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304T
079-2021
鲜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079
2021
鲜食
大豆
高产
栽培技术
规程
ICS 65.020.20 CCS B05 3304 浙江省嘉兴市地方标准 DB 3304/T 0792021 鲜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fresh spring soybean 2021-12-28 发布 2022-01-28 实施 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304/T 079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嘉兴市农渔技术推广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嘉兴市南湖区农渔技术推广站、嘉善县种子服务站、海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章永根、傅旭军、张敏、朱丹华、戴文华、姚云峰、沈足金、王斌、张海鹏、范文俊、李育、徐锡虎、苏明法、钱泉生、邬培生。DB 3304/T 0792021 1 鲜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鲜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产地环境、种子、栽培、采摘、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鲜食春大豆的高产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3-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豆类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7982015 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010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鲜食大豆 Fresh soybean 在大豆鼓粒中后期以鲜荚收获作蔬菜或加工的大豆,也称“毛豆”或“菜用大豆”。3.2 鲜食春大豆 Fresh spring soybean 在5月上旬前播种的鲜食大豆。3.3 高产栽培 High yield cultivation 每666.7 m2鲜荚产量900 kg以上。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5 种子 DB 3304/T 0792021 2 质量要求 5.1 采用北繁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的规定要求。品种选用 5.2 选择通过国家或浙江省审定、或通过浙江省引种备案、丰产性好、抗逆力强、适于当地栽培的中熟或迟熟鲜食春大豆品种。6 栽培 前作与田块选择 6.1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灌良好的田块,前作为水稻等非豆科类作物,水旱轮作。土壤环境应符合GB 15618-2008 的要求。大田整理 6.2 6.2.1 秸秆处理 前作收割后,秸秆还田的,年前采用旋耕机全田翻耕,秸秆入土;秸秆离田,全田不翻耕。6.2.2 开沟作畦 年前用开沟机按畦宽0.8 m、沟宽0.2 m、沟深0.3 m开沟作畦,畦面微弓型。基肥 6.3 6.3.1 在 2 月中下旬每 666.7 m2施腐熟有机肥 800 kg1000 kg。6.3.2 播种前每 666.7 m2施三元复合肥(N15%P15%K15%)25 kg 作基肥。播种 6.4 6.4.1 种子处理 播前种子在通风处晾晒2 h3 h,不可暴晒,晒种时种子不应直接与混凝土场地接触。种子用多福+苗菌敌按使用说明拌种。6.4.2 播种时间及要求 3月中旬抢晴直播,播种深度3 cm5 cm,盖土或覆松土,避免露籽。根据种植密度和种子百粒重、发芽率,每666.7 m2用种量为4.5 kg6.5 kg。密植 6.5 采用宽行密株播种,连沟畦宽1 m,每畦播2行,行距0.45 m0.50 m,穴距0.20 m0.25 m,每穴播23粒,每666.7 m2成苗数1.50万株1.60万株、有效株1.40万株1.50万株。出苗后及时疏密补缺,确保单位面积有效株数。杂草、病虫害防治 6.6 DB 3304/T 0792021 3 6.6.1 除草 播种后4 d内施乙草胺喷雾封草(按说明使用)。6.6.2 病虫害防治 6.6.2.1 鲜食大豆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褐斑病、炭疽病、锈病等;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蚜虫、烟粉虱、夜蛾、豆荚螟等。6.6.2.2 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采用性诱剂诱杀、生物农药及其他对口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6.6.2.3 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NY/T 1276 的规定。施肥 6.7 6.7.1 苗肥 苗期每666.7 m2施三元复合肥(N15%P15%K15%)10 kg。6.7.2 花荚肥 花期每666.7 m2施10 kg三元复合肥(N15%P15%K15%)。结荚期每666.7 m2施20 kg三元复合肥(N15%P15%K15%)。鼓粒期每666.7 m2施15 kg尿素(N46%)。6.7.3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6.7.4 复合微生物肥 6.7.4.1 质量指标应符合 NY/T 7982015 要求。有效活性菌包含枯草芽孢杆菌为主,其他光合菌、硝化菌、溶磷解钾菌、放线菌、木霉菌和乳酸杆菌等;有效活菌数每毫升 2 亿以上。6.7.4.2 使用时间与次数 第一次在大豆齐苗至始花前。第二次在大豆植株终花后至豆荚鼓粒期使用。6.7.4.3 使用量及浓度 每666.7 m2每次用量500 ml,稀释200300倍,淋洒于根部土壤。6.7.4.4 复合微生物肥使用注意事项参见附录 A。水分管理 6.8 清理沟渠,保持排灌畅通,在苗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等保持田面湿润。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2005的规定。7 采摘 当全株85%以上的豆荚鼓粒饱满、荚色翠绿时采收。质量应符合GB 2763-2021的规定。8 生产档案 DB 3304/T 0792021 4 田间生产记录,包括田间准备至鲜豆荚收获全过程,具体包括:8.1 a)种子、品种、播种、主要生育期(出苗、始花、终花、鼓粒、采收等);b)肥料、农药,成份、品种(名称)、使用时间、用量、次数等;c)主要经济性状、产量等;d)病虫草害发生、特殊天气状况等。生产档案保存 3 年以上。8.2 9 模式图 鲜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图见附录B。DB 3304/T 0792021 5 A A 附录A (资料性)复合微生物肥使用注意事项 A.1 使用时温度要求在 15 以上,保持土壤湿润。A.2 复合微生物肥不能与杀菌剂同时使用,间隔期为 5 d7 d。A.3 复合微生物肥不能与石灰类等碱性物质同时使用。A.4 杀虫剂、除草剂对复合微生物肥使用效果有影响,不建议同时使用。A.5 开花期不能使用复合微生物肥。A.6 复合微生物肥质量指标应符合 NY/T 7982015 要求。DB 3304/T 0792021 6 B B 附录B (资料性)鲜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图 图B.1给出了鲜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图。品种选择 通过国家或浙江省审定、或通过浙江省引种备案、丰产性好、抗逆力强、适于当地栽培的中熟或迟熟鲜食春大豆品种。种子质量 采用北繁高活力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2010的规定要求。物 候 期 12 月-2 月 3 月上旬 3 月中旬-4 月下旬 5 月上旬-6 月中旬 6 月下旬-7 月初 播前准备 播种 出苗 苗期 花期 结荚期 鼓粒期 收获 主要 生产 操作 要点 1.晚稻收割后,秸秆还田的,年前采用旋耕机全田翻耕,确保秸秆埋入土中。若秸秆离田,则全田可不翻耕。其他秸秆类同上处理。2.年前用开沟机开沟作畦,畦面微弓型。3.在 2 月 中 下 旬 每666.7 m2施腐熟有机肥800 kg1000 kg。播种前施三元复合肥 25 kg作基肥。1.播前种子在通风处晾晒 2 h-3 h,种子不可暴晒,晒种时避免种子直接与混凝土场地接触。2.种子用多福+苗菌敌按使用标准拌种。3.3 月中旬抢晴直播;播 种 深 度 控 制 在3cm-5cm 以内,盖土或覆松土。1.播种后 4 d 内施乙草胺喷雾封草。2.出苗后及时疏密补缺。1.苗期每6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0 kg。2.施复合微生物肥,每 666.7 m2用量 500 ml,稀释 200300倍,喷雨淋洒于根部土壤。3.防治地老虎、蚜虫 1.开花期每666.7 m2施 三 元 复 合 肥 10 kg。1.结荚期每 666.7 m2施三元复合肥 20 kg。2.施复合微生物肥,每666.7 m2用量 500 ml,稀释 200300 倍,喷雨淋洒于根部土壤。3.防治蚜虫、病毒病、褐斑病、炭疽病。鼓粒期每666.7 m2施尿素15 kg。当全株 85%以上的豆荚鼓粒饱满、荚色翠绿时采收。在苗期、开花、结荚、鼓粒期等保持田面湿润,以脚踩踏不粘鞋为宜;雨天要及时清沟排水,干旱时在早晨或傍晚上水至沟平,畦面湿润后及时排除。图B.1 鲜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