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三重维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_谢金芝.pdf
下载文档

ID:2582395

大小:1.43M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类文明 形态 研究 三重 维度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谢金芝
122023年第3期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三重维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谢金芝 摘 要 “人类文明新形态”理念一经提出就成为国内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话题。当前,国内学者主要从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生成逻辑等角度诠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体论,在世界文明发展史、历史唯物主义、中国话语体系等视野下诠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论,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六个方面诠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方法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拓展与完善空间,即在研究方法上,要加强比较研究和多学科融合研究;在研究视角上,要注重宏观微观相结合;在研究内容上,要加强现实关照;等等。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3)03-0012-10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党的二十大报告也两次提到“人类文明新形态”2。“人类文明新形态”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和探讨,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对学界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尝试为今后的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体论研究本体论是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主要回答客观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尤其是反映客观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基本表 作者简介 谢金芝,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631)。13征。就人类文明新形态而言,学界主要从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生成逻辑等角度诠释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什么”。(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当前国内学者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科学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文明形态。文明是一个包含物质基础、精神文化、社会风尚等多要素的整体范畴,指称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文明形态则是这种进步状态在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反映。就人类文明新形态而言,有学者称其为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和世界文明的崭新形态的文明形态统一体3。有学者更确切地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4。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深刻的内涵,特别是形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基本表征5。有学者认为,作为中国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6。第二,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结构的集中反映。许多学者将人类文明新形态置于社会形态下研究,如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阶级社会文明,而是“基本矛盾不再具有对抗性质的社会主义文明”7。也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不同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公有制为支撑的文明新形态8。也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等,从而具有既往文明形态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现代化。现代化是指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9。一些学者将人类文明新形态置于现代化下研究,特别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来理解。例如,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相对于“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这一人类文明的既有形态而言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指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走的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10。然而,持有不同意见的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指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突出国内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则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新制度、新理论、新文化、新价值等多方面的内涵,突出的是五大文明形态的世界贡献。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两者虽然在本质内涵上具有交融性、重叠性,但是并不能完全等同起来11。(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大基本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的。所谓共时性,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某一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所谓历时性,是指一个系统发展的时间序列变化情况。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时性主要体现在其内部结构的协调性上。有学者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内部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三重维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丨谢金芝2023年第3期(第17卷 总第105期)14结构进行了剖析,指出作为基础的物质文明、作为保证的政治文明、作为引导的精神文明、作为载体的生态文明、作为动力的社会文明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12。而正是这种协调性,有效解决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之间的矛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时性主要体现在其形成发展的历程中。文明与道路密切相关,有学者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进步道路,即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再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紧密结合的“五位一体”的文明协调发展,由此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就是 五大文明 协调发展之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之路”的观点13。可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历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更准确地说,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共时性和历时性上实现了相互统一。在从“两个文明”发展到现在“五位一体”的过程中,纵向来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这五个方面不断深化;横向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结构体系是趋于均衡性和系统性的14。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普遍的,因其代表的是人类未来发展方向。正如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的上升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人类文明向着发展程度更高、建构内容更合理、惠及面更广泛的目标推进的标志15。即是说,不论什么样的文明形态或社会形态,它们终究要向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不过,这种普遍性又寓于特殊性之中,即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不同国家、地区、社会都会有不同的表征,必然与文明自身特点相适应。例如,中华文明意义上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特征,包括民本思想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特征、和平理念体现和平发展方式的特征、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征等16。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所谓合规律性,是指导实践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所谓合目的性,是指实践及其结果必须符合主体自身的需要、利益等价值追求。人类文明新形态合规律性主要体现在其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如有学者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遵循“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一文明传播和发展规律,进而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17。还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体现了旧的人类文明为新的更高的人类文明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是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结果,是一种可能超越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物的依赖”的新文明类型18。人类文明新形态合规律性的同时也是合目的性的,主要体现在其以实现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的价值追求为目标,既致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正如有学者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立场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追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19。还有学者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确立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普遍文明的价值观基础20。15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三重维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丨谢金芝(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任何事物的生成都蕴含一定的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学者们主要从理论、历史、实践这三个方面揭示。就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的理论基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科学的社会文明理论和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发展性品格提出的新概念,由此表现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的特征21。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根基。有学者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厚的文化根基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和“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以及“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等22。就历史逻辑而言,其主要蕴含在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百年历史中。正如有学者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其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其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其提供了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23。也有学者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五四时期是中国知识界探讨中华文明出路的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中华文明的复兴定为党的革命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改革开放后,则明确了创造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西方资本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24。就实践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是伴随现实问题的出现和解决形成的。有学者指出,为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加强政治建设、应对外来文化渗透挑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破解生态环境难题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政治保障、思想保证、精神力量、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5。也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有效回应了中国乃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如强调倡导“文明和谐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谋求让世界走出分散、分立、分化与纷争等,这些新型的人类交往与组织方式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涵26。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论研究认识论是关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其主要回答人们怎么认识客观事物和这种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的问题。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论,则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为“新”这一问题的回答。学者们主要从世界文明发展史、历史唯物主义、中国话语体系这三种视野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何处。(一)世界文明发展史视野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形态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按照生产水平进行划分,另一种是按照文明内容、地域、民族等进行划分,学者们对世界文明发展史视野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究主要基于前者。生产水平标准下,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2023年第3期(第17卷 总第105期)16全面协调、和谐共生。按照生产水平的演变,人类文明主要有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等不同类型。有学者认为,不同于发展水平较低、以“人的依赖性”为主的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也不同于以“物的依赖性”为主的工业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协同共进的文明新形态27。尤其是与西方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单向度的工业文明不同,有学者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反对“单面思维”文明观,强调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性的文明28。而不同于人类处处受自然制约的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以及随心所欲改造自然、掠夺自然的工业文明,有学者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包括对人与自然是生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