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QBT
1681-1993
精制绵白糖
1681
1993
精制
绵白糖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 B/r 1 6 8 1-1 9 9 3精制绵白糖主肠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精制绵白 糖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制糖工业中利用甜菜或甘蔗、粗糖为原料经精制后生产的精制绵白糖。引用标准G B/T 1 4 4 5.2 绵白 糖试验方法G B 4 7 8 9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 B 4 7 8 9.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G B 4 7 8 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 B 4 7 8 9.3 食品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G B 4 7 8 9.4 食品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 菌检验G B 4 7 8 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 菌检验G B 4 7 8 9.6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检验G B 4 7 8 9.7 食品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 B 4 7 8 9.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 菌检验G B 4 7 8 9.9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空肠弯曲杆菌的检验G B 4 7 8 9.1 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葡萄球菌检验G B 4 7 8 9.1 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 B/T 5 0 0 9.5 5 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 B 7 7 1 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 B 1 3 1 0 4 白 糖卫生标准3 技术要求3.1 感官指标3.1.1 外观:晶粒细小、均匀,颜色洁白,质地绵软。3.1.2 味觉和嗅觉:本产品或水溶液味甜,无异味。3.1.3 本产品的水溶液清澈、透明。3.1.4 黑点:每平方米糖层表面长度大于0.2 m m的黑点不多于1 2 个。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表 1.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 9 9 3 一 0 3 一 2 8 批准1 9 9 3 一 1 0 一 0 1 实施Q B/T 1 6 8 1-1 9 9 3表 1项目镇簇提镇镇总塘分,%还原枪分,%干燥失重,%电导灰分,%色值指数,I U x粒度 mm混浊度,(。)不溶于水杂质,m g/k g指标 9 8.42.0 士0.50.8 1.6 0.0 3 3 0 0.3 0 4 2 D33 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见表 2,表 2项目砷(以A S 计),m g/k g铅(以P b 计),m g/k g铜(以C u 计),m g/k g二氧化硫(以5 0:计),m g/k g细菌总数,个/9大肠菌群,个/1 0 0 g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及臻球菌)蜻指标 0.5 1.0 2.0 1 0 2 0 0 3 0 不得检出在2 5 0 R 产品中不得检出簇镇簇簇镇成4 试验方法41 粒度 按G B/T 1 4 4 5.2 进行测定。4.2 总糖分 按G B/T 1 4 4 5.2 进行测定。43 还原糖分 按G B/T 1 4 4 5.2 进行测定。4.4 电 导灰分4.4.1 仪器和设备4 4.1.,电导率仪 电 导率仪应符合以下规格。a.颇率:5 0-2 0 0 0 H z;b.测 量 范围;0-5 0 0 p S/c m;测量精密度:士3%或更精密,对于低灰分(电导)值,不应少于。.5 P S/c m;d,刻度单位:S/m或”S/c m;电 导池常 数:在。.2 -3.0 c m-,之间。4.4.2 试剂4.4.2.1 蒸馏水:配制氯化钾的水电导率低于2 p S/c m,4.4.2.2 0.0 1 m o t 氯化钾溶液:取分析纯氯化钾加热至 5 0 0 C(呈暗红炽热),7 4 5.5 m g,定容 1 0 0 0 m L,4.4.2.3 0.0 0 2 5 m o l 氯化钾溶液:吸取0.0 1 m o l 氯化钾2 5 0 m L,定容1 0 0 0 m L脱水 3 0 mi n后称取。此溶液在2 0 C 时的Q B/T 1 6 8 1-1 9 9 3电 导率为3 2 8 1,S/e m.4.4.3 步骤4.4.3.1 测定 称取精制绵白 糖(3 1.7 士。.1)g 定容1 0 0 m L。先用样液冲洗测定电导率用的干洁小烧杯 2 -3 次,然后倒入样液,测定电导率,记录读数及样液温度,同样测定溶糖用的蒸馏水的电导率。电导池常数应常用0.0 0 2 5 m o l 氯化钾溶液校核计量。4.4-3.2 结果 精制绵白 搪的电导灰分(%)按式(1)计算,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电导灰分(%)二6 X 1 0-(C,一0.3 5 C,),“,(1)式中:C,2 8 锤度(3 1.7 士 0.1)g/1 0 0 m L)搪液在2 0 时的电 导率,p S/c m;C-溶搪用蒸馏水在2 0 时的电 导率 p S/c m,4.4-3.3 温度校正 测定电导率的标准温度为2 0 C,若不在2 0 时测定应按式(2)进行校正,但测量温度范围不要超过(2 0 士 5)C,溶 搪用蒸 馏水电 导 率的 温度 校正可忽略不 计。C=C(1+0.0 2 6(2 0 一t),.(2)式中:C -t C 时糖液的电 导率,p S/c m;t-测定糖液电导率时的温度,。4 卜 5 干燥失重 按G B/T 1 4 4 5.2 进行测定。4.6 色值 、按G B/T 1 4 4 5.2 进行测定。47 混浊度 按G B/T 1 4 4 5.2 进行测定。4.8 不溶于水杂质 按G B/T 1 4 4 5.2 进行测定。4.9 黑点 按G B/T-1 4 4 5.2 进行测定。4.1 0 卫生指标 按G B 4 7 8 9.1 进行测定。按G B/T 5 0 0 9.5 5 进行测定。5.1检验规则 型式检验5.1.1 取样方法 每分离一罐搪膏为一个编号,在称量包装时,连续采取样品约5 k g,放在带盖的容器中.调匀后为编号样品,该样品除供编号分析之用外,其余先取。.5 k g 放在带盖的容器中积累2 4 h 后为日 集合样品。取每编号样品(或每2 4 h 集合样品)1.5 k g 用双层食品级塑料袋密封包装,或磨砂口 玻璃瓶盛装,标明产品编号、级别、生产日 期、全批包数、检验结果及检验员,在相对湿度5 0 0 0 7 0%,温度不超过3 0 的环境中留存,供生产和质量管理查验之用。经供收双方同意也可作仲裁样品。5.1.2 生产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每编号样品和每日 集合样品可按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指标的抽检。检验结果如有一项或多项不符合该级的技术要求规定的,则按实达等级处理,达不到合格品的按等外品处理。Q B/T 1 6 8 1-1 9 9 35.1.3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本标准技术要求中的全部指标的检验。a.生产期开始时,洗罐后恢复生产时,因故障停机后开机时;b.生产所用原料变化时;c.出厂检验结果质量下降时;d.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52 交收检验5.2.1 每一次交货的精制绵白 糖为一个交付批,每批糖必须附有生产厂的产品合格证,收货方凭合格证收货,但有权在交货现场进行抽检.5.2.2 每个交付批的精制绵白 糖为一个检验批。5.2.3 抽检时可在现场由供收双方共同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1 0 个糖袋,然后从每个糖袋中取出约1 k g 有代表 性样品,将1。个样品 掺和混匀后,再用四 分法取出5 k g 样品送 仲裁机构 对其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进行检验,结果即作为出厂产品的平均质量。5.2.4 抽检或仲裁检验结果,如有不合格指标应加倍抽取样品,对不合格指标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即作为该检验批的最终结果,卫生指标不得复验。5.25 在供收双方的书面合同中,应写明国家公认的权威检测机构为仲裁机构。6 标志、包装、运轴、伫存6.1 标志6.1.1 应符合G B 7 7 1 8 中的规定。6.1.2 装糖的包装物应印有下列标志,标志要清晰、耐久,不得脱色。a.产品名称;b.净重(k g);c.厂名和厂址;d,产品标准代号;e.商标;f.生产批号或生产日 期;9保存期。6.1.3 袋内的编号证上应印有下列标志:a.生产批号(编号);b.生产日 期。6.2 包装6.2.1 5 0 k g 包装 用内附一层聚乙烯薄膜的聚丙烯编织袋或其他符合食品包装要求的包装袋包装产品。包装袋必须干净.不破漏。每袋产品净重为(5 0.。士。.li k e,批量产品不得少于净重,以白 线双层缝口,缝口 处不得有糖漏出。6.2.2 小袋包装 用 食品 级塑料袋 包装产品。包装袋必须干净、不 破漏。每 袋产品净 重为(0.5 0 0 土 o.o o 5)k g,批量产品不得少于净重。每5 0 袋装成一箱,纸箱捆扎牢固。63 每批糖出厂时,由生产厂附送产品合格证、运输与保管条件说明书各一份。64 禁止与有害、有毒和其他污染物品混贮、混运。6.5 车辆运输时用苫布盖严;船舶运输和仓贮时应下有垫层。6.6 仓贮时相对湿度应在5 0%-7 0%之间。仓库温度不超过3 0 0C,6.7 保存期 3 2 6Q B/T 1 6 8 1 一1 9 9 3精制绵白糖保存期为1 2 个月。附加说明:本标准由 轻工业部质量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 全国甜菜糖业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 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家驹、于是今、赵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