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pdf
下载文档

ID:2603080

大小:1.35MB

页数:2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19001 2000 质量管理 体系
G B/T 1 9 0 0 1-2 0 0 0前望 岁 本标准等同采用 I S O 9 0 0 1:2 0 0 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是 G B/T 1 9 0 0 0 族标准之一。标准中的“应”(s h a l l)表示要求,“应当”(s h o u l d)仅起指导作用。本标准对G B/T 1 9 0 0 1-1 9 9 4,G B/T 1 9 0 0 2-1 9 9 4 和G B/T 1 9 0 0 3-1 9 9 4 作了技术性修订,故本标准发布时,代替 G B/T 1 9 0 0 1-1 9 9 4,G B/T 1 9 0 0 2-1 9 9 4 和 G B/T 1 9 0 0 3-1 9 9 4 0 本标准的附录A 和附录 B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 S B T S/T C 1 5 1)提出并归 口。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赛宝认证中心、深圳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青岛海尔集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 仁 良、肖建华、王卫东、万举 勇、曲辛 田、李杰、田武、陈传铮、刘建 中。G B/T 1 9 0 0 1-2 0 0 0I S 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 S 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 S 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工作通常由I S O 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 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 I S 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I S 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Q E 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国际标准遵照 I S O 八 E C导则第 3 部分的规则起草。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了至少 7 5 写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I S()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 问题。国际标准I S O 9 0 0 1由I S O/T C 1 7 6/S C 2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制定。I S O 9 0 0 1 第三版代替第二版 I S O 9 0 0 1:1 9 9 4以及 I S O 9 0 0 2:1 9 9 4 和 I S O 9 0 0 3;1 9 9 4,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原已使用 I S O 9 0 0 2:1 9 9 4 和 I S O 9 0 0 3:1 9 9 4 的组织只需按 1.2 的规定删减某些要求,仍可以使用本标准。本标准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不再有“质量保证”一词。这反映了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除了产品质量保证以外,还旨在增强顾客满意。本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仅是提示的附录。G B/T 1 9 0 0 1-2 0 0 0引当J0.1 总则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具体 目 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该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注”是理解和说明有关要求的指南。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本标准的制定已经考虑了G B/T 1 9 0 0 0 和G B/T 1 9 0 0 4 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0.2 过程方法 本标准鼓励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为使组织有效运作,必须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人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人。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诸过程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时,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a)理解并满足要求;b)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c)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d)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图1 所反映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展示了4 -8 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这种展示反映了在规定输人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作用。对顾客满意的监视要求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评价。该模式虽菠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但却未详细地反映各过程。注:此外,称之为“P D C 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P D C A模式可简述如下: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 目标和过程;D 一实施:实施过程;C 一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 一处里: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G B/T 1 9 0 0 1-2 0 0 0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顾客一 一 一 一十 满意输出客一求顾一要圈释 曰叫,门 卜增值活动信息流图 1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0.3 与 G B/T 1 9 0 0 4 的关系 G B/T 1 9 0 0 1 和G B/T 1 9 0 0 4已制定为一对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他们相互补充,但也可单独使用。虽然这两项标准具有不同的范围,但却具有相似的结构,以有助于他们作为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的应用。G B/T 1 9 0 0 1 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G B/T 1 9 0 0 1 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G B/T 1 9 0 0 1 相比,G B/T 1 9 0 0 4 为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的目标提供了指南。除了有效性,该标准还特别关注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对于最高管理者希望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而超越G B/T 1 9 0 0 1 要求的那些组织,G B/T 1 9 0 0 4 推荐了指南。然而,用于认证或合同不是 G B/T 1 9 0 0 4 的 目的。0.4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与G B/T 2 4 0 0 1-1 9 9 6 相互趋近,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容性。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环境管理、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特定要求。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 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或整合。组织为了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会改变现行的管理体系。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质 最 管 理 体 系要 求 G B/T 1 9 0 0 1-2 0 0 0id t I S O 9 0 0 1:2 0 0 0代替 G B/T 1 9 0 0 1 一1 9 9 4 G B/T 1 9 0 0 2-1 9 9 4 G B/T 1 9 0 0 3-1 9 9 4Q u a l i t y m a n a g e me n t s y s t e ms-R e q u i r e m e n t s1 范围1.1 总则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1.2 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 7 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2 引用标 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 B/T 1 9 0 0 0-2 0 0 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和术语(i d t I S O 9 0 0 0:2 0 0 0)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 G B/T 1 9 0 0 0中的术语 和定义。本标准表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供方一组织一顾客 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用以取代 G B/T 1 9 0 0 1-1 9 9 4 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用以取代术语“分承包方”。本标准 中所出现的术语“产 品”,也可指“服务”。4 质f管理体系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 1.2);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 序和相互作用;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 2 0 0 0-1 2-2 8批准2 0 0 1 一 0 6 一 0 1实施G B/T 1 9 0 0 1-2 0 0 0 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e)监视、测盆和分析这些过程;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盆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f有关的过程。4.2 文件要求4.2.1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 目 标;b)质量手册;。)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 4.2.4).注 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 即耍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 并加以实施和保持。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a)组织 的规模 和活动的类型;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人员的能力。注 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4.2.2 质量手册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 1.2);b)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4.2.3 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2.4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2.4 记 录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G B/T 1 9 0 0 1-2 0 0 05 管理职资5 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制定 质量方 针;c)确保质量 目标 的制定;d)进行管理评审;e)确保 资源的获得。5.2 以顾 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 7.2.1 和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