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深蕴与思想智慧_白勤.pdf
下载文档

ID:2596818

大小:2.60MB

页数:1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民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理论 深蕴 思想 智慧 白勤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2023年第7期总第344期“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深蕴与思想智慧白勤陈燕(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1120)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要理论的深刻阐释,是对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精准论证,是对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精深把握,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心任务的精良设计,也是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湛探索,体现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理论精华和思想智慧。关键词: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研究阐释”专项课题(23SKCS)。中图分类号D261文章编号1673-0186(2023)007-0093-013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19631/ki.css.2023.007.007作者简介:白勤,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陈燕,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促进共同富裕总的思路中的重要内容。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核心内容。那么为什么如此重视人民精神世界呢?因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142。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作出全面阐释,彰显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理论精华和思想智慧。一、文献综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当前,共同富裕已进入扎实推动期,在保证物质富裕持续推进的同时,精神富裕成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的着力点。此前,学界已有“精神富裕”“精神脱贫”“精神需求”等研究,但正式使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关表述的研究相对较少。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SEARCHES ON MARXISM SINICIZATION93-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2023年第7期总第344期要命题,明确了党和国家推进共同富裕的新抓手,相关研究逐渐丰富、成熟起来。关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现有成果主要围绕其发展逻辑、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等角度展开。一是围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形成条件与发展历程寻其发展逻辑。多数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特别是从唯物史观中寻其理论基石2、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探其历史依据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其文化基因4、从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中探其现实基础5。还有部分学者立足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具体过程,从基本前提、关键环节、工作重点中探其发展逻辑6。二是围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系结构与层次建构辩其深刻内涵。部分学者通过梳理精神富裕的关系结构,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置于共同富裕的总框架中7,从其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中8明晰其内涵;还有一些学者立足精神富裕本身,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表现形式9、层次结构10、要求标准11等方面出发阐释其内在意蕴,并通过对“精神”“富裕”等词汇的词源分析12,厘清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涵义。三是围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究其价值意蕴。一些学者认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精神生活理论、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价值13,具有明确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方位、基本目的、根本目标的历史价值14,具有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价值15;还有部分学者将探索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意义作为侧重点,聚焦时代背景的变化和我国历史方位、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认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向度16,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17,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支撑18。四是围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宏观举措与微观措施探其实践路径。多数学者立足长远、着眼根本,从宏观层面提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或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调发展作为根本前提19;或将完善相关政策法律作为制度保障20;或将持之以恒推进文化强国作为战略举措21。还有学者着眼微观,从小切口深入,主要强调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作用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2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24等具体方面分析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方法举措。总的来看,“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新命题、新概念,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研究视角颇为丰富,同一视角下的研究成果也多维呈现,极大地丰富了该研究的理论成果,但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魅力与思想力量的深度研究较为缺乏。党的二十大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将共同富裕与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2522。本文着重探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意蕴,以此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SEARCHES ON MARXISM SINICIZATION94-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2023年第7期总第344期化对这一命题的理性认知,并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精神生活的发展作出贡献。二、“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精准论证共同富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成熟都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之中。我们党准确把握共同富裕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深刻内涵,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结晶,并以此指导实践,将共同富裕引向深入。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阶段,我们党再次洞察了精神富裕的重要地位,将共同富裕与发展精神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在实践中全面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智慧。(一)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艰辛探索阶段的时代注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522“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2522,这是对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即物质生活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具有制约作用的新概括,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马克思在对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中蕴含了共同富裕的深意。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会导致贫富对立,结合劳动者与生产的关系,指出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是一切社会生产都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将共同富裕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样态。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伊始,就明确了人的精神特质和人的精神的相对独立性,指出人“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26。马克思打破旧唯物主义的局限,创造性地提出人类的首要属性是能动性,并将社会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指明了方向,这样的思想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建党之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信仰马克思主义,将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李大钊同志从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出发,明确提出将平等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当时中国有志青年对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建党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我们党将共产主义确立为党的最高纲领,宣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通过开展土地革命运动阐释和践行了共同富裕思想。归结到一句话,就是中国共产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始终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在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之后,继续为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而奋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守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了摆脱新中国经济上文化上的落后地位,在探索“四个现代化”的道路上,1953年12月,毛泽东同志从“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27的角度,首次提出“共同富裕”;1956年4月从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SEARCHES ON MARXISM SINICIZATION95-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2023年第7期总第344期文化建设的高度,他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8的方针,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毛泽东同志将“共同富裕”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旨归,深刻表达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同志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围绕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路径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创造性地把“共同富裕”与“高度的精神文明”29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强调如果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就是对共同富裕这一中心课题的战略全景部署和阶段跃升谋划。世纪之交,国际格局新旧更替,江泽民同志正是在科学揭示了党和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伟大探索中的经济基础、先进精神文化、人民根本利益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高度,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30,要实现人民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所以党和国家全部理论与实践活动就是要始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统一。进入21世纪,胡锦涛同志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共同富裕,实现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强调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扩展到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上,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发展,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影响力、推动力。(二)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扎实推动阶段的内在要求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靠勤劳智慧来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历史。如何围绕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奋进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面临的新课题。在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基础上提出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更是对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精准论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不断全面、深化,将实现共同富裕置于新的战略高度,继续奋力谱写共同富裕的新篇章。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作为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具体措施31。2020年,我国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共同富裕在物质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因而习近平总书记拓宽了共同富裕的内容,他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1171,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只局限于经济领域,而要把它看作与党执政基础密切相关的重大政治问题,还把精神生活作为共同富裕新的奋斗方向,强调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让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1311。习近平总书记由此提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的全面发展同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之间的紧密联系1209,凸显精神富裕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键要素,是助推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准确认识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双富裕的基础之上,投身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SEARCHES ON MARXISM SINICIZATION96-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20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