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世中教育如何关怀儿童__金生鈜.pdf
下载文档

ID:2582655

大小:1.79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类 教育 如何 关怀 儿童 _ 金生鈜
金生鈜,教育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孙圆,教育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讲师(苏州)。“人类世”是科学家克雷岑提出的概念,意指因人类活动给地球带来的严重地质学变化,地球已经进入人类世,取代了对物种、生命友善的、气候相对稳定的全新世()。人类世不仅涉及自然环境的恶化,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也涉及未来人类与地球的寂灭问题()。参见 ,:,:,荷约斯德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麦永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学研究人类世中教育如何关怀儿童?金生鈜 孙 圆摘 要 人类世中的教育迷失方向,缺乏对儿童的真正关怀。教育的消费化捕获与误导儿童的精神注意力,导致驱力取代精神爱欲。教育的调制化调动儿童的适应性,为儿童装备可用功能,阻断儿童的精神个体化。教育的学习化湮没存在性学习,消除象征意义创制,摧毁儿童的思考。教育关怀儿童,就是要关怀儿童的智性心灵,引导儿童创造精神个体化。精神个体化形成思想、言辞、行动的智慧、德性与技艺。教育只有通过关怀儿童的心灵,关怀儿童精神意向,引导儿童学习存在性思考,才能锻炼儿童的思想、智慧与精神,才能助益儿童的精神个体化,才能培养儿童健全的心智,才能创造走出人类世的生命负熵,才能培养真正能够关怀自我、社会、世界、自然、人类的未来一代。关键词 人类世;儿童;智性心灵;精神关怀;精神个体化;存在性学习;存在性思考自从克雷岑()提出人类世概念以来,人类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思考自然和人类未来命运的重要范畴。人类世预示地球存在的危机境况,也警示人类作为自然中的存在所面临的危机。人类世的形成与加速不仅是人类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后果,也是教育不断把人解释并培养为自然的统治者的结果。在人类世中,教育关心的是如何开发人类征用自然、环境、事物的能力,如何提升人力资本。这一教育取向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的教育是导致人类世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世说明,人类对儿童的教育正在迷失方向。在当今的人类世中人类如何通过教育拯救自然、拯救自身已经成为亟待回答的教育问题。人类世已经成为教育学思考未来教育的根本处境,我们不得不在此背景中思考教育如何培养未来的年轻一代。人类世要求我们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人在教育中要成为什么,要求我们思考教育在什么方面关怀儿童、怎样关怀儿童。人类世的问题已经成为重新思考人类生命存在与精神如何成长的教育学问题。世界要走出人类世,需要人类真正具有关怀世界与自身的智慧,为此教育需要真正关怀儿童,为他们的发展承担起责任。无论从人类世代更新的未来还是儿童个体成长的未来,无论从人类世的自然困境还是人类的命运,关怀儿童已经变成当下和未来的重要责任。年轻一代的精神或心灵被何种事物所捕获,既是儿童一代的精神成熟的问题,也是人类未来的问题,同时也是星球未来的问题。如果教育以某些负面的方式造成儿童精神生态的危机,那将是一场无法想象的灾难。当今全球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对儿童精神生态的无关怀,没有充分地对儿童的精神成长真正承担起责任。教育结构对儿童以及年轻一代真正的精神关怀的缺失,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成长造成严重损耗。人类世中超工业化的教育媒介技术、教育文化对儿童的功能与素养的训练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消费主义教育、工具主义教育对儿童精神时空的占用,不断低龄化、频繁化、普遍化;大众文化媒介不断通过数据与算法生产儿童的驱力、偏好,为儿童的精神注意力定向;儿童成长的道路上个人和集体心理层面的污染越来越多,年轻一代认知过溢综合征()、精神过劳症、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比率在增加。只有通过未来一代的智性精神的创生,人类才能创造塑造未来的生命负熵(),才能走出人类世。只有通过对儿童的精神关怀,才能培育他们的智性精神。在当下的人类世中,教育学需要把教育与儿童的心灵成长的关系再问题化,考察当代语境中的教育关怀,考察儿童及年轻一代的心灵、精神及其意向所面临的问题,考察未来教育通过何种方式把儿童引向何方的基础性问题。一、教育的消费化对儿童精神注意力的捕获在人类世中,全球化社会与市场依赖消费工程()生产消费欲望,获得发展。激发和满足消费欲望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消费工程、社会过程、技术工程、教育工程合为一体,构成了社会消费化发展的路向。消费主义与工业化、技术化、资本市场共同加速人类熵的增量,构成人类世的主要动因,造成 世纪的消费幽灵与“精神爱欲毁灭”的困境。教育在全球性的消费主义增长过程中逐渐变为训练消费意识与能力的手段,教育对儿童的心灵关怀变为对儿童如何在消费社会成为成功消费者的关心。教育对儿童的照料与责任发生了重大转向,即转向对儿童获得实体利益的关心。全球化的消费主义对未来儿童的消费资质和消费能力的关心,使得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注意力与功能结构(素质结构)进行预制,教育各个阶段配制各种注意力与功能形成技术,捕获、利用、占有儿童的精神时空,通过激发个体的心理驱力以迎合功能塑型。学校教育体系成为未来儿童获得消费资质的必需品(教育消费品),儿童的注意力被全力引向实体性的世俗利益,生命意向与精神意志导向消费化。在现实中教育对儿童的关怀事实上下移为对儿童的消费能力的训练,关心儿童如何消费教育物品而获得未来的消费资格,把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变成可计算、可预测、可预存、可预制的消费生活的准备过程,引发儿童对未来消费利益、地位、资格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消费化教育体系将儿童纳入消费市场之中,以被消费市场征用资格的实现诱导儿童的精神动力,家长、教师、学校及其社会都以未来的社会消费地位鼓动、驱使儿童,把儿童的精神力量导向对消费身份的关注。这种型法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方尔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年,第 页。,:,法贝尔纳斯蒂格勒:南京课程:在人类纪时代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张福公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法贝尔纳斯蒂格勒:南京课程:在人类纪时代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第 页。卡尔米切姆:伯纳德斯蒂格勒费尔巴哈提纲式的一生,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第 期。,法贝尔纳斯蒂格勒:南京课程:在人类纪时代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第 页。塑儿童精神意向和注意力的消费者教育,导致儿童精神的“不成长”状态。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关怀儿童精神力的施展方向或意向形成(),把儿童的注意力与精神定向引向真正能够建构儿童心灵的方向。消费主义教育放弃对儿童的心灵教育,把对儿童的精神关怀转移到如何培养儿童对社会结构的适应性以及如何装备儿童的可征用性与工具性。不仅如此,教育的消费化以儿童的可征用性与消费资格的关系挖掘儿童的欲望,捕获儿童大脑的可用时间与空间,使得儿童的注意力转向消费利益,造成儿童的存在意义感与精神意向力的缺失等严重问题。教育的消费化对儿童注意力的扭曲导致儿童关心自己如何成为世界的消费者,这不仅加速了对地球自然生态和人类集体性精神生态具有破坏性的消费模式的扩张,也造成儿童精神生态的恶化。儿童的注意力或精神意向定位精神个体化的现实方向,决定生命珍视的对象内容与方式。因为注意力或精神意向来自心灵或精神,同时又回赠对心灵或精神的塑造,所以只有注意力或精神意向导向使心灵或精神健全的事物、活动,才不会毁坏心灵的自我构成。当下的消费主义教育模式在意儿童的消费能力,在意儿童的分数(因为分数代替着未来的可征用资格和消费地位),在意儿童在未来可能获得的消费物,却遗忘对精神或心灵的照料。这意味着教育的精神关怀的缺失,这种缺失不仅减少或耽误儿童精神得以丰富的机会,也摧毁儿童精神成长的构成性条件,毁灭儿童的个体化或主体化过程,造成儿童的智性精神的缺失,造成年轻一代精神导向的失序。与消费主义教育相匹配的教育评价模式导致学校、社会、家庭只在意分数所代表的消费资本,而不真正关怀儿童的精神健全。由于教育评价的分配机制和分层机制,导致教育评价与未来的可征用性、消费性地位联结起来,形成未来身份焦虑。消费主义教育模式严重扭曲儿童的精神意向,误导儿童的自我关怀,误导社会和家庭对儿童的关怀方式。当下的教育动力学建立在“不名列前茅就一无所有”的强制性竞争意识上,把儿童的精神动力引向对未来地位的追求与竞争,儿童的自我关怀变成对世俗化利益的恐惧与焦虑。精神注意力的捕获将儿童的精神置于为消费驱力服务的状态,从而使得儿童无法形成稳定的精神定向。不仅如此,消费主义教育模式无意培养儿童关注崇高存在的兴趣、能力与智慧,刺激儿童重视有用的、功利化的物品,使儿童精神注意力向下,造成以消费驱力摧毁精神爱欲的后果。精神成长的定向通过精神注意力的专注而不断使精神实现构成性超越。对于儿童来说,过度的欲望刺激、成绩刺激,改变儿童的注意力结构以及精神定向方式,儿童的精神感受分散化、琐碎化、鄙俗化,离散的、琐碎的事物占据精神时空,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被搁置,儿童没有精神闲暇去深入思考和讨论世界与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注意力捕获技术或欲望引导技术的双重调制中,儿童的精神时空与身体时空都被碎片化,儿童处于多信息输入、多驱力驱动、多刺激诱惑的纷扰之中,整体的经验建构被消解,心灵不断受到纷扰,心灵处于无思的状态。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现代人被引向有趣的东西而见异思迁,反而失去了思的兴趣,无法专注地思考本质性事物。儿童的精神爱欲是超功利的、超消费的,是非工具性的、非物化的。精神爱欲的对象,是具有超凡性和完整性的象征性存在。这意味着提升精神的事物不是可以消费的物品,而是需要敬畏、参,法贝尔纳斯蒂格勒,许煜译:论药学没有神的世界末日,新美术 年第 期。澎湃新闻:纪念斯蒂格勒:不相信你自己,你也就不会相信真相,:?,。德海德格尔:什么叫思想,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年,第 页。法贝尔纳斯蒂格勒:南京课程:在人类纪时代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第 页。与、共在的存在之美。爱欲对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构成心灵教育力量,提升生命的超越性。精神爱欲形成对存在之美的依恋与忠诚,生命借助精神爱欲的对象成就自身的丰富性。所以,精神爱欲是儿童心灵寻求超越的力量,精神爱欲把儿童的精神导向自身之外的更高的、更美的存在,正是这种寻求超越的动力构成了心灵的涌动性、生长性。但是,消费化教育的精神捕获,把精神爱欲引向其他实利化的目标,摧毁了精神爱欲,从而摧毁了心灵对美好事物的信任、忠诚、惊异与感通,最终清除了心灵自觉追求来自象征物的教育意义的力量。消费主义教育模式对儿童的精神注意力进行物化和功利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教育现象。人的功能化培育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教育为市场培育功能人与个体发展为消费者结为一体。消费主义教育模式已经被合理化、结构化和稳固化。如何抵抗消费主义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教育关怀儿童的现实难题。二、教育的调制化对儿童个体化的阻滞调制教育是根据未来社会需要、家长期待、儿童心理,调配教育的目标、内容、时间、手段、方式,以标准技术、质量监控和评价技术对儿童的能力或素养进行配制的体制化结构。调制教育调动教育的综合动力,形成教育的配制、供给、实施、评价,以柔性控制儿童的方式调动儿童的适应性,以标准化、确定化和模式化的教育方式,训练儿童进入社会结构与人力资本市场的功能。教育体系以各种方式调制适应未来的新行为、新能力、新素养,其所关心的是如何让儿童迎合控制并把他们纳入未来的超工业化智能社会。调制教育不是对控制教育的否定,而是控制教育的升级。与控制教育一样,调制教育对教育实践产生消极影响。调制教育为未来社会而订造人。调制教育把儿童及其身体和心理属性作为原材料,打造未来可使用的功能,它所关怀的是如何运用心理技术和教育调制技术调动儿童去迎合调制教育模式和未来社会需求。调制教育的订造确保儿童具有可预测的、可控制的、可评价的使用功能,并不能真正地关怀未来儿童的精神成长,它虽然强调适合儿童,但却从未来社会与市场消费化结构配置儿童的个体适应性。教育内容、素养指标体系、教育的技术性装置体系,都为调制、塑型儿童的行为功能服务。调制教育把儿童要达成的能力指标化和可评估化,把教育的内容、方式、目标标准化。在调制教育中,儿童的精神及其成长的奇异性被放逐,功能化的、标准化的素养或能力目标被重视。调制教育把学业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