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青岛市
城阳区
建筑
文物保护
单位
保护
工作
探究
嵇珊珊
【城市广角】一、城阳区需修缮的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现状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夏季空气湿润,雨量充沛,近年来,每年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台风的影响;冬春风大干燥,山区易发生火灾。城阳区位于青岛市区北部,东依崂山区,南接李沧区,西临胶州湾,与胶州市相邻,北与即墨区毗连。因处在古代不其城以南,即城之阳而得名。城阳区历史悠久,据境内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证实,远在4 000多年前,人们已在这里居住生息。目前城阳区有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其中,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10处。城阳区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除辛屯钟亭使用石材为建筑材料外,大都以砖瓦、土坯、木材等为主要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相比于现代钢筋、水泥等有易损毁的特点。尤其是以砖木材料为主、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的建筑,有易燃、易腐蚀等隐患。一旦受损,整个建筑可能全部坍塌。因此,对需要维修、加固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调研摸底,开展文物保护工程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法海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纪念创建该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师而得名,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 700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地区最古老的一处佛教寺院。在宋嘉佑二年(1057年)、元延佑二年(1315年)、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多次重修。现在的法海寺是1934年重修后奠定的规模、格局。1994年城阳区划后,进行过维修。法海寺现占地面积约12亩(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前院建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后院建三圣殿、东西配殿及相配套的服务设施。现寺院建筑主要出现如下问题:屋面瓦件残损、松动脱落导致的室内渗水以及瓦件脱落伤人的危险;屋面生长杂草,一定程度上加重对屋面的损伤;正脊、垂脊松动;墙面局部开裂、脱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木构件糟朽;油饰剥落;地面局部残损,部分建筑后改门窗,与寺院的风貌不协调,对建筑安全构成威胁。2021年,法海寺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经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批复后正式施工。第二,大通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奉道教,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版莱州府志卷四载有:“玉皇阁在县治南三十里。”1962年,原崂山县教育局将其改建为石桥中学。2001年经维修,现大通宫属明代风格三进院落结构,南北排列,分大门、前院、中院和后院。目前,大通宫大门油漆脱落严重,所有殿室门窗油漆均有部分地方脱落;顶部瓦片脱落;部分殿室门板破损。第三,童真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年),童恢出任不其县令,在任期间,勤于政事,体恤民情。童恢死后,百姓念其恩德建祠祭祀,取名“童公祠”。元皇庆二年(1313年),全真道华山派道士进住,改名“童真宫”,正殿主祀仍为童恢像。2009年 6月,城阳区出资对童真宫进行了抢救性维修。目前,童真宫内部分殿室木门窗、立柱油漆开裂、起皮脱落。第四,百福庵,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代,由于战争期间飞机轰炸及年久失修等原因,部分建筑坍塌,2004年进行了修复。百福庵自北向南依次为玉皇殿、三官殿、娘娘殿,除娘娘殿西侧有配房五间和东侧留有院门外,其余两殿的两侧均有配房五间,形成两进院落、中殿穿堂的格局。三殿皆硬山式,青瓦覆顶。目前,部分殿室地基下沉,梁架有倾斜;墙体倾斜,有裂缝;墙面渗水;檐部椽望局部糟朽,油饰脱落;木质立青岛市城阳区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探究嵇珊珊摘要: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发展的实物见证,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开展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对需修缮的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提出维修建议,进一步推动城阳区文物保护工作。关键词:城阳区;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362023 05柱出现裂缝,外漆脱落;门窗油漆开裂、起皮、脱落。第五,青云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青云宫旧称“龙王庙”。1933年,时任青岛市长的沈鸿烈来此视察,题写“青云宫”三字大横匾一幅,悬挂于院门口门楼之上,自此得名。1992年进行了维修。主要建筑分为东殿(娘娘殿)、正殿(龙王殿)、西殿(龙母殿)。正殿及配殿坐北朝南,皆硬山式,小瓦,石柱,重梁起架,庙脊砖瓦装饰,极为简单。目前,部分殿室外部墙面破损漏雨,部分屋面瓦破损掉落、漏雨,屋面封檐板、排水檐沟损坏,外门窗为木质,部分破损;内墙面受潮抹灰脱落,外门窗为木质,部分破损。目前,青云宫文物修缮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已通过相关部门审批,下一步将对青云宫开展修缮保护工程,消除文物安全隐患。第六,黄埠水厂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白沙河中游南岸,在青岛供水史上是继海泊河水源地、李村河水源地、白沙河水源地之后的第四个水源地。黄埠水厂1936年3月开始兴建,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停建,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恢复开工,1942年竣工建成。从1942年至1959年崂山水库建成之前,是青岛市主要送水厂。原厂区共占地61亩,院内古树成林,环境静幽。目前,部分建筑屋面瓦破损严重,封檐板等木作糟朽脱落;墙壁50%爬满藤蔓类植物,墙面外层部分涂层脱落,露出砖制基础,部分墙面因潮湿泛黑霉,墙体部分有裂缝;楼梯栏杆腐蚀严重;门窗洞部分铁皮封堵,部分门窗存在门改窗;地下返潮或顶层漏雨导致墙面多处泛黑霉,落水管破损。第七,小寨子村民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2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 500平方米,是当时小寨子村富户张以詹的住处。小寨子村民居西侧为三座跨院,东侧为附属房屋,中间以一条南北贯通的条石巷道连接。其建筑风格在保持北方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兼收江南园林及当时的西方建筑风格。目前,部分建筑屋面排水檐沟损坏、锈蚀,屋面凹陷,瓦破损,苇箔层腐朽脱落,木构架腐朽,存在渗漏雨隐患;部分建筑外立面条石装饰、青砖风化严重,木立柱、原始木门窗糟朽严重,落水管部分破损;个别建筑局部墙体坍塌;排水沟部分淤塞,铺装局部松动损坏,边石歪斜。2022年,小寨子村民居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已通过相关部门审批,预计2023年完工。第八,城阳邮电支局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坐北朝南,砖石结构,由正房、厢房、过道组成,占地约360平方米。据崂山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胶州邮界开通青岛至即墨的邮差,途经城阳,是年,德国人在此设邮政代办所,从此城阳邮政代办所便成为青岛至胶州间铁道邮路的代办点,这也是今天城阳邮电支局的前身。该建筑虽经维修,但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和欧式风格,是研究青岛地区清代邮政史、建筑史的珍贵资料。目前,建筑外门窗部分封堵或缺失;外墙花岗岩基座大部分污损;部分屋面瓦破损掉落,屋面封檐板、排水檐沟和落水管损坏;内墙面大部分受潮抹灰脱落,墙体裂缝宽度较大,室内被后期轻钢龙骨墙体间隔;地面水泥抹灰地面起皮脱落,因历史年代久远,室外地坪抬高,原地面通气口已被覆盖,造成地面返潮;顶棚大部分脱落,部分顶棚被拆改为现代形制钢吊顶;院落内西围墙歪斜;院落铺制水泥砂浆地面。目前,城阳邮电支局旧址修缮维修方案已通过审批,下一步将通过修缮维修工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第九,傅家埠小学旧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校舍结构同沈鸿烈在崂山地区新建的其他农村学校模式基本一样:大门坐北朝南,为半中半洋提垛起棱式拱门;校舍为传统式四合院,南北教室及两厢皆以回廊相通,回廊皆红漆圆柱,水泥地面,这样既冬暖夏凉又可遮光;房顶屋笆和顶棚皆用木板拼钉,分别上瓦和刮白灰;教室厢房、正房皆有,共22间,每室约60平方米,可容学生40多人。该建筑历经风雨,目前,其土石木结构已远远超出其使用年限,2014年经相关部门鉴定成为危房,因整体结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将使用中的傅家埠幼儿园迁出之后至今没有再利用。二、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残损原因(一)受自然因素影响,年久失修一是植物伤害。杂草、瓦松多生长于现有文物本体瓦垄缝隙,造成瓦灰泥层结构疏松,深根系植物则直接造成瓦面扰动,同时,由于杂草聚集,直接影响瓦面排水,造成雨水驻留并下渗,对其下结构造成潜在隐患。二是微生物伤害。苔藓、地衣与霉菌等微生物菌群在砖、石、木质文物表面及其裂隙中繁衍生长,造成文物本体局部长期处于洇湿状态,使文物不仅容易表面变色,更容易由于季节性冻胀出现表层风化酥碱。三是断裂。这里指的断裂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裂隙,特指贯穿性且有明显位移的断裂与错位的现象,如砖、石构件的断裂。四是表面风化。周期性温湿度变化、冻融作用及水137【城市广角】盐活动等,导致砖、石质文物表面出现酥粉剥落现象。五是裂隙。外力扰动、受力不均、地基沉降、石材自身构造等会引起砖、石质文物出现开裂现象。一般这类裂隙多深入砖、石墙内部,严重时会威胁到砖、石墙体的整体稳定,裂隙交切、贯穿会导致砖、石构件的整体断裂与局部脱落。(二)盲目修缮过去,由于民众对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缺乏真正的认知,文物建筑保护观念淡漠,在具体的修缮和保护过程中,利用现代材料和施工技术将部分受损文物建筑进行了整修。例如对部分文物建筑进行门改窗,原始木门窗改为塑钢门窗,屋面瓦换为现代形制瓦等,导致与原建筑形制不符,破坏了文物建筑原有的韵味。三、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修缮工作面临的问题当前,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修缮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文物保护队伍力量不足。文物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人员配备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尤其缺乏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文物管理工作的人才要求具备历史、考古、文物鉴定、古建维修、工程管理等各项专业知识,目前受人员编制与经费等限制,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容易忽视文物保护单位早期出现的轻微问题,对文物保护工程的监管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和知识,严重削弱了文物管理的力量。四、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相关建议第一,文物保护工程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针对残损现状及其原因,分别采取应对措施,以消除病害,并阻止或减缓相应病害的再度发生。第二,依法进行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文物建筑是先民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不可再造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会出现文物保护和城乡建设的矛盾,二者如何兼顾,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建议通过出台相关法规文件,将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保证文物在城市建设、公路建设及其他基础性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第三,加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地方各级相关部门应制定文物保护中长期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文物保护利用经费投入。建议研究出台文物保护及利用政策,推动设立区、街道两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对文物建筑进行风险评估,分批分类进行修缮,保护文物历史风貌。第四,加强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专职文物保护队伍,配备现代化巡查技术和装备,加强文物保护力量。充实与培养相关专业性人才,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水平,加快文博领军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文物保护队伍,以适应文物事业发展。第五,充分调动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积极性。近年来,文物工作量剧增,而人员编制有所减少。文物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有的文物保护工程或考古工作更是要求长期待在现场,工作环境艰苦。文物工作人员承担了大量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很重的责任。目前图书馆、文化馆等部门年底或各项活动都有表彰、奖励,对职称评聘方面有很大作用,而文博工作领域的表彰、奖励较少。为让文物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得到回报,建议加大对文物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的力度,使文物工作的价值也能得到体现。五、结语不可移动文物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实物见证,承载了从史前文明至有史可考的数千年间人类生产活动的珍贵信息。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不可移动文物,是全社会都应关心的课题。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审批后,开展修缮、加固等工程,以免造成“破坏性修缮”。同时,应从文物保护单位实际出发,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合理的利用,使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文物的文化传承作用。参考文献:1张文彦.濮阳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