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建设的价值基础和目标实现.pdf
下载文档

ID:2596730

大小:1.01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融合 赋能新商科 建设 价值 基础 目标 实现
114新商科是在传统商科基础上,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商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变迁而在商科教育领域发展并呈现的新概念。由于新商科人才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体现更多的复合性、应用性、动态性和跨界性,因此通过产教融合路径,促进产业和教育两大系统在交叉协作中共研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师资团队、共搭平台载体、共创课程资源、共促跟踪优化,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市场、产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契合度,就成为新商科构建和完善的现实路径,更对新商科和产教融合两者在价值契合基础上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产教融合与新商科的价值契合(一)产教融合的发展与功能产教融合的实践在中国由来已久,张之洞即指出:“学之为事,讲习与历练兼之”“讲堂以明其理,操场以尽其用”。1黄炎培则将学以致用作为产教融合的出发点并提出“做学合一 校企一体 的产教融合教学原则和实施路径”。2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经过长期发展,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双元制”模式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澳大利亚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模式下由高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等联合制定专业与课程计划,美国 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模式下将职业素质纳入人才培养要求,新加坡通过推行“教学工厂”模式将真实企业环境引入学校等。当前,伴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变革、技术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创新和商业创变,商科高等教育的应用属性日趋加强,知识能力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周期也不断缩短,单纯依靠教育系统实现符合市场和产业需求期待的人才培养目标也确力有不逮,产教融合则越来越成为政、产、学、企各方的共同认识和联合行动。2018 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提出深化协同育人改革,实施“发展就业指向明显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高校则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s h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P h i l o s o p h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2 0 2 3 年 5 月第 3 期M a y,2 0 2 3N o.3收稿日期:2023-03-20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调查研究”;常熟理工学院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新商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作者简介:宋 君(1979 ),男,安徽巢湖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靳代平(1979 ),男,陕西宝鸡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建设的价值基础和目标实现宋 君a,靳代平b(常熟理工学院 a.人文社科处;b.商学院,江苏 常熟 2 1 5 5 0 0)摘要:新商科知识交叉、能力复合、凸显应用的价值诉求需要通过产教融合进行有效的赋能,以克服传统商科教育知识体系单一、技术感知滞后、实践能力不足等弊端。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要通过新机制、新方案、新课程、新师资、新学习和新评价等内容维度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资源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的实践效果,应该通过动力集成优化、协同机制创新和构建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式和方法形成体系化设计、系统化推进的整体局面。关键词:新商科;产教融合;价值契合;价值实现中图分类号:G 6 4 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8-2 7 9 4(2 0 2 3)0 3-0 1 1 4-0 5115指引下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实施产教融合战略,这是高校弥补自身资源相对稀缺、实验实践缺乏真实场景、产业技术传导相对滞后等缺陷的关键选择,既避免了产业、教育两大系统资源的分散配置,又在两大系统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共建和利益共享。(二)新商科的价值实现需要产教融合的赋能新商科概念的提出当然不是对传统商科的否定和抛弃,而是社会经济环境变迁背景下通过现有体系和框架实现对传统商科的渐进性替代和创新性建设,是对传统商科范式在继承中的改造革新和发展升级。从价值内涵分析,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诚如有学者指出的:“随着数字媒体在诸多领域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消费模式及媒介呈现样态的迅疾变化,媒介融合已经使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越来越呈现技术化、工具化、数据化、模型化、平台化、互联化、网络化、社会化等趋势”。3在技术属性层面,新商科也是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新业态为契机而提出的,技术更新迭代和商业模式变迁对于商科人才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二,在社会属性层面,基于传统商科在知识传授中过分强调的专业化以及伴之而来的狭隘化,知识更多局限在封闭和单调的学科和专业系统内而沉淀和固化,新商科通过突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态和学科专业局限,强调运用跨界、交叉、协同的方式将新思维、新技术、新工具与传统商科进行有效融合,以改变传统商科人才培养下的学科壁垒和专业鸿沟难以打破、知识体系单一、思维纵深不足、应用能力缺乏等弊端。商科教育历来具有良好的外部需求性和较强的外部依赖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非常广泛,虽然“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商科教育的调整与适应就从未停止过”。4由于缺乏必要的跨界和整合,科技创新运用于商业领域呈现的“加速度”与传统商科教育知识体系相对稳定的落差却日渐加大,也因此传统的商科教育和商科人才越来越具有很强的被替代性,往往陷入看似“什么都懂都会”实际上却“什么都不懂都不会”的尴尬或困境之中,而新商科的价值从内涵到实践再到实现,则一定不能脱离市场、产业和企业的需求,“商科+技术”“技术+商科”的新商科复合性和应用性人才也才能在具有良好排他性的基础上获得硬实力和竞争力。二、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的内容维度产教融合强调教育生态中环境、主体、资源等的整合,新商科则注重学以致用的知识融合、理实融通和能力复合。两者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通过协同融合获取广泛的资源和能力;也存在差异并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产教融合的重点在于通过一定的机制和途径充分调动产业和教育的共同利益关系,实现新商科建设过程中技术、管理、资本、知识等异质性资源整合利用的目标。由此,产教融合赋能则成为新商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并通过新机制、新方案、新课程、新师资、新学习和新评价等内容维度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资源体系和评价体系。(一)基础: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的新机制和新方案新商科本质上是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获取更加广泛的知识资源并转化成为精准解决商业实际问题的业务能力,因此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的基础是要形成符合新商科特点的产教融合机制,重点包括利益联结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由于“产教融合不仅是教育问题,同时还是经济问题”5,产教融合的根本动能并不在于政府的推进和政策的供给,更不会来自市场或高校的“一厢情愿”,只有基于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如产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得到满足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商科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均得到关注和满足,才能确保产教双方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并成为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有效的利益联结具有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作用。运行机制方面,要对协作事务中的权力与责任和权利与义务、工作流程和方案、沟通交流机制、资源投入方式、质量保障与评价等进行统筹一体设计,确保产教双方的有效衔接和各项工作的有序落实。新商科的核心是对商科人才培养进行清晰认识与重新定位,商科人才的需求遵循的也是市场逻辑而非单纯的学术逻辑,因此必须具有反映新经济、新商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由于企业与市场、与产业联系116最为紧密,对技术需求的感知最为敏感,创新的动力更足,链接产业链、创新链、技术链和人才链的能力也更强,因此通过产教融合路径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联合行动,对形成涵盖确定课程清单、梳理课程逻辑关系、促进多学科/跨学科知识结构形成、推动学生解决复杂项目问题的实践能力等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二)关键: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的新师资和新课程新商科需要新师资,负责教学实施的教师能力恰恰成为新商科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高校师资无论是教师个体或教师团队都面临着新知识的学习和丰富、存量和增量知识的融合优化、知识体系的重构、教学手段的改进创新等任务,特别是因缺乏必要的企业经历和真实的项目实践,他们在新商科人才培养方面的胜任力很难迅速提升,抑或与时俱进。因此,须借助产教融合构建与新商科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包括校企合作共建团队和共育师资、校企师资双向流动中的互学互促、商业名企中选聘驻校教师和产业教授等。新商科还需要新课程。不管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上。虽然新商科的知识交叉、能力复合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清单等都仍处于探索之中并且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的课程建设,首先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联动呈现“有你有我”共同参与的框架,构建理实一体、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其次,知识和能力的融合不能简单停留在基于学科交叉的不同课程要素的“拼图式”排列组合和堆砌叠加,还应在体系融合的基础上开发更多旨在推动应用性、复合性能力提升的“项目化”课程,在项目化课程中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最后,在支持新商科理实一体的课程和课程体系方面需要良好的平台予以支撑,为新商科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空间和场景环境,促进学生对新商科的认知与体验。(三)保障: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的新学习和新评价在新方案、新师资和新课程等的共同支撑下,新商科视野中的新学习也成为新的要求并总体呈现跨学科、跨专业、强合作和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的特点。相较于传统教学往往在教育系统中以专业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且知识的获得更多依靠学生个体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新商科的新学习则要有效组织调动校、产、企等多方面的力量,组织形式往往需要突破传统的班级甚至学院边界,知识传授也从传统的“教师中心”向“知识中心”转变,同时通过自上而下的引导或自下而上的自发方式鼓励开展合作导向的学习小组、问题导向的项目小组等形式多样的共学、共研、共创。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对新商科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新商科的特点,其评价也应是多维联动的,要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常态化评价和周期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基于项目和问题导向性的学习评价也需要更加精细化,努力做到因地制宜、统分结合、分类施策、有所侧重;要善于运用评价结果进行及时跟踪和动态反馈,注重发挥评价的“诊断性”作用并探寻学生个体和整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进而形成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学评联动模式。三、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建设的体系化对策建议新商科新在交叉融合、凸显应用导向、强调能力复合,难在动态发展。因此,新商科价值目标的实现也必然伴随着困难和压力,对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建设更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体系化设计、系统化推进,则成为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一)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的动力需要集成优化“从产品的经济属性分析,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政府主要承担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这也决定了产教融合政府推动的经济逻辑”。6由于产教融合被视为促进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政府都日益予以重视并积极推动,特别是在产教融合的启动阶段,政府通过制度设计、政策供给甚至资源投入等方式为产教融合提供初始动力;从产业和教育两大系统相互接触到产教融合启动实施的过程看,也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两大系统内行政力量的推动。但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产教融合往往呈现持续动力不足、合作水平不高、融合成本较高、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117在产教融合进入稳定期和成熟期或面临向纵深推进时,政府推动可能面临失灵的风险。因此,产教融合赋能新商科的动力集成则需要重点关注:第一,政府政策性动能的发挥需要精准定位。政府基于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