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7T 3787-2019 水质 粪大肠菌群测定 光度法.doc
下载文档

ID:2612886

大小:1M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8-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7T 3787-2019 水质 粪大肠菌群测定 光度法 3787 2019 大肠菌 测定 光度
ICS 13.060 Z 1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3787—2019       水质 粪大肠菌群测定 光度法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fecal coliforms—photometric method 2019 - 12 - 24发布 2020 - 01 - 24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787—2019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分光光度法 1 5 荧光法 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夏科创仪器 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恒庆、由希华、宗雪梅、王婷、王聪、郑琳琳、邹康、潘光、周成、张芳、张爱芳。 6 水质 粪大肠菌群测定 光度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应急现场快速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30 MPN/L,检测范围:30~109 MPN/L,检测周期不大于18 h。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581 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494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粪大肠菌群 fecal coliforms 44.5 ℃培养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及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3.2  最大可能数 most probable number,MPN 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缩写为MPN),又称稀释培养计数,是一种基于泊松分布的间接计数法。利用统计学原理,根据一定体积不同稀释度样品经培养后产生的目标微生物阳性数,查表估算一定体积样品中目标微生物存在的数量(单位体积存在目标微生物的最大可能数)。 4  分光光度法 4.1  方法原理 一定量的水样与选择性培养基混合均匀放置于44.5 ℃环境下,粪大肠菌群产生β-半乳糖苷酶(β-D-galactosidase),并分解色原底物释放出色原体使培养基呈现颜色变化,通过连续分光光度(波长:300 nm~600 nm)测定,依据待测水样色度变化与水中粪大肠菌群数成一定关系的原理,得出粪大肠菌群浓度。 4.2  干扰和消除 4.2.1  活性氯具有氧化性,能破坏微生物细胞内的酶活性,导致细胞死亡,可在样品采集(4.5.1)时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4.3.4)消除干扰。 4.2.2  重金属离子具有细胞毒性,能破坏微生物细胞内的酶活性,导致细胞死亡,可在样品采集(4.5.1)时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4.3.5)消除干扰。 4.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3.1  粪大肠菌群检测试剂主要成分: —— 蛋白胨:5 g; —— 硫酸锰:0.005 g; —— 硫酸镁:0.001 g; —— 硫酸锌:0.001 g; —— 磷酸盐:1.78 g; —— 两性霉素B:0.60 g; —— 蒸馏水1 000 mL。 制法:上述试剂溶于蒸馏水中,充分混匀,调整pH值为7.2~7.4,68.95 kPa(115 ℃),高压灭菌20 min,分装贮存于4 ℃避光备用。 注: 也可采用市售商品化培养基制品。 4.3.2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 4.3.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N2O8Na2•2H2O)。 4.3.4  硫代硫酸钠溶液:ρ(Na2S2O3)=0.10 g/mL,称取15.7 g硫代硫酸钠(4.3.2),溶于适量水中,定容至100 mL,临用现配。 4.3.5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液:ρ(C10H14N2O8Na2•2H2O)=0.15 g/mL,称取15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4.3.3),溶于适量水中,定容至100 mL,此溶液保质期为30 d。 4.3.6  无菌水:取适量纯水,经121 ℃高压蒸汽灭菌20 min,备用。 4.4  仪器和设备 4.4.1  采样瓶:具螺旋帽或磨口塞的100 mL、250 mL、500 mL广口玻璃瓶。 注: 在采集不存在或不考虑余氧、金属离子干扰的样品时,可采用市售无菌采样瓶或无菌采样袋。 4.4.2  微生物快速检测仪: —— 恒温培养单元:不少于2个温控系统,温度控制精度1 ℃,可自动调节待检测样本培养温度(44.5 ℃±1 ℃); —— 检测单元:不少于4个独立的检测系统,可实现多个样本的同时监测; —— 数据显示、处理单元:自动输出检测结果,可查询和显示历史数据。 4.4.3  高压蒸汽灭菌器:121 ℃可调、101.3 kpa。 4.4.4  量筒:50 mL、100 mL。 4.4.5  移液管:1 mL、10 mL。 4.4.6  天平:感量0.01 g。 注: 移液管、采样瓶等玻璃器皿及采样器具试验前应按无菌操作要求包扎,121 ℃高压蒸汽灭菌20 min,烘干,备用。 4.5  样品 4.5.1  样品采集 点位布设及采样频次按照GB/T 14581、HJ 494和HJ/T 91的相关规定执行。 与其它项目一同采样时,先单独采集微生物样品,采样瓶(4.4.1)不得用水样洗涤,采集水样于灭菌的采样瓶中。 采集河流、湖库等地表水样时,可握住瓶子下部直接将带塞采样瓶插入水中,约距水面10 cm~15 cm处,瓶口朝水流方向,拔玻璃塞,使水样灌入瓶内然后盖上瓶塞,将采样瓶从水中取出。如果没有水流,可握住瓶子水平往前推。采样量一般为采样瓶容量的80%左右。采好水样后,迅速扎上无菌包装纸。 采集地表水、废水样品及一定深度的水样时,可使用灭菌过后专用采样装置采样。 在同一采样点进行分层采样时,应自上而下进行,避免不同层次的搅扰。 如果采集的是含有活性氯的样品时,需在采样瓶灭菌前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4.3.4),以除去活性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每125 mL容积加入0.1 m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如果采集的是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的样品,则在采样瓶灭菌前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液(4.3.5),以消除干扰(每125 mL容积加入0.3 m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 注: 15.7 mg硫代硫酸钠(4.3.2)可去除样品中1.5 mg活性氯,硫代硫酸钠用量可根据样品实际活性氯量调整。 4.5.2  样品保存 采样后应在2 h内检测,否则,应10 ℃以下冷藏但不得超过6 h。实验室接样后,不能立即开展检测的,将样品于4 ℃以下冷藏并在2 h内检测。 4.6  分析步聚 4.6.1  接种 接种待测水样于装有5 mL培养基的检测瓶中,定容至20 mL,水样与培养基应充分混匀。 4.6.2  培养 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待仪器稳定30 min后,将接种后的检测瓶放置于微生物快速检测仪中,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设置检测温度为44.5 ℃,点击“检测”按钮,2~18小时,仪器自动培养得出结果。 4.6.3  对照试验 4.6.3.1  空白对照 采用无菌水(4.3.6)作为待测水样按照本标准4.6.1~4.6.2进行空白测定,测试结果不得检出,否则该次样品测定结果无效,应重新测定空白以及待测样品。 4.6.3.2  阴性及阳性对照 粪大肠菌群的阴性、阳性菌株参考表1。 表1  阴性、阳性菌株参照表 检测指标 阳性菌种 阴性菌种 粪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型)、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trevisan)(耐热型) 产气肠杆菌、粪链球菌 (Streptococcus faecalis)、假单胞菌属 将标准菌株制成300~3 000个/mL的菌悬液,将菌悬液按接种(4.6.1)和培养(4.6.2)要求操作,阳性菌株应呈现阳性反应;阴性菌株呈现阴性反应,否则,该次样品测定结果无效,应重新测定。 注: 可先制备较高浓度菌悬液,采用血球计数器在显微镜下对其浓度进行初步测定,再根据实际情况用无菌水(4.3.6)稀释至300 MPN/mL~3 000 MPN/mL。 4.7  结果计算与表示 微生物快速检测仪自动计算检测结果,结果以科学计数方法表示。 4.8  精密度和准确度 微生物检测数据为偏态分布,按其统计分析要求,其检测所得结果全部经对数(以10为底)转换后进行以下分析。 4.8.1  精密度 6家实验室对粪大肠菌群有证标准样品(7 620 MPN/L)进行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92 %~4.77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98 %,重复性限为0.32,再现性限为0.52。 6家实验室对3个不同浓度实际样品(浓度为107 MPN/L、105 MPN/L、103 MPN/L)进行测定: 实验室内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0.64 %~2.36 %、1.07 %~3.06 %、2.42 %~6.81 %,实验室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1 %、0.89 %、2.64 %,重复性限为0.34、0.35、0.49,再现性限为0.36、0.35、0.52。 4.8.2  准确度 6家实验室分别对有证标准菌株(所使用的标准菌株浓度为7 620 MPN/L)进行测定,相对误差为:-8.24 %~1.43 %,相对误差的最终值为:-3.56 %±7.82 %。 4.9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9.1  每批样品按对照试验(4.6.3)进行空白对照测定,定期使用有证标准菌株进行阳性、阴性对照试验。 4.9.2  每批次实验取待测水样数量的10 %,做双样分析,检测结果以双样平均值计。 4.9.3  对每批次培养基应使用有证标准菌株进行培养基质量检验。 4.9.4  按有证标准菌株保存条件的要求,严格控制质量。 4.10  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产生的废弃物经121 ℃高压蒸汽灭菌20 min后,作为一般废物处理。 5  荧光法 5.1  方法原理 一定量的水样与选择性培养基混合均匀放置于44.5 ℃环境下,粪大肠菌群产生β-半乳糖苷酶(β-D-galactosidase),并分解β-半乳糖苷释放出荧光。疏水的荧光产物聚合至光学检测区,通过光度计(波长:350 nm~650 nm)测定,依据荧光强度与水中粪大肠菌群数成一定关系的原理,从而得出粪大肠菌群浓度。 5.2  干扰和消除 按本标准4.2条进行。 5.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5.3.1  粪大肠菌群检测试剂主要成分: —— 聚合氨基酸1.3 g; —— 氯化钠0.34 g; —— 磷酸盐0.36 g。 制法:聚合氨基酸、氯化钠和磷酸盐,3种固体粉末至于容器中充分混匀,115 ℃高压灭菌20 min,贮存于4 ℃避光备用。 注: 也可采用市售商品化培养基制品。 5.3.2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 5.3.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N2O8Na2•2H2O)。 5.3.4  硫代硫酸钠溶液:同4.3.4。 5.3.5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液:同4.3.5。 5.3.6  无菌水:同4.3.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