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主流
媒体
视频新闻
变化
新闻
Vlog
徐静涵
103Vlog是指视频博客,原本是博主通过视频、相片、音乐等形式相结合,制作而成的个人日志。在新媒体语境中,Vlog为记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表达与创意空间,通过个性化的记录与表达方式,更好地将受众带入新闻现场,对于审美和互动要求不断提升的受众而言,为其提供了更好的信息获取方式与审美体验。此外,新闻Vlog能够较多地与其他新闻报道形式或媒体技术进行融合创新,可以不断衍生出全新的报道形式。一、选题范围更广泛,传统新闻题材衍生花絮报道自2018年起,新闻Vlog愈发频繁地出现在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春节特别报道等大型时政、财经、文体类新闻现场,常以记者探营等形式进行花絮性报道。(一)以新体验满足受众探索欲主流媒体除了在大型会议、活动等传统新闻题材中衍生出花絮报道,更需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挖掘出符合受众需求、能够满足受众探索欲和参与感的花絮报道。在主流媒体中一些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记者、知名主持人已经开始借助新闻Vlog的形式打造个人IP。2019年11月9日,央视主持人康辉发布的第一条Vlog要出趟远门了,一经发布迅速冲上热搜。从选题和内容来讲,康辉围绕“出远门前的准备工作”,带领受众跟随镜头一起,去了解央视的环境、工作的流程等内容,以上内容虽谈不上很强的新闻性,制作也不算精良,但片中以第一视角带观众去了解既新奇又陌生的主持人工作出行前的准备工作,唤起了受众极强的探索欲。Vlog与传统的消息类电视新闻相比,其不再只讲客观的新闻事件,而是用富有个性化、温情化、亲和力的语言和表达,让观众获取到更温暖与自然的信息。例如:在康辉的第一条Vlog要出趟远门了 中,随着屏幕中一个斑驳的、印有“中央电视台97香港回归电视报道”标志的军绿色行李箱出现,康辉一边说着“这只行李箱可是跟了我二十几年了”,一边将西服、话筒、护照等出行必备的东西装入其中,一个光鲜亮丽的表面背后朴实、节俭的主徐静涵以新闻Vlog为例融媒时代主流媒体视频新闻报道机制的变化摘要:视频新闻作为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衍生品,已然成为各类主流媒体在新闻作品创新中不可忽视的着力点。融媒时代,视频新闻无论在报道形式、体裁、题材、时长还是传播渠道等方面都愈发灵活。随着网络互动平台的高速发展,大量主流媒体在视频新闻的报道思路与形式上做出全新尝试,报道机制不断变化。主流媒体在视频新闻领域采用新闻Vlog报道形式传播已非常普遍,新闻Vlog的选题范围、表现形式、传播语态、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变化对新闻传播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关键词:融媒时代 视频新闻 报道机制 新闻Vlog新闻透视DOI:10.16531/ki.1000-8977.2023.04.012104 2023年第4期(总第420期)当代电视持人,甚至是邻家大哥般亲近自然的形象跳脱出画面,让受众瞬间身临其境又感同身受。(二)以新视角让“硬”新闻变“软”除了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新闻Vlog外,康辉的Vlog也为时政新闻中的选题延伸注入了新活力。例如:2021年11月16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的康辉Vlog更新!中美两国元首刚刚都谈了什么?,就将传统电视新闻领域中常以配音报道形式出现的“元首会晤”为内容的重大时政新闻题材进行了延伸。在“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会晤”开始前4分钟,康辉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中美元首会晤现场进行简单出镜,在两国元首致开场白、允许记者现场记录的环节,拍摄一定的素材花絮,其中包括习近平主席“总统先生你好,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以视频的形式会晤”的同期声,以及康辉在会晤现场用纸笔记录会议内容的画面,让荧屏前的观众仿佛一同在现场聆听,现场感极强。在开场白结束后闭门会晤即将开始,康辉走出东大厅,随着他摘下口罩,便开始以间接引语的形式对两国元首致开场白的内容进行了回顾。这种全新的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很好地扩充了时政新闻内容角度与选题范围,让原本均以会晤内容为主的时政新闻选题中,受众可以将视线转而投向开场白中隐藏的新闻信息点。不难看出,随着新闻Vlog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新闻题材的选择越来越丰富多样,从传统的时政新闻、财经新闻、文体新闻、民生社会新闻到现如今生活化、个人化的花絮报道,都可能成为新闻Vlog的选题。二、表现形式更创新,由视频新闻发展为融媒体新闻视频新闻是网络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其源于广播电视新闻,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播放平台多为网站、新媒体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平台,视频新闻往往不受时长所限,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注重平民化视野。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新闻Vlog的出现也使得视频新闻随之不断发生变化,无论是摄制手段、表现形式,还是传播平台等,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摄制手段趋向移动化,受众需求不断攀升新闻Vlog的出现让原本以固定镜头为主、硬切为主的电视新闻、视频新闻拍摄和剪辑方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的电视新闻、视频新闻理论及实操过程中,以消息类电视新闻为例,一直坚持以固定镜头为主,尽量少用运动镜头,但在新闻Vlog的摄制过程中,由于设备变得更加轻便、灵活、多样,开始在稳定器、航拍器的辅助下,大量采用推、拉、摇、移、跟、升、降等运动镜头,甚至是采用一镜到底等拍摄手法,让画面的观赏性、趣味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剪辑方面,也打破了视频新闻几乎不用特效转场的“枷锁”,尝试采用物体遮挡转场、相似场景转场、旋转跳跃转场或黑场转场等特效转场,使得新闻Vlog转场更自然,形式更活泼生动。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让视频内容的生产越发平民化,视频内容的剪辑、包装甚至是传播,都不再是传媒领域从业人员的专利,这也使得受众对于视频内容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二)强化新闻信息交互性,打造融媒体新闻产品视频新闻是一种渗透力极强的大众传播媒介,其具有传播新闻信息、普及社会教育、提供社会服务、丰富文娱生活等一系列社会功能。当前处于融媒体时代,受众对于视频新闻的要求不再仅限于满足自身对于新闻信息的知情权,而是希望通过更多平台和渠道,获取更有趣、更新奇、更温暖、更具平民化视野的内容讯息,这也就推动着视频新闻领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进行创新。1.新技术加持打造全新传播形态。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审美和收视需求,各级媒体不断尝试创新,多种媒介融合,共同打造全新的新闻传播形态。无论是音频、视频、图片,还是H5、长图,甚至是VR技术等不断通过信息化手段注入新闻传播形态中,在新闻的内涵和表达上共同发力,尝试在融媒体时代为受众创造出更多极具交互性的融媒体新闻产品。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105央视网就曾尝试将VR技术融入新闻Vlog,打造出“VR Vlog”新闻。央视网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AI看两会系列特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解读两会高频词、关键词、重要议题与关切话题,并用词云图、H5等形式呈现,增强了报道的趣味性、可读性。2.Vlog具备交互性优势基因。随着受众的认知水平的提升、网络互动平台的发展,在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受众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信息接收者的身份地位,渴望更多地参与进新闻事件,成为发声者、参与者和传播者。这样的身份转变需求,也为新闻交互性的提升提出了巨大挑战。而新闻Vlog的叙事方式本就倾向于一种人机互动的模式,因此交互性相较于传统的电视新闻、视频新闻而言,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基因。三、叙事视角更多元,重塑信息传播语态第一人称叙述的新闻报道中记者同时是新闻的一部分,叙述的视角转入新闻内部;第二人称叙述指故事中其他角色看到“你”的视角,在新闻报道中比较罕见;新闻报道中记者或主播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报道,即第三人称叙述。在新闻Vlog中,人称可以灵活切换,视角可以随意随时转换。(一)灵活切换叙事人称,改变主流媒体常规语态新闻Vlog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采用记者手持小型摄录设备进行自拍的形式,不断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之间进行适时地切换,带领观众了解现场新闻。随着新闻叙述视角的变化,记者、拍摄者、体验者、讲述者等多重身份合为一体,带给观众更直观新颖的观看感受。例如:央视新闻2020年2月发布的武汉Vlog丨记者探访武昌方舱医院里面到底咋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记者张竣身着防护服,眼戴护目镜,右手持小型摄录设备,一边走一边对着镜头说:“据了解,截至2月5日晚,武汉一共有三家方舱医院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将提供解决接近4400个床位。那么方舱医院里面到底什么样,今天我专门全副武装准备前往位于武昌区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咱们一起进去看一看,里面到底咋样”,短短一百余字,便将新闻背景、内容介绍清楚。同时,口语化的表达与自拍式的第三人称视角,结合选题本身的吸引力,很轻松地就将受众迅速拉进屏幕内,与记者一同进入新闻现场,挖掘彼时备受关注的方舱医院里面“到底咋样”。随着导语结束,正式进入新闻主体时,记者张竣转换拍摄视角,以第一人称视角去拍摄进入武昌方舱医院的全过程。在正式进入方舱医院后,张竣马上将镜头对准摆放在病床旁桌面上的病人们吃剩的盒饭,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以闲聊的语气询问方舱医院中的患者“这儿的伙食怎么样”,并得到了“还行吧”的回答,将新闻作品的真实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便使受众摆脱了新闻中的刻板印象。(二)关注民生焦点,轻松为受众缓解焦虑在 武汉Vlog丨记者探访武昌方舱医院里面到底咋样?的采访中,全程以聊天的形式进行,不再采取刻板、生硬的新闻采访去询问“请问您来住院都需要准备哪些东西”,而是采用唠嗑形式去了解“您来住院带什么东西了”,从而获悉前往方舱医院住院仅需准备个人生活物品。在看似闲聊的一问一答中,就将当时不理解情况的受众对于方舱医院的恐慌感逐渐消除,轻松自如的方式让受众接纳度更高,很好地缓解了网络时代各类舆情给受众带来的焦虑。选择聊天式了解的传播语态较之宣教式科普要明智很多,传播效果更是不言而喻。当看到一名病患在两名医护人员的搀扶下前往厕所时,记者顺势将关注点转向武昌方舱医院的移动卫生间。直接将镜头对准卫生间内部环境,展示其卫生条件、污染物消毒设施等,代入感极强。很难想象,在传统的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几乎不会以第一人称视角去带领观众一同走入新闻中去感受厕所的环境卫生情况,这也意味着主流媒体在平民化、亲民化上所做出的尝试与努力。(三)采用共情法则,掌握流量密码在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年2月6日推出的武新闻透视106 2023年第4期(总第420期)当代电视汉观察丨总台记者Vlog:去百步亭给82岁老爷爷送菜 跟拍居委会工作的一天中,在记者张竣走入悦秀苑居委会时,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只是穿着简单的塑料防护衣、面戴普通医用口罩时说到,“看到你们之后会觉得自己穿得很奇怪”。随后,镜头一转,记者以自拍的形式拍摄全副武装下的自己与简易防护中的志愿者们,说到“我也要摘下来”,志愿者笑着说“没事”,记者仍坚持摘掉护目镜与防护发套,一边说着“我有你们没有,我戴着别扭”。仅仅不到10秒的对话时间,就让屏幕中的记者与志愿者、屏幕前的受众与记者、受众与志愿者,三者之间产生了共情。片中一位独居的82岁的老人是社区重点服务对象,社区每天都要义务给老人送去新鲜蔬菜,并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记者在陪同志愿者一起给老人送蔬菜的路上与志愿者聊天时问到“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志愿者回答“2000多块钱”。在送菜结束返回社区的路上,记者再次问出屏幕前受众也会产生的疑问“你说你每天跑来跑去的,然后还老被人埋怨,一个月就挣2000多块钱,你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哪里?”志愿者不假思索又满脸自豪地回应“荣誉感就是居民对我们的肯定啊,就像刚刚那个爹爹说 我看一下是不是她”,屏幕前的受众瞬间被平实的言语感动,产生共情。在片尾处,记者张竣感慨道:“跟她送完这趟菜,我最想说的四个字是 理解万岁,大家互帮互助、齐心协力,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这次疫情。”没有高谈阔论,没有慷慨激昂,却将全片的共情氛围感拉向高潮。这样的优质新闻Vlog产品必然会获得超高流量,据不完全统计,从央视新闻2020年1月27日起发布“武汉观察”Vlog系列报道,短短几个月时间,该系列报道在微博平台上便获得了800万次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