调查方法 性信息素诱集法或灯光诱集法,可任选一种。在4.1.2选定的茶园进行。a)性信息素诱集法,信息素为顺-3,6,9-十八碳三烯和顺-3,9-环氧-6,7-十八碳二烯的混合物。每6667 m2茶园按正三角形放置3套诱捕器,每角放置灰茶尺蠖诱捕器1套,诱捕器间距约50 m,诱捕器与田边距离不少于5 m,诱捕器底端高于茶蓬20 cm30 cm。每个诱捕器安装1枚灰茶尺蠖性诱芯,每30 d更换一次诱芯。定期统计诱蛾量,更换粘虫板。灰茶尺蠖成虫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性信息素诱蛾量调查结果记入附表C.1。b)灯光诱集法,每6667 m2茶园设置测报灯1台,应避免茶园四周障碍物对光线的影响,灯高出茶蓬60 cm70 cm,每晚18:0024:00开灯,定期统计诱集的蛾量。灰茶尺蠖成虫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测报灯诱蛾量调查结果记入附表C.2。幼虫密度及发育进度系统调查 4.3.1 调查时期 从第一代卵始盛期开始,每5 d调查1次,至末代幼虫化蛹为止。4.3.2 调查方法 在4.1.2选定的茶园进行,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6667 m2茶园定30个样点,每个样点不少于0.5 m茶行。检查各点茶丛上幼虫数量,并逐头观察分龄期。灰茶尺蠖成虫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幼虫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结果记入附录D。幼虫期生物控制因子调查 结合幼虫密度调查同时进行,观察记录样点中主要生物控制因子的数量。寄生性天敌的调查,采用饲养观察的方法,采集2龄前幼虫不少于50头,观察寄生情况。幼虫生物控制因子调查结果记入附录E。5 气象和农事活动记载 记录影响害虫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以及采摘、修剪、防治等主要农事活动。气象和农事活动资料记入附录F。6 发生期预测 幼虫防治适期预测 根据羽化进度预测幼虫防治适期,预测公式(1)计算:DB42/T 1818.12022 3 Y=A+B+C+D (1)式中:A当代成虫盛末期的日期;B同代次产卵前期的天数;C下一代卵历期;D下一代一龄幼虫历期;Y下一代幼虫的防治适期。7 预测结果发布 预测结果反馈至农业主管部门。DB42/T 1818.12022 4 A A 附录A (资料性)灰茶尺蠖形态特征 A.1 成虫 体长 9.0 mm14.0 mm,翅展 25.0 mm40.0 mm。其中雌成虫体长 10.0 mm14.0 mm,翅展 30.0 mm41.0 mm,雄成虫体长 9.0 mm12.0 mm,翅展 25.0 mm-32.0 mm。体色有灰白色和黑色之分。灰白色个体体表覆灰白色鳞片,前翅的内横线、外横线、亚外缘线与外缘线呈黑褐色波纹状,外横线中部外侧有一黑斑,外缘有 7 个小黑点;后翅外横线、亚外缘线与外缘线具黑褐色波纹状,外缘有 6 个黑点。黑色个体体表覆有黑色鳞片,翅面无明显斑纹,仅可见翅脉。A.2 卵 椭圆形,长约 0.7 mm,宽约 0.5 mm,出产时青绿色,后转黄绿色,孵化前黑色。常成块状,每块有数十至百余粒不等,卵块上覆白色絮状物。A.3 幼虫 多数为 4 龄,少数为 5 龄。1 龄:体长 1.8 mm5.0 mm,体黑色,环列白点,纵列白线,后期转褐色,白点线渐消失。2 龄:体长 5.0 mm9.0 mm,头黑褐,体茶褐,第 12 腹节背面渐显 2 黑褐色斑点。3 龄:体长 9.0 mm17.0 mm,黄褐色,第 2 腹节背现“八”字黑纹,第 8 腹节现倒“八”字黑纹。4 龄:体长 17.0 mm26.0 mm,茶褐色,第 17 腹节有褐色菱形纹,第 2 腹节菱形纹明显。5 龄:体长 21.0 mm30.0 mm,特征与 4 龄幼虫相似。A.4 蛹 长椭圆形,头端大,末端渐细,长 10.0 mm16.0 mm,赭褐色,尾部臀棘近三角形,有的臀棘末端有一分叉短刺。DB42/T 1818.12022 5 B B 附录B (资料性)灰茶尺蠖越冬蛹基数调查 表B.1 给出了灰茶尺蠖越冬蛹基数调查表。表B.1 灰茶尺蠖越冬蛹基数调查表 地点:调查人:调查日(年-月-日)茶园类型 调查面积(m2)蛹数(头)蛹密度(头/667m2)死亡率(%)存活率(%)备注 活蛹 死蛹 合计 DB42/T 1818.12022 6 C C 附录C (资料性)灰茶尺蠖成虫羽化进度系统调查 表C.1给出了田间性信息素诱蛾量调查表。表C.1 田间性信息素诱蛾量调查表 地点: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茶园面积(m2)各诱捕器诱蛾数量(头)气象情况 备注 1 2 3 合计 平均 表C.2给出了测报灯诱蛾量调查表。表C.2 测报灯诱蛾量调查表 地点: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茶园类型 蛾量(头)累计蛾量(头)当日天气 备注 雌 雄 合计 DB42/T 1818.12022 7 附录D (资料性)灰茶尺蠖幼虫密度及发育进度系统调查 表D.1给出了幼虫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表。表 D.1 幼虫密度及发育进度调查表 地点: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茶园 类型 调查面积(m2)总虫数(头)虫口密度(头/m2)各龄幼虫数(头)1龄 2龄 3龄 4龄-5龄 合计 DB42/T 1818.12022 8 附录E (资料性)灰茶尺蠖幼虫期生物控制因子调查 表E.1给出了幼虫期生物控制因子调查表。表 E.1 幼虫期生物控制因子调查表 地点: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茶园 类型 调查面积(m2)捕食性天敌(头)寄生性天敌(头)感病虫(头)蜘蛛 其他捕食昆虫 总计 寄生蜂 寄生蝇 总计 DB42/T 1818.12022 9 附录F (资料性)气象和农事活动记载 表F.1给出了气象和农事活动记载表。表 F.1 气象和农事活动记载表 地点:调查人:日期(年-月-日)气象资料 农事活动 备注 最高 温度 最低 温度 平均 温度 降雨量mm 相对 湿度%日照 时数 h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