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科型教师培养视阈下小教专...—以山西省六所本科院校为例_张淑清.pdf
下载文档

ID:2582143

大小:1.28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全科型 教师 培养 视阈下 小教 山西省 本科 院校 张淑清
年 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教育研究】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 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小教专业全科型教师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年忻州市科技计划立项项目“公民核心素养下儿童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淑清(),女,山西新绛人,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原理与基础教育。张梦茹(),女,山西闻喜人,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本科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全科型教师培养视阈下小教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以山西省六所本科院校为例张淑清,张梦茹(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传统小学教学中采取的分科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现,这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小教专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全科型教师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研究运用文献法与文本分析法,从全科型教师的素质构成和培养全科型教师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出发,对山西省六所本科院校的小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所设置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培养目标表述模糊、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科目的开设缺乏整合性等问题。基于全科型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提出明确培养目标,保证培养目标的具体性和规范性;调整课程结构;优化科目设置等对策,以完善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加快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效果。关键词:全科型教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当前,国内的小学教育大多依然采用“分科教育”的方式,过分强调学生的学科知识储备,很难让孩子们对世界形成完整而全面的认知,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发展。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提到针对当代优秀小学教师的培养要达到的目标是“结合目前小学教育的现实需求,围绕小学全科教师探求培养模式”。地方师范院校如何设置小教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符合基础教育发展的全科型教师亟待探究。研究从小学全科型教师的素养要求出发,通过对山西省六所院校本科层次小教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梳理与分析,了解其课程设置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基于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课程优化对策。一、全科型教师、课程设置界定及研究意义(一)全科型教师目前,我国教育学术界对小学全科型教师的研究分析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是能够承担小学各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是精通科学、人文、艺术三个领域中的某一专业领域的“一专多能”教师。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全科型教师的定义以及其他高校制定的全科型教师培养目标,本文认为,小学全科型教师并非“全能教师”,而是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完备的知识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担任语数外主要学科的教育教学,也能熟练掌握音乐、美术等任意两门技能,能够实现小学课程的科学整合,传授给学生生活化的完整知识,摒弃纯文本教育的教师。(二)课程设置关于课程设置的含义,目前尚未有统一定义。本文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培养目标,依照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需求,结合相关的教育思想,制定学校课程设置的整体方案,明确设置的课程类型和科目,安排教学次序、学时和学分的分配,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基本上分为三个层面,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具体涉及课程模块、学分比例、课程比例、课程类别等。本研究主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山西省六所本科层次开设小教专业的高校展开分析,以期为国内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的课程设置提供依据。(三)研究意义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六所高校小教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其现行课程设置的状况,总结归纳其存在问题,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相应的课程设置对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小教专业的课程优化与设置,对师范类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小教专业建设与发展,加快未来小学全科型教师的培养。研究立足于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完善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对教师专业化、特色化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小学师资队伍的质量,促进未来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二、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理论分析课程要想设置得科学合理,就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持。通过对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的课程设置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可以为解读培养方案和小教专业如何设置合理的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一)小学全科型教师的素质构成对于小学全科型教师的基本素质,已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提法虽不尽相同,但是多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每个层面都包含多个因素,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完整的小学全科型教师。从对全科型教师培养目标和教师专业标准看,一名高素质的小学全科型教师应具备下列几个要求:专业知识。小学全科型教师既要掌握课堂上所要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应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作为小学教师应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除此之外,作为全科型教师还应具有跨学科的教学能力和综合学科教学的能力,要了解学科的整体关系以及各个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破学科间的界限,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学习。专业情意。一名高素质的小学全科型教师要有良好的品行修养,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应具有学生喜爱的个性品质。同时,还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积极的创新思维。在培养过程中,应加强相关课程的开设,关注教师专业伦理的形成。(二)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由于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学者们对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所设置的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有不同的见解。依据前文对课程设置的概念界定,本研究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科目设置三个角度,探讨全科型教师培养视阈下小教专业课程设置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分析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培养目标要明确适切课程设置主要依据培养目标来制定。培养目标要清晰明确,要符合国家政策文件的要求和教育发展事业的现实需要,才能对课程的具体设置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小学全科型教师的培养目标首先要契合小学全科型教师的素质构成,它不仅包含了职业发展对其素质的基本要求,也包含了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其次,还要符合全科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达到专业要求的一般教育功能,还要达到专业要求的特殊教育功能。课程结构具有专业性与均衡性课程结构指的是在对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时,对各类课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并确定各种类型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并非是各门课程的简单组合和叠加,而是系统内各类课程进行相互作用的产物,它能使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大化。因此,合理的课程结构首先要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不仅明确了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还明确了课程模块的划分、学分的要求以及教师应具有的职业素养;其次,课程结构也要与小学全科型教师的专业定位相符合,在课程设置中正确地把握课程之间的关系,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性课程等之间的关系。科目设置具有实践性与针对性课程科目的设置是根据特定的逻辑对课程科目进行组织筛选而形成的。科学合理的科目设置对实现培养目标有着重要作用,而科目选择不当、开设随意则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科目设置上,首先要与小教专业全科型教师的培养目标相适应,遵循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其次,要重视基层教育的实际需求,比如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理解城乡差别等;同时,应明确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课程的特殊性,要充分考虑到相关学科之间的关联,强化各学科的综合设置;最后,要设置相关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此外,在国家对基础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要求下,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处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前沿,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基本理论和终生学习的需要。三、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课程设置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与基础。研究选取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大同大学、晋中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和运城学院六所高校(乱序下分别用字母、表示)小教专业的培养方案为样本,以小教专业的培养方案为切入点,运用文本分析法,对目前的小教专业全科型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一)培养目标课程的设置是以教育的需要和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对小教专业全科型教师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有利于小教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通过对山西省六所本科层次开设的小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分析可知,六所高校的培养目标虽然在表达方式上有差异,但共性特点是培养目标具有实践性和明确的指向性,涵盖内容比较丰富。其中 校明确要求培养“在小学从事全科教学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校提出“一专多能”的要求,校要求教师要“精通单科教学,同时也能胜任多科教学”,强调了小学全科型教师需要具备多学科教学能力以及“一专多能”的特性;校提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校要求培养“能在各城乡小学或教育机构”适应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工作者,其他三所院校要求培养能在各类小学或教育机构胜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现了小学全科型教师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二)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架构,课程开设的类型、模块及比例大小等都会对小学全科型教师教育课程整体的功能发挥产生影响。研究从课程性质、类型、学分及比例等总体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结果如表。课程结构总体分析表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模块、性质、学分及比重统计表课程类别课程学分及比例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公共基础课程必修()()()()()()()()选修()()()()()()()()专业教育课程必修()()()()()()()()选修()()()()()()()()教师教育课程必修()()选修()()集中实践课程必修()()()()()()()()选修()()()()合计()()()()()()()()注:表 中括号内数字为各院校各类课程模块学分占总学分比重,单位为 首先,对比课程类别发现,山西省六所院校小教专业的课程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其中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培养学生未来具有教师特质的基础课程,也包括与任教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类课程。从表 可以看出六所院校中有三所院校设有教师(职业)教育课程。其次,通过比较六所学校不同课程类别的学分比例发现,六所院校专业教育课程占比最高,其中 校 ,是占比最高的院校。六所院校中 校、校和 校的实践课程学分占比最低;其他三所院校课程类别学分分布最低的是教师(职业)教育课程。除此之外,通过横向对比发现,在设定总学分上,大多数的院校总学分在 之间,经计算,六所院校平均总学分为 分,其中最低为 校为 分,可以看出六所高校在确定小学教育专业总学分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分析以课程管理制度为标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均从公共课与专业课两方面来分析。研究主要从小教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设现状入手,找出现存问题,可以对培养小学全科型教师的课程优化起到指导作用,统计如表。表 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课时、比例统计表院校必修课选修课公共必修课课时()专业必修课课时()小计课时()公共选修课课时()专业选修课课时()小计课时()()()()()()()()()()()()()()()()()()()()()()()()()()()()()()()()()()()()()注:表 中对必修课程的统计不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和创新实践等必修实践课程 从表 可以看出,六所高校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界限清晰明确,划分简单,在两大模块中,六所高校的必修课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中选修与必修课程占比差距最大的是 校,其余 所学校虽然差距较小,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值也达到,将近。通过对两种选修课的对比发现,六所院校的公共选修课所占比例均小于专业选修课。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小教专业的课程建设对选修课的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型教师基础知识结构的广度的拓展。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结构分析小教专业的理论课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