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工智能
助力
中华民族
意识
内在
机理
现实
进路
陈林
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Journal of Ningxia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宁 夏 党 校 学 报2023年3月第 25 卷 第 2 期Mar.2023Vol.25 No.2人工智能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与现实进路陈林1,杨抗抗2(1.中国政法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8;2.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摘要:人工智能是当前数字时代的核心技术,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全新的战略机遇与时代契机,有助于显著提升党的民族事务治理效能。但人工智能的多维嵌入也带来了诸如智能算法固化造成的“沉默的螺旋”现象、资本逻辑导致话语操控和信息安全的双重风险、竞争性真相与网络谣言带来的系列危害、数字鸿沟造成的现实阻隔等治理困境。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应努力促进技术治理飞跃,以智能技术优化改造算法推荐弊端,以技术向善理念规制资本风险,以真相阐释应对乱象与假象丛生,以数字红利推动普遍性共同体意识凝聚。关键词:人工智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机理;现实进路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91(2023)02-0119-010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1,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为了全面、完整、准确地领会和贯彻这条主线,更好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基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全方位影响人类政治、生活的强大力量背景,必须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不同应用场域的多维嵌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产生的利弊影响。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3的题中之义,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设备及程序开展民族事务治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在当前工作中形成新趋势。但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兼具颠覆性与破坏性的双重特点,“双刃剑”的技术特点意味着它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精准、高效、便捷的治理方式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过去所不曾遭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共产党构建人民民主话语的历程与启示研究”(2023YQNQD04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儒学义利之辨的多向度展开对新时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研究”(19XKS020)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陈林(1990-),男,内蒙古通辽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中共通辽市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研究。杨抗抗(1990-),男,河北邯郸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专家工作室特聘专家,哲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119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遇的现实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4在民族事务治理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因此,准确把握人工智能技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话题,同时也是一项当下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一、战略机遇:人工智能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契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开展方法与实际效果,它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具有广泛渗透性和令人难以抗拒的战略机遇,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且不可争辩的事实。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为精准化、全覆盖、智慧型的民族事务治理及各族群众团结氛围的强化提供了时代契机。(一)精准化的“用户画像”:人工智能提供全新的技术方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改变单一的大水漫灌式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多做滴灌式的宣传教育”5。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民族事务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精准化、精细化的工作理念正在变为现实,“网络平台已然成为信息交流的主场域,以用户为中心的多对多传播方式迅速普及,彻底颠覆了原有的时空壁垒”6。人工智能凭借着算法技术上的优势,精准地对信息进行投放,通过建立起“用户画像”,彻底解决了“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智能化推送、熟人网络及价值偏好为原则进行精准化投放,达到了鲜活生动、高效便捷的目的与效果,这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这意味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人工智能技术多维嵌入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的各个领域,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个性化内容的推送,进而对舆论进行引导以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的实际效果。从目前的工作情况看,各大短视频平台经常推送一些民族地区优质的旅游资源,通过美景、美食及各族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增进全国人民对不同民族、地区的了解,这种直观的宣传方式要远胜于传统以课本、报刊介绍不同地区的方式更能吸引和增强人们的注意力、认同感与好奇心。“开放性、整合性、流动性是主流意识形态保持活力的重要条件”7,适应时代的变化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精准的教育内容与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前民族事务治理的一项紧迫的现实议题。借助人工智能的“用户画像”技术优势,优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内容可以精准地投放给特定区域、特定人群乃至全国各族群众。(二)全覆盖的教育理念:人工智能实现全民化、生活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的教育宣传工作有一项基本共识,即全国各地、各族人民均应接受这一教育,而不应该仅仅限定在特定的地域和群体,这一理念的目的是“使全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守望相助、文化共融、共同繁荣的共同体意识”8。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民族凝聚力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我们克服难以想象困难的强大动力和精神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民族危亡背景下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带有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性特征,激动人心的演说演讲、通俗易懂的报刊宣传、慷慨激昂的民族情绪,都很容易激起全民族团结的力量。但在和平年代,这一套宣传教育手段的覆盖范围与实际效果便显得相对有限,这无疑会窄化中华民120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象的范围,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9当前,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 10.51 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4.4%10,互联网已经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场域,也是教育宣传领域最为庞大的全民化覆盖工具。人工智能技术依靠算法上的天然优势,以互联网为新平台,能够轻松打破地域、民族、身份、职业等界面壁垒,实现对全国各族群众的教育宣传目的。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化“用户画像”的功能优势,算法将个性化的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用户进行推送,无疑能够引领各族人民群众由现实生活到网络空间形成频繁互动、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的良好风貌,在此过程中对于全国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强大推动力。全覆盖的教育理念不仅表现在全民化方面,更表现在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上。传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主要以培训、海报宣传、书籍、宣传手册等方式为主,这些方式对人们的意识提升作用相对有限,教育理念生活化的现实关切不够强。随着短视频火爆全网,“看视频”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普遍方式,人工智能通过算法技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宣传内容融入短视频节目、直播、网络入口等,使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宣传模式更能对受众起到思想教育与引领的作用,对于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良好作用。(三)智慧型的传播效果:人工智能有效解决复杂性治理难题互联网每分每秒都在产生海量数据,面对如此庞杂的数据信息,仅凭人力根本无法完成数据分析,更遑论从中抽取能够用于治理的有效信息。但人工智能能够“将复杂的社会运行体系映射在多维、动态的数据体系之中,实现对社会运行规律、社会偏好(诉求)变化趋势及规律、政府回应机制及效果差异等实时、数量化、可视化的观测”11。人的智力无法完成的复杂数据统计,人工智能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地给出答案并根据数据趋势与模型作出前瞻性判断,这种智慧型的技术手段对于解决复杂的治理难题无疑大有裨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中,人工智能精准化与全覆盖的技术优势能够实现常态化的宣传和思想政治引领,当面对突发事件时,人工智能的智慧型传播优势则更显神通,能够精准研判舆情趋势,在做好真相传播的同时,将谣言粉碎一空。人工智能的智慧型传播优势还表现在它具备全时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能够“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12,由此作出最富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一技术优势能够将民族事务治理中出现的苗头性舆情以最快捷的方式扑灭,促进“社会舆情处理从传统的灭火式管理走向防火式治理”13,引导全国各族人民接收正确信息、了解事件真相,由此不断拓展民族事务治理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的边界,激发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烈认同感与深切自豪感,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二、技术挑战:人工智能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风险困境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百年来最具颠覆性、革命性与影响力的科技进步成果,它“描述了新的社会创造物和广泛的机器介入的社会状态”14,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节奏,“一些在人们看来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观念、价值、规则、信条、机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和困境”15。人工智能技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民族事务治理工作遭遇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和风险困境。121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一)信息茧房:智能算法固化造成“沉默的螺旋”现象在信息超负荷的时代,面对繁杂的信息数据,人们很容易退回到自己的偏见之中,“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这种令人感到“舒适”的状态往往是以“重大的错误”为代价,美国学者桑斯坦将这种现象定义为“信息茧房”,认为“茧房可以变成可怕的梦魇”16。智能算法的精准化信息推送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被边缘化的风险,人们长期沉溺于自己喜欢的、固化的信息之中,对更加全面的信息缺乏足够的兴趣,技术手段在不知不觉中将人们的兴趣点锁定在特定领域而无法自拔,这便会造成人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乃至极端性。当前短视频、自媒体中充斥着娱乐性、通俗性、戏谑性等特点的节目,占据着人们大部分的娱乐和休闲时间,这种显著区别于严肃叙事的“短平快”的碎片化信息形态更容易获得受众青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中,倘若受众对于这一领域和主题的内容不感兴趣,算法会自动过滤或以极低频率进行推送,受众在经年累月的意识形态塑造后,会将自己长期以来潜移默化接收的信息认为是客观事实,由此便会导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信息茧房的可怕之处在于,“优势意见占明显的主导地位,其他的意见从公共图景中完全消失,并且缄口不言”17。当严肃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被迫沦为算法推荐的“弱势意见”,便会造成“沉默的螺旋”效应,在此消彼长的“螺旋”循环中,个体长期游离在主流意见之外,被海量的无效垃圾信息与极易沉浸其中的同一性、均质化的信息所裹挟,从而“陷入相对封闭的社交链条”18。由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普遍性、深入性与权威性有可能会在智能算法固化之下被排斥在受众信息茧房之外,这无疑会缩小受众群体范围并窄化个体对共同体意识内容的关注视野与认知范围7,进而无法起到直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