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7T
3896-2020
草莓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896
2020
草莓
根腐病
综合防治
技术规程
ICS 65.020.01 B1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8962020 草莓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Guideline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Strawberry Root Rot 2020-03-31 发布 2020-05-01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3896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悦丽、马立国、张博、齐军山、祁凯、李长松、徐作珽。DB37/T 38962019 1 草莓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莓根腐病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草莓根腐病的综合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病害症状及病原菌形态特征 草莓根腐病(strawberry root rot)一般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引起的,终极腐霉菌(Pythium ultimum)、棒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等多种病原菌也能引起该病害。3.2 病害症状及部分病原菌形态特征见附录 A。4 防治方法 4.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治理草莓根腐病。4.2 农业防治 4.2.1 培育无病壮苗 按照“原原苗、原苗、生产用苗”三级体系培育无病壮苗。移苗时认真检查,剔除病苗。禁止从病棚向无病棚移栽种苗。4.2.2 清除病残体 4.2.2.1 前茬收获后,及时将病残体清出棚外深埋。4.2.2.2 生长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带出田外销毁。DB37/T 38962019 2 4.2.3 生态控制 4.2.3.1 湿度管理 使用消雾型无滴膜,实行高畦栽培、地膜覆盖、滴灌或膜下暗灌,晴天上午浇水,阴天不浇水。注意放风排湿,使棚内湿度降至 70%以下。4.2.3.2 温度管理 待设施内的温度升高到 30 33 后再放风。中午加大放风,降温排湿,使下午棚内的温度控制在 20 25,湿度控制在 70%80%。若夜间最低温度在 13 以上,可整晚放风以降低湿度。4.3 物理防治 在夏季休闲期,将重茬地块地表面的残体清除干净,均匀撒施甲壳素有机肥每 667 m2用 300 kg400 kg,犁地 2 遍,深度为 20 cm,覆盖地膜,高温闷棚 30 d 以上。揭膜后,再犁地 2 遍,深度 20 cm。4.4 生物防治 用 2 亿孢子/g 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330500 倍液于苗期灌根,连施 23 次,间隔 7 d10 d。4.5 化学防治 4.5.1 农药使用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安全操作应按照 NY/T 12762007 执行。4.5.2 休闲期土壤处理。夏季休闲期,重茬地块每 667 m2加入粉碎的植物秸秆等有机物 800 kg1 000 kg,切成 3 cm4 cm 长,均匀撒入 50%氰氨化钙颗粒剂 50 kg100 kg,旋耕后,做成宽 0.6 m,高 0.2 m 的小垄,然后灌水至土壤持水量 80%90%,覆盖厚度大于 0.04 mm 的原生膜,四周压实,20 cm 土层温度 40 时维持 7 d 以上,或 37 维持 20 d 以上,揭膜后晾 7 d10 d,期间旋耕 2 次,彻底放气后定植;或均匀撒施棉隆微粒剂 30 g/m240 g/m2于土壤表面后,旋耕,立即覆盖厚度大于 0.04 mm 的原生膜,四周压实,20 cm 土层温度 15 20 时熏蒸 7 d10 d,揭膜后晾 7 d10 d,期间旋耕2 次,彻底放气;或开行距 15 cm、深 15 cm 的沟,用 35%威百亩水剂按每 667 m2用 4 L6 L 兑水后沟施,盖土后用厚度 0.04 mm 以上的原生膜覆盖,密封压实,20 cm 土层温度 20 25 时熏蒸 15 d25 d,揭膜透气 7 d10 d,期间旋耕 12 次,彻底放气。4.5.3 生长期化学防治。药剂种类与使用方法可参考农药登记公告中草莓根腐病防治推荐药剂的标签说明。5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对病害防治及相关环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生产技术档案两年以上。DB37/T 38962019 3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草莓根腐病症状及病原 A.1 症状 草莓根腐病主要危害草莓根部,多种病原菌均能引起该病害,主要有3种类型:腐霉菌根腐病、镰刀菌根腐病、炭疽菌根腐病,各自症状如下:草莓腐霉菌根腐病症状:草莓根部均染病,病原菌先侵染须根,呈水渍状,地上部分开始由外围叶片向内部叶片发展,2 d3 d 后叶片褪绿成暗绿色并萎蔫。随着病菌进一步侵染根部,地上部分逐步全部萎垂,根部变黑,茎基红褐色,直至全株枯死。近地果实亦发病,初呈水渍状,后变褐色至微紫色,果实软腐,潮湿时长满白色的浓密棉絮状菌丝。草莓镰刀菌根腐病症状:该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真菌性维管束病害,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主要危害草莓根部,发病初期心叶变为黄绿色或黄色,有的卷曲畸形;病株生长衰弱,叶片失去光泽,在3张复叶中往往有12张畸形或变得狭小而硬化,并且多发生在一侧,受害叶或老叶生长缓慢,叶片逐渐变为紫红色,以后变得枯黄,叶片萎蔫至最后全株枯死。受害轻的病株症状有时会消失,但其根部症状依然可辨,受枯萎病侵染后,草莓根冠部、叶柄、果梗维管束均都会变成褐色至黑褐色。轻病株可结果但果量明显减少,不能正常膨大。草莓炭疽菌根腐病症状:发病时,草莓的匍匐茎、叶柄、根冠、花及果实均可被侵染。叶片染病时病斑呈灰黑或黑色,大小不一,坏死斑点不扩展。叶柄和匍匐茎发病初期稍凹陷,病斑纺锤形,中央棕褐色,边缘紫红色,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蔓延后叶柄和匍匐茎干枯,严重影响子苗繁殖。根颈部染病初期,新叶在晴天午后萎蔫,傍晚恢复,几日后整株萎蔫枯死。果实染病时产生近圆形病斑,呈淡褐色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最终干缩变僵。A.2 病原 多种病原菌均能引起草莓根腐病。部分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如下: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在 PDA 培养基上培养 4 d,菌落白色,平均直径为(40.03.0)mm,气生菌丝绒状。小型分生孢子较多,卵形或肾形,01 个隔膜,假头状着生在产孢细胞上,12.5(7.517.5)m2.8(2.04.0)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美丽型,较匀称,足细胞明显,具 14 个隔膜,多数为 34 个隔膜,28.4(13.038.0)m3.0(2.34.5)m。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球形。产孢细胞单瓶梗,较短;b)终极腐霉菌(Pythium ultimum):菌落在 CMA 上呈放射状,菌丝发达,分枝繁茂,粗 3.3 m9.8 m,菌丝膨大体近球形,多间生,14 m32 m(平均 23.4 m),藏卵器球形,平滑,多顶生,少间生,直径 13 m30 m(平均 20 m),雄器多紧靠藏卵器形成,受精管明显可见,宽约 1.5 m,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10 m25 m(平均 19.2 m);c)棒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在 PDA 培养基上,菌丝白色絮状,分生孢子堆黑色颗粒状,散生;菌落背面淡黄色。分生孢子 4 隔 5 细胞,长梭形或纺锤形,(20.1 m27.3 m)(5.4 m6.8 m);中间三个细胞着色,上 2 细胞暗褐色,分隔处颜色深,第 3 细孢颜色略浅,分隔处缢缩,长 14.8 m16.4 m,顶胞无色锥形,着生附属DB37/T 38962019 4 丝,23 根,多数 2 根,长 15.7 m27.6 m;尾胞着生一基部附属丝,中生,长 3.4 m6.8 m;d)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 PDA 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平坦,无皱褶,气生菌丝生长较密集,菌落初期为白色,后期正面颜色变为墨绿色,背面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圆柱状或椭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7.3 m13.78 m)(4.40 m5.37 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