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7T 3611-2019 甘薯生产技术规程.doc
下载文档

ID:2612854

大小:965.29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8-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7T 3611-2019 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3611 2019 甘薯 生产技术 规程
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611—2019       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2019 - 07 - 23发布 2019 - 08 - 23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611—2019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产地环境 1 4 品种选择 1 5 育苗技术 1 5.1 苗床准备 2 5.1.1 育苗地选择 2 5.1.2 苗床建造 2 5.2 种薯选择和消毒 2 5.3 苗床排种时间 2 5.4 苗床排种方式 2 5.5 苗床管理 2 5.5.1 前期管理 2 5.5.2 中期管理 2 5.5.3 后期管理 2 5.6 二段育苗 2 6 大田栽培技术 3 6.1 栽插前准备 3 6.1.1 深耕起垄 3 6.1.2 施足基肥 3 6.2 适时采苗 3 6.2.1 健康薯苗 3 6.2.2 采苗方法 3 6.3 薯苗处理 3 6.4 栽培方式 3 6.5 栽插技术 4 6.5.1 适时栽插 4 6.5.2 栽插方法 4 6.5.3 合理密度 4 6.6 肥水管理 4 6.7 中耕除草 4 6.8 化学调控 4 6.9 病虫害防治 4 6.9.1 病虫害分类 4 6.9.2 防治原则 4 6.9.3 农业防治 5 6.9.4 物理防治 5 6.9.5 生物防治 5 6.9.6 化学防治 5 7 适时收获 5 8 安全贮藏 5 9 生产档案 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东农业大学、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秀波、柳洪鹃、赵庆鑫、高波、王光胜、于安军、张晓芳。 6 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薯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技术、大田栽培技术、适时收获、安全贮藏及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春、夏甘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6 种薯 GB 7413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NY/T 496 肥料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00 甘薯脱毒种薯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7/T 2157 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DB37/T 2446 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 DB37/T 2542(所有部分) 甘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DB37/T 2548.5 农产品贮藏技术规程 第5部分:鲜食型甘薯 DB37/T 2824.5 盐碱地农作物栽培技术规程 第5部分:甘薯 3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参照NY/T 5010的要求执行。选择土层较厚、排灌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地,最好选择生茬地。 4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通过国家登记的优质、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的甘薯品种,盐碱地要选择耐盐碱品种。从异地调种时要经过当地植物检疫部门检查,防止外来病虫害入侵,病虫害的检疫按照GB 7413 的规定执行;盐碱地的品种选择符合DB37/T 2824.5的规定。 5  育苗技术 5.1  苗床准备 5.1.1  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应选在生茬地或者3年以上未种甘薯的地块,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不过粘过砂,无病菌,靠近水源,管理方便和不易遭受意外损失的地方。 5.1.2  苗床建造 阳畦苗床要建成东西走向,宽150 cm~200 cm,床深(地面下)30 cm;大小拱棚的苗床深度20 cm左右,排种后苗床低于地面5 cm~10 cm。苗床内施足基肥,一般每m2床土加腐熟有机肥5 kg,尿素25 g,过磷酸钙60 g,硫酸钾40 g,混合均匀。肥料要深施,以免烧苗。旧的床土可用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消毒。肥料的使用符合NY/T 496的规定;农药的使用符合GB/T 8321的规定。 5.2  种薯选择和消毒 选择未受冷冻涝伤、健壮无病、具有本品种特征的种薯,薯块大小均匀一致。脱毒种薯用10 mg/L~15 mg/L赤霉素水溶液浸种30 min,未脱毒的种薯用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消毒10 min,浸种后立即排种,一次配药可连续浸种10次~15次。脱毒种薯质量的检测按照NY/T 1200的规定执行;未脱毒种薯质量的检测按照GB 4406的规定执行;农药的使用符合NY/T 1276和GB/T 8321的规定。 5.3  苗床排种时间 根据采用的育苗方式和当地气温回升情况确定适宜的排种时间。采用日光温室内搭建小拱棚育苗时,一般在2月上中旬,当地日平均气温上升到0 ℃左右时开始排种;采用小拱棚或者阳畦育苗时,一般在3月中旬,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7 ℃~8 ℃时开始排种。 5.4  苗床排种方式 根据甘薯品种的萌芽特性确定适宜的密度和排种方式。萌芽性较好、出芽多的品种采用平排法,排种密度为20 kg/m2~25 kg/m2;萌芽性较差、出芽少的品种采用斜排法,即头尾一致,头压尾1/4左右,排种密度为25 kg/m2~30 kg/m2。 5.5  苗床管理 5.5.1  前期管理 采用日光温室内搭建小拱棚育苗时,排种后加盖地膜,地膜与床面要留有一定空隙,出芽后及时去除地膜,当小拱棚内温度超过35 ℃时要及时通风换气;采用小拱棚或者阳畦育苗时,排种后及时加盖棚膜,夜间加盖保温被、白天揭被晒床增温,出芽前后中午膜内温度超过35 ℃时要及时通风换气。 5.5.2  中期管理 干旱时及时浇水,浇水后晾1 h~2 h后再盖棚膜,防止湿度太大,发生气生根。 5.5.3  后期管理 采苗前3 d开始日夜均不盖薄膜;采苗前5 d~6 d浇一次大水,以后不再浇水,进行炼苗。 5.6  二段育苗 利用小拱棚、阳畦或者露地进行第二段育苗:选择砂壤土地建造苗床,苗床规格因地块大小、塑料薄膜规格等而异;在大田适宜栽植期前30 d~35 d,从温室冷床中剪取长度在15 cm~20 cm的薯苗;开沟后按照行距14 cm~16 cm、株距5 cm~7 cm栽植,栽深约10 cm,露出秧头5 cm~10 cm;薯苗长到20 cm~25 cm时,经过3 d以上的炼苗处理即可剪苗,从薯苗基部2节处剪掉,即培育成短节间健壮薯苗。 6  大田栽培技术 6.1  栽插前准备 6.1.1  深耕起垄 深耕整地,耕翻深度25 cm~30 cm,随耕随耙,保住底墒。整地结合起垄,垄距70 cm~85 cm,垄高25 cm~30 cm。垄面平细沉实,垄沟深窄,垄向最好是南北走向。病害严重的地块可采取轮作换茬,与花生、玉米等作物轮作,周期3年以上。 6.1.2  施足基肥 整地起垄前一次性施足基肥,旱薄地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素化肥;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增施钾肥。春薯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 kg~4 000 kg、化肥施用量折合纯氮3 kg~5 kg、五氧化二磷5 kg~6 kg、氧化钾8 kg~10 kg;夏薯每667 m2施纯氮3 kg~4 kg、五氧化二磷2 kg~3 kg、氧化钾5 kg~8 kg,结合旋耕一次性施入。肥料的使用符合NY/T 496的规定。 6.2  适时采苗 6.2.1  健康薯苗 具有本品种特征,苗龄30 d~35 d,薯苗百株重500 g以上,苗长20 cm~25 cm,顶三叶齐平,茎粗壮,节间短(3 cm~5 cm),有5节~7节,茎粗0.5 cm,叶片肥厚、大小适中,颜色鲜绿,茎上无气生根,全株无病斑,茎中浆汁多,茎基部根系白嫩。 6.2.2  采苗方法 在苗床薯苗高度20 cm~25 cm、经过3 d以上的放风晒苗后才可采苗。在离床土面5 cm高处剪苗,保留底部1节~2节。尽量选择短节间薯苗。更换品种前用2 % NaCl浸泡剪刀3 min~5 min消毒。坚决禁止拔苗栽插或拔苗后再剪根。 6.3  薯苗处理 栽插前,脱毒薯苗基部浸泡在60 mg/kg~80 mg/kg的α-萘乙酸溶液中10 min,促进生根,浸苗后立即栽插;未脱毒薯苗用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 000倍药液或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600倍~2 000倍药液,浸泡薯苗基部8 min~10 min防治黑斑病;用20 %三唑磷微囊悬浮剂100倍~150倍药液,浸苗基部10 min防治茎线虫病。农药的使用符合GB/T 8321的规定。 6.4  栽培方式 栽插分露地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两种。其中,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早7 d~10 d。覆透明地膜前要施用化学除草剂,每667 m2用50 %异丙草胺乳油200 g~250 g,兑水30 kg~45 kg于栽苗后均匀喷雾于垄面;覆黑地膜的可不用化学除草。栽插薯苗后及时紧贴表土覆膜,用土压实,注意不要压断薯苗。覆膜后当中午膜内温度接近40 ℃及时放苗出膜,破膜口要小,并用土封严。在垄沟底,膜与膜之间留有间隙,茎叶封垄后在膜面随处扎孔,以利于雨水下渗。生产上最好用可降解地膜。农药的使用符合GB/T 8321的规定;普通地膜的使用符合GB 13735的规定;可降解地膜的使用符合DB/T 2446的规定。 6.5  栽插技术 6.5.1  适时栽插 春薯露地栽培,当气温稳定在15 ℃~16 ℃、10 cm地温稳定在17 ℃~18 ℃时栽插,一般是在4月下旬~5月上旬,盐碱地可适当晚栽;夏薯,应抢时早栽,6月中下旬完成。 6.5.2  栽插方法 采用斜栽或平栽方式露三叶栽插,栽插深度一般以8 cm~10 cm,秧苗露地高度10 cm~15 cm。每垄栽插1行,株距20 cm~25 cm,适墒插秧,水干细土封埯。 6.5.3  合理密度 春薯每667 m2栽插3 000株~4 000株,夏薯每667 m2栽插3 500株~4 500株。丘陵旱薄地种植密度适当密植,平原水浇地适当降低;短蔓品种种植密度适当密植,长蔓品种适当降低。 6.6  肥水管理 甘薯生长期间一般不浇水,若久旱不雨,适当轻浇。若遇涝积水,应及时排除。栽后30 d内,当甘薯长势弱时每667 m2追施尿素不超过7.5 kg,追施氮肥宜早不宜迟。中期高温多雨不宜追肥。当甘薯进入块根迅速膨大期后,茎叶有早衰现象的地块,叶面喷施0.5 %尿素溶液;生长正常或生长过旺地块,叶面喷施0.2 %磷酸二氢钾溶液。每667 m2兑水30 kg~40 kg,每隔7 d喷1次,连喷2次~3次。喷肥时间以傍晚为宜。 6.7  中耕除草 没有地膜覆盖的,在栽秧后一周之内每667 m2用72 %异丙甲草胺乳油120 ml~130 ml,兑水50 kg~60 kg,秧苗较大时可用20 %的精喹禾灵乳油12.5 ml~17.5 ml兑水50 kg~60 kg喷雾,喷雾时尽量避开薯苗。在茎叶封垄前中耕锄草2次~3次,垄底深锄,垄背浅锄。除草剂使用符合GB/T 8321的规定。 6.8  化学调控 栽插后20 d~40 d时,每667 m2用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 240 mg~450 mg兑水30 kg均匀喷施茎叶,每隔3 d喷施1次,连喷2次,促进群体生长。春薯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