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42T 1819.1-2022 作物青枯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1部分生姜.pdf
下载文档

ID:2615520

大小:972.61KB

页数:1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42T 1819.1-2022 作物青枯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1部分生姜 1819.1 2022 作物 青枯病 综合 技术规程 部分 生姜
ICS 65.020.20 CCS B 16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819.12022 作物青枯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生姜 Code of practice of integrated measures on crop bacterial wilt disease Part 1:Ginger 2022-03-03 发布 2022-05-03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1819.12022 I 目 次 前言.引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条件.1 5 防控技术.1 5.1 防治原则.1 5.2 防治技术.1 附录 A(资料性)防治青枯病的生物药剂用法和用量.3 附录 B(资料性)防治青枯病的化学药剂用法和用量.4 DB42/T 1819.12022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 DB42/T 1819作物青枯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的第 1 部分。DB42/T 1819作物青枯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生姜;第 2 部分:茄科蔬菜。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来凤县农业农村局、湖北凤头食品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志刚、胡洪涛、曹春霞、郭凤领、闵勇、张仁高、吴金平、田延富。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本文件有关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联系电话:027-59101919,邮箱:。DB42/T 1819.12022 V 引 言 细菌性青枯病是世界重要土传性病害之一,因其发病快、死亡率高,且无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经常导致毁灭性损失,被称为植物的“癌症”。青枯病病原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世界十大最具威胁的病原细菌之一,该菌能侵染50个科400多种作物,根据致病性(寄主范围),青枯菌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生理小种1的寄主范围最广泛,能够侵染烟草、番茄、花生、马铃薯、辣椒等茄科植物以及凉粉草等田间杂草;生理小种2主要侵染香蕉和海里康属植物;生理小种3主要侵染马铃薯和番茄,偶尔侵染茄子;生理小种主要侵染姜和胜红蓟;生理小种5特异性侵染桑属植物。青枯菌主要潜伏在土壤中,并能长期在土壤中存活,通过雨水、灌溉、农事操作等途径进行传播。青枯菌一般从作物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植株萎焉直至死亡。气温达到20 开始发病,适宜温度为28 37,夏季高温多雨发病重,发病盛期为6月8月;土壤酸性、连作、排水不畅等田块易发病。感病植株一般在茎基部和地下根状茎先发病。发病初期,生姜叶片边缘开始内卷下垂、叶尖变黄,然后扩展至整个叶片,导致叶片逐渐枯萎,最后植株死亡;感病根状茎最初为淡黄色水渍状、之后逐渐软化、腐烂,仅存表皮。DB42/T 1819作物青枯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旨在规范作物青枯病的防控技术,拟由以下部分构成:第1部分:生姜。目的在于规范生姜青枯病防控原则、技术和范围。第2部分:茄科蔬菜。目的在于规范茄科蔬菜青枯病防控原则、技术和范围。DB42/T 1819.12022 1 作物青枯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生姜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生姜产地环境条件、青枯病防控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生姜青枯病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3129 棉隆土壤消毒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姜青枯病 ginger bacterial wilt 俗称姜瘟病,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土传病害。4 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GB 15618、NY/T 5010的要求。5 防控技术 5.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依据生姜青枯病的发病规律,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高效低风险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或减轻青枯病的发生。5.2 防治技术 5.2.1 农业防治 5.2.1.1 选种 DB42/T 1819.12022 2 宜选用抗病品种或脱毒苗。种姜应选自无生姜青枯病发生田,次年催芽前,通过晒姜、困姜,筛选健壮的姜块作为种姜。5.2.1.2 种姜消毒 种姜经催芽、分芽后,可采用3%中生菌素等药剂进行浸种,捞起后按照常规方法播种。操作方法见附录A。5.2.1.3 田间管理 培土筑畦,三沟(厢沟、腰沟、围沟)相通。推荐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5.2.1.4 清洁田园 生姜收获后,及时清除生姜病残体。5.2.1.5 轮作 推荐3 a以上水旱轮作,避免与烟草、马铃薯、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轮作。5.2.2 生物防治 5.2.2.1 移栽前 可以采用生物菌剂拌土穴施或喷雾穴施的方法:a)生物菌剂拌土穴施。使用 10 亿 CFU/g 多粘类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 7500 g/h 15000 g/,与 30000 kg/h 草木灰、细土配制成覆盖土,在姜块放入移栽穴后用覆盖土覆盖姜块,每穴400 g500 g;b)生物菌剂喷雾穴施。姜块放入移栽穴后,采用 10%中生寡糖素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10 亿CFU/g 多粘类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喷洒于姜表面,及时覆土。5.2.2.2 移栽后 发病前或初期,在降雨后,采用 10 亿 CFU/g 多粘类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灌根,每株药液量 300 mL500 mL,每隔 5 d7 d,施药 1 次,连续施药 2 次3 次。生物药剂的用法与用量见附录 A。5.2.3 化学防治 5.2.3.1 常规药剂防治 发病前或初期,按照 NY/T 1276 的规定,参照附录 B 进行灌根处理。5.2.3.2 土壤消毒 适用于连作重病田,在种植前 30 d40 d,按照 NY/T 3129 的规定进行棉隆土壤消毒,消毒 7 d15 d 后,揭膜敞气,经安全性测试后,移栽。DB42/T 1819.12022 3 附 录 A(资料性)防治青枯病的生物药剂用法和用量 表A.1 给出了防治青枯病的生物药剂用法和用量。表 A.1 防治青枯病的生物药剂用法和用量 序号 中文通用名 含量及剂型 使用方法及制剂用量 1 中生菌素 3%,WP 浸种:200 倍液300 倍液。发病前、发病初期灌根:750 g/hm2900 g/hm2或 600 倍液800 倍液。2 中生寡糖素 10%,WP 发病前、发病初期灌根:1600 倍液2000 倍液。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兑水均匀喷雾,视病害发生情况,每 10 d左右施药 1 次。3 多粘类芽胞杆菌 10亿CFU/g,WP 拌土穴施:7500 g/hm215000 g/hm2,姜块定植时,拌土覆盖姜种。发病初期灌根:500 倍液,施药 3 次,间隔 7 d。4 蜡质芽胞杆菌 20亿CFU/g,WP 发病初期灌根:300倍液。每个作物周期需用3次。5 枯草芽胞杆菌 100亿 CFU/g,WP 发病前、发病初期喷雾:750 g/hm2900 g/hm2。6 荧光假单胞杆菌 3000亿 CFU/g,WP 浸种:300 倍液500 倍液。发病初期灌根:300 倍液500 倍药液灌根。7 解淀粉芽胞杆菌 10亿CFU/g,WP 发病初期灌根:1500 g/hm23000 g/hm2。DB42/T 1819.12022 4 附 录 B(资料性)防治青枯病的化学药剂用法和用量 表 B.1 给出了防治青枯病的化学药剂的用法和用量。表 B.1 防治青枯病的化学药剂的用法和用量 序号 中文通用名 含量及剂型 使用方法及制剂用量 安全间隔期(d)1 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铜 52%,WP 发病前灌根:750倍液1000倍液。每株150ml200ml药量。60 2 溴菌壬菌铜 25%,ME 移载、发病初期:600 ml/hm2825 ml/hm2,移栽每穴灌80 ml。14 3 噻森铜 30%,SC 发 病 初 期 灌 根 或 茎 基 部 喷 雾:900 ml/hm21600 ml/hm2,间隔7 d15 d 施药。5 4 噻唑锌 40%,SC 发病初期喷淋:600倍液800倍液,间隔7 d施药。21 5 噻菌铜 20%,SC 发病初期喷雾或喷淋:300倍液700倍液,间隔7 d10 d施药。21 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