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理论
土壤
重金属
中的
应用
现状
问题
展望
钟亮
钟 亮,王 淼,李建龙,等“源汇理论”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现状、问题与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源源汇汇理理论论”在在土土壤壤重重金金属属污污染染监监测测中中的的应应用用现现状状、问问题题与与展展望望钟 亮,王 淼,李建龙,赵海霞,苏安劼,龙诗颖(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系,江苏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监测以及污染来源解析,制定适宜的污染防治措施将有助于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通过引入“源汇理论”,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源汇理论”的定义、原理、特点及其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意义,并从污染区域监测、污染来源解析、污染源汇关系 个方面总结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源汇理论”在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分析过程中存在信息提取难、精度不高、难以准确验证、未能实现动态分析、未能形成体系等问题。随着“源汇理论”的不断丰富,在其指导下,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应围绕“从传统机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点 线 面结合监测验证框架,天 空 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和验证体系,从上升到技术集成,监测、评估、溯源、预警与防治相结合”等方向发展,以期为构建大面积土壤重金属污染智慧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决策系统奠定基础。关键词:源汇理论;土壤污染监测;天空地一体化动态监测;应用效果;“”技术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作者简介:钟 亮(),男,江西萍乡人,博士,从事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及修复研究。:。通信作者:李建龙,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农业遥感、生态农业与“”技术应用研究,:;赵海霞,博士,副研究员,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地理、政策分析与评估研究,:。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安全。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迁移缓慢、毒性强且不可逆转等特性,随着食物链逐渐累积,最终被人体摄入并积累也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总体超标率达 ,且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约损失 万 年粮食作物。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受到政府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源汇关系最早应用在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领域,通过研究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产生 扩散 吸收”过程,以达到减少大气污染、缓解气候变暖的目的。之后,陈利顶等将源汇的概念引入到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中,将源汇景观理论用于研究生态过程发生和消亡的过程。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发现土壤重金属污染同样具有明显的源汇关系,并逐渐开始重视基于“源汇理论”的相关研究。黄赵麟等证实在明晰污染源的基础上,对污染汇集特征进行分析,能有效达到“控源切汇”的目的,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管控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在阐述“源汇理论”定义、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并充分总结“源汇理论”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意义、应用进展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并丰富理论支撑。“源汇理论”的原理与特点 “源汇理论”的定义与原理源汇理论中的“源”是指一个过程的源头,“汇”是指一个过程消失的地方。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源”是指可能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源头,“汇”是指吸收污染物的区域或生态系统。由图 可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成是从“源”到“汇”的过程,其来源主要包括自然源、工业源、生活源、交通源和农业源,不同污染源通过成土母质、大气沉降、灌溉和径流、固废和堆肥等不同途径进入到土壤江苏农业科学 年第 卷第 期中,不断积累最终形成重金属污染,通过遥感技术等手段即可对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当确定污染区域和污染程度后,再从“汇”到“源”进行污染来源解析,探析其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程度、污染影响因素、污染过程等。因此,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源汇理论通过讨论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去向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和发生机理,有针对性地遏制土壤污染物的产生与迁移,最终达到污染防治的目的。“源汇理论”的特点“源汇理论”有以下 个特点:第一,针对性。“源汇”是针对特定的生态过程,在分析时首先要明确待研究的生态过程。第二,相对性。同一种类型,针对某一过程可能是“源”,而对于另外一种生态过程可能就是“汇”。第三,动态性。在生态过程的不同阶段,相同景观有可能起到不同的作用,随着过程的演变,源汇性质也在发生变化。第四,贡献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类型“源”或“汇”景观,在研究格局对过程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它们贡献的差异。即使是同类型的“源”或“汇”,对过程也可能贡献不同。第五,综合性。由于景观是代表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的集合体,景观的源汇性质自然要和影响它的各种要素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源汇景观的特点体现在各种要素的空间耦合关系和综合作用的结果上,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源汇理论”的应用领域与进展 “源汇理论”的应用领域在土壤侵蚀风险评价方面,通过“源汇”景观格局分析,可以有效地揭示不同景观格局发生土壤侵蚀的风险,找出不利于水土保持的景观格局所在的关键地区,从而探讨关键地区景观格局的优化途径和方法。在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在生态规划中科学合理地布设源汇景观类型的空间位置,就可以将流失的面源污染物质控制在关键的“源”区,或从污染物流失的路径上拦截,从而起到控制面源污染、保护目标区域的作用。在濒危物种保护方面,可以通过“源汇”景观评价方法,分析不同景观类型相对于目标物种的作用,评价景观空间格局是否有利于目标物种的生存和保护。在城市热岛效应控制方面,在分析热岛效应“源汇”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调控城市内的景观类型与分布,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源汇理论”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意义从土壤重金属源汇关系出发,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污染源识别和影响范围判定,有助于土壤污染修复或污染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对土壤环境存在潜在风险的区域,可以通过源解析方法明确主要风险来源及主导区域,这有助于制定区域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策略,减少无意义的土壤修复工作。对土壤重金属迁移特征和途径进行研究,了解区域土壤重金属迁移方式和模式,能够更精准地判断可能存在污染风险的区域,有助于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制定更加有效的风险防控方案。“源汇理论”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进展及问题 污染区域监测土壤作为重要的地理载体江苏农业科学 年第 卷第 期之一,遵循地理第一和第二定律,在空间分布上既具有相关性,也存在异质性。因此,通过土壤采样进行检测获得的结果,仅代表点位自身的情况,与区域整体土壤状况存在一定差异,以往常使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插值方法进行区域模拟预测,主要包括克里格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法、径向基函数法等。但这种“以点代面”得到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的方法,通常需要足够多的样本以代表整个研究区的空间变化特征,否则导致模型精度不高且结果容易受到高属性值影响。因此,该方法难以满足大面积快速、准确、动态监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需求。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光谱分辨率高和波段信息丰富的优点迅速发展起来,在快速估测土壤和作物信息上有其强大的优势,为大规模土壤污染监测提供支撑,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等探讨高光谱数据与 可提取重金属()之间的潜在关系,并建立估测模型,发现当作物受到 胁迫时,利用农田水稻叶片的高光谱数据估算农田土壤 的浓度具有一定的潜力。等通过水稻田间冠层光谱数据,开发出一种用于估算土壤砷含量的多变量植被指数。等提取并分析 种土壤重金属光谱特征的位置和数量,发现这些波段能较好地反映土壤有机质、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的光谱特征,为大面积土壤重金属含量遥感监测提供依据。当人们对地面高光谱数据估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机理研究清楚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航空、航天高光谱遥感大面积监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研究。目前在农田、矿区、城郊等区域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基于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图进行污染汇集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对重点污染区域进行识别和预警,也可为污染源的鉴定与分析提供依据。其中空间关联分析运用最广泛,主要包括莫兰指数、热点分析等方法,能够识别出具有统计显著性 的 污 染 高 值、低 值 和 异 常 值 的 空 间 聚 类区域。污染来源解析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可分为定性源和定量源解析 个方面。定性源解析是通过对污染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识别,进而判断污染源类型。定量源解析不仅要识别污染源的类型,还要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污染源对土壤污染的贡献程度,以更加明确污染源信息。当前主要的土壤重金属源解析研究方法类型及其优缺点见表。表 土壤重金属源解析方法污染源解析方法方法类型具体方法优点缺点定性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对检测数据进行特征分析,方便快捷且精度较高难以进行实际排放源的匹配地统计分析克里格插值、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插值结果图可以在空间上直观地分析污染源及其空间变化规律样本量大,异常高值对结果影响较大定量受体模型化学质量平衡模型法()、正定矩 阵 因 子 分 解 法()、模型法等克服模型给出负值源贡献的特点,从受体出发快速获取因子识别污染源样本量大,部分模型需要源成分谱示踪技术稳定同位素比值技术、重金属形态分析等精确追踪污染源的迁移过程和污染贡献度耗费成本较大,重金属含量较低时解析结果不明显机器学习模型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多项式贝叶斯()、人工神经网络()等建模精度较高,且适用于大面积源解析研究模型分析源于实际污染源匹配,需其他辅助变量进行匹配确认组合模型 和 结合,和 结合,、和 结合等对于污染源的分析更加精准和可靠,各方法优势互补样本量大,数据处理更加繁琐 在定性源解析方面,主要包括多元统计分析法和地统计分析法。其中,多元统计分析法通过分析重金属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其组合特征或分布规律,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地统计分析利用克里格、反距离权重等空间插值方法,通过模拟预测获得区域内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而对可能的污染源进行分析推断。等以黄土高原白银区农田中的 种土江苏农业科学 年第 卷第 期壤重金属为研究对象,比较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空间偏差()、富集因子()、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定性源解析方法,并确定自然源、工业源和污水灌溉是研究区内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三大主要来源。等以江苏省海岸 种土壤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克里格和逐步回归方法确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多尺度来源。在定量源解析方面,主要包括受体模型、示踪技术、机器学习模型和组合模型。其中,受体模型来源于大气污染物的源解析研究,通过分析污染源和受体中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征来识别污染源并量化污染源的贡献率,在定量源解析中较常用,主要包括化学质量平衡模型法()、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模型法。示踪技术基于同位素质量守恒原理,通过测定土壤受体中同位素的组成,对污染源进行定量解析,主要包括稳定同位素比值技术、重金属形态分析等。等结合、模型和同位素比值技术,对河南省开封市郊区农业区的重金属来源进行定量识别,发现该方法在特定来源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协调性。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以及能够对污染源的贡献程度进行精准量化,在环境污染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等利用地理大数据并结合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长江三角洲不同行业导致土壤污染的区域。为了充分发挥各方法的优势,以便更加精确且可靠的解析污染源,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利用组合模型。韩存亮等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某农业土壤集中分布区域,综合采用、和同位素比值等多种方法,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与源解析,发现将多种方法相互结合与印证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等综合、和 方法,以确定重金属在不同土地用途之间的来源、运输路线和贡献,其中草地和农田土壤从地表径流和大气沉积中吸收重金属,而林地土壤只从大气沉积中吸收重金属。此外,陈丹青等分别将 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均准确解析出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污染源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