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6T 908-2016 平菇栽培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15018

大小:570.67KB

页数:1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6T 908-2016 平菇栽培技术规程 908 2016 栽培技术 规程
ICS 65.020 B39 备案号:49446-201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T 9082016 平菇栽培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 Procedures for Pleurotus Ostreatus Cultiv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6-03-31 发布 2016-07-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6/T 9082016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栽培场所环境要求.1 5 栽培容器.2 6 栽培设施.2 7 栽培原料.2 8 季节性栽培.3 9 制袋与灭菌.3 10 接种.3 11 发菌培养.4 12 出菇管理.4 13 病虫害防治.5 14 采收与加工.6 15 生产档案管理.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平菇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及农药使用量.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平菇生产档案管理记录.10 附录 D(规范性附录)平菇产品分级标准.12 DB36/T 908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时珍、阮晓东、陈强、黄巧珍、阮周禧、黄巧平、刘正德、熊艳、黄本素、黄爱华、黄本应、梅跃明、刘正良、叶世青、刘菁、赖伟红。DB36/T 9082016 1 平菇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菇术语和定义、栽培场所环境要求、栽培场所与布局、栽培设施、栽培原料、栽培季节、制袋与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生产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自然条件下季节性栽培平菇。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0463 玉米粉 NY/T 119 饲料用小麦麸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15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修订)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20154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4 栽培场所环境要求 4.1 平菇栽培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358的要求。远离有毒有害污染源(工矿企业三废、禽畜舍、垃圾场等),距医院、学校等3000m以上。4.2 栽培场所布局 DB36/T 9082016 2 生产区应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隔。平菇栽培场的区域划分以方便操作,生产区和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应严格分开。生产区中拌料区、装料区、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其中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紧密相连。原料仓库应设在下风口。5 栽培容器 5.1 高压栽培的塑料袋,菌袋规格为(18cm20cm)(33cm36cm)0.005cm 聚丙烯塑料袋,塑料袋要求厚薄均匀、抗涨强度大、底部密封性好,应符合 GB 9688 的要求。5.2 常压栽培塑料袋,菌袋规格为(20cm22cm)(40cm45cm)(0.004cm0.005cm),应符合GB 9687 的要求。6 栽培设施 6.1 菇房要求 宜坐北朝南,每间菇房占地面积以100 m2200 m2。具有防雨、遮阳、挡风等基础设施,有覆盖物和隔热性能;便于清洗?,消毒;地面平整,有利于栽培管理。6.2 栽培菇房(棚)季节栽培时应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主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平菇栽培生产的单栋温室。宽度为 7m10m,脊高度为 2.5m2.8m,长度 20m30m。6.3 塑料大棚 6.3.1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菇房(棚),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等材料建造而成,棚高 2.5m 3.0m,宽度 8m12m,长度 20m40m。6.3.2 菇房(棚)采用塑料膜覆盖一层,遮阳网型号 SH3105-75,三针遮光率达到 90%,遮阳网覆盖 1层2 层,用的塑料膜、遮阳网长度、宽度等规格应根据实际而定。将塑料膜、遮阳网盖在拱圆形架上,然后把塑料膜边压在轨道槽内扣好。6.4 喷灌设施 在畦床上方,每距离500 cm的大棚中央拉一根外径为20 mm的喷灌专用P E塑管,并在PE管上间距300 cm处安装上35cm长倒挂三件套微喷头,喷头的晒水直径为6 cm,在每个P E塑管的前端接上独立开关,用PVC供水管把P E管进行连接。然后用水泵带动形成整体的自动喷灌系统。7 栽培原料 7.1 栽培原辅材料 应符合NY/T 5099和附录 A要求。7.2 栽培配方 a)棉籽壳 60%,玉米芯 30%,麦麸 7%,轻质碳酸钙 1%,石灰 2%,含水量 62%63%,pH 8.09.0。b)棉籽壳 78%,稻草 15%,轻质碳酸钙 2%,草木灰 3%,石灰 2%,含水量 62%63%,pH 8.09.0。DB36/T 9082016 3 c)玉米芯40,棉籽壳50%,玉米粉5%,轻质碳酸钙1%,草木灰2%,石灰2%,含水量62%63%,pH8.09.0。d)杂木屑 10%,棉籽壳 74%,麦麸 15%,轻质碳酸钙 1%,含水量 62%63%,pH 8.09.0。7.3 化学药剂 使用化学药剂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或参见附录 B。8 季节性栽培 8.1 应根据不同温型的品种选择适宜栽培期。分为春、秋两季,春季制袋期为 2 月5 月,出菇期为 4月7 月适宜栽培高温型品种;秋季制袋期为 8 月次年 2 月,出菇期为 10 月次年 5 月。8.2 气温低不利于菌丝生长,可通过加温或适当增加菌袋摆放量等方式,使温度控制在 1825,每天要适当通风 3 次5 次,每次通风 15min30min。8.3 气温较高,发菌室内应适当采取降温措施,将温度控制在 2026,超过 28以上,白天不通风或少通风,夜间通风 100 min150 min。9 制袋与灭菌 9.1 制袋 按配方中原材料,玉米芯、棉籽壳、玉米芯等应提前1d3d 进行预湿后,加入1%2%石灰粉,配制时先将各种原辅材料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3%65%,pH 8.09.0。用装袋机装袋,将培养基质填装到栽培容器中,压实、密实适中,菌袋紧松一致,及时放入灶(锅)。9.2 袋口(套环)装完料袋后,袋口及时套上套环和无棉盖,或者用纱线扎紧袋口。9.3 常压灭菌 将料袋放入常压灶灭菌,温度上升达到100后,保持10h12h,再焖7h9h后出灶。9.4 高压灭菌 将料袋放入高压锅灭菌,压力表升至0.05Mpa,排尽冷汽,再加热压力到1.5 Mpa时,将(温度升至126)时,维持2h2.5h,再焖2h3h 后出锅。9.5 冷却 将菌袋趁热移入到已消毒的大棚、接种室、无菌室冷却室,袋温应冷却至27以下。10 接种 10.1 菌种要求 菌种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要求。10.2 接种方法 DB36/T 9082016 4 将接种工具等放入接菌室(接种箱)进行消毒。按种前接种操作人员的手、栽培种瓶(袋)外壁用70%酒精或40%来苏儿或新洁尔灭的溶液擦拭消毒,接种工具用酒精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接种时用接种工具去掉表面老化种块,用镊子或者经过消毒的手指,来将种块取出放入料袋的料面上,部分菌种块掉入料袋中间洞穴内,迅速盖好无棉盖体。一瓶栽培种(750ml)可接30袋35袋菌袋。接种方法可选如下一种:a)接种箱采用气雾消毒剂消毒每立方米用量 5g6g,消毒时间 40 min50 min 后接种。b)菇房(大棚)内开放式接种,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用量 10g12g,消毒时间为 6h8h 后方可接种。c)无菌室可采用紫外线、臭氧机消毒 8h10h,关闭后方可接种。11 发菌培养 11.1 培养室(菇房)在使用前打扫、清洗干净,干燥,应提前 4d5d,喷洒杀虫剂,关闭门窗,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 8 h10 h?;环境要求干燥、防潮、避光、通风、保温。使用杀虫剂应符合 GB 4285的要求。11.2 菇房应提前 3d5d 用漂白粉溶液(漂白粉 100g 加水 12kg)清洗消毒;或用新洁尔灭溶液(新洁尔灭 500g 加水 15 kg)清洗消毒。11.3 接种后 5d7d 内发菌室温度控制在 2426,以促进菌种萌发定植,7 d 后应调至 2225,每天要适当通风 1 次3 次,每次通风 30min40min。11.4 接种后就地发菌培养,前 2 d4d 微量通风,温度低可加温。待发菌时间 7d10d 开始笫一次检查杂菌,及时处理污染菌袋。11.5 采用遮阳网遮光,前期使发菌室黑暗,后期稍有散射光线。适时进行通风换气,发菌室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控制 2226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 70%以下。11.6 接种后的菌袋就地或移入培养室,以墙式叠放,高度应根据菇房室温情况而定,气温高于 27以上,不超过 6 袋8 袋,以防高温烧菌。11.7 层架式(堆叠)发菌,菌袋分 5 袋6 袋叠放,底层架叠 5 袋7 袋,中间层架叠 4 袋5 袋,顶层叠 3 袋4 袋,袋口朝两侧人行通道。11.8 菇房(棚)内温度控制 1826,菌袋料温超过 30时,应釆取降温措施。12 出菇管理 12.1 催蕾 12.1.1 层架笠式排袋,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 3d5d,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运进菇房上架排袋笠式栽培,袋口朝上出菇;码垛(叠放)式,垛高 8 袋10 袋,袋口朝两侧人行通道。12.1.2 当菌丝培养 30d35d 后,待袋口表面菌丝出现绒絮状、色泽变灰即进入催蕾处理。打开袋口,喷水降温,并给予温差刺激,促菌蕾形成。温度控制在 1223(不同品种差异较大),8d10d后在料面上可以看见针头状的浅灰色菇蕾,菇蕾形成后光照控制在 700 勒克斯1300 勒克斯,空气相对湿度维持 85%90%,适当增加散射光,加强通风换气。12.1.3 当形成菌蕾时,每天空中喷雾 2 次3 次,空气湿度保持在 90%95%。每天开门窗 1 次2 次,保持菇房或菇棚内空气新鲜。当菌盖直径长至 2cm 大小时,可直接向子实体喷水;每天通风 3h5h,气温高时,将菇房门窗打开或将菇棚两侧的裙膜卷起,通风散热;气温低时,将门窗关闭。DB36/T 9082016 5 12.1.4 出现菇蕾时,及时解开袋口,将袋口翻卷,露出菇蕾,墙式堆垛。垛行间留 80cm 90 走道,每条走道留对流通风孔。12.1.5 开袋后 3d5d 菇房温度调至 1826,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 85%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 0.2%以下,散射光照射 3h5h。12.1.6 创造出 710的温差刺激,待 5 h7h,每天通风 3 次5 次,每次 30 min50 min,7d10d 即可形成小菇蕾。12.2 出菇期 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2028。适当增加散射光,加强通风换气,拉大温差,促进原基分化;当菇蕾出现时,将袋口翻卷,露出菇蕾。此时,喷水要少而勤,相对湿度控制85%90%?;菇体长大时,喷水次数可增至每天3次5次,湿度提高至90时,加强通风次数,2d3d可采收;保持菇房(棚)空气新鲜,在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应灵活控制通风量,子实体生长各阶段应依次加大通风。12.3 采收后管理 12.3.1 第一潮采收完,要及时清理料表面,去掉残留的菌柄、烂菇,停止喷水,待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