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7T
4331-2021
近海海域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技术规范
海蜇
4331
2021
近海
海域
增殖
效果
评估
技术规范
ICS65.150CCS B 50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43312021近海海域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技术规范海蜇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Rhopilema esculentumKishinouye enhancement and releasing in inshore waters2021-03-11 发布2021-04-11 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7/T 43312021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鲁TC17/SC0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青岛市黄岛区海洋科技推广中心、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烟台大学、烟台宗哲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凡、于宁、陈丙见、周兴、徐炳庆、刘淑德、李战军、杨艳艳、张孝民、张宁、董秀强、王蕾、王志扬。DB37/T 433120211近海海域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技术规范海蜇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海蜇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原则、程序、内容及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近海海域海蜇增殖放流效果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 12763.2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 12763.4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GB/T 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 17378.2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增殖放流效果评估effectveness evaluation of fishery enhancement and releasing通过对增殖放流海域的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实施本底调查、跟踪调查和渔业生产动态调查,采取科学的评估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增殖放流活动预期目标和相关指标实现程度的过程。4评估原则遵循科学、全面、客观、真实、可操作性的原则,立足现有的技术方法与基础,构建适宜的评估方法,以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进行效果评估。5评估内容及流程5.1评估内容海蜇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内容包括:生态影响:海蜇资源的增殖情况、对维持放流海域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贡献及对改善放流海域生态环境的贡献;经济影响:实施海蜇增殖放流最直接的投入产出收益情况;社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带动、社会大众认知及相关机构管理保障水平的情况。DB37/T 4331202125.2评估流程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按以下步骤和流程进行:a)明确评估区域,确定技术方案;b)海上现场生态与环境调查;c)评估海域周边的实地调查与调研,对增殖放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信息进行采集;d)根据评估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与处理,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技术体系,计算相关效果评估指数;e)依据评估指数分析海蜇增殖放流的综合效果及其单项指标的改善程度;f)探讨增殖放流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对策建议与反馈,并改进增殖放流计划。6评估要素调查方法6.1生态环境调查6.1.1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如下:放流前本底调查:放流前自然海蜇幼体数量分布、饵料生物和竞争生物类组成及数量分布、放流海域生态化学与生物环境因子和天气状况;放流后跟踪调查:放流后海蜇的生长状况、分布情况、移动规律及开捕前海蜇数量变动;开捕前大面调查:开捕前海蜇的资源量及数量分布情况、饵料生物和竞争生物类组成及数量分布、放流海域生态化学与生物环境因子和天气状况。6.1.2站位布设根据放流点所处海域的地理位置、调查范围和海蜇各生活史的分布特点,采用均匀或梯度定点法布设调查站点。6.1.3调查方法、时间及频率调查网具采用特制三重海蜇流刺网,调查网具规格参数见表1。调查的方法、时间、频率按下列要求执行:放流前本底调查:放流前 7d10d,定量调查 1 次;放流后跟踪调查:放流后 10d15d,至少调查 1 次;放流后大面调查:7 月初,定量调查 1 次。调查时应统一调查船功率、网具配比、网片数量、采样时间等明显影响捕捞效率的技术要求。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改变,应作对比试验求出差异系数,以便修正。表 1海蜇定量调查网具规格参数网具名称网具类型网具规格适用范围及采集对象海蜇调查三重流刺网流刺网网目尺寸 80mm;网长 160m;网高 1.3m适用于捕获海蜇成体,并兼捕其他渔获物。6.1.4样品采集及资料整理DB37/T 433120213样品采集及渔获物分析应符合GB/T 12763.62007、GB/T 12763.22007、GB/T 12763.42007的规定。海洋环境要素样品的采集处理及分析均按照GB 17378.2、GB 11607的规定。资料整理应符合GB/T12763.62007的规定。6.2经济社会调查6.2.1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如下:增殖放流情况调查内容:海蜇放流时间、放流地点、放流数量、放流规格、放流投入等;渔业生产动态调查内容:开捕后海蜇捕捞生产规模、捕捞船只数量、网具类型及数量、作业方式、作业海区、作业时间、单船产量、产值及成本等;社会效益信息调查内容:海蜇增殖放流后渔民增收情况、相关产业(苗种养殖、捕捞渔需、水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发展情况、解决渔民就业情况、社会认知情况及管理水平情况等。6.2.2调查对象渔民、渔业协会、水产经销商、相关联动企业、渔业主管部门等。6.2.3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如下:增殖放流情况调查方法:走访渔业主管部门、放流单位及相关科研院所等,填写放流情况统计表(参见附录 A);渔业生产动态调查方法:按作业渔船数量的 2%选取样本船,发放海蜇捕捞调查问卷(参见附录 B)及海蜇回捕生产统计表(参见附录 C),由船长按要求填写;走访渔民、渔业协会、水产经销商、相关联动企业和渔业主管部门,了解海蜇市场价格、成交数量、捕捞生产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发展及社会公众认知满意度等情况;社会效益信息调查分析方法:通过渔业生产跟踪调查,辅以相关文献和统计年鉴分析,收集经济社会等信息资料,用对比分析法选择合适的对比标准分析海蜇增殖放流产生的社会效益。6.2.4资料整理与审定以上调查与采集数据应由具有相关从业经验和研究资质的专业人员采集,并由相关专家审定。7评估要素计算方法7.1生态效益要素计算方法7.1.1资源量通过调查网具扫过的单位面积内捕获的海蜇渔获数量,计算资源量。按式(1)计算:B=M?(1)式中:B现存资源量,单位为个(ind);M调查海域总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D海蜇平均渔获密度,单位为个每平方千米(ind/km2);DB37/T 433120214p网具捕获率,在本文件中利用海流与网宽计算扫海面积,捕获率取0.1。7.1.2放流群体贡献率放流群体贡献率即放流群体占海蜇总资源量的比例,可以评估海蜇增殖放流群体的贡献率。按式(2)计算:R=?2?1?2100%(1)式中:R放流群体贡献率;N1本底资源量调查相对资源密度,单位为个每平方千米(ind/km2);N2增殖放流后相对资源密度,单位为个每平方千米(ind/km2)。7.1.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数是指生物群落中种类与个体数的比值,通常有3种:优势度指数(Y)、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指数(H)按式(3)计算:Y=?1?(1)式中:Y为优势度指数;ni为第i种的个体数;N为总个体数;fi为该种在各采样站中出现的频率。采用Y0.02作为优势种的评判标准;当Y0.02时,为优势种;当Y0.02时,为非优势种。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按式(4)计算:(2)式中:H为物种多样性指数;S为样品中的总种类数;Pi为i种种类的数量(或重量)比例。均匀度指数(J)按式(5)计算:(3)式中:J为均匀度指数;H为物种多样性指数;S为样品中的总种类数。7.1.4遗传多样性DB37/T 433120215遗传多样性水平可以评价海蜇种质情况,用微卫星标记(DNA提取-PCR扩增-引物筛选及验证-电泳检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海蜇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常用Fst指数衡量。按式(6)计算:Fst=?(1)式中:Fst为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Hs为亚群体中的平均杂合度;Ht为复合群体中的平均杂合度。本文件中,Fst为00.05:群体间遗传分化很小,可以不考虑;Fst为0.050.15,群体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为0.150.25,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Fst为0.25以上,群体间有很大的遗传分化。7.1.5水质环境质量评价水质评价标准主要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质量评价,本文件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和营养状态质量指数评价海蜇增殖放流后水质环境质量水平。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按式(7)计算:A=?+?+?(1)式中:COD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的实测浓度,单位毫克每升(mg/L);DIN溶解态无机氮的实测浓度,单位毫克每升(mg/L);DIP溶解态活性磷酸盐的实测浓度,单位毫克每升(mg/L);DO溶解氧的实测浓度,单位毫克每升(mg/L);CODo、DINo、DIPo、DOo分别为水体的上述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为3.0mg/L、0.10mg/L、0.015mg/L和5.0mg/L。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按式(8)计算:(2)式中:CCOD水体的化学需氧量的测量浓度,单位毫克每升(mg/L);CT-N总氮的测量浓度,单位毫克每升(mg/L);CT-P总磷的测量浓度,单位毫克每升(mg/L);C/COD、C/T-N、C/T-P分别为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评价标准,为3.0mg/L、0.6mg/L、0.03mg/L。7.2经济社会效益要素要素计算方法7.2.1回捕率增殖放流的回捕率是指放流后的年总渔获数量与当年放流总数量的比值。按式(9)计算:Q=?100%(1)DB37/T 433120216式中:Q回捕率;V捕获海蜇放流数量,单位为个(ind);W放流苗种数量,单位为个(ind)。7.2.2投入产出比检验增殖放流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方法是投入产出比。投入产出比以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表示,按式(10)计算:I=?=1?(1)IN=T c(2)式中:I投入产出比;K投入总额,单位为万元;IN产出总额,单位为万元;T放流海蜇产量,单位为吨(t);c海蜇价格,单位为万元每吨(万元/t)。N=IN/K,N值越大,说明效益越好。7.2.3相关产业增加值相关产业增加值是在一定时期内单位产值的增加值,表示新创造的价值,是社会效益评估一个重要指标。按式(12)计算:EVA=Y Z(1)式中:EVA增加值,产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产值;Y总产出,产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多有货物和提供服务的价值;Z中间投入,产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8效果评估8.1评估指标选择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蜇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以海蜇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为目标层,根据海蜇增殖放流的三大服务功能,构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评估目标的系统层,依据海蜇增殖放流活动实施目的构建要素层,参考不同要素层相关调查及评估标准,充分考虑历史资料搜集、生态跟踪监测及经济社会指标获取难易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海蜇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指标层。8.2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遵循本文件8.1,初步构建海蜇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详见表2。指标层各项指标定性定量的数据获取方法及计算分别按照本文件第6章、第7章执行。DB37/T 4331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