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防洪河道景观提升研究——以新乡凤泉湖右岸景观带绿化工程为例.pdf
下载文档

ID:2595983

大小:8.33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城市防洪 河道 景观 提升 研究 新乡 凤泉湖右岸 绿化 工程
412023 No.5合环境保护、休闲、文化及感知需求进行治理。刘滨谊等3提出,我们固然应重视百年一遇的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但也不应忘记在几百年漫长时间里程中人与自然的其他需求,并强调多学科合作的生态性防洪规划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学术界已认识到景观、生态对于防洪河道的重要性,但大部研究仍以防洪为主导,针对景观防洪一体化的建设模式仍在探索中。2 防洪河道景观现存问题我国防洪河道对城市生活的割裂感来自于河道“两高一长”的特点。在我国建立兼顾安全与宜居的防洪河道需考虑河床水位高、人口密度高、河道延续长等特点。1)河床水位高 我国河道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可上溯数百年,河床位置相对稳定,长期泥砂沉淀导致部分河床远高于城市。黄河河南段是最典型的“悬河”,通常高于城市约10m。防洪河道在此类城市中类似于城墙,将市民与河水生态完全隔绝。2)人口密度高 我国城市人口众多且人员密集,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9亿,部分城市人口密度高于2000人/km2,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极大,在此情况下,防洪堤坝通常建设得更高更坚固,对人居环境的割裂感更强。3)河道延续长 由于运输、取水等原因,各国城市多选择依水而建,我国也不例外,许多城市的基本架构是沿河道而建呈长条形,或依河湾而建呈方形,上述2种城市设计特点最大程度地将人群分布在河道两侧,这给防洪河道建设及后续景观改造带来挑战。基于防洪河道“两高一长”的特点,为解决传统防洪河道场地狭长、高差大、集中式绿地分散、生态薄弱、功能单一等问题,叶梦如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城市防洪河道景观提升研究以新乡凤泉湖右岸景观带绿化工程为例Landscape Enhancement of Urban FloodControl River:Taking Landscape Engineeringof Right Bank Landscape Area of Fengquan Lake in Xinxiang as an Example叶梦如 YE Mengru摘要传统防洪河道在部分城市已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阻碍,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进行城市防洪河道景观提升研究,结合我国河堤“两高一长”的特点,提出以活水复绿、明确贯通、功能融合为基本原则的景观提升方法,并以新乡凤泉湖右岸景观带为例,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关键词河道景观;城市防洪;生态景观;滨水空间;堤坝AbstractTraditional flood control channels,although plays vital role in safety protection,have become barrier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Nature channel and bank nowadays became cold and rigid wall-like infra-structures,blocking peoples sight and destroying the overall landscape of cities.In which context,focusing o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river banks,this paper studied landscape enhancement of flood con-trol channels.This paper proposed a set of landscape enhancement methods,including bank greening,tour system design and function integration.At last,taking flood control channel of Fengquan lake in Xinxia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implementability of proposed methods.Keywordsriver landscape;urban flood control;ecological land-scape;waterfront space;dam 0 引言加强防洪河道建设是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的必然需求。我国城市水系众多,城市持续面临暴雨洪灾的威胁,特别是“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后,城市防洪建设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防洪河道建设复杂,不仅关系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因此防洪堤坝的建设和加固会在大多数水系丰富的城市内持续进行。然而,传统的防洪建设往往以修筑护岸、堤坝、防洪墙的方式在河道与城市间建立起一道屏障,从而保护城市免受水患,但无形中也在城市空间与河流水域间筑起一道生硬的高墙,阻断了城水交流互动,成为人们亲水、近水的障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水平。城市安全固然重要,但其对城市人居环境及城市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影响必须协同考虑。因此,在现有防洪河道基础上,以及在保障当前安全保护力度不下降的前提下,后续景观设计改善城市环境、助力城市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也是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关键。1 国内外研究国外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城市防洪措施中引入人工安全建设和自然景观生态和谐统一的理念。1990年,日本在欧洲“近自然河流”理念的影响下,倡导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美国、德国等相继拆除河床上的硬质材料,尽可能减少河流整治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河流回归自然的目标1。我国学术界也形成了城市防洪中安全与生态协同的主流思潮。俞孔坚等2认为城市水系治理不能以单一强调“美化”目的、卫生目的和防洪目的,从而破坏城市中最具灵气的自然景观元素,而应以生态为主线,综风景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城市建筑空间2023 05 0620.indd 41城市建筑空间2023 05 0620.indd 412023/6/26 17:15:442023/6/26 17:15:44422023 No.5提升人居质量,亟需有针对性的防洪河道景观提升方法。3 防洪河道景观设计方法本文提出一套针对我国城市特点并结合防洪堤坝建设实际情况的景观提升方法,包括复绿活水、明确贯通、功能融合3个方面。3.1 复绿活水重塑河道生态基底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除通过截污、清淤等传统治理手段外,还需重构与调养河道的生态环境,重塑河道及河岸的生态基底,提升河道自身的修复能力。1)复绿是在确保防洪堤安全稳定的基础上,通过种植植被对裸露的防洪堤进行“柔”化处理,削弱防洪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结合近自然、模拟自然的理念,堤顶以乔木为主,搭配灌木、草花,注重对林下植物组团的塑造;堤坡以草本、灌木为主,注重对堤坡的覆盖;滩地以草本植物为主,近水岸区域以湿生、水生植物为主,注重对滩地生境的打造。通过不同区域的协同绿化,实现防洪堤从“灰色、黄色”到“绿色”的转变。2)活水需综合考虑洪水期泄洪要求和枯水期的水位高度,防洪堤尽量采用复合式断面,以充分利用河滩地。通过不同的断面形式结合水生植物形成多样的水岸环境,净化水质,为水生动物、鸟类提供繁衍栖息的场所,提高河道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恢复河道原本的自然活力与生机4。洪水期,河滩地扩大了行洪断面,可起到防洪减灾、缓冲消能的作用5。3.2 明确贯通建立便捷的道路系统为满足人们亲水、近水的需求,景观带内需建立便捷、快速、贯通的路网系统,方便游客从城市一侧快速到达堤顶、河滩开展游赏活动,拉近城市与河道之间的距离。路网系统包括游赏型和功能型,游赏型道路顺防洪堤走势贯穿堤顶、滩地,连接主要的景观节点和活动场地;功能型道路消除场地高差的不利影响,连接各条游赏道路,形成“城市堤顶滩地”的道路通廊,提高河道的可达性。结合城市一侧居民区、商业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布置多个出入口,方便不同位置的游客快速进入景观带。考虑到从城市一侧很难看到河道水源,同时存在堤顶高差大、可视范围有限的问题,背水坡必须结合出入口设置明显的景观标识,提升河道在城市一侧的明确性,以更好地引导游客从城市到景观带开展游览活动。12景观提升前黄土堤坝现状景观提升前场地内黄土裸露,无植被覆盖123.3 功能融合以人为本促发展在保障安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考虑人民群众对城市游憩场所、滨水休闲互动空间的需求,充分利用城市河道资源。结合市民和游客观光、游赏、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的使用需求,合理布置多功能活动场地和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河道的游赏功能并提升河道的社会价值。将城市文脉与景观相融合,培根铸魂,以历史文化为主线,结合河道、防洪堤打造文化景观长廊6,形成集绿色生态、人文风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水空间,树立城市精神,彰显城市风貌。4 新乡凤泉湖右岸景观带绿化工程基于以上设计方法,以新乡市凤泉湖右岸景观带绿化工程为例展开进一步探讨,并结合实际工程提出具体措施。4.1 项目背景依托于共产主义渠形成的凤泉湖右岸景观带位于新乡老城与北部生态新城的交接地带,包括凤泉湖右岸水利已建成的土质防洪堤和堤内滩地两部分。随着新乡“城市北延策略”“拥湖发展策略”提出,凤泉湖成为顺接城市绿色空间、连接新老城区的重要区域,如何消除水利堤坝的不利影响,助力新乡生态宜居一体化生态新城建设,成为后续景观设计亟需解决的难题。4.2 项目难点4.2.1 防洪堤严重割裂城湖关系景观带内已完工防洪堤形成一道长约10.50km、平均高度为8.50m、相当于3层楼的黄土高墙,将防洪堤南岸的城市与凤泉湖割裂为毫不相关的两部分(见图1)。4.2.2 生态基底脆弱景观带内除少量杂草外,无植被覆盖,黄土裸露,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见图2)。河道水体存在一定污染,驳岸类型及水岸环境单一,水体自我修复能力较差。4.2.3 堤顶范围有限,设计难度大景观带总面积约1.39km2,其中滩地占比最高,为41%,两侧堤坡占总面积的29%,堤顶仅占总面积的30%,且宽度仅有20m和50m两种类型。较大的高差与坡比、较窄的堤顶空间及水位不断变化的滩地给景观设计带来一定难度。4.3 基于防洪工程的景观设计提升4.3.1 因势利导,结合防洪堤复绿活水依托水利施工已形成的滩地、迎水坡、堤顶、背水坡4个空间,因势利导地进行差异化种植。堤顶是人们主要活动的空间,因此更注重植物的遮阳和观赏效果。结合景观带的主要园路和节点,以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作为绿化骨架,特别选用北美红枫、银杏、白蜡、栾树等秋色叶植物,打造堤顶夏季浓荫蔽日、秋季层林尽染的植物风貌。中层搭配观花、观果的小乔木和花灌木,如樱花、石榴、海棠、碧桃、紫薇、红梅等,下层搭配耐荫常绿灌木,如南天竹、红叶石楠篱或萱草、葱兰等草花地被,形成堤顶花开四季的繁花景象(见图3)。考虑到冬季植物景观,局部穿插种植白皮松、油松、圆柏、广玉兰、桂花等常绿树种。滩地既是重构水岸环境的重要空间,又是人们亲水、近水的活动场所。在河道及防洪堤已建设完工的情况下,通过在滩地较宽处增设浅水区的方式,改变原本河道僵直的堤防走势,模拟自然河流的弯曲状态。浅水区水深0.50m,采用草坡入水和点缀置石的生态岸线形式,结合滩地的宽度和景观形成湿地、水塘、水洼、生态岛、草甸、溪流、浅滩等多样的水岸环境。在植物选择方面,浅水区与水岸交界处种植睡莲、千屈菜、芦苇、再力花、香蒲等既具成片景观效果又可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面积较大且距水较远的滩地通过种植马鞭草、紫菀、蓝花鼠尾草、金鸡菊等草花打造大面积的粉紫色、橘黄色系花海,提高滩地的景观性(见图4)。考虑到滩地的遮荫需求,结合人们主要活动城市建筑空间2023 05 0620.indd 42城市建筑空间2023 05 0620.indd 422023/6/26 17:15:442023/6/26 17:15:44432023 No.5堤顶种植效果滩地花海种植效果凤泉湖右岸景观带交通断面345点、活动空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