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6T 641-2011 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17437

大小:274.88K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6T 641-2011 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641 2011 食用 甘薯 生产技术 规程
ICS 65.020.20 B05 DB36 备案号:32892-2012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T6412011 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Procedures of Edible Sweetpotato of Green Food Production 2011-12-30 发布 2012-02-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36/T6412011 I 前 言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问胜、程春明、康升云、兰孟焦、黄水金、许化冰。DB36/T6412011 1 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地选择、栽培技术要求、病虫草综合防治及收获、运输、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省区域内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6 种薯 GB 7413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49 绿色食品 薯芋类蔬菜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 绿色食品 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DB36/T6412011 2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符合 NY/T 391 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3.2 食用甘薯 食用甘薯是指外形美观,食味较好,富含营养物质,适宜鲜食、蒸、煮、烤食用的甘薯品种。4 产地环境选择 绿色食品食用甘薯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NY/T 391的规定。标准化生产基地应选择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区和城市污染源,要求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富含有机质且污染少、病虫草害轻,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的地块。5 栽培技术要求 5.1 品种及种薯选择 5.1.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市场供需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外形美观、食味好、抗病、抗逆性强、高产优质且非转基因的食用型品种。推荐种植的品种应是通过国家或江西省审(认)定的食用薯品种。5.1.2 种薯选择 选用无病虫危害、无冻害和湿害、薯形符合品种特征、种薯纯度98.0%、薯块整齐度80.0%、不完整薯块5.0%、单薯重在100 g250g、尾根短小、薯皮光滑无侧根的薯块作种薯。种薯质量符合GB 4406要求,外地引进种薯检疫规程应符合GB 7413要求。5.2 育苗技术 5.2.1 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排灌便利、病虫草害少的地块,在冬季或早春结合施基肥(每667 m2施足1000 优质农家肥),深翻一遍,排种前再翻松,耙碎整平,做成宽畦。畦宽以1.0m1.2m为宜。畦和畦之间要做20cm宽的土埂,踩实,便于管理和排灌。栽培面积每667m2需育苗床10 m2。5.2.2 种薯处理 排种前将种薯在阳光下晒种1d2d,再用5154温水浸泡种薯10min,3640环境中覆盖稻草催芽,4 d后排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600800倍,浸种10min后排种。5.2.3 排种 DB36/T6412011 3 采用斜排法,排种时按薯块大小分开,使薯块上面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保持上齐下可不齐,均匀排列,密度为15 kg/m220 kg/m2。排完种后,在种薯上覆盖2cm3 cm厚营养土,浇透水,再用薄膜覆盖,四周用泥土封严。5.2.4 苗床管理 排种后1d10d采取高温(床温3035,湿度保持在80%左右)催芽;出苗后及时揭膜,苗齐后(10d20 d)温度控制在2530,加强光照,勤浇小水,保持通风;后期当薯苗长20cm左右,有展开叶67片时,采用低温(1820)炼苗,3d5d后,苗高达30cm时,即可采苗移栽。采苗后次日,及时给苗床追施速效肥,以氮肥为主,每撒施尿素20 g50 g,浇苗床水。5.3 大田生产技术 5.3.1 施肥 肥料应符合 NY/T 394 的规定,一般每生产1000 kg鲜薯,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3.5 kg、磷(P2O5)1.8、钾(K2O)5.5,N:P2O5:K2O,比例为1:0.51:1.57。中等肥力田块产量达到2000/667,一般需施入氮57、磷35、钾1012,比例为10.51122.5。允许在有机肥中掺入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等肥料,不提倡使用硝态氮肥和含氯肥料,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低于1:1。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块要补充相应的肥料,猪粪、鸡粪等牲畜粪肥中的重金属含量不能超过NY/T 394 的限定。肥料原则上作基肥于移栽前15d20d 一次性施入大田。栽插30d后,基肥不足,出现缺肥症状的田块,可适当追肥,一般距苗15 cm左右处条施或穴施混合均匀的尿素和硫酸钾肥,用量为每667尿素510、硫酸钾1025。后期叶面积系数低于2.0,则喷施0.4%磷酸二氢钾液12次。5.3.2 旋耕起垄 采用牲畜或机械翻耕,耕深20 cm25 cm;按垄宽80 cm(包沟)、垄高30 cm 40 cm、垄沟底宽15 cm20 cm、垄顶宽20 cm30 cm规格起垄。5.3.3 大田移栽 5.3.3.1 栽插期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所选品种特性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栽插期。一般来说,当地温达到17时即可移栽,最迟栽插期不晚于7月底。5.3.3.2 采苗 苗龄30d35 d 时,苗高达30 cm,即可采苗。剪口距离床土3 cm5 cm,所采薯苗要求长20 cm25、具有5个6个节、色泽浓绿、叶片肥厚、不带病虫害的壮苗。5.3.3.3 栽插密度 栽插密度应根据所选品种形态、土壤肥力、栽插期确定。掌握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早栽宜稀,晚栽宜密,长蔓品种宜稀,短蔓品种宜密的原则。控制密度在 3500 株667m24500 株667m2。5.3.3.4 栽插方式 在土壤墒情好和雨水足地区,采用水平浅栽或斜栽,深度为5 cm7;干旱、缺水地区,采取深栽直栽,深度为7 cm10cm。DB36/T6412011 4 5.3.4 田间管理 5.3.4.1 查苗补苗 栽插一周后,注意查苗补苗,确保大田全苗、壮苗。5.3.4.2 中耕、除草、培土 土壤墒情较好的生产大田,可进行苗前化学除草,除草剂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要求。可使用50%乙草胺乳油,每667用量为100ml120 ml;或使用 90%禾耐斯乳油,每667用量为55ml70 ml。栽插后15 d,进行第一次中耕,中耕深度为7 cm10 cm,以后根据需要再中耕松土12次,中耕深度逐渐减小。5.3.4.3 水分管理 栽插后,遇到土壤较干时,须浇水或灌水保苗,灌水深度以畦高1/2为宜,即灌即排;雨水较多时,要清沟排水,注意防涝。5.3.4.4 藤蔓管理 主蔓长至50 cm60cm 时,打去主藤蔓顶端未展开叶的嫩芽;封垄后,长蔓品种和旺长地块要打群顶。中期和后期不翻蔓,叶面积系数超过5.0,须提蔓控旺。6 病虫草综合防治 绿色食品甘薯生产应从甘薯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甘薯田病、虫、草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6.1 农业防治 6.1.1 选用抗病虫品种和无病虫种薯、种苗及生产地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优良品种,建立病虫草害轻的留种地和生产地,采用健康种薯育苗,选用壮苗移栽,结合冬耕晒垡拣拾幼虫。选择轮作倒茬、病虫草害轻的地块作为生产地。6.1.2 垄作栽培,调控水肥 实行垄作栽培,严格管理和控制田间排灌设施,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有机肥须充分腐熟和灭杀虫卵。6.1.3 合理密植,清洁田园 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密度,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6.1.4 勤查严防,消除病虫草源 在贮藏期、育苗期、大田生长期勤查严防,发现病薯、病株应集中烧毁。封垄后,大田有较大的阔叶杂草,应人工拔除。6.2 物理防治 DB36/T6412011 5 6.2.1 防治黑斑病、软腐病 排种前用 5154 温水浸种 10min;贮藏初期采用 3638 高温愈合处理 4 昼夜。当 10 深处地温降至 1215,应及时收获,防止薯块受冻。收获时,要轻拿轻放,防止薯块破伤。6.2.2 防治蛴螬 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或糖醋液诱杀蛴螬成虫及其他鳞翅目成虫,土壤翻耕时人工拣拾蛴螬幼虫。6.2.3 防治地老虎幼虫 傍晚时在甘薯田每隔一定距离放一些泡桐树叶,次日早晨翻开叶片捕杀幼虫。6.2.4 严格检疫 严禁调运病薯、病苗。发现带有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薯瘟病及蚁象等检疫对象的种薯、种苗,应立即就地销毁。6.3 生物农药防治 6.3.1 防治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甘薯麦蛾、甘薯潜叶蛾等 每 667 用 16000 IU/mg 苏云金芽苞杆菌可湿性粉剂 5001000 倍液 60 kg75 kg 叶面喷雾防治。当成虫盛发期来临之前,可用 0.1草酸喷洒植株,每隔 5d 喷一次,连喷 3 次。6.3.2 防治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虫 利用 0.38苦参碱乳油 300500 倍液喷施(防治蚜虫)或灌根(防治地下虫)。6.3.3 防治蛴螬等 利用 2%白僵菌粉,用量 2 kg/667m2,起垄前撒施或栽植时穴施,施后封土,严防日晒。6.3.4 防治甘薯瘟病 用仿生物农药 80%乙酸素(402 抗菌素)20003000 倍液浸苗基部 10 min 或栽后灌根。6.3.5 防治甘薯蚁象 薯田灌水湿润后,每 667 撒施白僵菌 208 粉 1.5kg。6.4 化学防治 6.4.1 药剂使用准则 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有限度地施用微毒、低毒和中等毒性的化学合成农药,农药的品种和使用应符合 NY/T 393 的规定。每种化学合成农药在甘薯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严格控制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6.4.2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6.4.2.1 蝼蛄、地老虎、蛴螬、蚁蟓、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DB36/T6412011 6 在害虫卵孵盛期,每667 用50%辛硫磷乳油200 ml250 ml 对水2 喷在2025 的细沙土上,拌匀成毒土,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3 或用 3%毒死蜱颗粒剂34 掺干沙土25 拌匀,穴施或沟施于薯垄上。6.4.2.2 斜纹夜蛾、甘薯麦蛾、甘薯天蛾 在害虫卵孵盛期至低龄(3龄以前)幼虫期,选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或40.7%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等喷施1次。7 采收和运输 春薯栽插100d 后,夏薯、秋薯栽插75d100d 即可采收。秋冬季地温降至1215时,应抓紧时间采收,“霜降”前须采收完毕。田间薯块收挖后进行就地修整,产品质量符合NY/T 1049的有关要求。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