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学研合作、内部研发与碳排放强度.pdf
下载文档

ID:2596178

大小:1.24M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产学研 合作 内部 研发 排放 强度
第23卷 第6期2023年6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23 No.6Jun.2023产学研合作、内部研发与碳排放强度刘和东,马 爽(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摘要:剖析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机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搜集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产学研合作、内部研发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及其异质性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和内部研发均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并且产学研合作还会通过促进内部研发间接降低碳排放强度。在内部研发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中,其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强于产学研合作,着重提升内部研发水平可以获得更好的碳减排效果。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果受东中西部区位的影响,东部地区总体抑制效果更强,中西部仅对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产生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抑制碳排放强度的针对性建议。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内部研发;碳排放强度;空间杜宾模型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3)6-16-12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3.6.0020引言当今,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对全球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均造成了规模巨大的影响。全球变暖仍然是全人类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但高能耗与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我国碳排放量急剧增加。在国际与国内双重碳减排的压力下,我国明确将绿色技术作为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技术,并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变,从而实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标。产学研合作从外部为企业提供新知识、新技术等创新资源,内部研发促使企业内部形成专有核心技术,两者相互协同从外部与内部同时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厘清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机制,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文献关于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产学研合作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汪明月等1(2021)认为,产学研合作可以通过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和降低创新的风险等机制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进程。崔和瑞等2(2019)分析了产学研低碳技术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吕岩威等3收稿日期:2023-04-10基金项目:2021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形成路径和攻关模式研究”(21GLA004);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联合体组织模式与路径研究”(BR2022056)。作者简介:刘和东(1971),男,安徽庐江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管理;马爽(1998),男,江苏宿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管理。本文通信作者为刘和东。科技战略与政策 2023年第6期17(2021)通过实证分析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得到产学研合作能够有效提高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结论。秦书生4(2012)认为,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可以加速绿色技术创新进程。内部研发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于飞等5(2021)研究发现,在企业间知识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内部研发更有利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许晓燕等6(2013)通过实证分析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各种因素,最终发现内部研发投入的增加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杜泓钰7(2017)通过门槛模型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受到内部研发投入与外部技术溢出两方面的影响,内部研发投入的增加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王惠等8(2016)以企业规模为门槛分析内部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内部研发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由负转正并不断增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内部研发。蒋伏心和季柳9(2017)基于各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地区产学研合作程度不断增强,可以显 著 提 升 企 业 内 部 研 发 水 平。张 运 华 等10(2018)认为,产学研合作有效分担了企业内部研发的风险,加强了知识技术的交流,从而提升了企业内部研发水平。李庆杨11(2013)认为,产学研合作可以减少内部自主研发带来的盲目性,并且有效降低内部研发中存在的风险,促进企业加大内部研发投入。绿色技术创新抑制碳排放强度。Tang 等12(2021)通过 ARDL 方法分析1990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郭丰等13(2022)通过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在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古惠冬等14(2022)基于 20032018 年 278 个城市的数据,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徐佳和崔静波15(2020)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主要通过生产替代能源与节约能源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庄芹芹等16(2020)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与溢出效应,有助于生产中能源的节约与碳排放量的降低。Yuan等17(2021)估计了绿色技术创新与制度质量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当制度质量提高时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更强。朱于珂等18(2022)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通过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综上,现有文献对产学研合作、内部研发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分别做过相关研究,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但缺少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研究。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抑制碳排放强度的机制是什么?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中,直接效应(本地区)、间接效应(其他地区)、总效应大小如何?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哪个更大?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的抑制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如何?对于这些问题,现有文献鲜有回答。为此,本文将剖析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抑制碳排放强度)的机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搜集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产学研合作、内部研发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及其异质性大小。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为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提供决策参考。1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抑制碳排放强度的机制分析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抑制碳排放强度的机制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抑制碳排放强度的机制可以分成三大部分:产学研合作提升内部研发水平;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抑制碳排放强度。1.1产学研合作提升内部研发水平企业内部研发要想产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就需要大规模、长期的研发投入,并且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这也降低了一些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在产学研创新活动中,企业在投入部分创新资源的同时获得了来自学研方的异质性资源(新信息、新知识与新技术等)。这一过程加强了产学研各主体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推动新知识与新技术的产生。产生的创新成果又通过各主体间的交流与共享反馈回企业,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内部研发的刘和东,等:产学研合作、内部研发与碳排放强度18第23卷创新科技效率与水平。1.2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企业为实现以低成本获取新知识与新技术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目标,通常倾向于选择产学研合作而非内部研发。高校与科研院所是人才和研究设备的集聚地,相比企业拥有更好的研发条件。企业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先进的绿色技术,在短时间内提升自身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并带来一定的技术积累。企业通过以自身创新资源为主、以外部资源为辅的模式进行内部研发活动。内部研发活动的持续性决定了企业的知识存量与技术创新能力将会不断提升,同时提升了企业的学习、消化与吸收能力,最终产生的科技创新成果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对整个行业的绿色创新效率产生影响。在相互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会对新技术进行模仿,并加大自身的内部研发投入,力求在行业中占领科技制高点,提升自身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1.3绿色技术创新抑制碳排放强度在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绿色创新成果不断增加。通过对绿色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进行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并推动产业生态化升级,进而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对碳排放强度进行抑制。由图1可知,绿色技术创新通过以下 3个方面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最终抑制碳排放强度。工艺升级。一方面,通过发明新工具或者对已有工具进行升级,提高单个要素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改进工艺流程等改变要素间的组合方式、优化其配置,提高传统产业生产率。在相同的生产要素组合下,工艺升级后产出相同的产品所需要的资源更少,在提升要素利用率的同时有效推动产业生态化升级。产品升级。随着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传统产业自身技术水平和对先进绿色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得到提升,相应地,产品的质量与性能也就得到提升。在消化吸收更多绿色创新技术之后,产出的新产品在同样的价格和功能与更低的碳排放下具备更好的性能与质量,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有效推动产业生态化升级。产业生态化升级。工艺升级一方面促进传统产业扩大能源的选择范围,例如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另一方面通过对现有能源的深度加工,提高其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地区碳排放强度。在绿色创新成果的应用下,产品质量与性能得到快速提升。相比原有产品,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其中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而实现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综上所述,产学研合作有效地提升了内部研发水平,而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同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产出绿色创新成果,并通过绿色创新成果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最终实现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故本文建立的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抑制碳排放强度的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图1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抑制碳排放强度的机制传统产业升级产学研合作异质性资源绿色创新成果应用工艺升级(提高要素生产率、能源利用率)产品升级(提高产品性能、质量)产业生态化升级(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抑制碳排放强度内部研发绿色创新成果图2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抑制碳排放强度的总体框架图内部研发产学研合作碳排放强度2023年第6期192研究设计2.1变量测度与数据来源2.1.1被解释变量。本文采用碳排放强度(CI)作为被解释变量。首先,根据IPCC推荐的方法对消耗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具体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CEi=i=18(CO2)i=i=18Ei SCCi CEFi(1)其中:CEi表示碳排放量的估算值;i表示化石燃料的种类,i=1,2,38;Ei表示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SCCi表示化石燃料i的折标系数;CEFi为碳排放系数。其次,各地区的碳排放强度由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得到,因而我国各地区碳排放强度计算公式见式(2)。CIj=CEjGDPj(2)其中:j表示本文所分析的30个省(区、市),j=1,2,330;CIj表示地区j的碳排放强度;CEj表示地区j的碳排放量;GDPj表示地区j的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上文的碳排放强度计算公式,本文测算了20092020年我国各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并挑选2009年、2012年、2016年和2020年等4个年份的碳排放强度数据,制作出反映我国各地区碳排放强度分布与变化情况的图(见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内蒙古、宁夏、新疆、云南和贵州等)和中部地区的山西多年的碳排放强度均处在前列,同时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与辽宁)的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中部除山西外的地区(安徽、江西等)与东部地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等)的碳排放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图3中代表各省(区、市)碳排放强度的折线逐渐靠近横轴,整体上表现为各省(区、市)碳排放强度呈逐渐下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