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引《诗》探析.pdf
下载文档

ID:2593968

大小:1.74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世说新语 魏晋 士人 探析
第 卷 第 期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年 月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余承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引诗探析余承香(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 重庆)摘要:“善引用”是世说新语的重要特点其引诗用诗的部分尤其值得关注 或正取诗义或反取诗义剪裁舍取化为己用 魏晋士人引诗是由中国士人的知识结构和对诗经的特殊偏爱魏晋时期文学自觉、尚清谈等时代特色及整个民族文化谱系中引诗用诗的传统等文化心理因素共同导致的 这对研究诗经经学地位的解构、文学审美的突破及其在文学史、传播史层面的影响均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诗经 世说新语 魏晋士人 心态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刘宋初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的清谈玄言、逸闻轶事 胡应麟评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世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善引用”出色的用典技巧是这部古典名著创造这种美的关键:以旁征博引来巧妙概括叙事、表述人物言语或故事内涵 其中士人引诗用诗的文学风气尤其值得关注 学界关于世说引诗问题的探讨多从诗经典故及其援引后的效果入手如范子烨统计了世说对先秦典籍的引用情况强中华具体分析了世说中的每一个诗经典故张立兵从世说引“诗”的特点论述诗经经学地位的解构与文学的张扬其他作者(如潘秀玲、肖希凤等)则将世说对诗经的引用方式进行分类并讨论其用典的感情色彩由此可见对魏晋士人引诗这一文学现象的讨论还局限于文本忽视了此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因素进而缺少了对其文学史及现实意义的认识 一、正取与反用:世说中士人引诗概说 世说共有 则引用诗经主要集中于言语一门共 则 例占总引用篇章的三分之一文学 则 例 排 调 则 例 赏 誉 则 例伤逝规箴贤媛各 则 例仇隙容止假谲纰漏轻诋各 则 例从诗经角度看世说共引用诗经 篇有 则引自风涉及 篇诗歌 则引自雅涉及 篇诗歌 其中引自小雅 则 篇大雅 则 篇 则引用颂诗句仅涉及 篇 虽然世说的引用对风雅颂三个部分的内容都有所涉及但对雅的引用明显多于其他两个部分占总引用量的 其中又偏向引用小雅引自小雅的数量占引雅部分的.此外对颂 的引用明显少于风 雅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关于用典方式不同文人有不同的划分方式如宋人魏庆之将其分为“直用其事”及“反意而用”种 元人陈绎曾则将其分为反用、正用、暗用、借用等 种 笔者认为根据典故的内涵是否发生改变可将世说引诗经的方式分为正取诗意和反用诗意两大类(一)正取诗意采用这一类用典方式的共 则最明显的是其中有 则对诗经原文直接援引:用诗经成章成句以代言 这种直接引用不仅贴合人物丰富叙事而且起到了融会情感的作用文本与引诗之间形成了有机协调 以规箴第 则为例:何晏、邓飏令管辂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称引古义深以戒之 飏曰:“此老生之常谈”晏曰:“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 今君一面尽二难之道可谓明德惟馨 诗不云乎: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出自小雅鱼藻其意为将事情深藏于心里永远不会忘记 管辂给何晏和邓飏算卦叮嘱二人要小心谨慎邓飏以为是老生常谈不以为然而何晏则引用诗句表示会把管辂的警言牢记于心仅仅一句意思却清晰简洁地表达出来了语句凝练意蕴丰富由于世说去繁就简的文体限制除直引诗句外还有 则独引诗经篇题以达意 如言语第 则记载魏明帝曹叡为了彰显对舅家的敬爱之情特以“渭阳”作为其专门为舅家建造的馆舍之名“渭阳”为十五国风中秦风第 首诗篇名此诗是秦康公在做太子时将舅氏晋公子重耳从雍城送到渭阳时所作 在送别舅舅时秦康公想到已故的母亲整体气氛从慷慨高昂转至抑郁低落表达了甥舅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儿子对已故母亲的思念 全诗 章每章 句反复吟咏“我送舅氏”之情:“至渭阳者送之远也 悠悠我思者思之长也 路车乘黄、琼瑰玉佩者赠之厚也”情真意切、蕴藉深长 康公母秦姬在康水送别时已亡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时其母甄氏和外祖母亦亡虽二事有别借渭阳之名表达内心惜别之情及念母之思契合人物关系且情感恰到好处 当然这种引用方式的前提条件必须是魏晋士人熟知诗经中的篇题才能达到单引篇名以括诗意、表达情感的作用除此之外摄取篇章中一二关键字词、暗用典故“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融而化之不露痕迹也是世说中士人引诗用诗的常用方法之一如言语第 则:李弘度常叹不被遇 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北门”篇指邶风北门其诗曰:“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这首诗主旨是作者诉说任务繁重而俸禄微薄之苦 世说记载李充出身贫寒没有当官的可能还比不上北门的作者 当李充获得扬州刺史殷浩提拔时哪怕只是管理一个不足百里之地也毫不推辞、欣喜若狂这就好比猿猴被猎人追杀逃入山林活命要紧哪还顾得上选择树木呢?李充引述这首诗是为了表达自己即使做七品小吏也愿意的态度短短四字便将李充所处的窘迫境地展现出来更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卑微与无奈 类似的还有言语第 则“文王之诗”言语第 则“黍离之痛”伤逝第 则“黍离之哀”规箴第 则“召伯之仁”等语言简约典雅、内蕴明晰(二)反用诗意相较于正取诗意一类世说反用诗意一类数量不多仅 则占总引诗的四分之一可以看作对诗经的创造性使用 虽引用了诗篇但却只借其字不借其意将诗句的本意进行延伸或转换化为己用诙谐幽默又意蕴盎然以排调第 则为例:袁羊前去拜访刘恢虽然客人已至刘恢在内眠未起未行主客之礼袁羊便诵“角枕粲文茵锦衾烂长筵”以讥 此句化用自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角枕”“锦衾”皆为葬具 这本是一首寡妇悼念亡夫、抑郁不得眠之诗但袁羊故意改用此句嘲讽刘恢贪慕温柔乡、睡得像死人一样 刘恢尚公主其妻是晋明帝女儿庐陵此举无疑是把公主也比作了寡妇因此庐陵公主愤愤不平直言袁羊是“古之遗狂”一句诗就将袁羊的疏狂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魏晋士人在有意识地根据自身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剪裁取舍贴合语境的诗句将人物言行有机融为一体 这种对诗经语言艺术的自觉利用不仅贴合人物性格形象地刻画出魏晋士人的率真任诞与清俊通脱更使得世说文采斐然、意蕴生动 二、传统浸润与清谈风尚:世说中士人引诗的文化心理 从世说中记载的有关士人引诗用诗的例子可看出这种引诗用诗的文学现象并非某一时期或某一个体特有的它从汉末一直延续到魏晋年间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 这一特殊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因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诗经被魏晋士人大量研读文人乐于引用诗经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士人由研究经学转向迷恋老庄 玄学的异军突起对儒家学派的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作为经学的一部分 诗经学自然而然也进入衰落期 政治上的混乱使得在意识形态上处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并促使士人从多角度阐发诗经 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代)辑录魏晋时期治诗学者 人著述 部 赵婧魏晋诗经学研究辑录此时期有著述的诗经学者 人著述 部无著述的 人 无论从学者数量还是著书数量来看诗经仍为魏晋士人关注的热点 由此可知世说中士人引诗用诗现象并非无迹可寻无论是三家诗还是毛诗都已成为魏晋士人品评的对象这是由诗经本身在魏晋士人中广泛流通决定的(二)引用诗经传统深厚魏晋士人发扬光大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被引用的历史源远流长 春秋时期诗经在文学创作、日常生活乃至政治交往中便已发挥重要作用 先秦典籍中多有对诗经的援引如孟子“七篇征引诗句 处”、荀子“论诗 处征引诗句 处”这些征引多是用诗经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诗经具有表达政治思想、陈述政治意见的功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汉书艺文志载:“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常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 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据俞志慧统计左传记载外交宴赋诗 首 次、国语赋 首 次 可见熟练运用诗经以“专对”是使节的必备技能 孔子敦促门下弟子学习诗经不仅因为“不学诗无以言”更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学诗用诗是上层社会交往的必要基础也是文学创作、政治外交的关键 及至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诗经被尊为经典 此时出现了一批专注于研诗注诗的学者诗经学研究取得了很髙成就引诗用诗的传统也被完整延续下来 在文学创作方面诗和汉赋的关系非常密切潘世恩曾言:“诗为赋之统宗赋为诗之辅佐”刘熙载则直接将汉赋的源头归之于诗经:“言情之赋本于风陈义之赋本于雅述德之赋本于颂”汉赋与诗的渊源不仅表现在其创作思路上更表现在汉赋大量引诗 用诗 中 陈曦汉赋引诗考论统计:两汉征引过诗经 的作家有 位涉及 篇赋 首诗汉赋名篇中几乎都有诗的影子 此外史学家还将诗经引作史料如司马迁写殷周历史多取材于诗 对史学家而言诗经不光是史料还是一种评价历史的经典标准 在引诗用诗传统的浸润下魏晋士人形成了独特的知识结构和对诗经的特殊偏爱 这一时期的文人在创作时大多自觉引用诗经三曹、七子、陆机、潘岳、陶渊明等的创作无不取法于诗:或引用诗经语句增添文采或摘取诗经物象寄寓情思或以诗经为喻说理明道 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不时能感受到与诗经的共鸣 可见世说中士人引诗用诗是传统的延续(三)文学自觉清谈之风推动士人对诗经再阐发陈寅恪曾说:“解释词句征引故实必有时代限断”魏晋之际的文学自觉使诗歌的评判标准从“诗言志”的诗教中挣脱出来 陆机将诗歌的审美性质表述为“缘情而绮靡”极大地突显和提升了诗歌的抒情作用是我国诗学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魏晋文人重“情”与“形”不仅将其总结为一种理论认知更在文学创作中充分实践这既是对“情”的认识又是对“形”的全面体现这些经验使得他们在解读诗经时更注重其审美功能 魏晋士人对诗经诠释风格的转向也对后人解读诗经的视角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梁简文帝萧纲专门从诗经中别裁出以抒情为本的“风诗”纂成毛诗十五国风义 在魏晋这样“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能、最富于浓情的一个时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从汉代被“经化”的诗经其经学地位下降、文学性获得张扬也是必然的魏晋士人尚清谈 关于清谈的起源鲁迅曾说:“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与汉之惟俊伟坚卓为重者甚不侔矣盖其时释教广被颇扬脱俗之风而老庄之说亦大盛其因佛而崇老为反动而厌离于世间则一致相拒而实相扇终乃汗漫而为清谈”汉末人物品评已十分重要:毁声名只需片言 及至魏晋释道互扇流为清谈清谈之风大盛 由于清谈的范围不定不仅需要清谈者反应速度极快而且要求其在剖析玄理时注重言辞的声韵之美这种精义辞藻、辩理析微的叙说自有一种风流之美 诗经主要句式为四言句四句一章中间掺杂二言句至八言句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韵律清晰、节奏短促双声叠韵和重章叠句又使得诗经吟诵起来回环复沓、舒缓勾连在音韵上非常能满足清谈要达到的或“佳言如屑”或“玄河泄水注而不竭”的效果 并且诗经关注现实以朴素自然的写实风格为基础运用赋、比、兴手法精当准确地状物摹情语言简单不繁藻显得别有一番韵味 魏晋士人清谈言语尚简引用众人熟知的诗典寥寥数字即能精准展现其内在的人格美与个性美呈现出一种“简约玄澹”的风格综上所述诗作为一种特殊的引用资源已成为魏晋士人知识谱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世说中魏晋士人引诗用诗中不仅能感受到独特的中国文化传统而且能窥见魏晋时期士人特殊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经学解构与文学审美:世说中士人引诗的时代意义 世说中士人引诗用诗使得诗经的经学地位被解构其文学审美价值被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魏晋时代的文学自觉对当世及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诗经的经学地位崇高 魏晋之际尽管对诗经 的解读仍未脱毛郑延汉余绪但汉末年间的大乱使得依附政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丧失其政治上宗经尊儒的优待政策逐渐走下神坛儒家六经之一的诗经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牵连 没有了强制性约束文学朝着多元方向蓬勃发展魏晋士人开始从多角度解诗用诗诗经的经学地位开始被解构世说引诗的场合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而不再局限于政治外交等重要场域对待诗经也不再是一味尊奉而是抱持一种平等、可随性解读的态度以文学第 则为例: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 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