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GBT
17770-1999
集装箱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7770
1999
集装箱
空陆水
联运
通用
技术
要求
试验
方法
G B/T 1 7 7 7 0-1 9 9 9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I S O 8 3 2 3:1 9 8 5 集装箱空/陆/水(联运)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在技术内容和编写规则上都与之等同。本标准的编写符合国家标准 G B/T 1.1-1 9 9 3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 1 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的规定。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标准计t研究所、中国民用航空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铁道部标准计里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敬轩、张扬、王金凤、齐向春。G B/T 1 7 7 7 0-1 9 9 9I S 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 S O)是由各国的国家标准化机构(I S O成员团体)共同组成的世界性联合机构。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一般是通过I S O所属的各技术委员会进行的。每一成员团体都有权派代表参加其所关心课题的技术委员会。各政府和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凡与I S O有联络关系的也都参加有关工作 各技术委员会拟定的国际标准草案,在被I S O理事会采纳为国际标准之前,先分发至各成员团体征求意见,根据I S()的程序要求在成员团体投票中,赞成票超过7 5%时才可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出版。国际标准I S O 8 3 2 3 是由I S O/T C 1 0 4 集装箱技术委员会和 I S O/T C 2 0 航空航天飞行器技术委员会共同负责起草的。它已取代了本标准1 9 8 4 年版已 废除的I S O 1 4 9 6/7:1 9 7 4 标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集装箱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 B/T 1 7 7 7 0-1 9 9 9i d t I S O 8 3 2 3:1 9 8 5 F r e i g h t c o n t a i n e r s-A i r/s u r f a c e(i n t e r m o d a l)g e n e r a l p u r p o s e c o n t a i n e r s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t e s t s0 引官0 门概述 本标准第1 章至第6 章列出了对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基本规定,其细节设计要求详见附录A。适用于此类集装箱的其他国家标准见附录B,I S O 4 1 2 8 列出了空运通用集装箱的要求。本标准不涉及悬冀机运输的集装箱的要求。当需要时,将另行制定此类国家标准。注:主要的荃础标准和细节标准用关健词“应”来表明。建议性基础标准和细节标准用关键词“应当”来表明。虽然推 荐标准是非强制性的,但对于提供耐用的、经济的和实用的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来说,确是极为重要的。0.2 定 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其容积等于或大于l m,的运输设备,它装有顶角件和底角件,具有与飞机限制系统协调的限制装置,底结构的底面平齐,以便能够在滚动式货物装卸系统上作业。此类集装箱主要用于空运、陆运和水运之间联运。1 范围1.1 本标准适用于国际间贸易、公路、铁路、水上运输和由大容量固定翼的运输机运输,以及这些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1.2 这种集装箱的代码、识别和标记应符合G B/T 1 8 3 6的规定。为 P 表示空/陆/水(联运)集装箱,图1中的符号应排在端壁和侧壁的左上角,如果合适亦可标在顶部,且符合G B/T 1 8 3 6的要求(见附录B3)o 注:如果在集装箱上使用任何其他标记,它们不应妨碍按G B/T 1 8 3 6 要求定位标记。1.3 本标准的集装箱类型代号是:类型标记编码识别 空/陆/水(联运)通用货物9 0-9 9(A o A s):固定翼飞机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 B/T 1 4 1 3-1 9 9 8 系列 1 集装箱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 1 9 9 9 一 0 6 一 1 1 批准分类、外部尺寸和额定质量(i d t I S O 6 6 8:1 9 9 5)2 0 0 0 一 0 4 一 0 1实施G B/T 1 7 7 7 0-1 9 9 9G B/T 1 8 3 5-1 9 9 5 集装箱角件的技术条件G B/T 1 8 3 6-1 9 9 7 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i d t I S O 6 3 4 6:1 9 9 5)G B/T 3 2 1 9-1 9 9 5 1 C C,1 C和 1 C X型通用集装箱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 B/T 5 3 3 8-1 9 9 5 1 A A A,I A A,I A和I A X型通用集装箱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 B/T 1 5 1 4 0-1 9 9 4 航空货运集装单元技术要求G B/T 1 7 3 8 2-1 9 9 8 系列1 集装箱装卸和拴固(e q v I S O 3 8 7 4:1 9 8 8)I S O 4 1 1 6:1 9 8 6 飞机单元装载装It与地面设备的匹配性要求I S O 4 1 2 8:1 9 8 5 飞机空型组合式集装箱3 一般特性3.1 适肮性 应满足由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集装箱设计特性,例如极限载荷(见 5.2.1)、快速减压(见 5.3.2),消防和标记等适航性要求。为此,应符合G B/T 1 5 1 4 0,3.2 空箱质t 考虑到飞机的特殊要求,箱体的设计和材料应进行综合考虑,以便使空箱质量尽可能达到最轻。3.3 海关关封 由于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主要在海关控制下的国际航线上航运,因而,集装箱设计应满足下列国际协定的要求:a)UN/I MO:(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集装箱海关协定,日内瓦,1 9 7 2 年 1 2 月 2日;b)U N/E C E:(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国际通关条约/欧洲经济委员会/国际货物通关条约(T I R国际协定),日内瓦,1 9 7 5 年 1 1 月 1 4日。影响集装箱设计的要求见 3.3 a)所引用的协定的附录4和 3.3 b)所引用的协定的附录 2,它们是由海关关封后适合于国际运输的集装箱所适用的有关技术条件规定。集装箱的设计要求列在附录A的A 5中。按照3.3 a)中引用的协定的附录5 和3.3 b)中引用的协定的附录3,应当由国家主管部门颁发批准证书,并把符合规定的批准标牌 最小尺寸2 0 0 m mX1 0 0 m m(8 i n X4 i n)相应地铆在靠近集装箱门的下部边缘处。4 尺寸和额定值4 门外部尺寸 本标准包括的集装箱的外部尺寸和公差已列在G B/T 1 4 1 3 中为系列1 A,1 B,1 C和1 D型集装箱规定的尺寸和公差(见本标准的附录B 1),集装箱的部件不得超出这些规定的外部尺寸。4.2 最小内部尺寸 集装箱的内部尺寸应尽可能大,但最低限度应符合表1 所示的数值。所列尺寸是在环境温度为2 0 0C(6 8 F)时的侧定值,在其他温度下所侧得的尺寸应作相应的换算。表 1 所规定的内部尺寸未将角件伸人箱内部的la考虑为减少集装箱的尺寸。4.2.1 箱门开口 为 了便于装载,集装箱的箱门应设计尽可能大。每个集装箱至少在一端设里一个门开口。门开口尺寸应尽可能大,最小尺寸不得小于:最小高度:2 1 3 4 m m(8 4 i n)最小宽度:2 2 8 6 mm(9 0 i n)G B/T 1 7 7 7 0-1 9 9 9表 1 最小内部尺寸集装箱最小高度最小宽度最小长度幻1 幻1l n】刀 mi t i n1 A1 B1 C1 D 2 1 9 7 r n r n(7 i t 2 场 i n)2 3 3 09 1 洲1 1 9 9 88 9 3 15 8 6 72 8 0 23 9 4 沁2 9 3%1 9 Ill9 2 5h 64.3 额定值 对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额定值的定义如下:4.3.1 最大总质量:集装箱及其载荷的最大允许总质量。R,: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的最大总质量;R,:陆/水(联运)集装箱的最大总质量(仅适用于堆码)。4.3.2 空箱质量刃:空集装箱的质量,包括它的通常附带的装卸栓固装置。4.4 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最大总质量 R,和载荷分配 在任何运输系统上,使用集装箱时总质量不得超过表 2 a中所列的数值。表 2 a 集装箱的最大总质量 R,空/陆/水(联运)集装箱 箱型最大总质量Rk gl b.I A2 0 4 1 24 5 0 0 01 B1 5 8 7 63 5 0 0 01 C1 1 3 4 02 5 0 0 01 D5 6 7 01 2 5 0 0 可是,对于I A,1 B和1 C型集装箱在3 m(1 0 f t)直线长度上可放置高达6 7 5 9 k g(1 4 9 0 0 1 6)的均匀分布载荷4.5 重心 货物放置应使重心限制在下述规定的范围内:a)从几何中心测量,外部宽度的士t o%;b)从几何中心测量,外部长度的士5%;c)从底板下部测量,在3 5 6 m m(1 4 i n)到1 2 1 9 m m(4 8 i n)高度之间 要达到上述非对称状态,假设货物的密度是线性分布。5 苍本设计要求5.,概述 各型集装箱均应具有水密性。当集装箱装载到最大总质量时,应能满足5.1.1 -5.1.4 中规定的作业要求。5,.1 堆码 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应能按如下(见表 3)的位置堆码。一 一 码头堆贮:在两个相同尺寸集装箱下加载到它们的额定值,见G B/T 1 4 1 3 规定的2 R 一一 船舶运输,仅供甲板下堆码:在一个相同尺寸的集装箱下加载到它的额定值,见G B/T 1 4 1 3 规定 的 R.,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为了堆码,最大总质量R,应不超出表 2 b中所列的值。G B/T 1 7 7 7 0-1 9 9 9表 2 b 集装箱的最大总质量 R,陆/水(联运)集装箱 箱型最大总质量k g1 61 A3 0 4 8 06 7 2 0 01 B2 5 4 005 6 0 0 0I C2 0 3 2 0 4 4 8 0 0I D1 0 1 6 02 2 4 0 01)对于1 C型集装箱应考虑到规定2 4 0 0 0 k g(5 2 9 2 0 I b)的总质且,在G B/T 1 4 1 3 中已增加到此额定值。5.,2 由顶角件起吊 系列 I A,1 B和1 C型集装箱应从四个顶角件起吊,同时垂直施加起吊力。对于1 D型集装箱允许通过四个顶角件起吊,起吊力的方向是在垂直和与水平方向成 6 0 0 夹角之间施加起吊力(见 6.3 试验 2)。5.1.3 由底角件起吊 系列1 A,1 B,I C和1 D型集装箱通过四个底角件起吊,吊具与集装箱上方居中的横担梁相连接(见6.4 试验 3).5.1.4 地面装卸5.1.4.1 竖向运动 设计人员应考虑到地面装卸设备会使集装箱受到一定的载荷。假设集装箱起吊和放到支座上要产生动载荷,这种动载荷的综合作用将改变集装箱内载荷的重心,并假设重力产生一个等量的不大于2.0R,的垂直载荷(见 6.2 试验 1,6.3 试验 2,6.4 试验 3),箱底面应平齐,为了码头堆放,可以把符合I S O标准的平底集装箱层间接头或其他的隔板装置连接到合适的角件上。为了堆码在货舱内(即上部两层),层间接头应与四个底角件中的每一个相连接(见G B/T 1 7 3 8 2)0 表 3 堆码码 头 堆 码1船 舶 营 运 中 甲 板 下 堆 码船 甲板5.1.4.2 水平移动当集装箱仅以四个底角件外支撑和限动时,集装箱设计应考虑到经受铁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纵向外部的条件,因此,集装箱需由其四个底角件来承受相当于2 g水平加速力(见6.5 试验4),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