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象的实在”:中国近代报业托拉斯观念的学术考察_王琦.pdf
下载文档

ID:2596142

大小:1.91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想象 实在 中国近代 报业 托拉斯 观念 学术 考察 王琦
2023.7 史 料089报业托拉斯在现代新闻学辞书中的定义是:“报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所形成的垄断联合现象。”1其成员报没有生产、商品、法律上的独立性。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现组建报业集团的热潮,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业托拉斯化也成为新闻学者回望的对象。报业集团,简称报团,报业托拉斯是报团的其中一种组织形式,相比辛迪加、卡特尔、康采恩等组织形式,托拉斯的垄断程度最高。关于中国近代报业托拉斯化的研究,学界大多从报业实践的角度展开,通常提到张竹平的“四社”、成舍我的“世界报系”、陈铭德的“新民报系”,还有史量才的“报业王国”等,其中“四社”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报业托拉斯雏形,2(239)史量才的尝试则是近代新闻史上最接近报业托拉斯的一次。学界将这一时期绚烂却短暂的烟火称为报业托拉斯萌芽或报业托拉斯倾向。之所以未形成真正的报业托拉斯,原因大体可归结为:不具备高度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基础,缺乏稳定的社会基础,且政治上受到制约。在近代,报业托拉斯不仅在实践上未获得有效发展,在观念层面也深受批判。后者主要因为报业托拉斯的发展违背了报刊政治功能优先于经济“想象的实在”:中国近代报业托拉斯观念的学术考察【摘要】中国近代新闻学界对报业托拉斯的认识主要基于国外相关情形的一种想象,直到1929年史量才收购新闻报股权事件为此增添了现实与本土的维度,才使报业托拉斯成为“想象的实在”。与之相伴生的是托拉斯化概念,表示中国报业正有沿着营业本位走向托拉斯的趋势,而报业托拉斯则因对公共利益有损害、加剧报纸低俗化倾向、异化新闻记者的劳动等被认为是近代报业“必至”的“危机”。托拉斯化在托拉斯与资本化、商业化、营业本位间,建立起目的地与通路的逻辑连接。出于对目的地危害的担忧,中国新闻学者对“通路”也多转向批判态度。因此,新闻界积极探讨报业发展的新路径,“公有说”“社会本位说”及中国式新闻学等构想的出现,与当时的世界态势及涌动的社会思潮密切相关。【关键词】报业托拉斯“想象的实在”托拉斯化中国式理想报业【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6687(2023)7-089-08【DOI】10.13786/14-1066/g2.2023.7.013 王琦,周光明(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晚清媒介形态史研究(18951911)”(20JYA860022)作者信息:王琦(1995),女,山东青岛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新闻传播史;周光明(1963),男,湖北浠水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新闻传播史。参见刘小燕中国民营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破灭(新闻大学2003年第4期,第18-22页);陶喜红民国时期民营报业托拉斯建设的历史反思(新闻爱好者2016年第7期,第44-47页);李宁史量才报业托拉斯梦想的幻灭(青年记者2016年第27期,第113-114页);左军民国报业托拉斯现象近十年研究综述(今传媒2014年第2期,第52-53页)。090 2023.7 史 料功能的报业原则,3其正当性问题牵涉到了新闻事业能否企业化经营、新闻或新闻产品是不是商品这两个更为根本的问题。4但是,当时“报业托拉斯倾向的出现,还不可能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政治生活构成威胁性影响。相反,在新闻事业不发达的我国,这种倾向还有利于报业形成规模经营,有利于新闻业务的改进”。5这让人不禁疑惑,在整个中国近代并未形成真正的报业托拉斯甚至仅具雏形的前提下,报业托拉斯为何遭到近乎一边倒的反对?当时报界、商界、政界、学界都卷入了中国近代报业托拉斯的争议中,前三者的讨论主要聚焦于1929年股权风波,学界的讨论时间跨度则更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今人对近代报业托拉斯的认识。如果说前三者出于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联而反对报业托拉斯,那么,以自觉的学者身份和相对中立立场自居的学界,缘何对报业托拉斯也抱有普遍批判的态度?换言之,在学界反报业托拉斯的合理性建构中,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对报业托拉斯危害性、严重性的认知?这种认知对中国近代新闻学的演变带来何种影响?一、报业托拉斯:“现代报业必至的危机”1.报业托拉斯作为新名词“托拉斯”一词源于英文trust的音译,也有“托辣斯”“托拉司”“托勒司”“托勒斯”“讬拉斯”等多种写法。1908年颜惠庆英华大辞典中首次出现了trust和托拉斯的对译,将trust解释为“An organization formed mainly for the purpose of regulating the supply and price of commodities”,译为“脱辣司、大公司、信托会社”。其实在此之前,梁启超已将“托辣斯”一词引入中文。他在1902年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中描述“托辣斯特”现象,“自托辣斯特之风行(托辣斯特者,各公司联盟以厚竞争之力也。前年英国之制铁业创行之),而小制造厂、小公司亦无以自立矣”,6并表达了对托拉斯的反对意见。但其在游历美国之后于1903年撰写的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中却改为支持“托辣斯”态度:“抑我国中天产之重要品,若丝,若茶,若皮货,其制造之重要品,若磁器,若织物,苟以托辣斯之法行之,安见不可以使欧美产业界瞠然变色也?”7新闻传播领域的托拉斯首见于章士钊在1911年使用的“新闻托辣斯”一词,他提出了关于组建中国报业托拉斯的想法,“合其财力,并其机器字粒,如机器有余,则直由托辣斯购来而搁置之裁其执事人员,各社记者通力,而合力派遣国内外之通信员,重其薪资,使专责成整顿广告,使其所登之字数与日数,与价目相应”,由此“新闻之根基庶乎可稳,而新闻之价值亦日以高”。8从近代新闻学专著来看:休曼的实用新闻学和徐宝璜的新闻学中虽出现了“托拉斯”一词,却是描述其他行业的;1922年任白涛出版应用新闻学,在介绍美国报界时使用了“报纸托辣斯”一词。9报业托拉斯这一概念一直未引起新闻界的广泛关注,直至20世纪20年代末相关论述才多起来,20世纪40年代又逐渐退场,其论说集中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国外和我国报业托拉斯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报业托拉斯是如何产生的?其发展态势如何?它对报业发展的益处和弊端有哪些?中国报业除了报业托拉斯,未来应走向何方?2.关于报业托拉斯的态度与共识总体而言,除少数仅描述国外报业托拉斯的情况外,多数研究都对此概念表达了自己的立场。黄天鹏在新闻学名论集中收录了日本学者的新闻事业之改善一文,讲述了托拉斯在英美及日本报业的流行,着重介绍了其给日本报业带来的益处,“新闻界托辣斯的利益,在于编辑费之节约,营业费之节省”。10(135-139)作为“四社”之一的申时电讯社在成立十周年纪念特刊中坦言:“世界各国新闻事业都在联合经营及独占的途径上迈进着。吾国报业也只有在这途径上前进,才有发展的希望。”11马星野在20世纪40年代认为托拉斯是资本主义发达到最高峰的表现,其“有益于报纸乎?抑有损于报纸乎?殊无定论”。12对报业托拉斯表达积极或中立态度的只是极少数,更为普遍的是陈述其弊端并持消极或批判立场。批判的理由可归结为以下三点。笔者在申报数据库中以“托拉斯”“脱辣司”“托辣斯”“托拉司”“脱拉斯”“托辣司”“脱辣斯”“脱拉司”八种主要写法来检索,发现使用次数最多的是“托辣斯”,其次为“托拉斯”。本文采用当代通用写法“托拉斯”。资料源于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英华字典数据库。程其恒各国新闻事业概述(国民图书出版社,1944年版),书中主要描述了英、美、法、德、日本和土耳其新闻事业的发展情况,谈及英国新闻事业时使用了“报业托辣斯”的描述,但基本不涉及对此的评论。类似情况的新闻学专著还有刘元钊新闻学讲话(乐华图书公司,1936年版)、胡仲持关于报纸的基本知识(生活书店,1937年版)。2023.7 史 料091(1)反对报业托拉斯对公共利益的损害,尤其是言论自由和报刊舆论功能。但凡陈述报业托拉斯的危害,这一点必然提及。报业托拉斯的形成使许多小报馆丧失了生存空间以至没落,阻挡了自由竞争。同时,报业托拉斯所形成的舆论影响力巨大,且容易被资本家操纵。正如储玉坤在评价美国报团发展时所言:“本来报纸评论的功能,仅在引导舆论,走入正轨,现在被操纵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刊载千篇一律的评论,如何能尽量发挥报纸引导舆论的功能呢?而且言论自由也变成了徒托空言了。所以现在报业的托拉斯化,也就是现代报业的一大危机。”13(28)(2)反对报纸低俗化。托拉斯会造成或加剧报业的黄色新闻倾向,“在纸面上也有美国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的倾向,本来纸面到今日已脱离了政论时代,而到新闻本位时代了,新闻纸的资本色彩愈浓,为求营业的发达,只迎合读者的下级趣味”。14(23)这种倾向也将触发反托拉斯运动,“新闻纸业之资本化及托辣斯化,是污辱新闻纸之本来的天职,由其伟大的力量只竭力满足民众的低劣感觉为能事,或为国际战争制造者(War Maker)时,这像产业上要起反托辣斯运动,同样也必有反新闻托辣斯的运动”。15(3)反对报业托拉斯对新闻记者的异化。被称为“我国第一本无产阶级新闻学论文集”2(303)的新闻之理论与现象,提供了对此问题的独特思考。张友渔指出,当报业发展到托拉斯的境地,“所谓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在资本主义化的社会里,摇身一变,沦于知识劳动者的地位,受着资本家的驱使和鞭策,即使不是直接的奴隶,也仍是间接的奴隶”。16“无冕之王”是近代以来记者职业地位的重要象征,17而托拉斯的出现使这种荣誉难以为继,记者只能沦为“知识劳工”,丧失职业尊严,这无疑是对记者的一种劳动异化。胡道静对上海报界的考察则提供了分析报业托拉斯影响的另外一种思路。“上海报业既发生高度资本主义化的现象,就显著地有以下两个反应:(一)在托拉斯圈外的营业性质的报纸,既不能作正面的抵抗,乃趋向于黄色新闻化来迎合低级趣味,以图生存;(二)前些时候的三日刊小报,都是谈谈风月的,至此亦多转而涉及政治,并且有恢复出日刊的风气,如以三日为名的晶报也变作日刊了。”18(71-72)托拉斯的影响范围,除涵盖正在形成托拉斯的报业组织,还包括了整个报界生态,其影响可根据不同报纸的性质分而述之。胡道静首先将商业报纸做圈层划分,分为托拉斯圈内和圈外。而圈外的,又分为营业性质的报纸和小报,前者因此走向了黄色新闻倾向,后者却在托拉斯掌控下的言论空间中找到了谈论政治的缝隙。1930年前后关于报业托拉斯主要形成两大共识:其一,报业托拉斯是现代报业发展的危机;其二,报业托拉斯是一种“必至”的趋势。合而言之,报业托拉斯是“现代报业必至的危机”。从行业发展来看,“此托辣斯之实现是现代产业界共通之状态,新闻界也无例外”,10(135-159)黄天鹏也认为“新闻纸作为一种文化的营业,自然也逃不出这个潮流”。14(23)从地域范围来看,“此种托辣斯之趋势,已由一地而至全城,由一城而至一省,由省而至全国,由欧洲而至美国,而渡海东来,在中国资本主义亦已侵入新闻界”,19(161)“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之势所必至,不独在英唯然,特英为首耳”。20托拉斯已然成为席卷各行各业的浪潮,新闻业无可避免,且这股报业托拉斯的潮流已在西方国家掀起波澜,作为一直以西方报业为先驱的中国报业也必将受其影响。由此戈公振指出:“这也是中国报纸进化的一种必至的现象罢!”21储玉坤直接将其归纳为内嵌于现代报业的一个特征,“现代报业的特质,一言以蔽之:报纸商品化,报馆托拉斯化,管理科学化”。13(53)二、“想象的实在”:报业托拉斯化建立目的地与通路的隐喻 1.关于报业托拉斯的想象性与实在性近代中国,报业托拉斯未能成为一种实在,即真实的存在,已成为当今学界的共识。近代新闻界的相关论述中,除少数新闻界人士到国外考察了报业托拉斯,大多是基于对国外或国内相关情况的一种想象,且这种想象与现实间存在一定偏差。中国近代曾提及的国外报业托拉斯机构,大多属于英美,其次是日本。真实的情况是,美国在1890年谢尔曼法(Sher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