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振兴
实现
农村
农民
共同富裕
优化
路径
探析
那坡县
蚕桑
产业振兴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探析 以那坡县蚕桑产业为例李勤英1 雷连杰1 罗龙飞1 凌逸群1 陆海姣2 李安华3 何新华4(1.那坡县蚕业技术指导站,广西 百色 5 3 3 9 0 0;2.那坡县土壤与肥料工作站,广西 百色5 3 3 9 0 0;3.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南宁 5 3 0 0 0 7;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 5 3 0 0 0 4)摘 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在“三农”,从助力脱贫攻坚,到推动乡村振兴,再到促进共同富裕,产业振兴始终是发力点和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总结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蚕桑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与路径以及取得的成效、经验,分析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短板,继而从建设现代化生产基地、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接轨、发掘保护农耕文化等方面,提出蚕桑产业振兴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关键词 农村农民;共同富裕;蚕桑产业;优化路径 共同富裕最早于“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提出,毛泽东在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报告中指出实行合作化,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1。邓小平则认为,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并提倡“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习近平总书记在2 0 2 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农村是促进共同富裕的短板,任务艰巨繁重。因此,要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战略高度寻求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3。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绊脚石”。2 0 2 1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5 01,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偏高水平,农村低收入群体与其他群体的相对收入差距总体上是一直在拉大4。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目标,解放和发展乡村生产力是根本路径,这条路径最终能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 加 农 村 农 民 福 祉、促 进 共 同 富 裕 建设5。从助力脱贫攻坚,到推动乡村振兴,再到促进共同富裕,产业振兴始终是发力点和重要途径。蚕桑产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在那坡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扎实推进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共同富裕的总目标,本文通过总结那坡县蚕桑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与路径、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分析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短板,探讨适用于那坡县蚕桑产业振兴,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1 那坡县蚕桑产业振兴的主要发展模式与成效那坡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蚕茧生产14第4 3卷 第2期2 0 2 3年 6月 蚕 学 通 讯N e w s l e t t e ro fS e r i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资助项目 2 0 2 2年广西农业科技自筹经费项目(Z 2 0 2 2 6 6)。作者简介 李勤英(1 9 8 5-),本科,农艺师。E-m a i l:6 7 0 1 7 5 9 6 4q q.c o m通讯作者 何新华(1 9 6 6-),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果树遗传育种与栽培、乡村振兴战略。E-m a i l:h o n e s t 6 6 2 2 21 6 3.c o m基地县,多年来蚕茧生产总量排列在广西蚕茧生产基地县的首位。蚕桑产业已成为那坡县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也是全县民众脱贫的最主要增收渠道,更是那坡县“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的重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和社 会 发 展 中 有 着 特 殊 的 重 要 地 位。自2 0 0 3年由少数群众自由种养发展到现在由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发展,那坡县依托“东桑西移”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蚕桑生产,桑园种植规模、蚕茧产量和质量等经济指标不断提升,贯穿种桑、养蚕、鲜茧收购、烘干、缫丝、织绸、数码印染、家纺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被列入 广 西 创 建 优 质 原 料 茧 生 产 基 地 县之一。1.1 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一区三园三带”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即:边关丝路蚕桑产业现代化示范区;蚕桑标准化高产示范园、蚕桑丝绸全产业链综合科技示范园、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德隆-百合-百南河谷标准化高产蚕桑生产带、平孟-百南-百省-百都边关丝路开放合作蚕桑生产带,城厢-坡荷-龙合石漠化治理蚕桑生产示范带。从2 0 1 5年到2 0 2 1年末,全 县 桑 园 面 积 从32 0 0h m2增 加 到59 3 3.3h m2,增长8 5.4%,蚕桑产业覆盖从原来的4 6个村68 4 0户发展到现有的1 2 7个村1 55 1 8户(其中:脱贫村8 5个,脱贫户71 6 6户),蚕桑产业覆盖脱贫户从8%提高到2 0 2 1年的4 6.2%;全县年养蚕规模从6.7万张种到1 7.2万张种,增长1 5 6.7%;年产鲜茧量从25 7 081 5 3t,增长2 1 7.2%;年产值从0.9 8亿元4.2 1亿元,增长3 2 9.6%,户均养蚕年收入达到1.8 8万元,依靠种桑养蚕脱贫的农户有71 6 6户。1.2 推动核心示范区建设建成以蚕桑产业为主的那坡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1个、那坡县边关丝路蚕桑产业示范区(五星)1个、县级示范区1个、乡级示范园1 3个、村级示范点4 1个,建成蚕桑产业脱贫奔小康的县级产业园2个、乡级产业园1 6个,基本形成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园、村有示范点的发展格局。核心区从2 0 6.7h m2发展到5 0 6.7h m2,拓展区从原来的5 3 3.3h m2发展到14 0 0h m2,辐射区从6 6 6.7h m2发展到33 3 3.3h m2,示范区带动贫困户35 1 1户1 41 4 7人。1.3 推广新技术1 0多年来,为使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生产投入,夯实产业基础。2 0 2 1年末,全县建成使用独立大蚕房1 45 0 0座,改善了大蚕饲养环境;建成蚕沙无害化处理池3 2 0个,解决了蚕沙污染问题;建成小蚕共育户5 6户,小蚕共育率达1 0 0%,大大提高了商品小蚕的质量;省力化蚕台应用率达1 0 0%,提高了养蚕效率;方格蔟应用率达1 0 0%,提高了蚕茧质量;桑树良种覆盖率达1 0 0%,提高了桑叶产量和质量;桑园机械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县依靠政策扶持共投入16 0 0台桑枝切割机用于桑园夏伐和冬伐管护,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条件适宜的园区安装诱虫灯12 8 9盏,实现对桑园害虫的无污染物理防治。在蚕桑生产管理方面,积极引导蚕农做到统一桑园管理、统一蚕种供应、统一小蚕催青共育、统一规范饲养技术、统一消毒防病、统一蚕沙处理,推动栽桑养蚕向标准化生产迈进。1.4 延伸产业链条到2 0 2 1年末,全县有茧丝绸加工企业2家,即那坡县同益新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高山茧丝绸有限公司。加工链条包含缫丝、织绸、印花、保健品等,以优质白厂丝和优质蚕丝被为主导产品,缫丝厂检验5 A级丝占8 5%,6 A级丝占1 0%。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蚕区8 0%的蚕沙沤熟还田;培育桑枝食用菌生产合作社4家,年产食用菌棒2 0 0多万棒,产值超20 0 0万元。1.5 壮大服务队伍县、乡(镇)、村、合作社4级技术服务网24蚕 学 通 讯 4 3卷络基本构建完善,组建远程培训蚕桑专家团队,培养、发现本地的“土专家”,建立人才库,实行蚕桑科技特派员制度。配备蚕桑强村技术辅导员,组建9个乡镇蚕桑技术服务队。聘请广西蚕桑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专家为那坡蚕桑产业发展技术顾问,为那坡县发展蚕桑产业把脉问诊开方以及为培养本土技术员等提供优质技术服务。2 那坡县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短板2.1 园区现代化程度低近年来,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虽然蚕桑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科技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偏低。2.2 产业链短且产业融合低产业链短使得精深加工环节发展动力不足,产品创新研发乏力,附加值低。产业融合低,各产业间分割明显,多为单打独斗,缺乏联合发展的愿景。2.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现有的蚕桑生产服务覆盖面不广,一些区域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2.4 小农户与现代化园区未能有效衔接由于缺少利益联结,小农户难以分享到现代农业带来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推进。2.5 农耕文化的发掘与传承缺失从目前的情况看,包括蚕桑文化在内的农耕文化与当地的特色文化、非遗文化还没有充分融合。3 那坡县蚕桑产业振兴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质量、效率和动力三大变革6。我们认为,那坡县要结合全县经济发展和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以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以打造“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中国蚕桑之乡”为目标,通过加快现代化蚕茧基地建设、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接轨、发掘保护农耕文化等路径,推动蚕桑产业实现现代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那坡县蚕桑特色产业的竞争力,确保蚕桑支柱产业蓬勃、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3.1 建设优质高效现代化生产基地产业要振兴,就要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开阔眼界大胆探索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把握沿边开发开放契机,加强与越南开展蚕桑产业的合作交流,打造跨境蚕桑产业带。以同益新丝绸有限公司炼染数码印花生产项目为突破口,打造中国-东盟桑、蚕、茧、丝、绸合作引领示范区。优化“一区三园三带”的总体发展布局,按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要求,通过低产桑园更新改造、设施设备提档升级、标准化综合管理,将智慧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多元融合应用到现代化蚕桑产业示范园区,打造优质、低耗、高效的生产基地,促进产业持续兴旺发展。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引进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引领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向现代化跨越发展。一是推进种桑养蚕迈进数字化时代。已有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猛山乡万民村走在前列,让机器人当上了“蚕娘”,使养蚕操作更精细,可节省桑叶2 0%,生产效率提高5倍以上,劳动力成本节约5 0%7。可应用精准智控蚕房温湿度的技术,只需在手机上安装小程序、A P P就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养蚕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换气、感光、匀风、消毒等操作,通过摄像头可以查看养蚕现场的情况。二是采用人工饲料养蚕推动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我国科研工作者对家蚕人工饲料育342期 李勤英等:产业振兴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探析 以那坡县蚕桑产业为例做了大量的研究与试验,已取得了实用性的技术成果。业内一致认为,人工饲料养蚕是实现批量人工养殖的新模式,突破了传统桑叶养蚕瓶颈,不受季节限制,可降低蚕病发生率,减少喂食次数,节省部分劳力,实现规模化饲养。国内已有浙江省的嵊州巴贝集团在2 0 1 9年宣布成功实现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目前已经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广西象州县的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也有家蚕人工饲料养蚕示范项目,供试家蚕品种为“桂蚕5号”,幼虫13龄给饵1次,4龄给饵2次,5龄给饵3次,张种产茧量约4 0k g,项目实施不受气候的影响,一年四季都可以养蚕,可实现助农稳增收8。尤其是在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背景下,桑园面积不能大规模增加,桑叶养蚕难以满足产业化发展需求,推广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便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3.2 发展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新型经营主体是蚕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要重点培育已形成适度规模的经营主体,加强其自主研发能力,鼓励联合经营,有效控制交易成本,留住产后环节利润,合理发展观光休闲、科普教育和康养服务等产业,形成纵向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8。有一定程度教育背景的返乡下乡人员是培育乡村蚕桑产业发展新动能的潜在力量。要从中挖掘各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乡村蚕桑产业发展领头雁,将其带回的先进理念、技术与资金等要素,通过联农带农,推动农村创业创新集群发展。着力推进乡村三产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