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医药管理工作总结工作要点.docx
下载文档

ID:2583392

大小:21.69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医药 管理工作 总结 工作 要点
2023年中医药管理工作总结工作要点 2023年,全省中医药系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优化服务供给,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科技创新,深化内涵建设,紧紧围绕“一规划一工程”,发掘“两个潜能”,实施“三大基层行动”,集中“四个聚力”,狠抓“五个引领”,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取得更大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篇章贡献中医药力量。 扬优势筑高地,强基层补短板,筑牢中医药服务网络 建设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医药既不能缺位,也不能低位。随着中医药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服务能力的大幅跃升,2023年我省明确提出,要扬优势筑高地,也要强基层补短板,进一步筑牢中医药服务网络。 在扬优势筑高地方面,我省要求各地各单位围绕国家和我省“十四五”时期投资方向,紧紧抓住用好国家政策机遇,认真谋划储备一批成熟度高的工程项目,努力把政策红利转换为发展实效。 、 两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要加快推进项目基础建设,全面落实协议责任,着力提升专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尽快发挥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中西医结合医院要进一步完善前期手续,落实建设用地,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市要对标对表国家要求,进一步制定创新举措,以高起点、高标准、大力度全力争取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在此基础上,立足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打造一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名医、名科、名院”,把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做大做强,做成全国品牌。 在强基层补短板方面,2023年我省将实施三大行动,引导中医药资源向基层聚集,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县级中医院“量质齐升”行动。将紧紧扭住县级中医院这个关键,聚焦中医药“三大作用”和县级中医院特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中医重点专科、急诊急救、特色康复、治未病等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既能治病、也能救命,中医有特色、西医不逊色的三级县级中医院。 、 两个县级中医院设置要在年底前取得实质性进展。脱贫地区县级中医院要抓住政策机遇,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基层中医药“星火”行动。将在实现国医堂全覆盖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深化内涵上来,以建设“旗舰”国医堂为抓手,力争全部达到国家新颁能力提升建设标准。要积极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已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省中医药强县、省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以及拥有二甲中医院的县(市、区)原则上都要创建成为示范县。综合基础条件较好的市,要保持领先优势,加大力度,率先创建示范市。 基层中医人“守土”行动。将持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大力推行“县管乡用、轮流派驻”,深入开展名中医走基层、国医堂骨干人才培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落实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培养政策,确保乡乡有堂、堂堂有医。新建一批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选送一批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到京津沪知名三甲中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规模,提升岗位胜任能力,让群众就近就能看上好中医。 在传承创新中破解高层次和基层中医药人才“两头缺”难题 高层次和基层中医药人才“两头缺”始终是制约 省中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 省将通过打造培养人才的“孵化器”、吸引人才的“强磁场”、人才宜居的“栖息地”,在传承创新中进一步凸显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 在打造培养人才的“孵化器”方面, 省明确,中医药院校要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遵循中医学自身特点,不断强化培养中医思维,完善服务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学科专业体系。要创新完善师承教育制度,鼓励采取跨地区拜师、“一带多”、“多带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有效扩大师带徒的覆盖面,推动国医大师、名中医学术经验活态传承,实现薪火相传。要建设一批中医传承工作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形成优秀中医药人才梯队。 在打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方面, 省明确,要主动联系拜访省内外名医大家,坚持“一人一策”,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特殊政策和优惠条件,强化政策配套供给,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要在重大人才工程评选中,探索中医药人才单列计划、单独评价,构建符合中医药规律的人才评价机制,促进年轻一代名中医尽快脱颖而出。 在打造人才宜居的“栖息地”方面, 省提出,要积极搭建大平台、实施大项目,争取政策、经费、项目支持,吸引行业内外专家投身 省中医药临床和研究。要提高基层中医高级职称岗位总额及比例,以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思维、临床能力、医德医风和工作实绩为重点,以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引导基层人才留得住、用得好。针对中医医院平均薪酬低于综合医院的问题,要加大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力度,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合理增加医院收入用于薪酬分配的比例,不断增强中医药职业的吸引力。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决定着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品质和高度。对此,我省明确提出,要以政策和环境引领中医药队伍高层次发展。2023年将全面落实全国中医药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制定 省配套文件,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健全表彰奖励和薪酬激励机制。同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用足用好人才政策,着力优化中医药人才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要组织好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优才和创新团队等人才项目实施,既要强化过程管理和跟踪问效,更要强化关心关爱和支持帮助。要加强国医大师、各级名中医、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组建固定学术继承团队,总结梳理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切实做到活态传承、稳定传承。 此外, 中医学院要坚持中医为主的教学改革,持续开展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开展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试点工作。各地要持续提升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水平,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全面提升中医医师规培质量。 在深化医改中通过强化“中医药元素”破解特色不强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卫生健康场景离不开中医药。针对当前部分中医院中医药业务萎缩、特色不突出等难题,我省明确提出,要在深化医改中不断强化“中医药元素”。 完善机制。要积极开展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的遴选、评估,推动更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逐步形成体现中医药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机制,进一步增强中医药“造血”功能。要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推进优势病种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政策落实落地。 倾力改革。要把深化中医药领域改革作为革除影响事业健康发展顽疾和打通制约发展瓶颈问题的关键一招,借鉴各地好的经验做法,深入研究和制定改革措施。各地要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坚持向深化改革要红利,凡是有利于中医药特色发展、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中医药获得感的,都要勇于先行先试、大胆突破,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推进、整体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 样板”,贡献“ 经验”。 深化内涵。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这一抓手和“指挥棒”,提升医院管理效能,提高医院运营效率,突出中医药特色,增强医院内生动力。要积极引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创新诊疗服务模式,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推动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 在守正创新中深入挖掘、释放中医药的多元价值 中医药作为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资源,顺应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阶段,我省明确提出,要在守正创新中全面加快中医药供给侧改革,充分释放中医药的多元价值。 深入挖掘中医药应急处置优势潜能。在全面总结中医药疫情防控经验做法基础上,抓紧弥补能力建设短板不足,将中医药应急处置优势潜能充分发掘和释放出来。省中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项目要尽快完善手续,争取投资,开工建设。要切实履行“龙头”职责,扎实做好全省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市县级中医院也要加快推进以发热门诊、急诊急救、重症救治为重点的中医应急基地建设,选优配强人才梯队,储备足量物资,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深入挖掘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健康服务潜能。积极推进青少儿中医药健康促进,实施好青少儿脊柱侧弯防控这一民生工程。推动开展青少儿近视、肥胖的中医药干预活动。全面开展妇幼中医药健康促进,加强中医妇科优势专科建设,筛选优势病种,形成诊疗方案。着力推进老年人中医药健康促进,要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探索与养老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创建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实施环京地区中医医养结合提升项目,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 同时,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持续开展燕赵医学流派学术思想传承与利用研究,凝练 中医药文化形象,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拓展行动和文化“贴心”工程,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打造 特色中医药文化品牌。深入挖掘中医药科技创新优势,加强中医药在传染病、慢性病、疑难病等领域科研攻关,加强中药定量化标准化数字化研究,对中医药临床救治有效的方案、方剂,深入开展循证医学和作用机理研究,用科学的方法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进而把“ 方剂”进一步提升、转化、推广。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