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5T 877-2021
莱豆栽培技术规范
DB35T
160
877
2021
栽培技术
规范
ICS 65.020.20 CCS B 05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8772021代替 DB35/T 8772008 莱豆栽培技术规范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lima bean 2021-11-23 发布 2022-02-23 实施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5/T 8772021 I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5/T 8772008莱豆栽培技术规范,与DB35/T 877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了“术语和定义”(见 2008 年版的第 3 章);b)增加了穴盘育苗的技术内容(见第 5 章);c)删除了“直播”和“营养钵(袋)育苗”(见 2008 年版的 5.3);d)删除了“再生季莱豆栽培管理”、“包装、运输和贮存”(见 2008 年版的 5.9、第 6 章);e)增加了莱豆大棚栽培有关技术内容(见 6.1.1、7.2.5);f)增加了莱豆的定植时间(见 6.2.1)、定植密度(见 6.2.2);g)更改了整枝引蔓的技术内容(见第 8 章,2008 年版的 5.6.2);h)更改了莱豆主要病虫害防治原则及农业、物理、化学的防治方法(见 9.2.1、9.2.2、9.2.3、9.2.5,2008 年版的 5.10);i)增加了生物防治内容(见 9.2.4)。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莆田市标准化研究所、福建省莆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莆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媛贞、黄强、陈芝、许朝雄、郑龙、余小黄、黄枝、陈海玲、陈雄、刘加建、颜墩炜、李丽宵、顾智炜、朱麒靖、李双忠、黄冰冰、许伟东。本文件于200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5/T 8772021 1 1 莱豆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莱豆栽培的产地环境、育苗、定植、肥水管理、整枝、引蔓、病虫害防治、采收、留种。本文件适用于莱豆的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118 蔬菜育苗基质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产地环境 宜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水便利的沙壤土田块,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5和NY/T 5010的规定。5 育苗 5.1 种子选择 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病力强的品种,种子籽粒大小均匀、饱满有光泽、无机械损伤,百粒重160 g左右,且应符合GB 4404.2的要求。5.2 穴盘和育苗基质选择 宜选择32孔或50孔的穴盘,穴盘尺寸为54 cm28 cm,深度5 cm。育苗基质应符合NY/T 2118的规定。DB35/T 8772021 2 5.3 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晾晒1 d2 d,将晾晒后的种子在55 恒温水中浸泡15 min,并不断搅拌;待水温自然降至30 继续保温浸种4 h5 h,捞出自然凉干待播。5.4 播种时间与方法 春季栽培2月下旬4月中旬播种,采用温室大棚或小拱棚播种育苗。秋季栽培7月上旬8月下旬播种,采用稻草或遮阳网覆盖,保持湿润。播种时种脐朝下,用基质盖种1 cm左右并压实。5.5 苗期管理 5.5.1 温度:春播时要注意保温,定植前 5 d 降温、炼苗;秋播要遮荫、降温,苗期温度控制在20 25。5.5.2 水分:苗期水分管理宜干不宜湿,适当控水以促进幼苗健壮,防止徒长。5.5.3 壮苗的标准:子叶完好、第一片复叶初展,无病虫害。6 定植 6.1 定植前准备 6.1.1 地块选择 选择23年未种植过豆科作物,沙质壤土,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向阳避风的地块,最好进行水旱轮作。秋季栽培有条件的宜采用设施大棚,可以增温、避雨及防霜冻危害,促进莱豆连续开花结荚。6.1.2 整地、施基肥 在整畦前,深翻耕地,并充分晒白,整成畦带沟宽1.8 m,畦高40 cm50 cm,畦面呈龟背形。在中等肥力下,目标产量每667 m2鲜豆荚产量1 000 kg,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200 kg,复合肥(N:P2O5:K2O=16:16:16)25 kg。整畦完成后,及时安装滴灌系统并覆盖地膜。6.2 定植 6.2.1 定植时间 春季土温应稳定在12 以上,于晴天下午选择子叶完好、第一片复叶初展,苗高10 cm左右、无病虫害的健壮幼苗定植。6.2.2 定植密度 采用“T”字形平棚架的,露地栽培每667 m2定植密度为300400株,大棚栽培每667 m2定植密度为200300株。采用篱笆架或“人”字架栽培的,每667 m2定植密度为200300株。DB35/T 8772021 3 3 7 肥水管理 7.1 总则 按照平衡施肥要求,以前控后促为主。莱豆定植后至始花前要适当控水,防止徒长。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7.2 肥水管理 7.2.1 盛期进行第一次追施,每 667 m2用高钾复合肥(N:P2O5:K2O=16:16:16)20 kg 和尿素 5 kg,结合施肥进行浇水。7.2.2 豆荚膨大期,应保持田间土壤湿润,沟底有水,每 667 m2用高钾复合肥 20 kg 进行第二次追肥。7.2.3 豆荚采摘高峰期,每 667 m2用高钾复合肥 10 kg 进行第三次追肥;此后根据莱豆长势和采摘时间长短,确定追肥次数和施肥量。7.2.4 叶面追肥:盛花期用 0.1%硼砂、0.05%钼酸铵、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7 d 左右喷施 1 次,连续 23 次。7.2.5 大棚滴灌的追肥方法:参照上述不同时期的施肥量,选择水溶肥,配置成水溶肥母液,以一定的比例与灌溉水混合,稀释后施入田间。8 整枝、引蔓 8.1 搭架方式 根据地形、栽培季节和栽培习惯,可采用篱笆架、“人”字架和“T”字形平棚架等不同的搭架方式。大棚栽培推荐使用平棚架。8.2 整枝引蔓 采用平棚架栽培的,苗高至30 cm左右时,在苗基部插1根细毛竹或细木,将主蔓引上棚架(平棚架高度1.7 m左右),及时剪去1 m以下侧蔓;上架后人工引导架上的侧蔓向不同方向生长,使藤蔓均匀布满棚架;采用篱笆架和“人”字架栽培的不需要整枝,应定期引蔓上架。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锈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潜叶蝇、豆荚螟等。9.2 病虫害防治 9.2.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不应使用我国明令禁止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和在瓜果、蔬菜上限制使用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DB35/T 8772021 4 9.2.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严格进行种子消毒,培育无病虫壮苗;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高畦栽培,地膜覆盖,增施商品有机肥,避免低温霜冻危害和高温障碍;及时拔除病株或摘除病叶(荚),清洁田园。9.2.3 物理防治 播种前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可防治莱豆炭疽病;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烟粉虱、潜叶蝇等害虫;田间铺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每公顷(hm2)设置1盏杀虫灯诱杀豆荚螟成虫;大棚放风口安装防虫网以减少外来虫源飞入。9.2.4 生物防治 利用瓢虫、草岭、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和苏云金杆菌(Bt)、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利用苦参碱、苦楝素、烟碱等植物源药剂防治虫害。9.2.5 化学防治 加强田间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适时进行药剂防治,注意安全间隔期。药剂防治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T 1276的规定。10 采收 豆荚开始转黄,荚蒂变软时为鲜豆荚最佳采摘时间。在结荚盛期每3 d左右采收一次;采收时注意不损伤花序。11 留种 应选择结荚节位较低、荚多而饱满、每荚粒数34粒、成串结荚的植株整株留种。留种的种荚待荚壳转为黄色后便可采收。晒干脱粒,除去不饱满及较小的豆粒,进行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