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BT 36700.7-2018 化学品 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7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GBT 36700.7-2018 化学品 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 第7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 36700.7 2018 水生 环境 危害 分类 指导 部分 金属 化合物
GB/T36700.7-2018前言GB/T36700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分为以下8个部分:第1部分:导言:第2部分:统一分类方法:第3部分:水生毒性:第4部分:降解;第5部分:生物富集;一第6部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第7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一第8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在水介质中的转化/溶解指导。本部分为GB/T36700的第7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出人境检验检疫局、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合肥工业大学、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峰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石安康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温劲松、卢玲、韩芳、柯韵徽、张蕾、卞学东、王馨晨、马燕、孙吴、刘晓建、曹梦然、商照聪。GB/T36700.7-2018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第7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1范围GB/T36700的本部分规定了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时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的水生毒性数据和溶解度数据在分类中的应用以及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标准的应用。本部分适用于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涉及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的指导。本部分不适用于有机金属化合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6700.3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第3部分:水生毒性GB/T36700.8化学品水生环境危害分类指导第8部分: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在水介质中的转化/溶解指导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CF: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LM:生物配位体模型(Biotic ligand model)CHESS:土壤化学模型(Chemical equilibria solutions)ECso:半数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50%of maximal effect)LCso:半数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50)MINTEQ:环境水化学平衡模型NOEC:无显见效果浓度(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WHAM:Windermere腐殖酸模型(Windermere-humic aqueous model)4基本原理4.1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分类的特殊性4.1.1金属处于元素状态时,不溶于水,但可以转化成可利用状态。金属处于元素状态时可与水或一种稀的电解质水溶液发生反应,形成可溶离子,并且金属从中性或零价被氧化转化到较高价态。4.1.2在简单的金属化合物(如氧化物或硫化物)中,金属已经处于氧化态,当其溶于水后,金属进一步被氧化的可能性较低,但与介质之间发生的反应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溶解态。难溶的金属化合物可视为一种溶解产物,并可以通过溶解产生少量可利用形态的化合物。最终溶解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在转化/溶解试验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解产物。1GB/T36700.7-20184.1.3水生毒性统一分类制度是基于危害进行分类的制度,分类基础是物质的水生毒性以及有关降解和生物富集行为的信息。当物质溶于水时,暴露受其溶解度和水生生物的生物利用度限制。因此,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的危害分类方法只适用于它们可被利用时(即以溶解的金属离子存在)所引起的危害,而不考虑没有溶解但仍有生物利用可能的暴露,例如在食物中的金属。本部分不考虑金属化合物中的非金属离子(比如CN),它们可能具有毒性,或者可能属于有机物质,并可能导致生物富集或持续危害。对于这些金属化合物,非金属离子的危害也应考虑。4.2金属离子浓度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在水中的溶解度:二是与水发生反应后生成水溶性产物的程度,后一因素称为“转化”。不同金属和金属化合物转化过程发生的速率和程度可能存在很大差别,它们也是确定合理危害分类的重要因素。在能得到转化数据时,分类时应予以考虑。GB/T36700.8中给出了转化速率的确定方法。4.3溶解和转化溶解态的形成受到pH值、水的硬度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产生毒性更大或更小的特殊金属离子形态。通常,人们认为物质的溶解速率与其毒性的测定无关,但对于许多金属以及溶解性很差的无机金属化合物来说,利用常规方法使其溶解非常困难,以至溶解和转化这两个过程无法区分。因此,在化合物的溶解性非常差,采用常规方法所能达到的溶解度无法超过LC。或ECs值时,应考虑转化率和转化程度。转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与pH值、水的硬度、温度等有关。一些其他因素,如试验物质的粒径和比表面积、与介质接触的时间、介质中物质的质量和表面积等都影响水中金属离子浓度。GB/T36700.8对主要变量进行标准化,以使离子浓度与物质质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只有按照该方法得到的转化数据,才被认为是可靠的,方可用于分类。由于产生的金属离子浓度与LC0或ECs相当,因此可被用于分类。GB/T36700.8对应采取的方法和测试方法,以及相应的数据要求都予以了进一步说明。4.4降解分类时还应考虑多种因素,如在GB30000,28中定义“降解”是指有机分子的分解。对于无机化合物和金属来说,考虑和使用降解并没有意义。物质可以通过正常的环境过程转化,从而增加或者减小毒性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同样,gK值不应被视为衡量蓄积潜力的一个指标,但物质在生物体内蓄积的概念,既适用于有机物质,也适用于金属和金属化合物。4.5生物利用度此外,有许多过程(比如矿化和分布)可使金属离子无法被生物所利用。有时这些过程可能很快,快到进行慢性危害分类时可以认为它们与降解过程类似。然而,金属离子从水体中分离出来进入其他环境介质,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不再具有生物利用性,也不意味着金属无法再利用。由于环境条件范围广泛,金属离子从水体中分离的程度,以及金属已经或能够转变成较小毒性或者无毒性形态的程度等信息常常得不到,因此需要作出许多假设以帮助分类。可以假设金属离子一旦在水中就不会从水体中很快分离,因此这些化合物不能满足这一条件。优先于这一假设的是,可以产生新物质,但原物质在相关环境条件下仍可得到。对于在28天试验过程中,应认真审查支持生物利用性出现变化的所有证据。金属和无机金属化合物的生物蓄积是一个复杂过程,在使用数据时应小心谨慎。使用生物蓄积标准应针对具体情况,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所有现有数据。进一步的假设是:在目标金属化合物没有任何溶解数据时,假设其具有一定溶解度,能在LC50或EC50水平产生毒性,可按其他可溶盐类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