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86.24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
1886.246
2016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1 8 8 6.2 4 62 0 1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2 0 1 6-0 8-3 1发布2 0 1 7-0 1-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 布G B1 8 8 6.2 4 62 0 1 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 B2 5 5 7 82 0 1 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本标准与G B2 5 5 7 82 0 1 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砷的检验方法;增加了铅的检验方法;修改了闪石类石棉指标名称和检验方法;删除了重金属项目。G B1 8 8 6.2 4 62 0 1 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通过粉碎滑石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滑石粉。2 技术要求2.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要求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白色状态粉末取适量试样置于5 0m 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2.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二氧化硅(S i O2),w/%5 8.0附录A中A.4氧化镁(M g O),w/%3 0.0附录A中A.5白度8 5.0附录A中A.6酸溶物(以S O4计),w/%1.5附录A中A.7灼烧减量,w/%6.0附录A中A.8干燥减量,w/%0.5附录A中A.9水溶物,w/%0.1附录A中A.1 0水溶性铁通过试验附录A中A.1 1酸碱性通过试验附录A中A.1 2细度(4 5m试验筛通过率),w/%9 8.0附录A中A.1 3砷(A s)/(m g/k g)3.0附录A中A.1 4铅(P b)/(m g/k g)5.0附录A中A.1 5或G B5 0 0 9.7 5第二法石棉不得检出附录A中A.1 6G B1 8 8 6.2 4 62 0 1 62 附 录 A检 验 方 法A.1 警示本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者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就医。使用易燃品时,严禁使用明火加热。A.2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 B/T6 6 8 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 B/T6 0 2、G B/T6 0 3的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A.3 鉴别试验A.3.1 X射线衍射仪法试样经X射线衍射仪检验,在面间距为0.9 3 4n m、0.4 6 6n m和0.3 1 2n m处有衍射峰。A.3.2 红外光谱仪法试样经红外吸收光谱仪检验,在10 1 5c m-1处和4 5 0c m-1处有主要吸收峰。A.3.3 化学法A.3.3.1 试剂和材料A.3.3.1.1 无水碳酸钠。A.3.3.1.2 无水碳酸钾。A.3.3.1.3 盐酸。A.3.3.1.4 氨水溶液:2+3。A.3.3.1.5 氯化铵溶液:1 0 0g/L。A.3.3.1.6 碳酸铵溶液:1 0 0g/L。A.3.3.1.7 磷酸氢二钠(N a2H P O31 2 H2O)溶液:1 6 0g/L。A.3.3.1.8 氯化铵溶液:1 0 0g/L。A.3.3.2 分析步骤称取约0.2g试样,置于铂坩埚中,加入0.9g无水碳酸钠和1.3g无水碳酸钾,混匀。在电炉上加热至完全熔融,冷却,用约5m L沸水将熔融物转移至烧杯中,滴加盐酸至不冒泡。再加1 0m L盐酸,置于水浴上蒸发至干。冷却后加入2 0m L水,加热至沸,过滤。滤渣为凝胶状物质,滤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和碳酸铵溶液不产生沉淀,再加入磷酸氢二钠溶液时,应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加氨水溶液,沉淀应不溶解。G B1 8 8 6.2 4 62 0 1 63 A.4 二氧化硅(S i O2)的测定按G B/T1 5 3 4 32 0 1 2中5.2.1规定的动物胶凝聚重量法滤液钼蓝比色法(A法)进行测定。A.5 氧化镁(M g O)的测定按G B/T1 5 3 4 32 0 1 2中5.6.1规定的分离R2O3-E D T A络合滴定法(A法)进行测定。A.6 白度的测定A.6.1 仪器和设备A.6.1.1 白度仪。A.6.1.2 工作白板:符合G B/T5 9 5 02 0 0 8中第6章的规定。A.6.2 分析步骤取一定量的试样放入压样器中,压制成表面平整、无纹理、无疵点、无污点的试样板。每批产品需压制3件试样板。按仪器的使用说明预热稳定仪器,调零,用工作白板调校仪器。将试样板置于仪器上测定试样的蓝光白度。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5。A.7 酸溶物(以S O4计)的测定按G B/T1 5 3 4 32 0 1 2中5.1 3的过滤法(B法)进行测定。A.8 灼烧减量的测定按G B/T1 5 3 4 32 0 1 2中5.1进行测定,灼烧温度为10 0 0。A.9 干燥减量的测定按G B/T1 5 3 4 42 0 1 2中4.1的烘箱法(A法)进行测定。A.1 0 水溶物的测定A.1 0.1 分析步骤称取约1 0g试样,精确至0.0 1g,置于1 5 0m L锥形瓶,加入5 0m L水,搅拌,加热煮沸3 0m i n,不断搅拌,随时补充蒸发的水,使溶液体积保持在3 0m L左右。冷却至室温,转移至5 0m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下按G B/T1 5 3 4 32 0 1 2中5.1 4的过滤法(B法)从5.1 4.4.2.2开始操作。同时保留滤液用于酸碱性的测定。G B1 8 8 6.2 4 62 0 1 64 A.1 0.2 结果计算同G B/T1 5 3 4 32 0 1 2中5.1 4.5.2。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 1 5%。A.1 1 水溶性铁的测定按G B/T1 5 3 4 32 0 1 2中5.1 5进行测定,试样溶液不立即呈现蓝色即为通过试验。A.1 2 酸碱性的测定A.1 2.1 试剂和材料A.1 2.1.1 红色石蕊试纸。A.1 2.1.2 蓝色石蕊试纸。A.1 2.2 分析步骤A.1 0.1保留的滤液遇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均不变色即为通过试验。A.1 3 细度(4 5 m试验筛通过率)的测定按G B/T1 5 3 4 42 0 1 2中4.6规定的湿筛法(A法)进行测定。A.1 4 砷(A s)的测定称取1 0.0 0g 0.0 1g试样,置于1 5 0m L烧杯中,加入5 0m L盐酸溶液(1+2 2),摇动使试样充分分散,盖上表面皿,置于沸水浴上加热3 0m i n(及时补充水,防止烧干)。取下稍冷,用中速滤纸过滤于1 0 0m L容量瓶中,用3 0m L热水冲洗烧杯并将不溶物转移,再用1 5m L热水洗涤滤纸和不溶物。滤液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为试样溶液A,保留此溶液用于砷含量、铅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用移液管移取5m L上述溶液,置于2 5m L容量瓶中,加入1 2.5m L硫酸溶液(1+9)、2.5m L硫脲溶液(5 0g/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同时做试剂空白。以下按G B5 0 0 9.7 6中有关条款进行测定。A.1 5 铅(P b)的测定A.1 5.1 试剂和材料铅标准溶液:1m L溶液含有铅(P b)0.1 0m g。A.1 5.2 仪器和设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有铅空心阴极灯。G B1 8 8 6.2 4 62 0 1 65 A.1 5.3 分析步骤A.1 5.3.1 工作曲线的绘制分别移取0.0 0m L、1.0 0m L、2.0 0m L、3.0 0m L铅标准溶液,置于四个1 0 0m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于2 8 3.3n m处,使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吸光度。从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中减去空白溶液的吸光度,以铅的质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A.1 5.3.2 测定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于2 8 3.3n m处,使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试样溶液A(A.1 4)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试样溶液中铅的质量。A.1 5.4 结果计算铅(P b)的质量分数w1,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 g/k g),按式(A.1)计算:w1=m110 0 0m(A.1)式中:m1 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的试样溶液中铅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 g);10 0 0 换算因子;m 试样溶液A中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2m g/k g。A.1 6 石棉的测定按G B/T2 3 2 6 32 0 0 9中第7章和第8章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