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6 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oc
下载文档

ID:2612732

大小:341.50KB

页数:1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8-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6 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1101.2 2019 挥发性 有机物 排放 标准 部分 有机化工 行业
ICS13.040.40 Z 6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 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Part2: organic chemical industry 2019 - 07 - 17发布 2019 - 09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发布 发布 DB36/ 1101.2—2019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排放控制要求 3 5 生产工艺与管理要求 6 6 监测要求 6 7 实施与监督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有机化工行业范围 10 前言 DB36/ 1101《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分为以下若干部分: —— 第1部分:印刷业 ——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第3部分:医药制造业 —— 第4部分:塑料制品业 —— 第5部分:汽车制造业 —— 第6部分:家具制造业 …… 本部分为DB36/ 1101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洁、邹新、刘畅、邹文虎、康长安、储险峰、刘敏、戴勇、周斌彬、李秀峰胡波。 引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江西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促进有机化工行业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文件。 本部分是江西省有机化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本文件发布实施后,新制定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严于本文件的,或者新制定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涉及本文件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的,按国家标准执行。 III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有机化工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限值、生产工艺和管理要求,监测与监督实施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现有有机化工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以及新、扩、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理。 本部分适用的有机化工行业具体范围见附录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501 空气质量 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 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度 法 GB/T 15502 空气质量 苯胺类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516 空气质量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HJ/T 3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 3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T 3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4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5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38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66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68 大气固定污染源 苯胺类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S0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 583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HJ 584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HJ 604 环境空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HJ 638 环境空气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644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5 环境空气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HJ 683 环境空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732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 气袋法 HJ 73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38 环境空气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739 环境空气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59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DB36/ 1101.1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1部分:印刷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机化工行业 organic-chemical industry 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为基础原料,生产各种有机原料及产品的工业。 3.2 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在表征VOCs总体排放情况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总挥发性有机物(以TVOC表示)、非甲烷总烃(以NMHC表示)作为污染物控制项目。 3.3 总挥发性有机物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 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对废气中的单项VOCs物质进行测量,加和得到VOCs物质的总量,以单项VOCs物质的质量浓度之和计。实际工作中,应按预期分析结果,对占总量90%以上的单项VOCs物质进行测量,加和得出。 3.4 非甲烷总烃 non-methane hydrocarbon(NMHC) 按照规定的监测方法,检测器有明显响应的除甲烷外的碳氢化合物及衍生物的总量(以碳计)。 3.5 标准状态 standard state 温度为273 K,压力为101325 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 3.6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aximumacceptable emission concentration 处理设施后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h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或指无处理设施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h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3.7 排气筒高度 emission height of stack 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 3.8 无组织排放 fugitive emission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3.9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 fugitive emission reference point 为判别无组织排放是否超过标准而设立的监测点。 3.10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 concentration limit at fugitive emission reference point 标准状态下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在任何1小时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值。 3.11 厂界 enterprise boundary 生产企业的法定边界。若无法定边界,则指实际占地边界。 3.12 现有企业 existing facility 本文件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企业或生产设施。 3.13 新建企业 new facility 自本文件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扩、改建的企业或生产设施。 4  排放控制要求 4.1  有组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限值 4.1.1  现有企业自2020年3月1日起执行表1的排放限值,新建企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表1的排放限值。 表1 有组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限值 污染物项目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苯 4 车间或生产设施的排气筒 甲苯 10 二甲苯 15 非甲烷总烃 80 TVOC 120 4.1.2  企业应根据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的产品、副产品,从表2中筛选并上报需要控制的废气中有机特征污染物的种类及排放浓度限值,经相关主管部门确认执行。 表2 废气中有机特征污染物及排放限值 序号 污染物项目 浓度限值(mg/m3) 序号 污染物项目 浓度限值(mg/m3) 1 正己烷 50 32 酚类 15 2 环己烷 50 33 氯甲基甲醚[1] 0.05 3 氯甲烷 20 34 二氯甲基醚[1] 0.05 4 二氯甲烷 50 35 氯乙酸[1] 20 5 三氯甲烷 50 36 丙烯酸[1] 10 6 四氯化碳 20 37 邻苯二甲酸酐 5 7 1,2-二氯乙烷 1 38 马来酸酐[1] 10 8 1,2-二氯丙烷 50 39 乙酸乙烯酯 20 9 溴甲烷 20 40 丙烯酸甲酯[1] 20 10 溴乙烷[1] 1 41 丙烯酸丁酯[1] 20 11 1,3-丁二烯 1 42 甲基丙烯酸甲酯 50 12 氯乙烯 1 43 异氰酸甲酯[1] 0.5 13 三氯乙烯 1 44 甲苯二异氰酸酯[1] 1 14 四氯乙烯 50 45 硫酸二甲酯[1] 5 15 氯丙烯 20 46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 1 16 氯丁二烯 20 47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 1 17 二氯乙炔[1] 4 48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1] 1 18 环氧乙烷 0.5 49 乙腈 50 19 环氧丙烷 1 50 丁酮 50 20 环氧氯丙烷 10 51 异佛尔酮[1] 50 表2 废气中有机特征污染物及排放限值(续) 序号 污染物项目 浓度限值(mg/m3) 序号 污染物项目 浓度限值(mg/m3) 21 乙苯 50 52 丙烯腈 0.5 22 苯乙烯 20 53 苯胺类 20 23 氯苯类 20 54 二甲基甲酰胺[1] 50 24 氯萘[1] 5 55 丙烯酰胺[1] 0.5 25 硝基苯类 16 56 肼(联氨)[1] 0.6 26 甲醇 50 57 甲肼[1] 0.8 27 乙二醇 50 58 偏二甲肼[1] 5 28 甲醛 5 59 吡啶[1] 20 29 乙醛 20 60 四氢呋喃 50 30 丙烯醛 3 61 光气 0.5 31 丙酮 50 注: [1]待国家或省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发布后实施。 4.1.3  进入VOCs燃烧(焚烧、氧化)装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