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4403T 243-2022 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指南.pdf
下载文档

ID:2618557

大小:1.80MB

页数:2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4403T 243-2022 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指南 243 2022 用人单位 粉尘 危害 风险 评估 指南
ICS 13.100CCS C 52DB4403深圳市地方标准DB4403/T 2432022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指南Guidelines for dust hazard risk assessment of employers2022-07-20 发布2022-08-01 实施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403/T 2432022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人员和资质.15评估程序.26准备阶段.27实施阶段.28应用阶段.5附录 A(规范性)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表.7附录 B(规范性)物料及生产工艺调查表.8附录 C(规范性)劳动定员及粉尘接触情况调查表.9附录 D(规范性)粉尘危害防控措施调查表.10附录 E(规范性)依据毒性进行危害特征分级.11附录 F(规范性)常见粉尘危害分级.12附录 G(规范性)接触指数分级.16附录 H(规范性)风险控制对策.17附录 I(资料性)粉尘危害工程控制措施.18附录 J(资料性)粉尘岗位风险管理台账.19附录 K(资料性)粉尘岗位风险告知卡示例.20参考文献.21DB4403/T 243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左弘、周伟、李天正、王雪毓、香映平、于碧鲲、陈浩、田亚锋、林艳发。DB4403/T 24320221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的人员和资质、评估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应用阶段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用人单位粉尘危害的预防、控制、风险评估及管理。本文件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石棉粉尘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92.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2 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4 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22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 3980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WS/T 757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Z/T 22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游离二氧化硅含量content of free SiO2生产性粉尘中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3.2粉尘危害风险评估dust hazard risk assessment通过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危害及防护措施,定性或定量地评估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从而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过程。3.3风险控制risk control处理职业健康风险的措施。注:包括任何流程、策略、设施、操作或其他行动。4人员和资质DB4403/T 243202224.1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和测量、实验室检测人员应经职业卫生培训,并考核合格。4.2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和测量应由2名及以上人员实施,并在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和测量记录单签名。4.3评估机构应具有相应资质和检测能力,包括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NAS实验室认可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具备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和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检测能力。5评估程序5.1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程序应包括:a)准备阶段;b)实施阶段;c)应用阶段。5.2准备阶段的评估程序应包括:a)成立工作组;b)制定工作方案;c)确定评估对象。5.3实施阶段的评估程序应包括:a)危害识别;b)危害特征评估;c)接触评估;d)接触等级确定;e)风险特征描述。5.4应用阶段的评估程序应包括:a)编制风险管理文件;b)文件管理。6准备阶段6.1成立工作组评估机构应成立工作组,确定工作职责。项目负责人统筹评估工作的整体实施,并编制工作方案。项目组成员根据工作方案实施具体的评估工作,包括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编制评估报告、制作风险管理台账与风险告知卡等。6.2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至少包括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职责分工和组织计划内容。6.3确定评估对象选取工作场所存在生产性粉尘的用人单位,开展粉尘危害风险评估工作。7实施阶段7.1危害识别DB4403/T 243202237.1.1工作内容危害识别是发现、确认和描述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危害的过程,评估机构应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等方法识别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生产性粉尘的种类、接触途径和操作方式等。7.1.2识别方法7.1.2.1资料收集收集用人单位近三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职业病发病报告以及平面布局图等资料。7.1.2.2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名称、工作场所地址、在册职工总数、经济类型和用人单位规模等,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物料及生产工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辅料、存在生产性粉尘的工序及其上下游关联工序,注明其工作场所的空间特征和粉尘的产生途径,物料及生产工艺调查应符合附录 B 的要求;劳动定员及粉尘接触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设置,各岗位的劳动者总人数与每班人数、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方式、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时间、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等,劳动定员及粉尘接触情况调查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粉尘危害防控措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粉尘危害防控措施调查应符合附录 D 的要求。7.1.2.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按照GBZ/T 192.4的要求,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生产性粉尘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以识别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明确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7.2危害特征评估分析用人单位使用的物料、生产工艺及主要生产设备,结合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果,确定粉尘的危害特征及危害分级(HR)。粉尘的危害分级应符合附录 E 和附录 F 的要求。7.3接触评估7.3.1接触浓度(E)7.3.1.1粉尘样品的采样应符合以下要求:在生产工艺及物料不变、生产状况稳定、防尘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开展至少 3 次的连续性采样;按照 GBZ 159 的要求,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进行布点采样。7.3.1.2粉尘浓度的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 GBZ 2.1 中同时制定有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容许浓度的粉尘,按照 GBZ/T 192.2 的要求优先检测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对于 GBZ 2.1 中仅制定总粉尘容许浓度的粉尘,按照 GBZ/T 192.1 的要求检测总粉尘的时间DB4403/T 24320224加权平均浓度。7.3.1.3防尘设施的控制风速应按照 WS/T 757 的要求进行测量。7.3.1.4接触浓度(E)的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每周工作 5d 的,按每天 8h 的接触时间计算接触浓度(E);每周工作5d 的,按每周 40h 的接触时间计算接触浓度(E),见式(1);?=?1?1+?2?2+?0(1)式中:E接触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C1,C2CnT1,T2Tn时间段测得的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T1,T2TnC1,C2Cn浓度下劳动者的接触时间,单位为小时(h);T0平均周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每周(h/w),设为 40h/w。当生产性粉尘检测值低于最低定量浓度时,取最低定量浓度作为检测值进行计算。7.3.2接触比值(B)7.3.2.1将接触浓度(E)与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OEL,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峰接触浓度)进行比较,见式(2)。?=?100%(2)式中:B生产性粉尘的接触比值;E生产性粉尘接触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OEL生产性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7.3.2.2多次检测得到的接触浓度不一致时,以最大值计算接触比值。7.3.2.3若劳动者工作班中接触两种及以上类型的粉尘时,应以职业接触限值最低的粉尘类型计算接触比值。7.4接触等级确定综合考虑粉尘的粒径、劳动者的接触水平、作业人数和危害防控措施,将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接触比值、岗位劳动定员、工程控制措施、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和接触时间作为接触指数(EI),通过式(3)计算接触等级(ER)。接触指数分级应符合附录 G 的要求。?=?1?2?1?(3)式中:ER接触等级;EI接触指数,分为 5 级,1 级为极低接触水平,2 级为低接触水平,3 级为中等接触水平,4级为高接触水平,5 级为极高接触水平;n接触因素的个数,接触因素包括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接触比值、岗位劳动定员、工程控制措施、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日接触时间、周接触时间。7.5风险特征描述综合危害特征评估和接触等级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式(4)计算风险指数(R),再根据表 1 确定风险等级。风险控制对策应符合附录 H,常见的粉尘危害工程控制DB4403/T 24320225措施见附录 I。?=?(4)式中:R风险指数,计算出的风险指数为非整数时,采取四舍五入;HR危害分级;ER接触等级。表 1风险等级风险指数(R)风险等级1可忽略风险2低风险3中等风险4高风险5极高风险8应用阶段8.1编制风险管理文件8.1.1风险管理文件分类风险管理文件包括风险管理台账、风险告知卡和评估报告。8.1.2风险管理台账依据现场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编制粉尘岗位风险管理台账,见附录 J。8.1.3风险告知卡8.1.3.1依据作业岗位粉尘危害风险等级,针对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的岗位设置风险告知卡,分别以“蓝、黄、橙、红”色标注,告知粉尘岗位风险等级和风险管控措施。8.1.3.2粉尘岗位风险告知卡示例见附录 K。8.1.4评估报告汇总风险评估的过程资料,编制用人单位粉尘危害风险评估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项目背景;评估方法;工程分析;粉尘危害防控措施调查;粉尘浓度检测;风险评估结果;风险评估结论及建议。8.2文件管理评估机构应保存风险评估的过程资料和风险管理文件,并做好文件的归档管理,归档资料应至少DB4403/T 24320226包括以下内容:工作方案;收集的用人单位资料;现场调查记录;现场采样记录;粉尘检测报告;风险管理文件。DB4403/T 24320227附录A(规范性)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表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表,见表 A.1。表 A.1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表用人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地址工作场所地址行业类别投产日期产品年产量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卫生管理联系人联系方式在册职工总数劳务派遣人员数量经济类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股份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其他企业用人单位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资料收集情况(近三年)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有无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有无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有无定期检测:有无日常监测:有无职业健康检查总检报告(上岗前):有无职业健康检查总检报告(在岗期间):有无职业健康检查总检报告(离岗时):有无职业病报告(卡):有无用人单位平面布局图:有无调查人:陪同人:调查日期:年月日DB4403/T 24320228附录B(规范性)物料及生产工艺调查表物料及生产工艺调查表,见表 B.1。表 B.1物料及生产工艺调查表用人单位:车间(装置、生产线)名称:物料名称用量主要成分使用岗位生产工艺情况描述:调查人:陪同人:调查日期:年月日DB440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